温馨提示:本文约3500字,烧脑时间6分钟,筷玩思维记者王颖丽发于北京。
雄安“千年大计”公布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在股票市场雄安题材股一度爆热,直到现在,与雄安相关的水泥、基建、房地产股票还在涨个不停。
也就在这段日子,港股中的一家企业“合兴集团”也开始明显上涨,至今势头不减。这家听起来有些陌生的企业,正是在中国已经有十多年经营历史的大众餐饮品牌“吉野家”的管理者。
港资的合兴集团在2011年,以取得日本吉野家株式会社特许经营权的方式,经营着国内北京以及部分东北地区的400多家吉野家。
合兴在京津冀一带密集开店,同时拥有长达十年的租期和优先续租权,一度被认为是其能够受到此轮雄安概念影响的原因。
而日本吉野家,相当于“日本的沙县小吃”,千余家分店密集遍布全境。在中国除了由合兴集团特许经营的门店之外,其余在上海、深圳和福建地区的吉野家,是由日本吉野家与当地企业合资开设。
但这部分数量相比于合兴在北方的布局则很少。
在消费者的直观感受上,吉野家也的确很少能在南方城市特别是二线城市看到。以吉野家的品牌优势、高度标准化的出餐方式和连锁餐厅的经营能力,发展了20多年仍在北方市场徘徊,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案例也可以看成是快餐连锁在中国发展的阶段缩影。
受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平台崛起的冲击,近几年增速大不如前
筷玩思维(ID:kwthink)认为,任何一家商业体的发展趋势,都离不开整体的经济环境。
吉野家的历史已经有百年。1899年,在日本筑地鱼市场,第一间日本牛肉饭专门店在这个渔民密集区开业。
传说12世纪时候日本名将源义经的爱妾静在掩护义经避难时,在吉野山把制作牛肉饭的技巧教给了当地居民,于是牛肉饭成为当地的特产美味。
创始人松田之所以取了“吉野家”的名字,就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牛肉饭正宗。但正宗并不意味着昂贵,吉野家在日本非常便宜,是蓝领阶层经常会选择的大众化饭食。
经过百多年发展,吉野家分店遍及日本,和其竞争对手食其家、松屋的牛肉饭一起,价格成了反映日本经济通缩状况的表征。
1992年,第一家吉野家餐厅在北京落户,2011年,合兴集团以34.75亿港元总价收购了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的经营权,彼时北京吉野家持有内地超过200家吉野家特许经营店经营权,以及超过100家Dairy Queen连锁甜品店经营权。
截至去年底,合兴在北京、天津及河北三地共有470间店铺。而在2015年,吉野家曾表示将在中国逐步扩展至1200家门店。但也就在这一年,餐饮外卖O2O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
外卖平台的强势兴起,一度对吉野家的业务造成很大冲击。吉野家的核心客群——白领一族,原本首选公司楼下的吉野家,现在却可以通过外卖平台叫到位置更远、价格更低的快餐。
随着肯德基、麦当劳、真功夫等连锁快餐品牌也纷纷“牵手”外卖订餐平台,吉野家也接入了美团外卖,提供外卖服务,同时也上线了自有外送平台“吉食送”。
据公开数据,合兴2016年来自外送业务的收入占比由2015年的17%上升至28%,今年仍在持续上升。突破了地理限制,吉野家不必以大举开店来覆盖更多消费群,只需要加强外卖配送能力即可。
普通吉野家门店投资额约100至120万人民币,纯外卖店的投资额仅约三分之一,成本更低,这也让合兴在一线城市更倾向于开设吉野家外卖店,而非传统门店。
中式、日式快餐连锁竞争者增多,吉野家产品不具有明显优势
吉野家第一家店开在北京是在1992年,正是洋快餐麦当劳在北京开店的那一年。吉野家的出现,一开始就是要和西式快餐比拼的中式米饭快餐。
吉野家在2000年开了北京的第6家店后,开始快速发展,2001年第7家、2002年第18家、2003年第26家、2004年第37家、2005年第42家、2006年第52家。
然而,吉野家的竞争对手也在发生着变化。麦当劳、肯德基的门店数也迅速增长,同时,中式快餐品牌也从各个触角切入市场,分食大众餐饮这块大蛋糕。
永和大王、真功夫、和合谷、东方饺子王、田老师红烧肉、嘉和一品、宏状元、甘其食、一品三笑、南城香、吉祥馄饨、马兰拉面……这些中式快餐品牌提供了从盖饭、面条到面点、粥点等各种菜色,而吉野家的招牌“日式牛丼饭”在各种中餐选择中,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吉野家在一线城市的发展也基本进入饱和。2014年北京吉野家门店有178家,现在180家左右。
合兴接手后的吉野家开始走出北京市场,延伸到了天津、廊坊、石家庄、东北的沈阳/大连/哈尔滨,甚至内蒙,但始终是在环北京一带发展。
此时的南方市场,也已经有了竞争对手的出现,这就是在日本本土的老对手,食其家。
目前食其家在中国有130家店铺,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北京和天津都仅有5家店。
中国的食其家属于日资ZENSHO全资控股,ZENSHO在日本市场的市场份额为45%,排名第一,但其也没有大举进军中国南北方的市场,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江浙沪,避开了吉野家已经全面覆盖的北京、天津市场。
在日本,吉野家和食其家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但在市场空间巨大的中国,这场争斗则是可以避免的。
吉野家在日本激烈竞争中已经走向疲软,中国并非主战场
吉野家没有大举南下,并非是日本吉野家的决定。
京津冀、东北三省、香港地区的吉野家是以特许经营模式发展,类似于加盟店性质,经营方是香港合兴餐饮集团,系香港的上市公司。
日本吉野家总部的三个分公司——上海分公司、深圳分公司和台湾分公司,分管其它地区的分店。
这是吉野家在南方较少开店的直接原因。
吉野家北京分公司本身就属于加盟的,最初已经划定了经营区域,自己就不能接受其它地方的加盟。
而其它这三个分公司是日本总部直营的,但如果要加盟的话,投资者需要去日本总部谈区域加盟,这就需要巨额上亿级别的准备金,经历复杂的法律程序,这些会让对吉野家青睐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日本吉野家自身没有在南方大规模扩张,并非自己不愿意。吉野家集团曾表示,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是吉野家海外事业的中心推广区,其中中国的未开设店铺地区成为吉野家的主要进军地区,将以提升海外利润贡献度为手段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
但是,由于吉野家在日本激烈竞争中已经走向疲软,已经无力开拓这部分市场。
吉野家控股于今年4月发布了吉野家3月既有门店营业数据,营业额、客单价较去年同期微增1.1%、0.8%。
而竞争对手松屋3月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2%,客单价增长幅度为1.1%;食其家虽然营业额仅增0.2%,但客单价增长率2.7%却高于吉野家与松屋。
吉野家实行的降价促销活动把自己卷入价格战的漩涡。此时的吉野家首先要稳住在日本国内的地位,而在中国市场并没有花太多心思和精力。
南北市场差异不可忽视,由口味带来的适应性影响
吉野家是带着亚洲东方米食文化的角色进入中国市场的。
但从1992年最初时进入北京后,吉野家在口味上并没有征服市场,长时间都处在亏损状态。1996年,吉野家请来了时任首钢电梯厂厂长的赵申担任总经理。
赵申首先就对吉野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产品改造。赵申为了让牛肉更符合北京人口味,调整了进口的日本原汤口味;原来的东坡饭用的豚肉没有肉皮,而北京人不习惯这样吃,也进行了调整。
这些改变让北京吉野家具有了符合北方人的口味,逐渐被市场肯定。2003年北京吉野家的年销售额由1996年的228.7万元增长到2亿元水平,6年里保持着年均46%的增长速度。
北京吉野家模式获得成功,台湾、香港等地的吉野家连锁纷纷前来取经,有了“凌驾日本吉野家之势”,这让赵申被迫离职。之后赵申创立了和合谷,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吉野家确实存在不重视本土化的问题,那时如果开始在南方布局,很可能也会面临口味不适应的问题,同时也不能把已经辞职的北方领导者摸索出的口味照搬到南方去。
不过可以从香港一地估计出在南方可能的局面。在香港,吉野家的产品品种也比较少,店面也不多,并没有打开市场,跟大家乐、大快活等香港本土快餐连锁店相比远没有优势。
去年6月27日,日本吉野家控股公司收购当地人气拉面品牌世田屋拉面连锁66.5%股权,有意开拓拉面市场。而在北京吉野家,新款的日式小火锅也推向市场。
筷玩思维认为,估计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吉野家可能还是会在品类上拓宽营业额,而非在更多区域开店。而随着由百胜、麦当劳、汉堡王、达美乐等等组成的欧美系,和合谷为代表的弘毅系,以及更多快餐连锁品牌的发展,吉野家在中国日趋激烈的快餐连锁市场竞争将更加不可预见。
但可以通过吉野家的故事确定的是,在快餐这个高频刚需市场中,中式快餐,特别是民族品牌的前途已然更加清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