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器材党,在展馆里穿梭了几天寻找这个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公路车轮组的进入11速时代之后,塔基进一步占领花鼓空间,空气动力学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轮组设计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经过这几年的试错,厂商之间也基本确定了设计思路。我把公路车轮组热衷的技术归纳为以下几点:胖圈、驱动侧大法兰、二比一编法、碳纤维辐条。
Vuelta的新款轮组无一例外采用了2:1编法,业界共识是2:1编法可以有效平衡花鼓两侧法兰辐条张力,两侧张力平衡即可以显著提升轮组的稳定性和侧向刚性,直观的结果就是摇车更硬。
Vuelta的花鼓有两款,分为21孔和24孔版本,皆为2:1编法,胖圈、2:1、大法兰都到齐了。
由于DT SWISS行星棘轮专利的到期,所以更多的厂家可以放开了做棘轮结构,对于这款花鼓是否零售,经理没有给我明确答复。
作为当下热门品牌之一,烈风自然不会放过干他一半的轮组市场,新款巴黎team将搭配普通版碳纤轮组销售,而零售的轮组则是更高级的版本,使用更好的轮圈工艺和材质。
烈风出人意料地选择了ISOpluse编法,这个编法,用过的大厂家有shimano、mavic和zipp,不过后来都舍弃了这个结构,烈风是否能做好这个轮组,作为一个器材党,不能妄言,一切让机台数据和路测数据来说话,没有用过即没有发言权。
在一个不起眼的摊位,起初走过几次的时候并不在意这对轮组,以为只是普通的2:1编法碳纤维轮组,结果不经意的一撇,这辐条这么粗,该不会有厂商也用铝辐条吧?
定睛一看,原来这对Ateam轮组使用的是粗壮的碳纤维圆辐条。很多厂家展出这类轮组并没有提供过多零售信息,更多的是针对OEM。
在厦门碳帝的展位上,看到了这对全碳纤维三位一体轮组。何为三位一体,即花鼓辐条轮圈为一个整体。这个轮为前轮,所以两侧皆为放射编法,至于后轮,没看到……
花鼓和辐条一体成型,轴承后期压入
有人提及三位一体轮的偏摆问题,所以这也是不少厂家顾忌的一个点,这对轮采用了可调整辐条帽的结构,所以严格上来说不算完全三位一体。
这对轮则是出现在鸿基伟业的展位,官方表示轮组并非为全套自己产品,主要是展示碳纤维辐条和花鼓的生产能力,发展OEM业务。
此款碳纤维辐条依然为圆条,是很多碳纤维辐条无法摆脱的一个难点,但是相比前面两款,则是细了很多,辐条花鼓轮圈分离结构,使用铝合金辐条帽进行调整。
航翊摆放在瑞豹摊位的两款轮组,后面的全碳纤轮组,相信大家已经在路上见过不少了,厂方内部编号为CP012,意为carbon spoke+研发年份,上市至今也有三四年了,目前市面上主推CP013。航翊作为台湾的厂商,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在研发碳纤维辐条的轮组了,个人觉得航翊在这个大陆和台湾的这个领域无出其右。画面中心的这款钢辐条轮组,驱动侧法兰大得可怕。适当加大法兰的确可以改善驱动侧辐条角度和力臂,但是法兰过大不能一直提高驱动力臂,反而容易使辐条产生折角,对轮组整体性能造成影响。
碟刹轮组是近几年来公路市场厂商主推的一个方向,除了制动方面的提升,其实还有另一层考虑。
Bartime,说起这个台湾厂家,很多人可能不认识,但是说起UNO,很多人就知道了,其实都是同一个厂家的子品牌。Bartime去年曾推出了一款超大法兰花鼓,驱动侧使用弯头辐条,但是实际嘛……此次推出改版的直头辐条版,其实还是有一个老问题,如此大的法兰并且还是2X交叉编法会影响辐条角度,这个需要和轮圈开孔整体配合,所以部分手编轮的硬伤就是来源于此,enve也无法避免,这也是整组轮组统一设计的厂编轮优势所在。
最后放个压轴,花鼓界的龙头之一,车友耳熟能详的台湾久裕,这次展会的创新奖产品。看到那个超大法兰了吗?久裕深耕花鼓多年,比较清楚什么该碰什么不该碰,2:1编法固然有优点,但是想做好不容易,对辐条开孔,轮圈补强等有一定讲究。使用双侧交叉的编法其实也不会差。
久裕也用上了碳纤维辐条的结构,搭配使用双头辐条,可以更有效的平衡拉力,并且防止辐条偏转。
大法兰、2:1结构的花鼓还有很多:ARC、ECC、FAR等,就不一列举了,看多了反而会视觉疲劳。一款轮组成功与否,性能是一方面问题,市场等其他因素还有很多很多。
图片来自骑乐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