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伟明(方塘智库联合创始人)
对一个南方人而言,兰州真的太远了。
我是在兰州读大学的,对兰州的记忆,既有白兰瓜的甜美,也有往返途中硬座火车的艰辛。从家里去兰州,一般是从厦门站出发,乘坐39个小时的火车抵达西安,到西安后并不出站,而是留在进出站的地下通道里,伺机爬上一趟去往兰州的火车,车上通常已无空座位,在车厢过道上站八九个小时,兰州站这才到了。
西安和兰州相距650公里,现今乘坐普通火车最快也需7小时,火车平均时速不足百公里。相较而言,广州和武汉相距1000多公里,高铁却只需4个小时。人的距离感真奇怪,在我现在的感知中,武汉与广州两地之间的距离相对更近。
直到今天,还有一些出生于南方的朋友偶尔问我兰州在哪儿。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中学地理老师的悲哀,还是兰州城市的悲哀。但事实就是如此,“兰州拉面”招牌遍布全国,但兰州真的很远。
“兰州拉面”招牌遍布全国
除了航空,高铁是改变时空距离感的最有力的利器。同样在西北的西安,在郑西高铁开通之后,它和北京、武汉等城市的距离被压缩为5个小时。这两年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去到西安,有好几次,都希望能继续向西回到兰州走走。但从西安坐火车去兰州,比坐高铁去北京还久,每次都放弃了。兰州仍然是远的,因为没有高铁。
在2014年,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高铁通车,兰州进入了高铁时代。这条线路串起河西走廊,直抵乌鲁木齐。但它是一条孤独的高铁,尚未和中国高铁网连接。中国的经济和人口规模主要体现在东中部地区,兰州更需和东部地区实现高铁相连。
目前,西安的高铁已经西延至宝鸡,最后就剩下兰州至宝鸡之间一小段了。
2014,兰州进入高铁时代
最新的新闻显示,目前兰州至宝鸡的高铁已经进入了试运营阶段,正式通车已指日可待,届时,兰州和西安的距离也会被缩短至3小时,乌鲁木齐、西宁、兰州、西安、郑州、徐州也将连为一线。
60多年前,陇海铁路西展至兰州,开启了兰州城市迅速发展的进程。
如今,随着“丝路高铁”的贯通,兰州将重回国家战略要地,这将为兰州迎来怎样的变局呢?
1、从陇海线到丝路高铁
1934年,陇海铁路已西展至西安,古老的废都进入铁路时代。而在西安以西的甘肃省城,人们则在掐着指头数着年头,陇海线何时继续西展至兰州。
两年后,陇海线向西接到了宝鸡市,火车在关中平原上来回呼啸,此时甘肃省内还没有一寸铁轨。又三年,时间走到1939年,民国政府决定向西继续修建宝鸡至天水的铁路,并于1945年通车。
到了1950年,兰州还没通上火车。这一年,地理学家竺可桢在日记中写道,听友人说起,郑州乘坐火车至西安需要32 小时,而从西安再到兰州还只能坐汽车,要五六天时间。
兰州真正进入铁路时代,要到1953年。当年7月,天水至兰州的铁路完工,陇海铁路终于西展至兰州。此时距西安铁路通车已过了19年。
兰州火车站
在铁路未开通之前,兰州商人主要以晋陕甘为主,“吴越贾客,为数无几”。萧梅性在《兰州商业调查》分析其原因是:“地域远隔,交易不便,而东南人士,未能深入西北。”
而陇海铁路西展至兰州之后,兰州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流物流逐步便利,尤其是“一五”计划的大型项目在兰州落地,大量人才移民至兰州,兰州的现代化历程也就此拉开。
高铁站是新时期的陆地码头,高铁网就像是一片无限而快速通联的海洋,在某一个站点上车,乘客就获得了可以快速抵达其它任何一个城市端点的承诺。
兰州位于西安以西北约650公里,在东部人的地理与心理认知中都是遥远的。现在的兰州太需要一条连通东部的高铁了,用快速准点、干净整洁的高铁班车,赶超那些慢腾腾的T、Z字头火车。
2010年郑西高铁开通,西安进入了高铁时代。从北京到西安,时间只需5个小时。然而,从西安到兰州的火车,还需要八九个小时。兰州也期待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如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渴望陇海铁路西展一般。
好在这一回兰州不用等那么长的时间了。2014年12月,距离西安开通高铁四年多,兰新高铁开通,高铁从兰州出发穿越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最终连通乌鲁木齐。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时间,从25小时压缩到11小时。
兰州连通乌鲁木齐高铁线路示意图
这条铁路让兰州进入了高铁时代,但它却是一条孤零零的高铁线,没有接入到更为庞大的中国高铁网路之中。对兰州而言,对青海、新疆等省份的联系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个城市的价值显然不是一个西去的起点,而是一个东西交换的中转站。兰州的高铁需要向东连通西安,进而快速抵达被高铁网覆盖的大片国土。
不久前,宝鸡至兰州高铁陕西段正式启动联调联试工作,开通已进入倒计时。通车后,宝兰高铁将把兰新高铁与西宝、郑西、郑徐高铁连成一串,打通中国高铁横贯东西的最后一段路,从西安到兰州的距离将被压缩为3个小时。这样,兰州的高铁时代才算完整地到来了。
2、孤独失落的黄河名城
我的母校兰州大学常被称作是中国“最孤独的大学”。这种独孤的气质,与其说是来自于学校本身,毋宁说主要还是缘于其所依托的这座城市。外界对兰州的认知被简化为一条黄河、一座铁桥、一本杂志、一碗面……都是一,都是孤零零的元素。
“中国最孤独的大学”
其实,兰州历来是一个商贸颇为繁荣的城市,孤独不是这座城市的固有气质。这从民国时期的兰州、西安的对比中可见一斑。
西安和兰州是西北最大的两个城市,在西安通铁路之前,尽管兰州城的人口数量未及西安,但二者的城市发展水平却无太大差别。甚至由于兰州地处西北的枢纽,商贾云集,其城市商业反倒比西安更为活跃。
杨虎城的秘书陈必贶在《长安道上纪实》写道,1930年的西安“没有什么工厂,只有一个由兵工厂改的机械厂……西安电话倒是有了,但是也不很普遍。电灯则还没有,太阳落了,西安的街市也就黑了,而西安的商店也就关闭了。”
根据陇海路局萧梅性在1934年的调查,“(兰州)关以内街道纵横,商业繁盛,贸易之大,远非西安开封所及”。他在《兰州商业调查》记载,“商店约十分之六,住户约十分之四”。兰州的城市服务设施较同期西安也更为进步,“戏院六家,电影二家,电灯电话,俱已设备”。
西安铁路通车之后,经济、文化便繁荣起来,成为国内的一个大都市,同尚未通铁路的兰州之间的距离也就此逐渐拉开。历史似乎在重复,兰州的高铁机遇也比西安晚到了很久。
失落的黄河名城
在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开通后2个月,郑州到西安的高铁也开通了,西安属于抢占高铁先机的几个城市之一。而到兰州实现和东部的高铁连接的今天,时间已过去7年多,此时高铁福利已经进入了一个普惠的时代。
武广高铁开通后,高铁线路在中国大地不断延长,不但所有的一二线城市都实现了高铁连通,而且许多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也接入了高铁网。借助高铁,边远地区和中心区域的距离大大缩短,为边远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但西北地区高铁时代来的最晚,除陕西以外,西北省份的高铁路网还没拉开,和全国高铁网尚未打通。以兰州为代表的众多西北城市,无法早早享受到高铁福利,未能早早搭上高铁顺风车,错过了高铁经济的先机。而全国很多城市早已围绕高铁进行产业布局、项目落地,留给后来者的机会在减少。
除了高铁战略的滞后之外,兰州这些年来在国家战略承载上的失落更为明显。尽管兰州新区比西咸新区获批更早,但后来西安获得了第三批自贸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中心城市等战略的陆续加持,而这些则都是兰州所没有的。
过去几年,兰州和西安之间的差距不断被拉大。2010年,西安的GDP和兰州相差约2000亿元,到2016年差距扩大为约4000亿元。同时,兰州亦已被榆林、咸阳等城市领先,并遭到宝鸡等的奋力追赶。
这种差距的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由于兰州狭长的城市空间格局的极限,也有当地脆弱的生态基础的限制,同时也缘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整体滞后,以及高铁迟迟未能和东部地区对接带来了交通区位优势的下降。
孤独失落的兰州,等待着一条丝路高铁的激活。
3、重回国家战略要地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是中原沟通西域的最便利的通道,而兰州是河西走廊的东部门户。不仅如此,在青藏铁路开通之后,兰州也是前往青海、西藏路上的重镇。
整体而言,兰州是中东部和“西域”之间的枢纽城市。如同《兰州日报》的一篇文章所写的,“东中部省区把兰州往往看作跨越西部民族省区的头一镇,而西部民族省区则将把兰州看成进内地第一站,所以兰州交融了东西两部的地域风格,而且又是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在“一带一路”、中国经略大西北的大背景之下,西北已经由边远的内陆,变成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在这个新型的开放格局当中,兰州被定位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带一路”推动兰州重回国家战略要地
宝兰高铁开通后,从西安向西一直到新疆乌鲁木齐,一条长达2300多公里的“高铁丝路”即将全线贯通,西北地区也将全部纳入了全国的高铁网。不仅如此,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重点城市,将被高铁连为一线,海洋和内陆之间被高铁相连,成为新时期中国东西部的交通大动脉。
民国学者张心瀓在《中国现代交通史》中提出,“现代交通,须用新式机械的利器,暨有系统的设备及组织,以尽其敏捷便利通远之能事,而应社会之需要,为进化之前驱。”
而在高铁时代的时代,现代交通对社会和组织的“进化”效应将更为显著。东西高铁线的贯通,将大大抬升兰州的区位优势,赋予兰州新的战略枢纽地位,并推动兰州重回国家战略要地。
但也要注意到,高铁具有“虹吸效应”,它既可能带来经济要素的集聚,也可能带来本地要素更快地流向别处。兰州既要把握高铁的新机遇,也要应对更加直接激烈的区域竞争,而这至少需要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城市空间的重塑。兰州目前已经成功超越了“两山夹一河”的空间局限,借助兰州新区等新的板块推动兰州城市空间的营造。兰州需要不断优化城市空间,改善城市布局,便利城市交通,打造宜居宜业的具有西部特色又有国际化气质的城市。
兰州的黄河铁桥夜色
其次是新兴产业平台的打造。传统上兰州市是一个重工业城市,目前第二产业占比依然极高。未来兰州不仅需要推动已有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需要借助一系列平台的打造,吸引新兴产业的集聚,推动兰州的产业重塑。在此过程中,还应推动兰州的产业发展融入到国际分工体系,提升兰州产业发展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还有文化价值的挖掘。作为西北重镇,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兰州是一座文化富集的城市,尤其是保留有大量的和古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重新的系统梳理和整理利用,面向丝路沿线国家地区进行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贸易。这不仅将推动西域文化的复兴与再生,更将推动兰州在新时期的中国文化表达、文化输出中作出独特的贡献。
黄河母亲雕塑
张骞的凿空,霍去病的征战,以及中国两千多年来对大西北的持续经略,推动了兰州城的不断发展。而在新路权时代,借助“一带一路”,大西北再度成为开放前沿。兰州作为丝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借助“丝路高铁”的开通以及和全国高铁网的连接,必将再度回到国家战略要地,兰州的未来可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