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张若昀:一身孩子气,一颗赤子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张若昀:一身孩子气,一颗赤子心

从最开始抗日剧的炮火声中历经磨炼却鲜少人知,到如今一举一动都备受网友关注;从曾经外界不绝于耳的“星二代”质疑声到现在能自信说出“我爸因为我才会这样有名”也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是在夸大其词,张若昀究竟是靠什么成功翻身?

锋芒智库

作者:E弥 木众

从刚出道就被吐槽“借爹上位”,到之后独自打拼又经历各种窘况,但张若昀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初衷和梦想。在磨砺和洗练中,张若昀终于在完美理想与商业现实之间,找到了一条融通之路。他也逐渐明白,理想与现实的交汇,远比生硬的二元对立要更加的复杂和必要。于是,现在的他终于不用活在父亲的影子里,也坚定地印证了那句“Per Aspera Ad Astra”——循此苦旅,以达天际。

自《花少3》开播以来,张若昀总能在微博热搜榜上占据着一席之地,从他的家世到他的学历,大家对于这位娱乐圈“新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自在演艺圈崭露头角以来,“富二代”、“星二代”的标签就一直与张若昀如影随形。然而,虽然有著名制片人父亲加持,但张若昀的“星二代”光环却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顺风顺水。

从最开始抗日剧的炮火声中历经磨炼却鲜少人知,到如今一举一动都备受网友关注;从曾经外界不绝于耳的“星二代”质疑声到现在能自信说出“我爸因为我才会这样有名”也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是在夸大其词,张若昀究竟是靠什么成功翻身?

1

固执是他的软肋,也是他的铠甲

“对父亲说过最感动的一句话是什么?”

“少喝点。”

耿直的张若昀再一次用自己独有的“张氏幽默”让记者无言以对。

爷爷是一名地质学教授,“张志新公式”就是以爷爷的名字所命名的;父亲张健是执导和制作过多部影视剧的著名导演及制片人,继母是著名演员刘蓓......翻看张若昀的资料不难发现,他从出身开始就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少年。要说张若昀被诟病最严重的,其实还是他“不平凡”的身份,以及连续三次在父亲张健作为制作人的剧中“露脸”。

2010年,张若昀因在《雪豹》中饰演文章的弟弟刘志辉开始涉足正剧市场,成为一名影视圈新人。但因为当时主角文章的光环太强,所以张若昀的演技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人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他的后台。

隔年,张若昀又因独挑大梁主演《雪豹》姊妹篇《黑狐》中的方天翼在正剧界崭露头角,但他最开始拿到剧本时,与制片人父亲讨论的是剧中另一个角色——廖思成,可父亲最后给他的,却是方天翼。尽管《黑狐》在当时收视不错,但这部剧并没有为张若昀带来多少好评,翻看豆瓣的评论,有一半的网友都觉得他表演浮夸、用力过猛。

2013年,张若昀再次出演了父亲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新雪豹》,他在剧中饰演的男一号周卫国也为他拿下了内地影视圈“第一军装美男”的称号。但伴随着荣耀的,还有此起彼伏的质疑声,当时很多人认为是张若昀靠父亲的关系硬是把《雪豹》翻拍了一遍,这让张若昀一度陷入深深的恐惧中,“我当时真的很怕,怕之后就一直要演这个戏路了”。另外,在《新雪豹》刚播出时,网上也出现了不少张若昀挤兑文章的通稿,使得这位被多方诟病的“新人”再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被父亲带出道这一点,张若昀毫不避讳,“那时我刚从电影学院毕业也没什么戏拍,看到爸爸的戏里有合适我的角色就去了。”但他在父亲的光环下待了三年后,开始慌了。“我很怕把这条路给走死了”。于是,为了摆脱父亲的“阴影”,在拍完《新雪豹》后,张若昀便与父亲张健定下了“三年之约”—— “三年之内,我不要再拍你的戏。”这看似帅气的举动却带来了狼狈不堪的结果,在那之后,固执的张若昀拒绝了很多抗日片的邀请,心心念念等待着理想剧本的到来。

结果呢?他将近有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接到任何戏,甚至还一度穷得连房租都交不起。如今回忆起来,张若昀表示,“那时候太过自以为是、太清高了,我根本没有明白演员是怎么一回事,就太早地过于追求说一定是要我喜欢的东西我才接受,结果就没戏拍了。”

这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少年,从骨子里透露着一股执着和倔强。他拼命想证明自己的成功与身世背景无关,所以才会那么固执的去追寻自己心中的“理想国”。直到2014年,“死脑筋”的他终于开窍了,接拍了网剧《无心法师》,从此打开了自己的辨识度和戏路。不过在参演《无心法师》之前,张若昀也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暗黑岁月。

2

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摆脱父亲的光环

从踏入娱乐圈开始,张若昀身上就被印上了“星二代”的符号,所以从拍戏的第一天起,张若昀就想得很清楚——只有努力才能让争议减少。为了不让“拼爹”这个标签一直跟着他,张若昀几乎在用生命演好每一个角色。2011年播出的《黑狐》是张若昀第一次做主角,但是显少有人知道,这部剧并不是外人眼中的潜规则,而是电视剧原定的男主角档期出了问题,剧组没办法,才让看上去很闲的新人张若昀顶上。

据张若昀回忆,这部戏足足拍了10个月,演员、导演都换了好几拨人,就张若昀一个人从头拍到尾,有时候一个星期都是对着临演演戏,他说,“演完这部戏,我整个人都要崩溃了”。而最痛苦的莫过于大年初二时他发烧了,但因为每天都有他的戏,所以他不能请假,只能硬扛。连续一个星期,张若昀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先到医院吊一个半小时的吊针,然后八点再回到剧组拍戏。晚上12点收工之后又去医院打吊针,因为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不到,张若昀的高烧还慢慢发展成了肺炎。

之后《黑狐》火了,他便与父亲订了一年的档期,然而原本计划的几个项目都没能落地,但其他的合作又早早被自己给推了,那时的张若昀已经陷入了一个绝望的境地。之后,他迫于无奈接拍了《下辈子还嫁给你》《风影》《光影》等剧,但口碑和收视都不尽人意,他始终在文艺的理想国度里挣扎徘徊,试图挣脱旁人的冷言冷语,这样的矛盾和固执使得张若昀在现实中四处碰壁。

所幸的是,对“文艺理想”有了清醒认知的张若昀接拍了《无心法师》,这样一部更符合时下年轻人审美的网剧瞬间打开了张若昀的知名度。包括之后的《九州天空城》,那是张若昀第一次演古装戏,关于这个被调侃“像带了美瞳的胡彦斌”的角色,一开始张若昀是拒绝的,“看小说的时候,上面写着什么盛世美颜、霸道总裁,我就想,盛世美颜,我这张脸,我能演吗?”之前的经历让张若昀没有再用以往的方式对待角色和剧本,他表示,“接了戏就要好好演,妖艳贱货我也要演得一本正经。”

2015年,《法医秦明》这部剧让张若昀真正意义上尝到爆红的甜头,微博上一众号称“张太太”的迷妹称他为“老公”,而他从手指、声音到制服都被人夸赞了一遍,虽然网友对他的演技仍有所保留,但这时的张若昀已经没有被诟病“拼爹”了。

据了解,为了秦明这个角色,张若昀曾老老实实去观摩了法医部门真正的尸检解剖,目的就是为了在戏中将法医冷静沉着的专业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一个樱花绽放的北方小城,陪法医谈工作聊生活,是初夏难忘的时光”。

对张若昀来说,无论是羽皇风天逸,还是秦明,或者是痴情唐山海,都只是他自己角色的一个标签而已,未来这些角色终会不断被新演员替代,而永远不变的,就只有演员这个符号。“他们给你什么标签,只是说明你这个角色得到认可,这是一件好事。但对我来说,我的标签,就你是演员就够了。”

3

一片“光明”的娱乐圈中,

鲜有的“丧逗”人设

1988年,张若昀在北京出身。因为父母离异很早,所以小时候的他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住。在张若昀三岁时,他经历了一次“抢夺抚养权”的风波。当时,张若昀的母亲来爷爷奶奶家看他,声称要带他出去吃饭,结果把他带到了机场,准备直接飞往纽约定居,最后是奶奶连夜带着一大家子人赶到机场才把张若昀给留了下来。

父母离异所导致的亲情缺失,让张若昀成为了一个性格内向甚至有点孤僻的人,但好在爷爷奶奶的关爱,又让他学会了如何去温柔对待这个世界。他一边和爷爷学习知书达礼,一边跟奶奶学做柴米油盐。

而他在社交软件上也无时无刻不在散发出他异于同年人的老成和稳重。甚至有网友称他的文字有一股“丧逗”杂糅的毒鸡汤味。他会在博客上写下自己生活里所参悟的琐碎,以及旅途中所经历的点滴。

也会在微博上各种逗比、自黑,呈现出反差感极强的另一面。当时还深陷“借父上位”传闻的他,被微博大号爆出将带资进组接拍《盗墓笔记》中的张起灵一角,而遭到原著粉和网友的集体抗议。

随后,许多原著粉开始发起#张若昀滚出盗墓笔记#的话题,这个话题甚至还一度进入新浪微博话题榜前三的位置。之后张若昀自己出面澄清,并发了一条微博称,“嘿,我滚啦,骑骑骑,骑着车儿,唱唱唱,唱着歌儿”。

关于张若昀“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点,从他平时的微博中也不难看出。不管是大岛蓼太的俳句,还是大神乔治·马丁的《权利游戏》,亦或是博尔赫斯名著中的经典语句都能信手拈来。他也听歌,听古典、听哥特、听民谣,还听金属乐团Haggard的歌,涉猎之广令人咋舌,甚至还有网友发文说他是中国读书最多的明星。

(出自大岛蓼太的俳句)

(出自祖爱伦·坡的小说《莫格街凶杀案》)

(出自博尔赫斯的《你不是别人》)

有粉丝整理出张若昀在各大场合为观众推荐的书单,其中涵盖詹姆斯·法隆、科林·伍达德、东野圭吾、加夫列尔、三岛由纪夫、博尔赫斯......

认真起来格外认真,放飞自我起来也能撒得开,在综艺节目中,他可以没有偶像包袱模仿宋小宝、小岳岳;在最近播出的《花少3》里面也“既能耍得了贱,又能卖得了萌”,一人一狗一屋,不争不抢不躁,迷妹们都说张若昀将生活过成了诗。

张若昀的微博简介上有这样一句话:“Per Aspera Ad Astra。循此苦旅,以达天际。”这句拉丁语是出自Haggard的专辑《Eppur Si Muove伽利略的星空》中的一首歌,据说当时伽利略被迫承认“地心说”时,在嘴里默默嘀咕了一句:“Eppur Si Muove”,大意是它(地球)真的在动,试图以自己坚信的“日心说”来抗衡地球不转动的“地心说”。

伽利略当然失败了,因为“日心说”在当时被天主教庭视为异端邪说,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甚至因为提出“宇宙无中心”的观点而被宗教法庭烧死在罗马繁花广场上。直到17世纪后期牛顿力学体系诞生,“日心说”才真正沉冤得雪。你看,真理永远不会被埋没,只是需要时间去验证罢了。

人有时候会固执己见,但又不得不因为大环境使然而被迫妥协,如何在表达自我和归顺市场中采取一个平衡或许才是生存之道,这不是委曲求全,而是豁然开朗。这一点,如今的张若昀早就看得透彻了,他说他之所以会用“Per Aspera Ad Astra”当作简介,其实就是一次过往自己与当下自我最直接的一次照面。

从刚出道就被吐槽“借爹上位”,到之后独自打拼又经历各种窘况,但张若昀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初衷和梦想。在磨砺和洗练中,张若昀终于在完美理想与商业现实之间,找到了一条融通之路。他也逐渐明白,理想与现实的交汇,远比生硬的二元对立要更加的复杂和必要。于是,现在的他终于不用活在父亲的影子里,同时他也凭借自身的努力坚定地印证了那句——循此苦旅,以达天际。

出品 |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

主 编 | 木 众 责 编 | 景 烁

视 觉 | 成 辰 校 对 | 金 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张若昀:一身孩子气,一颗赤子心

从最开始抗日剧的炮火声中历经磨炼却鲜少人知,到如今一举一动都备受网友关注;从曾经外界不绝于耳的“星二代”质疑声到现在能自信说出“我爸因为我才会这样有名”也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是在夸大其词,张若昀究竟是靠什么成功翻身?

锋芒智库

作者:E弥 木众

从刚出道就被吐槽“借爹上位”,到之后独自打拼又经历各种窘况,但张若昀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初衷和梦想。在磨砺和洗练中,张若昀终于在完美理想与商业现实之间,找到了一条融通之路。他也逐渐明白,理想与现实的交汇,远比生硬的二元对立要更加的复杂和必要。于是,现在的他终于不用活在父亲的影子里,也坚定地印证了那句“Per Aspera Ad Astra”——循此苦旅,以达天际。

自《花少3》开播以来,张若昀总能在微博热搜榜上占据着一席之地,从他的家世到他的学历,大家对于这位娱乐圈“新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自在演艺圈崭露头角以来,“富二代”、“星二代”的标签就一直与张若昀如影随形。然而,虽然有著名制片人父亲加持,但张若昀的“星二代”光环却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顺风顺水。

从最开始抗日剧的炮火声中历经磨炼却鲜少人知,到如今一举一动都备受网友关注;从曾经外界不绝于耳的“星二代”质疑声到现在能自信说出“我爸因为我才会这样有名”也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是在夸大其词,张若昀究竟是靠什么成功翻身?

1

固执是他的软肋,也是他的铠甲

“对父亲说过最感动的一句话是什么?”

“少喝点。”

耿直的张若昀再一次用自己独有的“张氏幽默”让记者无言以对。

爷爷是一名地质学教授,“张志新公式”就是以爷爷的名字所命名的;父亲张健是执导和制作过多部影视剧的著名导演及制片人,继母是著名演员刘蓓......翻看张若昀的资料不难发现,他从出身开始就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少年。要说张若昀被诟病最严重的,其实还是他“不平凡”的身份,以及连续三次在父亲张健作为制作人的剧中“露脸”。

2010年,张若昀因在《雪豹》中饰演文章的弟弟刘志辉开始涉足正剧市场,成为一名影视圈新人。但因为当时主角文章的光环太强,所以张若昀的演技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人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他的后台。

隔年,张若昀又因独挑大梁主演《雪豹》姊妹篇《黑狐》中的方天翼在正剧界崭露头角,但他最开始拿到剧本时,与制片人父亲讨论的是剧中另一个角色——廖思成,可父亲最后给他的,却是方天翼。尽管《黑狐》在当时收视不错,但这部剧并没有为张若昀带来多少好评,翻看豆瓣的评论,有一半的网友都觉得他表演浮夸、用力过猛。

2013年,张若昀再次出演了父亲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新雪豹》,他在剧中饰演的男一号周卫国也为他拿下了内地影视圈“第一军装美男”的称号。但伴随着荣耀的,还有此起彼伏的质疑声,当时很多人认为是张若昀靠父亲的关系硬是把《雪豹》翻拍了一遍,这让张若昀一度陷入深深的恐惧中,“我当时真的很怕,怕之后就一直要演这个戏路了”。另外,在《新雪豹》刚播出时,网上也出现了不少张若昀挤兑文章的通稿,使得这位被多方诟病的“新人”再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被父亲带出道这一点,张若昀毫不避讳,“那时我刚从电影学院毕业也没什么戏拍,看到爸爸的戏里有合适我的角色就去了。”但他在父亲的光环下待了三年后,开始慌了。“我很怕把这条路给走死了”。于是,为了摆脱父亲的“阴影”,在拍完《新雪豹》后,张若昀便与父亲张健定下了“三年之约”—— “三年之内,我不要再拍你的戏。”这看似帅气的举动却带来了狼狈不堪的结果,在那之后,固执的张若昀拒绝了很多抗日片的邀请,心心念念等待着理想剧本的到来。

结果呢?他将近有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接到任何戏,甚至还一度穷得连房租都交不起。如今回忆起来,张若昀表示,“那时候太过自以为是、太清高了,我根本没有明白演员是怎么一回事,就太早地过于追求说一定是要我喜欢的东西我才接受,结果就没戏拍了。”

这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少年,从骨子里透露着一股执着和倔强。他拼命想证明自己的成功与身世背景无关,所以才会那么固执的去追寻自己心中的“理想国”。直到2014年,“死脑筋”的他终于开窍了,接拍了网剧《无心法师》,从此打开了自己的辨识度和戏路。不过在参演《无心法师》之前,张若昀也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暗黑岁月。

2

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摆脱父亲的光环

从踏入娱乐圈开始,张若昀身上就被印上了“星二代”的符号,所以从拍戏的第一天起,张若昀就想得很清楚——只有努力才能让争议减少。为了不让“拼爹”这个标签一直跟着他,张若昀几乎在用生命演好每一个角色。2011年播出的《黑狐》是张若昀第一次做主角,但是显少有人知道,这部剧并不是外人眼中的潜规则,而是电视剧原定的男主角档期出了问题,剧组没办法,才让看上去很闲的新人张若昀顶上。

据张若昀回忆,这部戏足足拍了10个月,演员、导演都换了好几拨人,就张若昀一个人从头拍到尾,有时候一个星期都是对着临演演戏,他说,“演完这部戏,我整个人都要崩溃了”。而最痛苦的莫过于大年初二时他发烧了,但因为每天都有他的戏,所以他不能请假,只能硬扛。连续一个星期,张若昀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先到医院吊一个半小时的吊针,然后八点再回到剧组拍戏。晚上12点收工之后又去医院打吊针,因为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不到,张若昀的高烧还慢慢发展成了肺炎。

之后《黑狐》火了,他便与父亲订了一年的档期,然而原本计划的几个项目都没能落地,但其他的合作又早早被自己给推了,那时的张若昀已经陷入了一个绝望的境地。之后,他迫于无奈接拍了《下辈子还嫁给你》《风影》《光影》等剧,但口碑和收视都不尽人意,他始终在文艺的理想国度里挣扎徘徊,试图挣脱旁人的冷言冷语,这样的矛盾和固执使得张若昀在现实中四处碰壁。

所幸的是,对“文艺理想”有了清醒认知的张若昀接拍了《无心法师》,这样一部更符合时下年轻人审美的网剧瞬间打开了张若昀的知名度。包括之后的《九州天空城》,那是张若昀第一次演古装戏,关于这个被调侃“像带了美瞳的胡彦斌”的角色,一开始张若昀是拒绝的,“看小说的时候,上面写着什么盛世美颜、霸道总裁,我就想,盛世美颜,我这张脸,我能演吗?”之前的经历让张若昀没有再用以往的方式对待角色和剧本,他表示,“接了戏就要好好演,妖艳贱货我也要演得一本正经。”

2015年,《法医秦明》这部剧让张若昀真正意义上尝到爆红的甜头,微博上一众号称“张太太”的迷妹称他为“老公”,而他从手指、声音到制服都被人夸赞了一遍,虽然网友对他的演技仍有所保留,但这时的张若昀已经没有被诟病“拼爹”了。

据了解,为了秦明这个角色,张若昀曾老老实实去观摩了法医部门真正的尸检解剖,目的就是为了在戏中将法医冷静沉着的专业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一个樱花绽放的北方小城,陪法医谈工作聊生活,是初夏难忘的时光”。

对张若昀来说,无论是羽皇风天逸,还是秦明,或者是痴情唐山海,都只是他自己角色的一个标签而已,未来这些角色终会不断被新演员替代,而永远不变的,就只有演员这个符号。“他们给你什么标签,只是说明你这个角色得到认可,这是一件好事。但对我来说,我的标签,就你是演员就够了。”

3

一片“光明”的娱乐圈中,

鲜有的“丧逗”人设

1988年,张若昀在北京出身。因为父母离异很早,所以小时候的他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住。在张若昀三岁时,他经历了一次“抢夺抚养权”的风波。当时,张若昀的母亲来爷爷奶奶家看他,声称要带他出去吃饭,结果把他带到了机场,准备直接飞往纽约定居,最后是奶奶连夜带着一大家子人赶到机场才把张若昀给留了下来。

父母离异所导致的亲情缺失,让张若昀成为了一个性格内向甚至有点孤僻的人,但好在爷爷奶奶的关爱,又让他学会了如何去温柔对待这个世界。他一边和爷爷学习知书达礼,一边跟奶奶学做柴米油盐。

而他在社交软件上也无时无刻不在散发出他异于同年人的老成和稳重。甚至有网友称他的文字有一股“丧逗”杂糅的毒鸡汤味。他会在博客上写下自己生活里所参悟的琐碎,以及旅途中所经历的点滴。

也会在微博上各种逗比、自黑,呈现出反差感极强的另一面。当时还深陷“借父上位”传闻的他,被微博大号爆出将带资进组接拍《盗墓笔记》中的张起灵一角,而遭到原著粉和网友的集体抗议。

随后,许多原著粉开始发起#张若昀滚出盗墓笔记#的话题,这个话题甚至还一度进入新浪微博话题榜前三的位置。之后张若昀自己出面澄清,并发了一条微博称,“嘿,我滚啦,骑骑骑,骑着车儿,唱唱唱,唱着歌儿”。

关于张若昀“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点,从他平时的微博中也不难看出。不管是大岛蓼太的俳句,还是大神乔治·马丁的《权利游戏》,亦或是博尔赫斯名著中的经典语句都能信手拈来。他也听歌,听古典、听哥特、听民谣,还听金属乐团Haggard的歌,涉猎之广令人咋舌,甚至还有网友发文说他是中国读书最多的明星。

(出自大岛蓼太的俳句)

(出自祖爱伦·坡的小说《莫格街凶杀案》)

(出自博尔赫斯的《你不是别人》)

有粉丝整理出张若昀在各大场合为观众推荐的书单,其中涵盖詹姆斯·法隆、科林·伍达德、东野圭吾、加夫列尔、三岛由纪夫、博尔赫斯......

认真起来格外认真,放飞自我起来也能撒得开,在综艺节目中,他可以没有偶像包袱模仿宋小宝、小岳岳;在最近播出的《花少3》里面也“既能耍得了贱,又能卖得了萌”,一人一狗一屋,不争不抢不躁,迷妹们都说张若昀将生活过成了诗。

张若昀的微博简介上有这样一句话:“Per Aspera Ad Astra。循此苦旅,以达天际。”这句拉丁语是出自Haggard的专辑《Eppur Si Muove伽利略的星空》中的一首歌,据说当时伽利略被迫承认“地心说”时,在嘴里默默嘀咕了一句:“Eppur Si Muove”,大意是它(地球)真的在动,试图以自己坚信的“日心说”来抗衡地球不转动的“地心说”。

伽利略当然失败了,因为“日心说”在当时被天主教庭视为异端邪说,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甚至因为提出“宇宙无中心”的观点而被宗教法庭烧死在罗马繁花广场上。直到17世纪后期牛顿力学体系诞生,“日心说”才真正沉冤得雪。你看,真理永远不会被埋没,只是需要时间去验证罢了。

人有时候会固执己见,但又不得不因为大环境使然而被迫妥协,如何在表达自我和归顺市场中采取一个平衡或许才是生存之道,这不是委曲求全,而是豁然开朗。这一点,如今的张若昀早就看得透彻了,他说他之所以会用“Per Aspera Ad Astra”当作简介,其实就是一次过往自己与当下自我最直接的一次照面。

从刚出道就被吐槽“借爹上位”,到之后独自打拼又经历各种窘况,但张若昀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初衷和梦想。在磨砺和洗练中,张若昀终于在完美理想与商业现实之间,找到了一条融通之路。他也逐渐明白,理想与现实的交汇,远比生硬的二元对立要更加的复杂和必要。于是,现在的他终于不用活在父亲的影子里,同时他也凭借自身的努力坚定地印证了那句——循此苦旅,以达天际。

出品 |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

主 编 | 木 众 责 编 | 景 烁

视 觉 | 成 辰 校 对 | 金 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