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恐惧到接受,AlphaGo驯服人类只用了一年时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恐惧到接受,AlphaGo驯服人类只用了一年时间

如今,对于只能在任务行为比较狭窄的领域中有所作为的Alphago展示出了它温顺的一面,人类对他的态度也从挑战、恐惧、到慢慢接受。

几乎没有悬念,Alphago与柯洁的第一局对战以人工智能的胜利告终。

这场比赛似乎柯洁在一开始就不被看好,当年Alphago和李世石的对局可能还备受期待,那么进化的AlphaGo和柯洁的人机大战,不再拥有任何其他的可能,网络媒体也出现一边倒的评论:人类胜率几乎为零。

当年口吐“就算阿法狗战胜了李世石,但它赢不了我”豪言的柯洁似乎也早已笃定败局,所谓的战前宣言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无论输赢,这都将是我与人工智能最后的三盘对局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

其实私底下我已经与朋友家人说了很多次这样的想法,现在的AI进步之快远超我们的想象。像国产的绝艺、日产的ZEN虽然和AIphago还有着较大差距,但已经表现出超强的实力了...我相信未来是属于人工智能的。

可它始终都是冷冰冰的机器,与人类相比,我感觉不到它对围棋的热情和热爱。对它而言...它的热情——也只不过是运转速度过快导致CPU发热罢了。

我会我用所有的热情去与它做最后的对决,不管面对再强大的对手——我也绝不会后退!至少这...最后一次...

拼尽全力后,无论结果...管他口中是是非非,来一首《沧海一声笑》..岂不美哉、快意?我淡然笑到...

从恐惧到接受,AlphaGo驯服人类只用了一年时间

时移事异,回想一年前我们还处在假想自己未来会被人工智能支配的恐惧中,到如今,已经能够坦然接受,并开始描绘出AI能够带给人类美好未来的新蓝图。

事实上,人们对AI的恐惧由于未知,害怕科幻小说中机器人推翻人类、统治人类的脑洞题会有一天真实映射进现实,害怕有一天Alphago会因为“照顾”人类的情绪而故意输掉。

本质来讲,人们一方面需要制造出的东西比自己优秀,比自己聪明,但同时希望这种优秀和聪明是可以控制的。不可否认,这里面仍然有一种人类希望凌驾一切智能之上的快感和征服欲,这是第一个矛盾点。

还有一层恐惧来自于贪婪。科幻爱情电影《她》曾经描绘了一个男人Theodore和人工智能系统建立的虚拟形象“Samantha”恋爱的故事,当男主角发现一腔身心错付给一段同时与641人发生爱情的“花心”代码时,不禁陷入长久悲伤。

在面对AI时,我们一方面希望科技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的,能够长久心灵陪伴的,但另一方面又并不那么希望他们是世故的、圆滑的、能够成为潜在对手的,不希望他们甚至比自己更善于利用人类社会的规则长袖善舞,这是第二个矛盾点。

如今,对于只能在任务行为比较狭窄的领域中有所作为的Alphago展示出了它温顺的一面,人类对他的态度也从挑战、恐惧、到慢慢接受。

机器极度理性与人类感性天性的本能冲突

人类与机器产生的两个矛盾点,究其根源来自与机器的极度理性与人类感性天性的本能冲突。对于Alphago来说,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而计算的唯一参考因素就是胜率。

技术通过绝对理性的代码来思考,不会受到周遭环境、内心感情的影响和波动。而整个人类的成长史,就是不断弱化动物本能,无限趋近理性思考的修炼过程。现实生活中我们对技术的恐惧和接受,其实也是人类理性和感性的冲突的外化。

这种冲突在近两年备受争议的“个性推荐算法”中显示的尤为突出。为你推荐的即是你喜欢看的,在某种意义上,这极大程度上考验着人们的自律性。喜欢八卦、喜欢休闲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类的天性,但当我们浏览,或被技术手段推荐的相关信息不断填充的同时,理性的那一方已经感到不满。

技术当然是无罪的,技术同时也是中立的,但是如果利用技术引诱即激发别人的快感而达到自身的某种目的,则是一种把人当成小白鼠进行的娱乐至死的测试,也是将一切罪过归咎为自身意志不坚定的甩锅。

无论未来技术能够发展到如何境界,对未来,对人心,我们都要留有敬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恐惧到接受,AlphaGo驯服人类只用了一年时间

如今,对于只能在任务行为比较狭窄的领域中有所作为的Alphago展示出了它温顺的一面,人类对他的态度也从挑战、恐惧、到慢慢接受。

几乎没有悬念,Alphago与柯洁的第一局对战以人工智能的胜利告终。

这场比赛似乎柯洁在一开始就不被看好,当年Alphago和李世石的对局可能还备受期待,那么进化的AlphaGo和柯洁的人机大战,不再拥有任何其他的可能,网络媒体也出现一边倒的评论:人类胜率几乎为零。

当年口吐“就算阿法狗战胜了李世石,但它赢不了我”豪言的柯洁似乎也早已笃定败局,所谓的战前宣言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无论输赢,这都将是我与人工智能最后的三盘对局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

其实私底下我已经与朋友家人说了很多次这样的想法,现在的AI进步之快远超我们的想象。像国产的绝艺、日产的ZEN虽然和AIphago还有着较大差距,但已经表现出超强的实力了...我相信未来是属于人工智能的。

可它始终都是冷冰冰的机器,与人类相比,我感觉不到它对围棋的热情和热爱。对它而言...它的热情——也只不过是运转速度过快导致CPU发热罢了。

我会我用所有的热情去与它做最后的对决,不管面对再强大的对手——我也绝不会后退!至少这...最后一次...

拼尽全力后,无论结果...管他口中是是非非,来一首《沧海一声笑》..岂不美哉、快意?我淡然笑到...

从恐惧到接受,AlphaGo驯服人类只用了一年时间

时移事异,回想一年前我们还处在假想自己未来会被人工智能支配的恐惧中,到如今,已经能够坦然接受,并开始描绘出AI能够带给人类美好未来的新蓝图。

事实上,人们对AI的恐惧由于未知,害怕科幻小说中机器人推翻人类、统治人类的脑洞题会有一天真实映射进现实,害怕有一天Alphago会因为“照顾”人类的情绪而故意输掉。

本质来讲,人们一方面需要制造出的东西比自己优秀,比自己聪明,但同时希望这种优秀和聪明是可以控制的。不可否认,这里面仍然有一种人类希望凌驾一切智能之上的快感和征服欲,这是第一个矛盾点。

还有一层恐惧来自于贪婪。科幻爱情电影《她》曾经描绘了一个男人Theodore和人工智能系统建立的虚拟形象“Samantha”恋爱的故事,当男主角发现一腔身心错付给一段同时与641人发生爱情的“花心”代码时,不禁陷入长久悲伤。

在面对AI时,我们一方面希望科技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的,能够长久心灵陪伴的,但另一方面又并不那么希望他们是世故的、圆滑的、能够成为潜在对手的,不希望他们甚至比自己更善于利用人类社会的规则长袖善舞,这是第二个矛盾点。

如今,对于只能在任务行为比较狭窄的领域中有所作为的Alphago展示出了它温顺的一面,人类对他的态度也从挑战、恐惧、到慢慢接受。

机器极度理性与人类感性天性的本能冲突

人类与机器产生的两个矛盾点,究其根源来自与机器的极度理性与人类感性天性的本能冲突。对于Alphago来说,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而计算的唯一参考因素就是胜率。

技术通过绝对理性的代码来思考,不会受到周遭环境、内心感情的影响和波动。而整个人类的成长史,就是不断弱化动物本能,无限趋近理性思考的修炼过程。现实生活中我们对技术的恐惧和接受,其实也是人类理性和感性的冲突的外化。

这种冲突在近两年备受争议的“个性推荐算法”中显示的尤为突出。为你推荐的即是你喜欢看的,在某种意义上,这极大程度上考验着人们的自律性。喜欢八卦、喜欢休闲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类的天性,但当我们浏览,或被技术手段推荐的相关信息不断填充的同时,理性的那一方已经感到不满。

技术当然是无罪的,技术同时也是中立的,但是如果利用技术引诱即激发别人的快感而达到自身的某种目的,则是一种把人当成小白鼠进行的娱乐至死的测试,也是将一切罪过归咎为自身意志不坚定的甩锅。

无论未来技术能够发展到如何境界,对未来,对人心,我们都要留有敬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