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词汇,这意味着从一个领域跨越到另一个领域,意味着人的多面性。
跨界不是近来才有的现象,一直以来,那些在特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也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跨界经历。
被写作耽误了的编程高手
▎王小波
2017年,是王小波逝世20周年纪念。人们铺天盖地纪念这位文学领域的巨匠,与此同时,又发现了他当年罕见的专业技能,那就是计算机编程。
王小波在中国人民大学当会计学讲师期间,由于要做统计,计算机是非常重要的统计工具,但是当时软件非常稀缺。王小波不得不自己写软件,他先是学会了汇编、C语言,接着还学习了数据结构、算法的相关知识,还有编译原理。
据王小波的外甥说,王小波用汇编语言写了DOS下的汉字输入法。输入法有个功能,可以加四声。90年代总共也没几种汉字输入法。他用自己的汉字输入法大字速度如同英文盲打。
1994年,Windows 3.2在中国发行。 王小波开始从DOS转向Win32 SDK编程,熬夜苦干了很长时间,把输入法转为在Windows下正常工作。当时Windows已经有不少汉字输入法,尤其到了Win95时代。 他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但出于兴趣,他还是喜欢这么做。
▎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
再之后,多媒体开始普及,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作品。王小波利用多媒体制作电子书,将自己的作品配上插图、音乐。据王小波的外甥说,当时被做成电子书的作品是《黄金时代》,不仅有图案背景,按空格还可以翻页,就如同现在Micromedia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的电子多媒体制品。
有人说,如果当时王小波不去搞文学创作,可能会是今天的马化腾。但也正因为王小波选择了文学创作,才留下了那些经典的作品。王小波的才华不仅限于此,还做过电影编剧,作品还入围过戛纳电影节。只是天妒英才,王小波的生命在1997年就画上了句号,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假设和如果。
大雪纷飞中完成的“送别”
▎李叔同
李叔同是众所周知的弘一法师,除了在佛学上的卓越贡献,他在绘画、书法、戏曲、音乐等领域都堪称大师级别。
在李叔同众多作品中,最为人所知的当属歌曲《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这首李叔同填词的作品,寥寥数语便道出与友人分别的场景与心境,最后一句更是表达了人生欢聚的难得。如同歌曲题目,这首歌是在送别友人时所创作的,而这位友人就是许幻园。
李叔同出生在天津,戊戌变法之后,他带着家眷来到上海,很快便加入了以切磋诗词文章为目地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许幻园是城南文社的盟主,他家中富有,为人也慷慨,经常举办悬赏征文活动,李叔同只要参加征文,成绩一定名列前茅。
许幻园欣赏李叔同的才华,邀请李叔同全家搬来同住。李叔同也十分欣赏许幻园的诗词文章,应邀与许家同住之后,两家相处非常和睦。
一起吟诗作赋的同时,李叔同与许幻园还开办补习班,举行演说会,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男女婚姻自主,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先锋人物。但是,也正是因为那个时代变幻莫测,几次政治动荡之后,许幻园的家业荡然无存,他决定赶赴北京谋生。
▎电影《一轮明月》中的李叔同
传说,许幻园当时离开上海的时候正是冬天,大雪纷飞,他来到李叔同家门外,只是站在门口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之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含泪写下《送别》这一传世佳作。
除了在音乐上的卓越才能,李叔同还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此外,在绘画方面,他还是中国油画的鼻祖,是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也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
不爱江山爱木工
▎朱由校画像
明朝的天启皇帝朱由校本职工作做得并不算卓越,但并不像坊间传闻一样一无是处。首先他并不是个文盲,作为生长在皇室的成员,如果大字不识一个,这并不科学。
论文化水平朱由校还是有的,只不过明朝时期宦官专权,朱由校又重用魏忠贤,政绩并不显著,所以名声不太好。但是在外交方面,朱由校对于澳门问题态度非常强硬,还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胜。
朱由校有一个非常专业的业余爱好,那就是当木匠,做一切跟木头有关的事。先来看一下,朱由校的木工作品。
▎朱由校木雕作品
如果放在今天,努努力,当个工艺美术界的大师应该没什么问题。朱由校对木工的热爱可不是三分钟热情,这种爱好贯穿他生命始终。
万历年间,紫禁城内三大殿以及乾清宫、坤宁宫、慈宁宫都曾遭火灾重建,此外,在紫禁城内还经常兴建较小的宫殿,建筑工程终年不断。这就为朱由校学习木工奠定了很好的环境基础,他不好好上书房,整天四处游荡,耳濡目染,学得了好手艺。
朱由校并不满足于学到的基本技艺,虽然在从政方面没什么天赋,但是在木工创新上倒是天赋满满。有生之年,他创造发明了许多别具一格且颇为实用的木工制品。
当时的木床样式都很普通,不仅费原料,还都非常笨重,需要几十个人才能搬动。朱由校就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不断实践,终于造出了可以折叠的床,携带移动方便,床架上还雕镂着各种花纹,美观大方。
朱由校设计的床在当时的木匠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也默默地成为了皇帝圈里最会做木工的一位。
▎电视剧《江山风雨情》中的朱由校
其实,除了木匠活,朱由校还会漆工活,他做的小木人,外面涂上漆,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朱由校的作品拿到集市上去卖,也有人愿意花重金购买。
除此之外,朱由校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喷泉,还喜欢做雕刻,做建筑设计等等。可以说,上天为朱由校关闭了执政才能那扇门的同时,为他开启了发明创造的大门。
只是,他的生命太过短暂。在一次意外落水之后,误服仙药,结果就驾鹤西去了,年仅23岁。这个跨界木工的皇帝不知道带走了多少未完成的创意。
图片来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