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从李永波带着一支青春无敌的中国队拿下苏迪曼杯开始,国羽在近11届赛事中全部闯入决赛,其中10次夺冠。唯一一次失利发生在2003年,当时中国队不敌韩国。14年之后,这一幕又发生了,2017年5月28日,中国羽毛球队在决赛中苦战五场,2-3落败,对手同样是韩国队。
只不过,这一次,人们不再看到14年前那场失利后,带着标志性鸭舌帽的李永波在颁奖台上无奈苦笑的场景。赛后至今,这位国羽前任总教练亦未公开发表任何评论。
在此之前,中国队曾接连在2014年汤姆斯杯、仁川亚运会和2016年汤姆斯杯等团体赛中无缘冠军,优势早已大不如前。此番苏杯再度失冠,国羽全面滑坡,毫无疑问是后李永波时代的一场“余震”,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也曾是24年前李永波执教生涯开端时的颓败景象。

临危受命:“只有站在冠军领奖台才算成功”
西班牙巴塞罗那,对于国羽而言,这是一个不愿回忆的地方。1992年夏天,骄傲的中国羽毛球队灰头土脸地带回一银三铜,没有任何一枚金牌。铩羽而归之后,不堪痛苦折磨的老一代主帅王文教和陈福寿先后下课,年事已高的一批球手亦挂拍而去。
就在危难之际,1993年,时任男双教练的李永波接过国家队教鞭,成为中国羽毛球队的最高统帅。那一年,他年仅31岁,退役才半年。与同期的国乒主教练蔡振华一样,被称为少帅当家。
青黄不接,人心涣散,这就是李永波接手时的“烂摊子”模样。1994年,李永波治下的中国队不仅没有收复汤姆斯杯,而且丢掉统治10年的尤伯杯。广岛亚运会,国羽一金未得,甚至都没能进入各个单项的决赛,只带回七块铜牌,当时被嘲笑为一堆破铜烂铁。那一年,中国选手没有在一级赛事里夺得任何冠军。即便是个性张扬的李永波,当时同样有些泄气,“队伍就像是一盘散沙,被成绩打击得都没了组织纪律。”
然而,李永波之所以坚持带领国羽走出困境,离不开个性里的倔强好胜和球员时期留下的遗憾。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运动员李永波的影像或许并不清晰。实际上,14年的球员生涯里,李永波曾夺得6个世界冠军头衔——1980年代,他与田秉毅组成的男双组合曾长期占据世界顶尖行列。林丹一般的狂野攻势、大声呐喊和求胜意志,同样曾出现在年轻的李永波身上。
遗憾的是,李永波的生涯顶峰时期,羽毛球项目并没有进入奥运会,直至1992年巴塞罗那才首次入围。当时,年近30岁的李永波已经接近退役,他怀揣着夺得一块奥运金牌的梦想踏入奥运赛场。但意料之外,李永波在首轮比赛中就拉伤了大腿,这对实力强劲的国羽男双组合,最终仅艰难地收获一枚铜牌。
尽管这块铜牌是国羽男队当年获得的最好成绩,但李永波一瘸一拐回国之后,却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局面——那一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历史性收获了16金22银16铜的出色战绩,李永波带伤争得的铜牌似乎显得并不那么珍贵。这样残酷的现实,成为李永波心里的一块疙瘩:只有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才算成功,只要没拿到冠军永远都是失败。
这一对冠军的执念,自那以后贯穿了李永波长达24年的执教生涯。

改造国羽:“我要培养100位世界冠军”
用时任男单主教练李矛的话说,“反正底裤都输光了,怎么练也无所谓了,于是我们放开手脚大胆练。”于是,憋着一口气的李永波带领全队,果断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改造。
对教练团队和队员施以年轻化政策,这是李永波上任后的第一个动作。
首先,李永波对教练班子进行大换血,大胆启用了田秉毅、李玲蔚等年轻教练。队员选拔方面,他选择重点培养葛菲、顾俊、叶钊颖、董炯和孙俊等一批年轻队员,并且选择各国重视程度不高的女双项目作为首要突破口。与此同时,李永波放弃部分已经过了巅峰期的世界冠军,这一大刀阔斧的做法令外界颇为意外。
“我知道我不管,羽毛球队就完蛋了,只能硬碰硬,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我才会开除那些世界冠军,那是没办法了,我必须开除,他们不恨我吗?他们当然会恨我,”李永波如此形容内心的复杂情绪。
相比于开除老将,李永波更为犀利的做法是“铁腕治队”。
新帅刚上任那会儿,纪律散漫、缺乏时间观念是国家队的一大顽疾。为此,李永波下达最后通牒,全队配备闹钟,每天早晨必须准点集合,“谁超过6点45分才到,他所在的项目组就得全体去操场跑一万米。我只要求准时,如果谁非要6点44分起床,然后从楼上跳下来,只要来得及,随便你,你就是买个降落伞,我也不管。”
更为犀利的是,一次全队出国比赛,一名队员因迟到没能赶上球队大巴,自己打车到达机场后被李永波狠批一顿。无论队员怎么求情,他依旧果断将其机票没收,以此严惩队员的怠慢。自那以后,凭借着一系列雷厉风行的纪律管理,李永波逐渐把国羽“镇住”。
在李永波的“改造工程”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插曲。他当上主教练早期,国羽成绩不佳,李永波想把运动员的木头窗户换成铝合金材质来抵御冬天的寒风,但国家队没有多余的一分钱来改善这些硬件。这件事情再次让李永波深刻体会到,“金牌看起来不大,但它带来的东西太大了。”

除了尽全力改造国家队,李永波也在改变自己。“一个好运动员未必能成为一个好教练,”李永波曾表示,“我去琢磨,我花了很大很大的心血去转变自己,因为当运动员的时候,我是一个我行我素的运动员,我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在场上也好,对裁判也好,我都可以表现出我自己的要求和欲望,但是做教练以后,我就在逐渐拼命改变我自己。”
此后的成绩证明,这位严厉教头的意志、决断和训练方法,确实帮助中国队迅速获得提升。在他执教的第三年,一批重点培养的年轻选手逐渐成熟,他们以四场全胜的战绩夺得1995年苏迪曼杯的桂冠。其中,国羽在决赛中击败当时的霸主印尼队,造就苏杯史上一大冷门,当时被称为“洛桑大捷”。
凭借这个冠军,李永波打消了外界对他的诸多质疑,这也成为其执教生涯的转折点。第二年,葛菲/顾俊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双冠军,实现中国羽毛球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他最初选择女双作为突破点的战略取得了成功。随后,1998年女队夺回尤伯杯,2004年男队捧得阔别12年的汤姆斯杯,国羽首次实现苏杯(团体)、汤杯(男团)和尤杯(女团)的大一统。
2000年9月18日,正值李永波的38岁生日,国羽在悉尼奥运会上历史性收获四枚金牌。“你们场上的表现是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李永波表示,对于过去七年的执教历程感慨万千,笼罩在中国羽毛球的阴霾总算全部被驱散。
不过,这位国羽总教头想要的“生日礼物”显然绝不仅于此。登上执教生涯第一座高峰之后,野心勃勃的李永波随即许下两大宏愿——包揽一届奥运五枚金牌,退休前培养100位世界冠军。那时国羽正当年,人们对他深信不疑。

高光时刻:“伦敦五金感觉是在梦里”
“五块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要想超越四块,只有用五块来证明,”2004年6月,李永波在央视《面对面》栏目中提出包揽奥运五金的目标时,实际上是针对两个月后举行的雅典奥运会。那一年,国羽确实具备了大包大揽的实力,有年轻气盛的林丹、鲍春来和傅海峰,有占据世界排名前三的女单和女双选手。
不出意外,中国女队在雅典延续了悉尼的辉煌。女双项目,杨维/张洁雯和高凌/黄穗在决赛上演中国德比,再次包揽冠亚军。女单同样强势,四强中形成三名中国选手围攻荷兰名将张海丽的大好局面,张宁最终为中国队蝉联了女单金牌。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林丹却让人大跌眼镜,他在首轮对阵新加坡选手苏西洛时连输两局意外爆冷。头号种子的提前出局迅速影响到中国男队的军心,名将鲍春来第二轮败北,陈宏第三轮落马,中国男单无一人闯进四强。这样的境遇同样出现在男双项目,傅海峰/蔡赟和桑洋/郑波双双无缘四强。
“林丹要为年轻付出代价,这对他是不可多得的历练,羽毛球队没有崩溃,胜负的结果都很正常,”李永波赛后对于男队的失利仅是轻描淡写。显然,曾在球场上个性霸气的他,执教十年后已经不再那么咄咄逼人。
四年后,在北京主场,国羽仍然未能打破悉尼四金的纪录。但3金2银1铜的总成绩以及爱徒林丹加冕男单冠军的一幕,令李永波感到很满意:“我高兴地宣布完成国家定下的三金目标,甚至比雅典奥运会更进一小步,多了2银1铜。”
伦敦奥运会,李永波治下的国羽终于“更进一大步”。
没有雅典的青涩,没有北京奥运的偏科,以23岁至29岁为主的伦敦参赛团队是历届最豪华阵容,被称为黄金一代。“我比其他教练更有资格想包揽五金这回事,”这是李永波赛前表现最自信的一届奥运会。为此,已经甚少出现在场边教练席的李永波亲自坐镇决赛的场外指导,他擦拳磨掌,不停地冲场内高喊“相信自己”。
最终,执教生涯最大的一份礼物降临到李永波的手中。林丹成为首位在奥运会蝉联冠军的球员,“风云组合”蔡赟/傅海峰为国羽拿到历史首枚男双奥运金牌,混双两对选手会师决赛,女双“独苗”田卿/赵芸蕾力压群雄。更关键的胜利来自于女单,李永波选择新星李雪芮进入阵容曾引起较大争议,最终她以黑马之势问鼎女单,证明了李永波的用人眼光。
这位国羽总教头极为享受自己的高光时刻。颁奖仪式过后,当温布利体育馆的观众纷纷退场,李永波依然紧握双拳振臂高呼,激动不已。“感觉是在梦里,在做梦,我都不相信这一切会是真的,”他说道,“我们有一个优秀的羽毛球团队,用世界上最优秀的字眼去形容也不为过。”

非议同在:“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升国旗奏国歌”
然而,五金背后,绝不是没有争议。当李永波把所有金牌挂在胸前显霸气的时候,于洋和王晓理被驱逐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伦敦奥运会女双小组赛最后一战,世界排名第一的于洋/王晓理爆冷不敌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当于洋和王晓理走出温布利体育馆,现场近6000名球迷向他们发出了刺耳的嘘声。为了避免在决赛之前与田卿/赵芸蕾“自相残杀”,这对战无不胜的双打组合故意输给韩国对手,最后因消极比赛而被取消奥运资格。
以输球的方式来保证中国军团多拿一块奖牌,这显然不是于洋和王晓理两人能够决定的事情,李永波赛后承认自己是让球事件的主使人,“我作为总教练,确实觉得要向球迷和全国观众说对不起。因为没有真正把中国羽毛球队优秀的拼搏精神充分地展现出来。这一点我做得不够。”
实际上,过去多年,李永波不止一次安排队员让球。雅典奥运会女单半决赛,龚睿那没有成功狙击荷兰名将张海丽。另一场半决赛中,两位中国选手张宁和周密对决局间,李永波拍了拍周蜜的肩膀,后者很快就败下阵来。“张宁状态要更好,关键是对阵张海丽战绩也不错,所以第一局结束的时候就让周蜜不要拼了,使得张宁保留体力拼决赛,”李永波曾直言不讳地说出真相。
此外,从2010年中国公开赛到2012年青岛亚锦赛之间,林丹在国际各项赛事中有七次“因伤”退赛,但其退出的获益者往往不是陈金就是谌龙。对此,印尼名将陶菲克一度公开评价中国羽毛球队缺乏职业道德。伦敦奥运会后,中国青年报甚至发表文章《谁给了李永波大放厥词的权利》,言辞激烈地批评了李永波的做法。
面对外界的质疑,李永波的回应却依旧干脆利落:“体育本身是有标准的,在一个有标准的事业中,你去装什么呀?标准很简单,冠军,能否站在冠军领奖台上,能不能升国旗、奏国歌,能,这就是标准。做不到,你说得再好又怎么样?”李永波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能让球是因为“实力强”,是因为“懂业务”,“金牌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升国旗奏国歌”。
除了李永波的唯金牌论遭受质疑,赛场之外,这位国羽总教头的种种行为亦招来众多非议。
1998年的“弹劾危机”最为轰动,由于部分教练和队员怀疑队中存在经济问题,加上对李永波作风不满,包括男单主教练李矛、女单主教练李玲蔚在内等多名国家队人士上书弹劾李永波。虽然李永波后来平稳度过这场危机,但他在财政权上的独揽已经引起众怒。
不仅财政权,用人方面,李永波亦有任人唯亲之嫌。在其培养100名世界冠军的计划中,儿子李根曾是其中一员。2010年,李永波曾将李根招进国家队,并盛赞儿子很有羽毛球天赋,2016年就能问鼎世界大赛。显然,成为世界冠军并非易事,主攻双打的李根仅获得过世青赛的团体冠军和单项第三名,23岁早早退役。
李永波性格开朗,加之伦敦奥运会后成为当红教练,他几乎一脚跨进娱乐圈。早期,李永波频频出席各大颁奖礼和晚会,此后,他长期在综艺节目侃侃而谈,甚至带上一众国家队球手亮相,“送你一把林丹签名的球拍”是李永波展现慷慨的口头禅。2013年,国羽教头还出演电影《笔仙2》,他在片中本色出演羽毛球教练。如此一来,与娱乐圈走得太近,未能专心管理和执教国家队,成为李永波长期背负的另一“罪名”。
与其显赫的功勋战绩一样,网络热搜中,丑闻、专权和下课等关键词和“李永波”这个名字同样放在一起。

告别国羽:兵败里约揭开真相一角
从1993年的临危受命到2017年的执教尾声,李永波就像经历了一场长达24年的轮回。如同数学课本里的那条标准抛物线一样,这位羽坛教父把国羽从低谷带至顶峰,最后又陷入泥潭。去年奥运过后,舆论统称“兵败里约”,其架势与“巴塞罗那惨案”几乎不相上下。
尽管外界的口吻多以里约成绩不佳作为李永波离职的缘由,但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确切。伦敦奥运会过后,女子羽坛技术男性化趋势明显,中国女队却始终缺少新鲜血液,里约周期内甚至三届世锦赛无缘女单冠军。可见,国羽的颓势早已显露,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里约奥运国羽有可能一金难求。在这样的困境之下,中国队在五个单项比赛中拿到两块金牌,其实是一个意料之中、能被接受的结果。
李永波的下课,更多与球队管理不善相关——奥运前后,队伍里曝出赵芸蕾、张楠和田卿的三角关系,于洋在赛场上当着教练摔毛巾,里约多个双打组合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林丹的出轨事件更为恶劣,折射出李永波一直以来对男女关系方面的开放管理思路值得检讨。从伦敦包揽五金到里约全面滑坡,内部管理问题难逃其咎。
就像是有预告的电视剧大结局一样,今年4月11日,李永波亲口承认从国羽总教练的位置上退下来,同时不再担任国家体育总局乒羽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这一消息已经不再令人意外。
一个时代落幕之际,李永波24年执教生涯的大起大落,背后多少利益纠葛。从球员生涯无奥运金牌受冷落,再到执教初期国羽成绩不佳被忽视,李永波一直活在金牌得失间的巨大落差之中,刻骨铭心地体会到冠军在国内竞技体育的超常规分量。到了后期,这位“唯金牌论”者获得了自己理想中的成功,却又在官位和利益的牵扯中迷失,国羽的内部混乱正是其野心膨胀却又最终缺乏大局掌控力的具象。
没有人比李永波心里更清楚,竞技体育用数字和成绩说话,一再衰退的羽毛球队已经无法容下这位曾经的功勋人物。

宣布离任前一个月,中国羽毛球队刚刚在北京的训练基地举行一年一度的新世界冠军登榜仪式。体育总局训练馆的一侧墙上,悬挂着李永波培养的世界冠军照片,最后一位登榜的是2016年随队卫冕尤伯杯冠军的年轻小将陈清晨。卸任总教练之后,一心想要培养100位世界冠军再退休的李永波,这一数字最终停留在81位。
“自己做了这么多年总教练,是时候应该把年轻人推到一线,让他们用更新的思路去带领队伍发展,也许这样对队伍会更好,从一线退下来,去做一些推广项目的工作,也是早晚的事情,”不再言辞激烈,不再大谈金牌,转而反思过去,李永波如此淡然地接受了离队的安排。
奥运18金,世锦赛43金,苏迪曼杯10冠,汤姆斯杯5冠,尤伯杯9冠——这是羽坛教父24年的辉煌战绩,李永波时代宣告结束。然而,中国羽毛球的挣扎可能才刚刚开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