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香草美人,君子屈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香草美人,君子屈原

“香草美人”便是《离骚》中的典型意象,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香道风物

屈原一生所书中提到的香料有四十余种。他第一个将香与人的德行、志向联系在一起,赋予香以人文精神的定义,是当之无愧的香道鼻祖。

司马迁曾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在写作上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在他的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他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

当时的楚国,君昏臣奸,政治黑暗。屈原遭嫉受压,只能通过香草来表达自己美好的追求,他常在身上披着江蓠、辟芷,佩带秋兰,这些都是香草。

屈原的诗歌里,常出现申椒,菌桂,芳椒,兰桂,辛夷,白芷,辟芷,薜荔,石兰,秋兰,蕙茝,杜衡,江离等香草香木,也常出现佳人、美人。

“香草美人”便是《离骚》中的典型意象,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来抒情的,所以他的作品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

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有种说法屈原是同性恋,也由此而来,但也并不能说他就是同性恋。

屈原不仅采摘江离、白芷那些香草为佩,而且是终年累月寒暑无间地朝搴木兰,夕揽宿莽。

离骚

屈原在《离骚》中涉及香草意象的地方共三十四处。比如: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修身洁净,再身上披着江蓠、辟芷串缀秋兰为佩戴的事物,也就是说屈原博采众善为自我约束修身养性。

江蓠、辟芷都是香草,江蓠就是芎窮,多年生木本,地下茎可供药用;辟芷是生在幽闭处的白芷,多年生木本,根可药用。兰花种类繁多,中国的兰花称为国兰,经传中所谓的兰,大多指的是兰草、泽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湿地。

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这四句是屈原说他自己,既栽植了九畹兰草,又种了百亩的蕙兰,分别种植了留夷和揭车更兼种了杜衡与芳芷。表示屈原虽然被流放,仍种植众香,积累众善,修行仁义。

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这是屈原有感于岁月的流逝,老之将至,害怕没世之后善名不立,为了保住有用的身体,因此早上起来就喝木兰树上滴下的露珠,晚上则吃刚开的菊花,以香木、香花之香来润泽自己的身心,屈原香洁之德由此可知。

以上所谈到的香草、香木,不得不佩服屈原对香花、香草的认识之广,以及对香花香草的所怀抱的情谊,也由于他一再以兰蕙来发扬君子修生养性所追求的明德之香,而被后人尊称——月兰花花神。

而在《离骚》中出现一十八种香草。依次为:

江离:又称龙须菜、海菜

芷:白芷,做药用

秋兰:秋天开花的兰花

木兰:辛夷又称紫玉兰春天开花

宿莽:紫苏,两湖又称紫菜做香料药物用

椒:花椒,茎叶果实皆可做药与香料用

菌桂:桂圆,白花黄蕊桂树,香辛味做香料用

蕙:兰花,一茎一花者为兰,一茎多花者为蕙

留夷:辛夷

揭车:芍药

杜衡:马蹄香叶心形茎匍匐,似黄姜

菊:菊花诗歌中所称应为野菊

薜荔:凉粉果又称青瓢,果实秤砣状,食用

胡绳:茎叶细长的香草

芰荷、芙蓉:荷花

扶桑:扶桑花似木槿花朱红故又称朱槿

幽兰:兰花一种花色单纯多黄、白者

藑茅:带香气的一种矮小茅草

九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在屈原的《九歌·山鬼》中描述了一位天真率直的山中女神,痴心等待爱人的美丽飘渺的爱情故事。

从香草装饰到用香草表达相思之情,山鬼美丽凄婉的形象由远至近,从传说中走出,有如香魂一缕从近至远飘向灵霄。

以香草喻佳人,以香草拟美事,不仅仅是屈原善用文法,更是香草具备的自然之性非其莫属。

所以辛夷作为香草,在先秦时已经被人们所认知,而在《九歌·湘夫人》中也有云:“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湘君就用各式各样的香木、香草盖起一座华堂,等待湘夫人的到来,这华堂的墙壁,竟是由花椒子和泥涂抹而成。到了汉代,未央宫有一座著名的宫殿,名“椒房殿”,在我们之前也有提及,是皇后的住所。

《九歌·东皇太一》曰:“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桂酒,切桂置酒中也;椒浆,以椒置浆中也。言己供待弥敬,乃以惠草蒸肴,芳兰为藉,进桂酒椒浆,以备五味也。五臣云:蕙、兰、椒、桂,皆取芬芳。”

在祭祀的时候,要把惠草搬入肉中,衬垫上兰草,然后蒸熟,并奉上芳香的用桂皮和花椒泡制的琼浆。可以看出来在先秦以至汉代,香料还是比较名贵的,其在饮食中使用,只是在一些隆重的节日及祭祀场合才会出现,并不是百姓日常所用。

他“晨起敷面,顾井自盼,以花为食,饮露解渴”,是战国最爱臭美的人,但确实也是当时最美的人。

这种美更多的是人格之美,不光是他能词赋悬日月,首先是他心灵的伟大,然后我们才倍觉其美。更何况,他还留给我们三天的假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香草美人,君子屈原

“香草美人”便是《离骚》中的典型意象,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香道风物

屈原一生所书中提到的香料有四十余种。他第一个将香与人的德行、志向联系在一起,赋予香以人文精神的定义,是当之无愧的香道鼻祖。

司马迁曾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在写作上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在他的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他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

当时的楚国,君昏臣奸,政治黑暗。屈原遭嫉受压,只能通过香草来表达自己美好的追求,他常在身上披着江蓠、辟芷,佩带秋兰,这些都是香草。

屈原的诗歌里,常出现申椒,菌桂,芳椒,兰桂,辛夷,白芷,辟芷,薜荔,石兰,秋兰,蕙茝,杜衡,江离等香草香木,也常出现佳人、美人。

“香草美人”便是《离骚》中的典型意象,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来抒情的,所以他的作品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

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有种说法屈原是同性恋,也由此而来,但也并不能说他就是同性恋。

屈原不仅采摘江离、白芷那些香草为佩,而且是终年累月寒暑无间地朝搴木兰,夕揽宿莽。

离骚

屈原在《离骚》中涉及香草意象的地方共三十四处。比如: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修身洁净,再身上披着江蓠、辟芷串缀秋兰为佩戴的事物,也就是说屈原博采众善为自我约束修身养性。

江蓠、辟芷都是香草,江蓠就是芎窮,多年生木本,地下茎可供药用;辟芷是生在幽闭处的白芷,多年生木本,根可药用。兰花种类繁多,中国的兰花称为国兰,经传中所谓的兰,大多指的是兰草、泽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湿地。

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这四句是屈原说他自己,既栽植了九畹兰草,又种了百亩的蕙兰,分别种植了留夷和揭车更兼种了杜衡与芳芷。表示屈原虽然被流放,仍种植众香,积累众善,修行仁义。

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这是屈原有感于岁月的流逝,老之将至,害怕没世之后善名不立,为了保住有用的身体,因此早上起来就喝木兰树上滴下的露珠,晚上则吃刚开的菊花,以香木、香花之香来润泽自己的身心,屈原香洁之德由此可知。

以上所谈到的香草、香木,不得不佩服屈原对香花、香草的认识之广,以及对香花香草的所怀抱的情谊,也由于他一再以兰蕙来发扬君子修生养性所追求的明德之香,而被后人尊称——月兰花花神。

而在《离骚》中出现一十八种香草。依次为:

江离:又称龙须菜、海菜

芷:白芷,做药用

秋兰:秋天开花的兰花

木兰:辛夷又称紫玉兰春天开花

宿莽:紫苏,两湖又称紫菜做香料药物用

椒:花椒,茎叶果实皆可做药与香料用

菌桂:桂圆,白花黄蕊桂树,香辛味做香料用

蕙:兰花,一茎一花者为兰,一茎多花者为蕙

留夷:辛夷

揭车:芍药

杜衡:马蹄香叶心形茎匍匐,似黄姜

菊:菊花诗歌中所称应为野菊

薜荔:凉粉果又称青瓢,果实秤砣状,食用

胡绳:茎叶细长的香草

芰荷、芙蓉:荷花

扶桑:扶桑花似木槿花朱红故又称朱槿

幽兰:兰花一种花色单纯多黄、白者

藑茅:带香气的一种矮小茅草

九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在屈原的《九歌·山鬼》中描述了一位天真率直的山中女神,痴心等待爱人的美丽飘渺的爱情故事。

从香草装饰到用香草表达相思之情,山鬼美丽凄婉的形象由远至近,从传说中走出,有如香魂一缕从近至远飘向灵霄。

以香草喻佳人,以香草拟美事,不仅仅是屈原善用文法,更是香草具备的自然之性非其莫属。

所以辛夷作为香草,在先秦时已经被人们所认知,而在《九歌·湘夫人》中也有云:“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湘君就用各式各样的香木、香草盖起一座华堂,等待湘夫人的到来,这华堂的墙壁,竟是由花椒子和泥涂抹而成。到了汉代,未央宫有一座著名的宫殿,名“椒房殿”,在我们之前也有提及,是皇后的住所。

《九歌·东皇太一》曰:“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桂酒,切桂置酒中也;椒浆,以椒置浆中也。言己供待弥敬,乃以惠草蒸肴,芳兰为藉,进桂酒椒浆,以备五味也。五臣云:蕙、兰、椒、桂,皆取芬芳。”

在祭祀的时候,要把惠草搬入肉中,衬垫上兰草,然后蒸熟,并奉上芳香的用桂皮和花椒泡制的琼浆。可以看出来在先秦以至汉代,香料还是比较名贵的,其在饮食中使用,只是在一些隆重的节日及祭祀场合才会出现,并不是百姓日常所用。

他“晨起敷面,顾井自盼,以花为食,饮露解渴”,是战国最爱臭美的人,但确实也是当时最美的人。

这种美更多的是人格之美,不光是他能词赋悬日月,首先是他心灵的伟大,然后我们才倍觉其美。更何况,他还留给我们三天的假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