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一个电视剧组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他们创作的电视剧首播30周年整,也是其中一位主演离开这个世界十周年整。
30年过去了,人们说87版《红楼梦》是经典,人们说陈晓旭之后再无林妹妹,人们怀念的究竟是什么?
30多年前,为了拍摄这部电视剧,剧组决定在北京修建大观园,并真实还原小说中的建筑场景。
今天,重游大观园,30年前的故事再次重现。
那段青黄不接的岁月
大观园因元春省亲而建,是小说《红楼梦》里许多重要的故事情节发生地点,为了拍摄电视剧,并真实呈现小说中的样貌,在北京宣武区建造了大观园。
说起来轻巧,但是,《红楼梦》建组之初并不顺利,甚至无法称其为一个剧组,包括导演王扶林在内,只有三个人筹备拍摄的事情。
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搬上荧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83年,王扶林刚从英国回来,发现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都没有读过四大名著,他觉得自己有这份责任。
▎大观园内的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
万事开头难,当时没有资金赞助这部剧,他就自己一家一家的跑,资金开始有眉目了,又忙着筹划剧本,王扶林用整整一年的时间研读《红楼梦》,请出曹禺、沈从文等大家参与剧本写作。剧本问题解决了,演员又成了问题。
为了找到合适的演员,王扶林找遍全国各地,一轮一轮进行筛选,之后演员还要集体培训,最后再确定出演的角色。他们当中有文艺兵、文学爱好者、工厂工人、修鞋匠,之所以能够参与电视剧的拍摄,只是因为王扶林坚持:选演员的标准就是要选合适的,而不是最好的。
153位演员,耗时四年,成就了一个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
把角色活成自己的演员
▎潇湘馆正门
北京大观园景点里,游客最多的地方是潇湘馆,尤其是女游客,不停地在门口、竹林拍照,地方虽然不大,但却是人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潇湘馆的主人是林黛玉,心思敏感细腻的林妹妹,有多少女子将她自比,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就是通过写信自荐扮演林黛玉而进入剧组的。
▎87版《红楼梦》林黛玉
当时,陈晓旭与其他演员一起在北京圆明园培训,最后在林黛玉的人选测评中她排名第三,王扶林找她谈话,问她:“如果不演林黛玉,你选一个其他的角色演,怎么样?”陈晓旭坚定地说:“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去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说林黛玉去演其他角色了!”
这样的坚持不仅让导演眼前一亮,也成就了电视剧史上的经典形象。只要一提到林黛玉,大家眼前浮现出的都是陈晓旭扮演的形象。在剧组的那段日子,演员们也都说陈晓旭的性格很像林黛玉,棱角太多,不能够包容。
▎潇湘馆内部
电视剧《红楼梦》播放之后,陈晓旭原本打算继续走演艺之路,但是却并不如愿,只好选择其他的行业,但却意外地做得很好。她说“它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又关上了一扇窗,我无法选择退路,只好重新开辟一条路,却意外地发现,它通向更美丽的远方。”
可惜的是,2007年5月13日,距离《红楼梦》1987年5月2日首播的日子刚刚过去20年,陈晓旭因为乳腺癌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不知道她去的远方是否美丽。
▎87版《红楼梦》王熙凤
扮演王熙凤的邓婕也有跟角色很相似的一面,尤其是理财方面很像王熙凤。据陈晓旭说,当年演完电视剧之后,会有一些商演,两个人得到酬劳之后,陈晓旭会花掉一半,存起来一半,而邓婕则会将钱全部锁在箱子里,然后感叹“又没钱了”。
没有一部剧像《红楼梦》一样对人的影响这么深,从这个剧组里走出来的演员,有的考上了专业院校,有的经商,有的出国,有些人的命运就真的像剧中人一样或幸运、或坎坷,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命运都曾因为《红楼梦》而发生过重大的改变。
再也无法复制的经典
▎大观园内黛玉葬花处
改编自小说《红楼梦》的影视剧很多,但为什么人们心心念念的始终是1987年版的《红楼梦》?除了导演王扶林作为电视工作者的责任,更多的是剧组全员的努力。
在剧组还没有成立的时候,作曲家王立平就找到了王扶林说要做这部剧的音乐,“因为我太爱《红楼梦》,太想写这个戏了。”在与王扶林谈过话之后,王立平被确定为《红楼梦》的音乐创作者,全程跟组。
▎87版《红楼梦》作曲王立平
为了创作《红楼梦》的音乐,王立平哭了很多次,“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弹得不轻”。尤其是创作《分骨肉》这一首。
《分骨肉》是贾探春远嫁时的配乐,探春虽然是庶出,但是精明能干,连王熙凤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结果却依然没有逃脱远嫁的命运。王立平被探春的故事感动,写完之后趴在钢琴上泪流不止。
▎87版《红楼梦》薛宝钗
除了音乐,《红楼梦》的造型师、化妆师都是费尽心思,服装设计师画了2000多幅设计稿,根据每个人的身材特点,结合剧中人物的性格,设计出不同的图案、款式。黛玉用梅兰竹菊的花纹,清冷的色调;而宝钗端庄大气,用的则是富贵的牡丹。化妆师为了让演员的眼神更加到位,将鬓角绑起两个小辫,往后吊起眼角,感觉马上就出来了。
▎87版红楼梦剧组2007年在大观园合影
就是这样的一个剧组,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
如今,30年过去,他们现在还好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