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英国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诗人迈克尔·朗利(Michael Longley)获得了2017年国际笔会的品特奖,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曾称他是“悲伤和惊奇的守护者”。朗利是爱尔兰诗坛最重要的诗人之一,这份奖项与他的个人经历相呼应。“品特奖”的设立源于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而朗利不但仰慕品特,他年轻的时候还曾备受这位剧作家的鼓舞。
品特奖每年颁发给英国、爱尔兰或者英联邦国家取得杰出文学成就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品特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中提及的精神:“毫不退缩,坚定不移”地凝视这个世界,展现出“强烈的智识决心……去定义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里的真相”。
在宣布获奖者时,同为诗人的评委主席唐·帕特森(Don Paterson)说:“数十年以来,他那毫无造作、流畅无比的诗歌充满了人性、谦逊和同情,从来不会因看到了某项争论的正反两面,就回避其中的道德复杂性。”
朗利作品的题材范围宽广,囊括了战争、爱情、死亡和自然,帕特森对这一点赞誉有加:“无论是以哪种身份写作——司仪神父、批判者、回忆录作者或者哀悼者——他总是拥有品特呼吁的那种‘坚定不移的凝视’,其视线常常聚焦于处在边缘和阴影处的人物。这些人的生活通常被文学描写所忽视,然而朗利却坚定地提醒我们,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英雄气概、悲剧和高贵,他们故事揭示了‘我们生活的真相’。”
朗利坦言自己一直以来都很仰慕品特,他说:“哈罗德·品特在我年轻的时候曾鼓励我。所以,不论是出于个人原因,还是文学和政治的原因,获得这份奖项都让我十分感动且倍感光荣。”品特的遗孀安东尼娅·弗雷泽(Antonia Fraser)说,其实这份仰慕之情是相互的:“哈罗德一直以来都十分欣赏朗利的诗歌,在前往北爱尔兰拜访他并受到当面教诲之后,他还增添了几分对朗利个人的喜爱之情。”
这是朗利杰出文学生涯的最新荣耀。他还曾获得TS·艾略特奖、豪森登奖(Hawthornden prize)、《爱尔兰时报》诗歌奖以及惠特布莱德奖(Whitbread prize)。人们曾将他的诗歌与WB·叶芝和爱德华·托马斯的作品相比较,朗利也认为自己受到了这两位诗人的影响。
朗利出生于1939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接受了古典学教育。他以援引古典文学而与当下做对比而著称。他是一位著名的战争诗人,其作品触及了20世纪人类最残酷的暴行以及北爱尔兰动乱。他在1994年写下了荷马式诗歌《停火》,讲述了取回赫克托尸体的过程,刚好在北爱尔兰停火的前一天发表。这首诗直面了超越过往以便打破以暴制暴循环的困难。
朗利将在10月10日于大英图书馆举办的公开典礼上领取奖项。届时他将宣布2017年国际勇气作家的获奖人,这一人选是由品特奖得主决定的。这个奖颁发给“冒着自身安全和自由的极大风险,积极捍卫表达自由的作家”。
去年的国际笔会品特奖得主是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她把国际勇气作家的荣誉授予了孟加拉出版人Ahmedur Rashid Chowdhury。Rashid Chowdhury又名Tutul,曾在自己的国家遭受了伊斯兰极端分子的砍刀袭击。
(翻译:李孟林)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