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亏损42亿港元并持续停牌的酷派 只因错投“乐视系”靠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亏损42亿港元并持续停牌的酷派 只因错投“乐视系”靠山?

从酷派近3年来因为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自身转型遇阻等因素业绩不断出现下滑来看,除了酷派自身问题外,“乐视系”的身份也在不断加速这这一通讯老将的“衰老”。

文|未澜

国内手机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变幻莫测的状态,每个季度都会将这个行业内的排名重新洗牌,而对于当前各品牌间的份额竞争,早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市场竞争,产品自身问题也成为桎梏其发展的首要因素。

在鼎盛时期曾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内地通讯本土厂商市场酷派,一直在中低端市场和中兴、华为、联想并肩,但如今却惨落得倒退至2017年一季度的11位,市场份额却不断减少,步履维艰的现况。进入2017年,接二连三的负面事件让人们再次将目光锁向酷派,从半个月前的酷派,被爆出将解约300名毕业生的裁员风波,再到先后5次拖延了2016年财报发布的时间,直至无法再拖发布的去年财报——亏损42亿港元。

对于酷派的亏损,其实外界早有预料,这从酷派几次三番推迟发布财报就能预见:3月31日、4月3日、4月26日、5月23日,类似“需要更多时间核实财务数据”的理由让酷派不断打退堂鼓。而按照港交所正常规定,酷派须在不迟于本公司财年结束后三个月内(即2017年3月31日之前),对外公布2016年的业绩情况,拖至5月31日,酷派集团才对外发布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核管理账目。

数据显示,酷派2016年营收约为79.94亿港元,相比2015年的146.68亿港元减少了45.5%;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42.10亿港元,虽然此前酷派预测会有亏损数,但直面超过40亿港元的数字亏损额依旧惊人。值得注意的是:整份财报只有各项数字,并没有对公司整体业绩状况和具体数字做出任何解释性说明,这与酷派以往发布的财报显得有些简略。同时,酷派在3月31日就向港交所提出了停牌申请,截止今天(6月2日),酷派的股票仍然处于停牌状态,股价保持在0.72港元,总市值为36.24亿港元。而酷派去年的股价相当于现在的一倍多。

而酷派从2015年的业绩中就已是在挣扎喘息的状态,在2016年3月24日酷派发布的2015年度业绩报告显示,酷派2015年营收为146.68亿港元,同比下滑41.09%,股东应占利润23.25亿港元,同比增长353.25%。而这最后的净利,也与自身手机业务不相关,主要来源于酷派出售了一家附属公司的若干权益,因此才产生了26.4亿港元的盈利。而当时酷派对于营收大幅减少解释为过去一年内进行业务重组,且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而增长放缓所致。

根据酷派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酷派前3个月经营亏损约为4.6亿港元,预计2017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会扩大到6至8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经营亏损1.628亿港元,将出现较大经营业绩下滑。酷派对于此季度的亏损表示:“产生预计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而本年度本公司规划中具体竞争力新产品尚未上市,导致销售收入规模下滑,预计2017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营业收入下滑将超过约50%;同时本集团持续投入研发及市场销售推广活动,导致本集团2017年上半年费用支出未有改善。”

从酷派近3年来因为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自身转型遇阻等因素业绩不断出现下滑来看,除了酷派自身问题外,“乐视系”的身份也在不断加速这这一通讯老将的“衰老”。

酷派的亏损数字已经无法由其他业务来掩盖,正在加速,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自贾跃亭入股酷派集团到增持公司股份后,酷派生态与硬件的结合互补非但并未成功,连带着酷派的股价开始不断下探,从2015年6月29日的最高股价3.28港元一路下跌,最低时下探至了0.66港元,截至酷派集团今年停牌的0.72港元。

目前酷派集团的市值仅36.2亿港元,贾跃亭持有酷派集团的市值也仅为10.43亿港元。酷派原本是想登上“乐视系”的大船来寻求转型而自救,但结果反而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设想,还反被拖累。无论是乐视资金链问题的爆发、手机渠道变革仍在途中、高层变动,以及近期应届生的借解约风波,都为酷派蒙上一层阴影。乐视已自顾不暇,酷派只能依靠自己造血。

最后一句:对于酷派巨亏42亿港元,这个锅看来乐视背定了,当然,除了受乐视影响,酷派本身也没有拿得出让人记住并有影响力的产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酷派

3.8k
  • 酷派集团高开超10%,启动品牌调整及渠道结构重建
  • 酷派集团:王冠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亏损42亿港元并持续停牌的酷派 只因错投“乐视系”靠山?

从酷派近3年来因为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自身转型遇阻等因素业绩不断出现下滑来看,除了酷派自身问题外,“乐视系”的身份也在不断加速这这一通讯老将的“衰老”。

文|未澜

国内手机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变幻莫测的状态,每个季度都会将这个行业内的排名重新洗牌,而对于当前各品牌间的份额竞争,早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市场竞争,产品自身问题也成为桎梏其发展的首要因素。

在鼎盛时期曾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内地通讯本土厂商市场酷派,一直在中低端市场和中兴、华为、联想并肩,但如今却惨落得倒退至2017年一季度的11位,市场份额却不断减少,步履维艰的现况。进入2017年,接二连三的负面事件让人们再次将目光锁向酷派,从半个月前的酷派,被爆出将解约300名毕业生的裁员风波,再到先后5次拖延了2016年财报发布的时间,直至无法再拖发布的去年财报——亏损42亿港元。

对于酷派的亏损,其实外界早有预料,这从酷派几次三番推迟发布财报就能预见:3月31日、4月3日、4月26日、5月23日,类似“需要更多时间核实财务数据”的理由让酷派不断打退堂鼓。而按照港交所正常规定,酷派须在不迟于本公司财年结束后三个月内(即2017年3月31日之前),对外公布2016年的业绩情况,拖至5月31日,酷派集团才对外发布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核管理账目。

数据显示,酷派2016年营收约为79.94亿港元,相比2015年的146.68亿港元减少了45.5%;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42.10亿港元,虽然此前酷派预测会有亏损数,但直面超过40亿港元的数字亏损额依旧惊人。值得注意的是:整份财报只有各项数字,并没有对公司整体业绩状况和具体数字做出任何解释性说明,这与酷派以往发布的财报显得有些简略。同时,酷派在3月31日就向港交所提出了停牌申请,截止今天(6月2日),酷派的股票仍然处于停牌状态,股价保持在0.72港元,总市值为36.24亿港元。而酷派去年的股价相当于现在的一倍多。

而酷派从2015年的业绩中就已是在挣扎喘息的状态,在2016年3月24日酷派发布的2015年度业绩报告显示,酷派2015年营收为146.68亿港元,同比下滑41.09%,股东应占利润23.25亿港元,同比增长353.25%。而这最后的净利,也与自身手机业务不相关,主要来源于酷派出售了一家附属公司的若干权益,因此才产生了26.4亿港元的盈利。而当时酷派对于营收大幅减少解释为过去一年内进行业务重组,且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而增长放缓所致。

根据酷派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酷派前3个月经营亏损约为4.6亿港元,预计2017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会扩大到6至8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经营亏损1.628亿港元,将出现较大经营业绩下滑。酷派对于此季度的亏损表示:“产生预计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而本年度本公司规划中具体竞争力新产品尚未上市,导致销售收入规模下滑,预计2017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营业收入下滑将超过约50%;同时本集团持续投入研发及市场销售推广活动,导致本集团2017年上半年费用支出未有改善。”

从酷派近3年来因为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自身转型遇阻等因素业绩不断出现下滑来看,除了酷派自身问题外,“乐视系”的身份也在不断加速这这一通讯老将的“衰老”。

酷派的亏损数字已经无法由其他业务来掩盖,正在加速,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自贾跃亭入股酷派集团到增持公司股份后,酷派生态与硬件的结合互补非但并未成功,连带着酷派的股价开始不断下探,从2015年6月29日的最高股价3.28港元一路下跌,最低时下探至了0.66港元,截至酷派集团今年停牌的0.72港元。

目前酷派集团的市值仅36.2亿港元,贾跃亭持有酷派集团的市值也仅为10.43亿港元。酷派原本是想登上“乐视系”的大船来寻求转型而自救,但结果反而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设想,还反被拖累。无论是乐视资金链问题的爆发、手机渠道变革仍在途中、高层变动,以及近期应届生的借解约风波,都为酷派蒙上一层阴影。乐视已自顾不暇,酷派只能依靠自己造血。

最后一句:对于酷派巨亏42亿港元,这个锅看来乐视背定了,当然,除了受乐视影响,酷派本身也没有拿得出让人记住并有影响力的产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