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顺丰又出事,销售的“四无”金融产品挑战监管红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顺丰又出事,销售的“四无”金融产品挑战监管红线

事件起因于顺丰金融APP上一款名为“丰腾-SFD69期”的投资产品。

作者:药糖

刚刚和菜鸟撕逼又“秒和”的顺丰再被爆料,旗下顺丰金融所销“四无”产品竟然涉嫌违规!

做金融似乎成为国内每个所谓“成功企业家”的必经之路,今年4月刚刚上市的顺丰也不例外。早在上市准备阶段,顺丰就两度发布公告表示要剥离部分资产,其中包括5家金融公司,被剥离出来的资产理所当然升级为顺丰金融,顺丰也由此开始独立运营起自己的金融产品。

做金融未尝不是一条好出路,但金融产品合规性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日前,顺丰金融APP上的产品因合规性存疑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事件起因于顺丰金融APP上一款名为“丰腾-SFD69期”的投资产品。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款名为“丰腾-SFD69期”的投资产品。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期限为3个月,9月5日到期,1000元起投资,收益率在4%-15%之间,最高收益可达15%。

最引人瞩目的是该产品对标的是沪深300指数涨跌幅。该产品收益率的具体计算方法为:当沪深300指数上涨15%时,年化收益率最高,为15%;当沪深300指数下跌10%时,年化收益率为10%;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4%以内,或上涨15%以上,或下跌10%以上时,该产品的收益率均为4%。从收益特征来看,该产品是一只带有对赌性质的资管产品!

15%的年化收益在同类产品中绝对位居前列,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该产品在6月6日早间售罄,其后顺丰接连推出“丰腾-SFD70期”“丰腾-SFD72期”产品,目前皆已售罄。

该产品说明书赫然显示,当沪深300指数小幅波动时最高可达年化15%的预期收益。请注意顺丰金融竟然把三个月上涨15%轻描淡写说成“小幅波动”!如果沪深300指数每三个月上涨15%,则一年内需上涨75%才能达到丰腾系列产品的最高收益。一年涨幅75%的股市波动率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已无观点,你们自己判!

故意夸大的收益率只是该产品的弊病其一,合规性才是其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据悉,该产品受托人为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据当前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来看,只有经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地方金融办批准,获得了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牌照,方可发行金融资管产品。而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很明显归属于保理公司,并未取得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地方金融办颁发的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牌照,这意味着其根本不具备发行资管产品的资格。

讽刺的是,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中明确说明“不得从事信托、金融资产管理、证券资产管理等业务”。本是“四无”机构,却公然发行金融资管产品,而且产品销售均告罄,这真是对中国金融市场莫大的讽刺!

更为讽刺的是,该产品的“交易提示及免责声明”中赫然显示,“本产品系独立第三方作为发行人通过备案发行机构设立、发行或管理的理财产品,该第三方作为相关交易文件的当事方签署各项所需的交易文件。”调查显示,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为顺丰旗下孙公司,实控人仍然是顺丰掌门人王卫。且定向委托投资协议中只有一个受托人,并没有列名其他任何金融机构的名称,何来“独立第三方”?

该产品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后,中国基金报记者曾联系顺丰金融的客服人员,想确认该产品的信息是否准确。得到的回复竟然是“丰腾-SFD69期产品是顺丰自家公司的产品,顺丰那么大的公司,不用担心风险的”!客服人员的直白回复表明该产品是自产自销,简直直接打脸“独立第三方”的说辞。

其实,最近几年的大资管乱象,早已引起监管层的注意。在2017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公开表示,中国大资管产品要统一监管。再次明确“一行三会一局”,即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管理局,对当前的大资管监管应该进一步细化及规范。

周小川还提出当前资管行业亟待解决的三大突出问题:一是理财产品市场上标准差距太大、套利机会太多、投机性过强等混乱问题;二是监管之间通气不够,对市场总体观察和风险把握还不够好;三是有一些资产管理产品嵌套运行,来回在金融系统里转。

很明显,顺丰所销“四无”金融产品已经触及当前的监管红线。其实,自上市以来,顺丰似乎就陷入了“赚快钱”的恶性循环,不管是涉足彩票供应链,还是和百度外卖的合作传闻,包括如今被曝光的销售“四无”金融产品,均已偏离其快递主业。“赚快钱”的思维或许短期内能够给顺丰带来一定收益,但是长期来看,盲目扩张绝对不利于其稳定发展。

也许,无论是顺丰还是大资管监管层,都是时候考虑一下,下一步棋该怎么走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顺丰

262
  •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准备到明年部署超1000辆功能型无人车在街道规模化运用 
  • 顺丰控股: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顺丰又出事,销售的“四无”金融产品挑战监管红线

事件起因于顺丰金融APP上一款名为“丰腾-SFD69期”的投资产品。

作者:药糖

刚刚和菜鸟撕逼又“秒和”的顺丰再被爆料,旗下顺丰金融所销“四无”产品竟然涉嫌违规!

做金融似乎成为国内每个所谓“成功企业家”的必经之路,今年4月刚刚上市的顺丰也不例外。早在上市准备阶段,顺丰就两度发布公告表示要剥离部分资产,其中包括5家金融公司,被剥离出来的资产理所当然升级为顺丰金融,顺丰也由此开始独立运营起自己的金融产品。

做金融未尝不是一条好出路,但金融产品合规性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日前,顺丰金融APP上的产品因合规性存疑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事件起因于顺丰金融APP上一款名为“丰腾-SFD69期”的投资产品。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款名为“丰腾-SFD69期”的投资产品。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期限为3个月,9月5日到期,1000元起投资,收益率在4%-15%之间,最高收益可达15%。

最引人瞩目的是该产品对标的是沪深300指数涨跌幅。该产品收益率的具体计算方法为:当沪深300指数上涨15%时,年化收益率最高,为15%;当沪深300指数下跌10%时,年化收益率为10%;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4%以内,或上涨15%以上,或下跌10%以上时,该产品的收益率均为4%。从收益特征来看,该产品是一只带有对赌性质的资管产品!

15%的年化收益在同类产品中绝对位居前列,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该产品在6月6日早间售罄,其后顺丰接连推出“丰腾-SFD70期”“丰腾-SFD72期”产品,目前皆已售罄。

该产品说明书赫然显示,当沪深300指数小幅波动时最高可达年化15%的预期收益。请注意顺丰金融竟然把三个月上涨15%轻描淡写说成“小幅波动”!如果沪深300指数每三个月上涨15%,则一年内需上涨75%才能达到丰腾系列产品的最高收益。一年涨幅75%的股市波动率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已无观点,你们自己判!

故意夸大的收益率只是该产品的弊病其一,合规性才是其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据悉,该产品受托人为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据当前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来看,只有经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地方金融办批准,获得了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牌照,方可发行金融资管产品。而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很明显归属于保理公司,并未取得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地方金融办颁发的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牌照,这意味着其根本不具备发行资管产品的资格。

讽刺的是,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中明确说明“不得从事信托、金融资产管理、证券资产管理等业务”。本是“四无”机构,却公然发行金融资管产品,而且产品销售均告罄,这真是对中国金融市场莫大的讽刺!

更为讽刺的是,该产品的“交易提示及免责声明”中赫然显示,“本产品系独立第三方作为发行人通过备案发行机构设立、发行或管理的理财产品,该第三方作为相关交易文件的当事方签署各项所需的交易文件。”调查显示,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为顺丰旗下孙公司,实控人仍然是顺丰掌门人王卫。且定向委托投资协议中只有一个受托人,并没有列名其他任何金融机构的名称,何来“独立第三方”?

该产品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后,中国基金报记者曾联系顺丰金融的客服人员,想确认该产品的信息是否准确。得到的回复竟然是“丰腾-SFD69期产品是顺丰自家公司的产品,顺丰那么大的公司,不用担心风险的”!客服人员的直白回复表明该产品是自产自销,简直直接打脸“独立第三方”的说辞。

其实,最近几年的大资管乱象,早已引起监管层的注意。在2017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公开表示,中国大资管产品要统一监管。再次明确“一行三会一局”,即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管理局,对当前的大资管监管应该进一步细化及规范。

周小川还提出当前资管行业亟待解决的三大突出问题:一是理财产品市场上标准差距太大、套利机会太多、投机性过强等混乱问题;二是监管之间通气不够,对市场总体观察和风险把握还不够好;三是有一些资产管理产品嵌套运行,来回在金融系统里转。

很明显,顺丰所销“四无”金融产品已经触及当前的监管红线。其实,自上市以来,顺丰似乎就陷入了“赚快钱”的恶性循环,不管是涉足彩票供应链,还是和百度外卖的合作传闻,包括如今被曝光的销售“四无”金融产品,均已偏离其快递主业。“赚快钱”的思维或许短期内能够给顺丰带来一定收益,但是长期来看,盲目扩张绝对不利于其稳定发展。

也许,无论是顺丰还是大资管监管层,都是时候考虑一下,下一步棋该怎么走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