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兜底增持”来势汹汹,高管承诺能否为员工利益买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兜底增持”来势汹汹,高管承诺能否为员工利益买单

“兜底增持”概念再度来袭。

作者:药糖

A股从来不乏概念炒作,在市场进入阶段性低位的当下,“兜底增持”概念再度来袭。

6月份以来,关于A股陷入阶段性底部的舆论不时闪现,“兜底增持”随之汹涌而至。统计显示,截至6月6日晚间,A股市场已有19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号召员工购买股票,并作出“兜底”的慷慨承诺。

6月以来“兜底增持”公司一览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的“兜底增持”操作套路大相径庭。多是上市公司董监高站出来,发布一份类似《关于公司内部员工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议书》的文件,其中阐明近期市场下跌纯粹是非理性下跌,我们公司的基本面还是很好的,我对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和管理团队有信心,我们的股票具有投资价值,那么有钱就要大家一起赚!我强烈呼吁子公司和公司员工买入本公司股票维稳股价!并且,我承诺买入本公司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并且在职的,股票赚了钱全都归你,亏了算我的!

一时间,豪气干云的“中国好老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兜底增持”并非近期新生的概念,而是起源于2015年股灾期间。彼时A股处于历史低迷期,大股东号召增持的意愿尤为强烈,但是仅靠大股东空喊几句口号,投资者就掏出真金白银买股票维稳的概率太小了,于是“兜底增持”应运而生。

统计显示,2015年股市大动荡期间,共有11家上市公司发布“兜底增持”公告;2016年仅有4家上市公司发布“兜底增持”公告;2017年至今,已有19家上市公司发布“兜底增持”公告。其中,仅6月6日就有8家上市公司高管密集“喊买”。该数量已经超过前两年的数量总和,持股时间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一举创下历史新高。

“兜底增持”席卷A股之际,一些现象也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股价的上涨效应。上市公司董监高是对公司实际运营最了解的人,他们的“喊买”行为一般被市场解读为利好消息。因为不满意当前股价,才会喊自家人增持;因为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信心,才会搬出兜底承诺。故“兜底增持”公告发布当天,股价都会立竿见影普遍上涨,有的“幸运儿”甚至会收获一个涨停板。但是“兜底增持”的效果来得快去得更快,大多会在第二天高开,在第三天就归于沉寂,个别公司股价甚至会呈现下跌之势。

此外,近期发布“兜底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股票高质押的情形。例如,雪人股份、科陆电子、星徽精密、东方金钰等均存在股票高质押情形。其中,东方金钰质押比例最高:其控股股东兴龙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瑞丽金泽共质押公司股票7.27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7.07%,占公司总股本的53.86%。

该现象亦引发监管层重点关注,其中东方金钰收到上交所的相关问询函。但东方金钰回函中称,公司及兴龙实业进行了风险排查,目前暂未发现股份质押到期无法偿还资金的风险,暂未发现可能引发平仓或被强制平仓的风险等。故外界有传言称,上市公司高管的“喊买”行为,不过是忽悠子公司和员工抬高股价,为自身的股票高质押行为增加安全垫罢了。

甚至有悲观言论认为,上市公司高管“喊买”的目的就是为了股权质押安全,实控人一个承诺而已,员工掏的却是真金白银,到时候真亏了老板没钱也没办法,说不定还给老板减持找了个借口。为增持兜底是一种变相操作股价,兜底承诺类似理财承诺本金安全,于法无据。“兜底增持”不过是大利于老板、大弊于员工的资本套路而已。

至于投资者是否需要跟着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控人买入“兜底增持”概念股,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部分的兜底增持概念股后来走势都不错,但也有少部分兜底增持概念股让跟风买入的投资者陷入亏损的境地,鉴于此,投资者还是应该着眼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切忌盲目跟风买入。不信的话,看一眼下表你就明白了。

2016年以来公告“兜底增持”股票表现一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兜底增持”来势汹汹,高管承诺能否为员工利益买单

“兜底增持”概念再度来袭。

作者:药糖

A股从来不乏概念炒作,在市场进入阶段性低位的当下,“兜底增持”概念再度来袭。

6月份以来,关于A股陷入阶段性底部的舆论不时闪现,“兜底增持”随之汹涌而至。统计显示,截至6月6日晚间,A股市场已有19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号召员工购买股票,并作出“兜底”的慷慨承诺。

6月以来“兜底增持”公司一览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的“兜底增持”操作套路大相径庭。多是上市公司董监高站出来,发布一份类似《关于公司内部员工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议书》的文件,其中阐明近期市场下跌纯粹是非理性下跌,我们公司的基本面还是很好的,我对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和管理团队有信心,我们的股票具有投资价值,那么有钱就要大家一起赚!我强烈呼吁子公司和公司员工买入本公司股票维稳股价!并且,我承诺买入本公司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并且在职的,股票赚了钱全都归你,亏了算我的!

一时间,豪气干云的“中国好老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兜底增持”并非近期新生的概念,而是起源于2015年股灾期间。彼时A股处于历史低迷期,大股东号召增持的意愿尤为强烈,但是仅靠大股东空喊几句口号,投资者就掏出真金白银买股票维稳的概率太小了,于是“兜底增持”应运而生。

统计显示,2015年股市大动荡期间,共有11家上市公司发布“兜底增持”公告;2016年仅有4家上市公司发布“兜底增持”公告;2017年至今,已有19家上市公司发布“兜底增持”公告。其中,仅6月6日就有8家上市公司高管密集“喊买”。该数量已经超过前两年的数量总和,持股时间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一举创下历史新高。

“兜底增持”席卷A股之际,一些现象也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股价的上涨效应。上市公司董监高是对公司实际运营最了解的人,他们的“喊买”行为一般被市场解读为利好消息。因为不满意当前股价,才会喊自家人增持;因为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信心,才会搬出兜底承诺。故“兜底增持”公告发布当天,股价都会立竿见影普遍上涨,有的“幸运儿”甚至会收获一个涨停板。但是“兜底增持”的效果来得快去得更快,大多会在第二天高开,在第三天就归于沉寂,个别公司股价甚至会呈现下跌之势。

此外,近期发布“兜底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股票高质押的情形。例如,雪人股份、科陆电子、星徽精密、东方金钰等均存在股票高质押情形。其中,东方金钰质押比例最高:其控股股东兴龙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瑞丽金泽共质押公司股票7.27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7.07%,占公司总股本的53.86%。

该现象亦引发监管层重点关注,其中东方金钰收到上交所的相关问询函。但东方金钰回函中称,公司及兴龙实业进行了风险排查,目前暂未发现股份质押到期无法偿还资金的风险,暂未发现可能引发平仓或被强制平仓的风险等。故外界有传言称,上市公司高管的“喊买”行为,不过是忽悠子公司和员工抬高股价,为自身的股票高质押行为增加安全垫罢了。

甚至有悲观言论认为,上市公司高管“喊买”的目的就是为了股权质押安全,实控人一个承诺而已,员工掏的却是真金白银,到时候真亏了老板没钱也没办法,说不定还给老板减持找了个借口。为增持兜底是一种变相操作股价,兜底承诺类似理财承诺本金安全,于法无据。“兜底增持”不过是大利于老板、大弊于员工的资本套路而已。

至于投资者是否需要跟着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控人买入“兜底增持”概念股,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部分的兜底增持概念股后来走势都不错,但也有少部分兜底增持概念股让跟风买入的投资者陷入亏损的境地,鉴于此,投资者还是应该着眼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切忌盲目跟风买入。不信的话,看一眼下表你就明白了。

2016年以来公告“兜底增持”股票表现一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