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维持现状就等于落伍:揭秘新光吴火狮营销“三步棋” (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维持现状就等于落伍:揭秘新光吴火狮营销“三步棋” (上)

吴火狮一招招妙棋出手,新光人寿保险公司不仅很快站稳脚跟,而且还迅速成为台湾保险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知与用 新光吴火狮的人脉学

台北的迪化街,那地方曾经过往的点点滴滴,流淌着“老台北”的血液;它不仅留存不同历史风貌的建筑,还有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成了台北旅游的一个热门景点;同时,这里也是不少台湾企业家发迹之地。

一波说《从蔡崇信到统一鲜橙多,你可知道台湾有个台南帮》文章中介绍的“台南帮”大老侯雨利、吴修齐,还有“统一”创始人高清愿,都是从迪化街发迹的。早年,纺织与布行是迪化街的支柱行业之一,在地人有句俚语,“只要迪化街卖过布,没有什么不能做!”

迪化街,被誉为台湾财富发家“第一街”,除侯雨利等人外,还有已故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父亲辜显荣,“东帝士”的陈由豪、前台北101董事长陈敏薰、义美食品高腾蛟等商界巨头家族,也是从这里崛起的。

一波说本文要说的台湾新光集团创始人吴火狮,也是一位从迪化街打滚出来的台湾著名企业家。

吴火狮,1919年出生于新竹东势村,父亲是一个小店主,膝下生有三男三女,家中生活并不富裕。就读新竹第一公学校后 ,吴火狮因家贫几至辍学,多亏老师济助,才勉强完成了学业。1 7岁那年,父亲患病,吴火狮只能中止学业,在大哥吴金龙介绍下,来到台北一家日本人开的平野商店当学徒。

平野商店,是迪化街一家颇具规模的布匹进口批发商,正是迪化街当学徒的经历,成就了吴火狮后来的经商之路。

由吴火狮与洪万传、林登山创立的新光集团,是台湾大型企业集团。“新光”一名,来自吴火狮1945年创办的“新光商行”,当年起名“新光”,一是不忘自己家乡新竹,故以“新”开头;二是为了感恩念本,“光”字,就是为了记念创业前提携自己的恩人——日本人小川光定,也就是那位迪化街平野商店的老板。

吴火狮到小川光定的商行当学徒,正处台湾日据时代,他白天当学徒,晚上在稻江补校进修,因工作勤奋,才识过人,得到了日本老板的赏识,令他兼领新开设的分公司小川商行经理。被提拔布行经理那一年,吴火狮年仅20岁。

抗战后期,日本人加强对经济的管制,百业萧条,布业就更惨了。(在百年酱门丸庄文章中,一波说也介绍了二战末期台湾企业生存环境,日本政府管制下,丸庄酱油厂被迫停产,并被统一收归“国有”)由于吴火狮精于管理,善于变通,小川商行走在同业的前头。

机缘,是上天给予的机遇,可很多人却白白错过,不会善加利用。人缘,就是财源!综观吴火狮的一生,有一条成功哲学就是广结善缘。“人脚会带来肥水。”这是吴火狮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足以说明这位台湾商界大老惜缘之道。让自己的企业名称与小川光定挂在一起,岂止是为了不忘本,更在于他强烈地意识到人缘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即使是“一面之缘”的商界朋友,多年后,吴火狮仍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企业内部,吴火狮特别注重与员工的人缘,从不主动辞退员工,每逢年底发放年终奖,他不像别的企业,让财务直接把钱发下去,然后签个名了事。

新光是一家大企业,员工人数众多,每年的年底,吴火狮坚持将每一份年终奖亲手递到员工手上,即使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吴火狮始终认为值得,这是一份份“人缘”呀!

吴家录,一位跟随吴火狮30多年的新光“老臣”,一次因病赴美做手术。开刀那天,每隔几小时,吴火狮就要打个越洋电话,细细询问病情的进展。这种温暖与关怀,公司其他部属也感受得到。新光员工的婚丧,吴火狮认为这是人生大事,都会列席,若有急事无法到场,也要备礼并请人代为致意。

广结善缘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信任。台湾知名媒体人陈文茜,过去是凤凰卫视《解码陈文茜》主持人。陈文茜的母亲何欣欣,是台湾一位股市名人,在台北金融圈赫赫有名。

大家都知道,金融圈内充满尔虞我诈,可在吴火狮眼中,他相信何欣欣是一位诚实不贪的人,放心地将大笔资金交由她保管,至于买进什么股,不加干涉。

何欣欣与女儿陈文茜

人缘非常好,机会自然也就比别人多,你遇上什么困难,别人也是鼎力相助。知缘、善于用缘,是吴火狮的成功之锁。

今天,很多人天天嘴上挂着“人脉”二字,也深知人脉重要,可如何化人脉为钱脉,就懵懵懂懂了,从吴火狮身上,我们读懂二个字:知与用。

维持现状即是落伍 新光吴火狮营销“三步棋”

维持现状即是落伍,只要乐观就有希望。

——新光集团创办人吴火狮名言

假如你到台北士林区的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或者是新光金控旗下的银行、保险公司,就会发现墙壁上篆刻着吴火狮“十六字箴言”——“ 维持现状即是落伍,只要乐观就有希望。”

维持现状就是落伍,可以是人生信条,也可以是一种企业精神,在求生存、求发展中,要有创造性的企画力,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

一波说此前的《接班人太青涩怎么办?看台湾最美丽银行家“空降”》文章中,曾提到台湾金管会前主委、有台湾金融界“拼命三娘”之称的李纪珠“空降”新光金,成为新光集团70多年来首位女性总经理。引入职业经理人,其实也是吴火狮家族的“与时俱进”。

在台湾,新光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旗下企业均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岛内保险业,新光人寿,与国泰蔡家的国泰人寿平分天下,分据南北。

从迪化街发家,吴火狮做的是纺织业,以一个小小的卖布作坊起家,慢慢发展成立了新光集团。由纺织业向金融、保险界进军,则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

1960年,台湾向民营开放利润丰厚的保险业,各路商界大老纷纷出马角逐,信奉“维持现状即是落伍”的吴火狮岂能甘为人后,可要取得牌照,除了要有经济实力外,还必须有政界的关系。

在设立产物保险公司时,吴火狮得到了当时“省议会副议长”谢东闵的支持,1963年成立新光产物保险公司,也在同一年,吴火狮在谢东闵支持下,又取得新光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许可牌照。(一波说注:初始名称是“远东产物保险”与“远东人寿保险”,不久后改名为“新光”)

顺便说一下,谢东闵,自号求生,晚年被人们尊称为“谢求公”,是李登辉之前的台湾本土籍中一位非常有名的政坛人物。早年,担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院长期间,发生过学生运动;后来,又先后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副总统”,这是是台湾本省人士中第一位担任此要职者。

新光产险与人寿这两家保险公司,最初是由谢东闵出任董事长,后来才由吴火狮继任。与政界大人物谢东闵交好,吴火狮得到了稳固的政商关系,两家险企,后来成了新光吴家事业的支柱,吴火狮的新光,也由此与台塑王家、远东徐家、国泰与富邦蔡家、和信与中信辜家等,成为台湾后来居上的新兴家族,号称台湾“新五大家族”。(一波说注: 台湾地区历史上有老“五大家族”,即: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雾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陈家;其中,鹿港辜家从辜显荣一代向海基会首任董事长的辜振甫二代传承时,成功转换角色,进入金融领域,故而一并列入新旧“五大家族”)

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

尽管拿到保险牌照,可事业开展却还在0步。当年,台湾民众顾的首先是“肚子”, 根本没有什么保险意识,而且还有一种抗拒心理。人寿保险,人死后才能领到钱,我买你保险,不是诅咒我早死嘛!

按照政府规定,人寿保险公司若在一定时期没有开展业务,就得吊销执照,吴火狮自感“心急如焚”,既当老板又当业务员, 骑着摩托车“趴趴走”,台湾东南部一个乡村一个镇地跑,做了大量艰苦的宣传说服工作。虽然新光人寿开的比国泰晚,“只要乐观就有希望”, 吴火狮逐渐在南台湾打开一片天,并与国泰形成“一北一南”态势,成为台湾前二大保险公司。

最初,吴火狮对保险业其实一窍不通,想找个内行人咨询一下,人家又支支吾吾不肯说到点子上。吴火狮心里想,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他拿出一些钱,让底下的业务员充当客户,到同行那边去办保险。这样一来,其他保险公司是怎么招揽客户,保单又是这样办理的,有什么业务程序,不就了然在胸吗!

向同业“偷艺”,这只是吴火狮营销“第一步棋”。开始,吴火狮以为从同行那边学点东西,就“进了门”,老传统商业模式不就是“薄利多销”,他就对外打出“最大的保障,最小的保费”的口号,可过了一段时间,吴火狮发现,新光保险的生意还是稀稀拉拉,没有想象中那样“火”起来。

在迪化街摸爬滚打出来的吴火狮,感觉营销策略上有问题。左思右想,反复斟酌,他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宣传策略,这就是吴火狮营销的“第二步棋”。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台湾,人最容易聚集的地方是电影院,如果在里面投放点广告,效果一定不错,于是,吴火狮开始打定从电影院打开宣传突破口。

过去播放电影的中途,若要找人,不能拿着扩音器喊:“某某某,有人找你!”你这一嚷嚷,人家还怎么观看电影?所以,如果要“寻人启事”,就在屏幕上打上“幻灯字”,被找的人一看,就明白了,悄悄起身出去,不影响他人。

吴火狮“灵机一动”,我何不按照这样的方式做个广告。于是,他马上交代公司员工,大家分头到各大电影院看电影,只是有个要求:每个人在电影休场的时候,花个5毛钱,让电影院在大屏幕上打一行字——“新光人寿保险公司吴经理外面有人找”。

大家想一想,当时又没有像现在有网络,有电视机的家庭也不多,看电影,那是人们最寻常的娱乐活动。在台湾,每天看电影的人,该有多少人呀!短短时间,“新光人寿保险公司”这个新公司名号,刻录在许多台湾人的脑子里。花最少的钱,做最有效的广告,这一招,您学会了吗?

接下来,吴火狮趁热打铁,打出“第三步棋”。他在报纸上以《讨厌人寿保险》为题,举办“有奖问答”活动。很多人看到后,都想夺奖,于是就纷纷向新光公司寄来答案。

如此一来,新光人寿很快知道了许多顾客的详细住址,吴火狮再派销售人员,以兑奖为名登门造访。您说,他这一招,是不是比以前保险公司挨家挨户敲门找顾客,要容易得多吧!

吴火狮一招招妙棋出手,新光人寿保险公司不仅很快站稳脚跟,而且还迅速成为台湾保险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没有不知道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维持现状就等于落伍:揭秘新光吴火狮营销“三步棋” (上)

吴火狮一招招妙棋出手,新光人寿保险公司不仅很快站稳脚跟,而且还迅速成为台湾保险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知与用 新光吴火狮的人脉学

台北的迪化街,那地方曾经过往的点点滴滴,流淌着“老台北”的血液;它不仅留存不同历史风貌的建筑,还有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成了台北旅游的一个热门景点;同时,这里也是不少台湾企业家发迹之地。

一波说《从蔡崇信到统一鲜橙多,你可知道台湾有个台南帮》文章中介绍的“台南帮”大老侯雨利、吴修齐,还有“统一”创始人高清愿,都是从迪化街发迹的。早年,纺织与布行是迪化街的支柱行业之一,在地人有句俚语,“只要迪化街卖过布,没有什么不能做!”

迪化街,被誉为台湾财富发家“第一街”,除侯雨利等人外,还有已故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父亲辜显荣,“东帝士”的陈由豪、前台北101董事长陈敏薰、义美食品高腾蛟等商界巨头家族,也是从这里崛起的。

一波说本文要说的台湾新光集团创始人吴火狮,也是一位从迪化街打滚出来的台湾著名企业家。

吴火狮,1919年出生于新竹东势村,父亲是一个小店主,膝下生有三男三女,家中生活并不富裕。就读新竹第一公学校后 ,吴火狮因家贫几至辍学,多亏老师济助,才勉强完成了学业。1 7岁那年,父亲患病,吴火狮只能中止学业,在大哥吴金龙介绍下,来到台北一家日本人开的平野商店当学徒。

平野商店,是迪化街一家颇具规模的布匹进口批发商,正是迪化街当学徒的经历,成就了吴火狮后来的经商之路。

由吴火狮与洪万传、林登山创立的新光集团,是台湾大型企业集团。“新光”一名,来自吴火狮1945年创办的“新光商行”,当年起名“新光”,一是不忘自己家乡新竹,故以“新”开头;二是为了感恩念本,“光”字,就是为了记念创业前提携自己的恩人——日本人小川光定,也就是那位迪化街平野商店的老板。

吴火狮到小川光定的商行当学徒,正处台湾日据时代,他白天当学徒,晚上在稻江补校进修,因工作勤奋,才识过人,得到了日本老板的赏识,令他兼领新开设的分公司小川商行经理。被提拔布行经理那一年,吴火狮年仅20岁。

抗战后期,日本人加强对经济的管制,百业萧条,布业就更惨了。(在百年酱门丸庄文章中,一波说也介绍了二战末期台湾企业生存环境,日本政府管制下,丸庄酱油厂被迫停产,并被统一收归“国有”)由于吴火狮精于管理,善于变通,小川商行走在同业的前头。

机缘,是上天给予的机遇,可很多人却白白错过,不会善加利用。人缘,就是财源!综观吴火狮的一生,有一条成功哲学就是广结善缘。“人脚会带来肥水。”这是吴火狮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足以说明这位台湾商界大老惜缘之道。让自己的企业名称与小川光定挂在一起,岂止是为了不忘本,更在于他强烈地意识到人缘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即使是“一面之缘”的商界朋友,多年后,吴火狮仍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企业内部,吴火狮特别注重与员工的人缘,从不主动辞退员工,每逢年底发放年终奖,他不像别的企业,让财务直接把钱发下去,然后签个名了事。

新光是一家大企业,员工人数众多,每年的年底,吴火狮坚持将每一份年终奖亲手递到员工手上,即使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吴火狮始终认为值得,这是一份份“人缘”呀!

吴家录,一位跟随吴火狮30多年的新光“老臣”,一次因病赴美做手术。开刀那天,每隔几小时,吴火狮就要打个越洋电话,细细询问病情的进展。这种温暖与关怀,公司其他部属也感受得到。新光员工的婚丧,吴火狮认为这是人生大事,都会列席,若有急事无法到场,也要备礼并请人代为致意。

广结善缘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信任。台湾知名媒体人陈文茜,过去是凤凰卫视《解码陈文茜》主持人。陈文茜的母亲何欣欣,是台湾一位股市名人,在台北金融圈赫赫有名。

大家都知道,金融圈内充满尔虞我诈,可在吴火狮眼中,他相信何欣欣是一位诚实不贪的人,放心地将大笔资金交由她保管,至于买进什么股,不加干涉。

何欣欣与女儿陈文茜

人缘非常好,机会自然也就比别人多,你遇上什么困难,别人也是鼎力相助。知缘、善于用缘,是吴火狮的成功之锁。

今天,很多人天天嘴上挂着“人脉”二字,也深知人脉重要,可如何化人脉为钱脉,就懵懵懂懂了,从吴火狮身上,我们读懂二个字:知与用。

维持现状即是落伍 新光吴火狮营销“三步棋”

维持现状即是落伍,只要乐观就有希望。

——新光集团创办人吴火狮名言

假如你到台北士林区的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或者是新光金控旗下的银行、保险公司,就会发现墙壁上篆刻着吴火狮“十六字箴言”——“ 维持现状即是落伍,只要乐观就有希望。”

维持现状就是落伍,可以是人生信条,也可以是一种企业精神,在求生存、求发展中,要有创造性的企画力,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

一波说此前的《接班人太青涩怎么办?看台湾最美丽银行家“空降”》文章中,曾提到台湾金管会前主委、有台湾金融界“拼命三娘”之称的李纪珠“空降”新光金,成为新光集团70多年来首位女性总经理。引入职业经理人,其实也是吴火狮家族的“与时俱进”。

在台湾,新光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旗下企业均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岛内保险业,新光人寿,与国泰蔡家的国泰人寿平分天下,分据南北。

从迪化街发家,吴火狮做的是纺织业,以一个小小的卖布作坊起家,慢慢发展成立了新光集团。由纺织业向金融、保险界进军,则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

1960年,台湾向民营开放利润丰厚的保险业,各路商界大老纷纷出马角逐,信奉“维持现状即是落伍”的吴火狮岂能甘为人后,可要取得牌照,除了要有经济实力外,还必须有政界的关系。

在设立产物保险公司时,吴火狮得到了当时“省议会副议长”谢东闵的支持,1963年成立新光产物保险公司,也在同一年,吴火狮在谢东闵支持下,又取得新光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许可牌照。(一波说注:初始名称是“远东产物保险”与“远东人寿保险”,不久后改名为“新光”)

顺便说一下,谢东闵,自号求生,晚年被人们尊称为“谢求公”,是李登辉之前的台湾本土籍中一位非常有名的政坛人物。早年,担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院长期间,发生过学生运动;后来,又先后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副总统”,这是是台湾本省人士中第一位担任此要职者。

新光产险与人寿这两家保险公司,最初是由谢东闵出任董事长,后来才由吴火狮继任。与政界大人物谢东闵交好,吴火狮得到了稳固的政商关系,两家险企,后来成了新光吴家事业的支柱,吴火狮的新光,也由此与台塑王家、远东徐家、国泰与富邦蔡家、和信与中信辜家等,成为台湾后来居上的新兴家族,号称台湾“新五大家族”。(一波说注: 台湾地区历史上有老“五大家族”,即: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雾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陈家;其中,鹿港辜家从辜显荣一代向海基会首任董事长的辜振甫二代传承时,成功转换角色,进入金融领域,故而一并列入新旧“五大家族”)

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

尽管拿到保险牌照,可事业开展却还在0步。当年,台湾民众顾的首先是“肚子”, 根本没有什么保险意识,而且还有一种抗拒心理。人寿保险,人死后才能领到钱,我买你保险,不是诅咒我早死嘛!

按照政府规定,人寿保险公司若在一定时期没有开展业务,就得吊销执照,吴火狮自感“心急如焚”,既当老板又当业务员, 骑着摩托车“趴趴走”,台湾东南部一个乡村一个镇地跑,做了大量艰苦的宣传说服工作。虽然新光人寿开的比国泰晚,“只要乐观就有希望”, 吴火狮逐渐在南台湾打开一片天,并与国泰形成“一北一南”态势,成为台湾前二大保险公司。

最初,吴火狮对保险业其实一窍不通,想找个内行人咨询一下,人家又支支吾吾不肯说到点子上。吴火狮心里想,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他拿出一些钱,让底下的业务员充当客户,到同行那边去办保险。这样一来,其他保险公司是怎么招揽客户,保单又是这样办理的,有什么业务程序,不就了然在胸吗!

向同业“偷艺”,这只是吴火狮营销“第一步棋”。开始,吴火狮以为从同行那边学点东西,就“进了门”,老传统商业模式不就是“薄利多销”,他就对外打出“最大的保障,最小的保费”的口号,可过了一段时间,吴火狮发现,新光保险的生意还是稀稀拉拉,没有想象中那样“火”起来。

在迪化街摸爬滚打出来的吴火狮,感觉营销策略上有问题。左思右想,反复斟酌,他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宣传策略,这就是吴火狮营销的“第二步棋”。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台湾,人最容易聚集的地方是电影院,如果在里面投放点广告,效果一定不错,于是,吴火狮开始打定从电影院打开宣传突破口。

过去播放电影的中途,若要找人,不能拿着扩音器喊:“某某某,有人找你!”你这一嚷嚷,人家还怎么观看电影?所以,如果要“寻人启事”,就在屏幕上打上“幻灯字”,被找的人一看,就明白了,悄悄起身出去,不影响他人。

吴火狮“灵机一动”,我何不按照这样的方式做个广告。于是,他马上交代公司员工,大家分头到各大电影院看电影,只是有个要求:每个人在电影休场的时候,花个5毛钱,让电影院在大屏幕上打一行字——“新光人寿保险公司吴经理外面有人找”。

大家想一想,当时又没有像现在有网络,有电视机的家庭也不多,看电影,那是人们最寻常的娱乐活动。在台湾,每天看电影的人,该有多少人呀!短短时间,“新光人寿保险公司”这个新公司名号,刻录在许多台湾人的脑子里。花最少的钱,做最有效的广告,这一招,您学会了吗?

接下来,吴火狮趁热打铁,打出“第三步棋”。他在报纸上以《讨厌人寿保险》为题,举办“有奖问答”活动。很多人看到后,都想夺奖,于是就纷纷向新光公司寄来答案。

如此一来,新光人寿很快知道了许多顾客的详细住址,吴火狮再派销售人员,以兑奖为名登门造访。您说,他这一招,是不是比以前保险公司挨家挨户敲门找顾客,要容易得多吧!

吴火狮一招招妙棋出手,新光人寿保险公司不仅很快站稳脚跟,而且还迅速成为台湾保险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没有不知道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