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20岁的英国青年本杰明·格里芬第一次去朝鲜,参加由官方认可的“主体旅行社”(JTS)组织的赴朝旅行。在那以前,他对朝鲜的了解仅限于“一部纪录片、几段YouTube”,所以对他来说,那是一次大开眼界的机会。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6月8日报道,格里芬说:“2013年第一次去平壤,原本以为可能到处都是兵,就好像我从来没有把平壤人当作真正的人来看一样。”事实上,他看到平壤人去上班、购物、吃饭、在公园跳舞。他们的日常生活考虑的是:今天去哪儿买东西?我工作进展怎么样?我女儿是不是要结婚?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正常生活好像反倒会令人吃惊一样。
格里芬称:“我们总是很快就给朝鲜贴上‘封闭’、‘疯狂’这类标签,但是我希望把我们自己设立的那些障碍搬走,哪怕就一分钟,从人的角度看看朝鲜。”
转年,21岁的格里芬重返朝鲜,在平壤旅游学院志愿教英语。后来,他获取资格、成为JTS导游,现在他参与设计一项基本旅游项目:任何国籍、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参加,7月份在金日成旅游大学游学三星期。
参加者将入住学生宿舍,每天学朝语四小时,其他时间用于有组织地观光旅游以及游泳、跳民族舞、踢五人制足球等活动,这期间有机会接触朝鲜人,尽管这些人大都是被精心挑选的。
他表示,“我们需要一些基本的相互理解,理解朝鲜的核心是什么,人们的价值观也很重要,教育性旅游是向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很重要,不管方式如何,这样的交流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格里芬不否认朝鲜生活的真实一面,在精英家庭聚居的首都平壤,人们通常每周工作六天,每天10-12小时,周日用作“休息和义务劳动”,比如剪草、排练集体舞等,“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
格里芬说,仍有一些朝鲜人对西方文化感兴趣。像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品牌有真有假,在朝鲜都能找得到。
格里芬在2014年教过的那些学生,对西方歌星、电影颇在行。他说,“我记得他们向我打听碧昂斯的八卦,她参加颁奖仪式穿过的一件礼服,我根本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得到的那些信息,他们甚至看过一些我都没有看过的美国、英国电影。”
不过他教的那班学生并不习惯荧屏上的鬼怪,维持课堂纪律从来不是个问题。格里芬说,“最开始他们相当刻板,我走进教室,他们会立刻停止说话,起立。我会说,‘好了好了,你们没必要这样的。’他们还会异口同声地说,‘本杰明教授早上好。’”
“但是,我在平壤街头碰见过他们几次以后,这一切开始改变。她们会向我讲述男朋友的麻烦,或者到哪里去吃过饭。他们特别喜欢让我说英语绕口令,还拿手机录下来。”
格里芬的导游同事喜欢唱卡拉OK,有时候,他和他们晚上一起去平壤歌厅唱歌。但是,格里芬也很难忘一段发生在小巴上的故事:
“车上的导游宣布‘唱歌开始!’当时有两位朝鲜女郎,其中一个声音真的非常美妙,动听极了。然后,另外一位也站了起来。她肯定看过《泰坦尼克号》,因为接下来10分钟,我们被困在小巴上听她唱《我心永恒》。真的,那肯定是最刺耳、最跑调的《我心永恒》。很明显,她希望抓住这个在外国人面前露一手的机会。”
格里芬说,他帮助组织的游学项目,如果在成本外还有剩余的话,都归属东道主大学,大学将把这笔钱用于聘请老师、日常维护等。不管怎样,对话、文化交流更重要。
为了突出强调自己的观点,格里芬制作了一幅朝鲜夜景卫星图像:夹在沈阳和首尔之间的一个黑洞。
“这是我们如何理解朝鲜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被灌输了简化的定论,通过这样的镜头看朝鲜,这太简单化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