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重新体验一次高考 我终于理解了人们对它的狂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重新体验一次高考 我终于理解了人们对它的狂热

“高考”二字在这一代年轻人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可能没有什么比高考更能触动这个社会的神经了。

品牌们用毕业照和准考证精心营造回忆杀,各大网站社会版被“迟到考生取消资格”这样的新闻刷屏。就连和小年轻们争夺活动空间的大妈们,都暂停了广场舞的排练。

但令人疑惑的是,在高考的记忆已经逐渐退去,却也还远未到“高考考生家长”的青年人中,这个话题却能反复引爆?尤其是“重写高考作文”更是成为不少媒体热衷的活动形式。

因此当得知新世相要举办一场“如果高考可以重来”的活动,我怀抱着一丝猎奇心态的办与了报名。这次活动由一加手机冠名,而活动形式,则是邀请网友来到北京的一所学校,按照当年高考的方式(答题卡、准考证、监考老师),重做当年做过的那套试题。

虽然在周六早晨,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做一天的高考题,听起来更像是行为艺术,但不能否认,前一晚我几乎兴奋到失眠。

而第二天,这样的兴奋转化成了紧张,让我在赶去考试的路途中都隐隐有些胃痛,走进考场,每位考生看上去都和我一样手足无措。明明只是一次怀旧活动,但两位监考老师如临大敌的眼神,广播中“将身份证和准考证放在课桌右上角”的提示,还有离开校园后再没碰过的课桌椅和机读卡,无不在提醒你:这是高考,是决定你人生的考试。

考场布置非常还原 图片来源:新世相

高考本身不重要,只是刚好在那个点上

当我像6年前初次拿到语文试卷一样,我首先翻到最后查看作文题,却发现了在原先的作文题下,还有一个不小的彩蛋:

题目二:新世相作文题

从高考结束那一刻开始直到现在,在你身上都发生了什么?

在考试结束后,像6年前一样,我与其他考生们交流了起来。不过我发现,几乎每个人,都选择了这个题目二,几乎没有人选择重写高考题。

我想起在知乎上有一个人气不低的问题:关于高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几乎都与高考本身无关,而是一段段中学回忆。

在这个知乎问题下,有一个回答是:高考打破了太多的"原以为"。 原以为的失眠、撕书这些桥段都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考试的平静结束,和青春的无声埋葬。

当我和在同一考场的龙飞聊天,他的一句话让我颇受震动:我感觉人生是从高考后才开始的。

虽然当年提前确定了出国留学,没有经历那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但在他看来,高中前的时光是被人安排好的,两点一线,读书睡觉。直到高考结束后,才有了可以自己选择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的机会。

其实当我们谈论高考,我们谈论的并非是6月初那场考试或试题,而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考试本身并不重要。所以当一个个跟热点的品牌,借着“三短一长选最长”的段子和高考励志名言向我们兜售产品,都不免有些拙劣。我们只是想借着这个话题,聊改变,聊成长,聊青春,聊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男孩女孩。

我们不想聊高考本身,它只是所有我们想聊的事情的交点。

太多的附加值,就有了仪式感

而当我们为高考赋予如此之多的内涵,在大众的语境中,它就成了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

仪式感在教育中就有其实际作用。许多高中在最后一个学期都会有类似“高考百日冲刺”的宣誓活动,考前还会有出征仪式,学校借由仪式增强高考的仪式感,向学生暗示“你必须认真对待”。

教育阶段的反复暗示,使得40年来从高考流水线上下来的学生们都认同高考的特殊性,更是成为了覆盖全民的共同记忆。人人都知道江苏题特别难,山东分数线特别高,03年的高考数学是一代人的心头痛,哪怕这与我们毫无关系。

机读卡也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符号 图片来源:新世相

清汤挂面,她是2009年的考生,这次她和男朋友一起报名参加了新世相的活动,提到参加考试的原因,她说:因为当时没有一起考,觉得高考这么重要的事情,希望和他一起去经历。

可能是因为中国不像日本,还有规模盛大的“就活”(就业活动、找工作),高考结束后,直到婚礼前,我们都很难有机会经历这么有仪式感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年轻群体能够对高考怀有长久的感情。

一场名为高考的集体怀旧

随着一门门考试结束,原先的紧张慢慢缓解,考生们也开始可以享受考试带来的怀旧感。虽然目测参与活动的考生们大多都是20、30代,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次活动甚至有高考刚恢复那几年的老考生参与,也有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有状元,也有不少失利者。

考生合影  图片来源:新世相

为何这次“如果高考可以重来”活动能吸引如此广泛的人群?这恐怕并非简单的“共同记忆”能解释得了的。毕竟高考是残酷的,未必会留下什么特别美好的回忆。

活动中,虽然几乎每个人都在抱怨自己,当年信手拈来的古诗词一句都记不得了,拿地理历史毫无办法的小伙伴也比比皆是。但聊天时,每个人都像聊一个无关紧要的朋友一般,带着调侃的语气讲述过去的事情。即使是我,也可以拿自己6年前高考语文差点没上及格分的事情开玩笑。

清汤挂面就在聊天中自如地讲起了当年自主招生的落败:“知道自己没有考上的那一天,我走出办公楼,当时好像是春天,但是脑子里蹦出一个词‘秋风萧瑟’。看着校园就觉得特别凄凉。”不过现在的她似乎更庆幸当年错失了保送的机会。

《科学美国人》杂志曾经指出:沉浸在回忆中能够提升情绪,提高自尊心,还能加强人际关系。而谈论过去,也能让我们获得更美好更愉悦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仅仅用一次考试来评价过去三年的学习时光,其实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但在社会舆论中,高考却变成了一场集体狂欢。

高考代表了青春,奋斗的时光和少年时的友情,但人们似乎在无意中忽略了残酷的那面。在回忆过往的时候,大脑给出的信号总能让我们获得比当时更美好的体验,这就是人们热衷于怀旧的原因。

聊到为什么参加新世相这场“如果高考可以重来”活动,有人说只是因为好玩才来,也有说是为了和当年的自己对话,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高考”二字在这一代年轻人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就像结婚后,人们要过结婚纪念日一样,如果几年后的高考季,再让我重做一遍高考题,或者只是重写一次高考作文,我想我还是愿意提笔的。

——————————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界面营销频道微信公众号“看你卖”(kannimai)。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重新体验一次高考 我终于理解了人们对它的狂热

“高考”二字在这一代年轻人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可能没有什么比高考更能触动这个社会的神经了。

品牌们用毕业照和准考证精心营造回忆杀,各大网站社会版被“迟到考生取消资格”这样的新闻刷屏。就连和小年轻们争夺活动空间的大妈们,都暂停了广场舞的排练。

但令人疑惑的是,在高考的记忆已经逐渐退去,却也还远未到“高考考生家长”的青年人中,这个话题却能反复引爆?尤其是“重写高考作文”更是成为不少媒体热衷的活动形式。

因此当得知新世相要举办一场“如果高考可以重来”的活动,我怀抱着一丝猎奇心态的办与了报名。这次活动由一加手机冠名,而活动形式,则是邀请网友来到北京的一所学校,按照当年高考的方式(答题卡、准考证、监考老师),重做当年做过的那套试题。

虽然在周六早晨,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做一天的高考题,听起来更像是行为艺术,但不能否认,前一晚我几乎兴奋到失眠。

而第二天,这样的兴奋转化成了紧张,让我在赶去考试的路途中都隐隐有些胃痛,走进考场,每位考生看上去都和我一样手足无措。明明只是一次怀旧活动,但两位监考老师如临大敌的眼神,广播中“将身份证和准考证放在课桌右上角”的提示,还有离开校园后再没碰过的课桌椅和机读卡,无不在提醒你:这是高考,是决定你人生的考试。

考场布置非常还原 图片来源:新世相

高考本身不重要,只是刚好在那个点上

当我像6年前初次拿到语文试卷一样,我首先翻到最后查看作文题,却发现了在原先的作文题下,还有一个不小的彩蛋:

题目二:新世相作文题

从高考结束那一刻开始直到现在,在你身上都发生了什么?

在考试结束后,像6年前一样,我与其他考生们交流了起来。不过我发现,几乎每个人,都选择了这个题目二,几乎没有人选择重写高考题。

我想起在知乎上有一个人气不低的问题:关于高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几乎都与高考本身无关,而是一段段中学回忆。

在这个知乎问题下,有一个回答是:高考打破了太多的"原以为"。 原以为的失眠、撕书这些桥段都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考试的平静结束,和青春的无声埋葬。

当我和在同一考场的龙飞聊天,他的一句话让我颇受震动:我感觉人生是从高考后才开始的。

虽然当年提前确定了出国留学,没有经历那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但在他看来,高中前的时光是被人安排好的,两点一线,读书睡觉。直到高考结束后,才有了可以自己选择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的机会。

其实当我们谈论高考,我们谈论的并非是6月初那场考试或试题,而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考试本身并不重要。所以当一个个跟热点的品牌,借着“三短一长选最长”的段子和高考励志名言向我们兜售产品,都不免有些拙劣。我们只是想借着这个话题,聊改变,聊成长,聊青春,聊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男孩女孩。

我们不想聊高考本身,它只是所有我们想聊的事情的交点。

太多的附加值,就有了仪式感

而当我们为高考赋予如此之多的内涵,在大众的语境中,它就成了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

仪式感在教育中就有其实际作用。许多高中在最后一个学期都会有类似“高考百日冲刺”的宣誓活动,考前还会有出征仪式,学校借由仪式增强高考的仪式感,向学生暗示“你必须认真对待”。

教育阶段的反复暗示,使得40年来从高考流水线上下来的学生们都认同高考的特殊性,更是成为了覆盖全民的共同记忆。人人都知道江苏题特别难,山东分数线特别高,03年的高考数学是一代人的心头痛,哪怕这与我们毫无关系。

机读卡也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符号 图片来源:新世相

清汤挂面,她是2009年的考生,这次她和男朋友一起报名参加了新世相的活动,提到参加考试的原因,她说:因为当时没有一起考,觉得高考这么重要的事情,希望和他一起去经历。

可能是因为中国不像日本,还有规模盛大的“就活”(就业活动、找工作),高考结束后,直到婚礼前,我们都很难有机会经历这么有仪式感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年轻群体能够对高考怀有长久的感情。

一场名为高考的集体怀旧

随着一门门考试结束,原先的紧张慢慢缓解,考生们也开始可以享受考试带来的怀旧感。虽然目测参与活动的考生们大多都是20、30代,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次活动甚至有高考刚恢复那几年的老考生参与,也有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有状元,也有不少失利者。

考生合影  图片来源:新世相

为何这次“如果高考可以重来”活动能吸引如此广泛的人群?这恐怕并非简单的“共同记忆”能解释得了的。毕竟高考是残酷的,未必会留下什么特别美好的回忆。

活动中,虽然几乎每个人都在抱怨自己,当年信手拈来的古诗词一句都记不得了,拿地理历史毫无办法的小伙伴也比比皆是。但聊天时,每个人都像聊一个无关紧要的朋友一般,带着调侃的语气讲述过去的事情。即使是我,也可以拿自己6年前高考语文差点没上及格分的事情开玩笑。

清汤挂面就在聊天中自如地讲起了当年自主招生的落败:“知道自己没有考上的那一天,我走出办公楼,当时好像是春天,但是脑子里蹦出一个词‘秋风萧瑟’。看着校园就觉得特别凄凉。”不过现在的她似乎更庆幸当年错失了保送的机会。

《科学美国人》杂志曾经指出:沉浸在回忆中能够提升情绪,提高自尊心,还能加强人际关系。而谈论过去,也能让我们获得更美好更愉悦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仅仅用一次考试来评价过去三年的学习时光,其实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但在社会舆论中,高考却变成了一场集体狂欢。

高考代表了青春,奋斗的时光和少年时的友情,但人们似乎在无意中忽略了残酷的那面。在回忆过往的时候,大脑给出的信号总能让我们获得比当时更美好的体验,这就是人们热衷于怀旧的原因。

聊到为什么参加新世相这场“如果高考可以重来”活动,有人说只是因为好玩才来,也有说是为了和当年的自己对话,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高考”二字在这一代年轻人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就像结婚后,人们要过结婚纪念日一样,如果几年后的高考季,再让我重做一遍高考题,或者只是重写一次高考作文,我想我还是愿意提笔的。

——————————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界面营销频道微信公众号“看你卖”(kannimai)。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