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刊原创篇 第499期
文 | Gia
在国内酒店业已经逐渐呈现饱满、百舸争游的情况,不少酒店把重点放在细节上,除了增加酒店设计感、产品品质感,饱含“黑科技”的智慧型产品也是吸引大众眼球,与时俱进的亮点。
然而这些“亮点”们,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听话好控制......
这样的“人工智障”你敢用?
酒店业“黑科技”风起云涌
因为天才围棋少年柯洁惜败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人工智能似乎对击败人类智能而落下了实锤,一时间媒体报端、街头巷尾似乎都弥漫着担忧未来人类的地位是否会受到威胁的气息。而在酒店行业,不少同仁也在讨论,逐渐兴起并强大的人工智能酒店产品会不会让自己下岗。
诚然,“黑科技”的“入侵”,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太多的变化。笔者的一位朋友透露自己去杭州体验飞猪未来酒店的入住,“走到刷脸机触摸屏面前,点击机器上的‘未携带身份证’选项,输入身份证号码,屏幕会跳转出摄像头,在进行人脸识别后,即可Check in,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
据记者了解,飞猪最初在杭州拱墅区作为刷脸入住试点,由飞猪和悉点科技合作共同完成刷脸入住的升级,准确率达99.8%。在整个流程中,飞猪直连PMS(酒店管理系统),悉点系统直接对接公安系统认证,双方结合实现信息实时互通。飞猪打通了公安系统认证到PMS的全流程,成为酒店方、PMS、以及公安系统中间重要的支撑平台。
“人脸识别”只是智慧型酒店里的一个小应用。酒店向智能化发展有两个因素做支撑,一是“互联网+”,包括数据、通讯、网络及智能传感等;二是机器人技术,面对不断扩大的酒店市场和智能制造的竞争大潮,世界机器人产业将迎来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2.0时代”。对酒店行业来说,这两大技术,可以帮助它们从“智能”转为“智慧”。而这两大因素,也构成了两大智慧型产品线,前面提到的飞猪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便属于第一种。
之所以不少酒店都在向智慧型酒店靠拢,主要是因为智慧产品给酒店带来的利益可观。例如经济节能:酒店智能控制系统有退房、入住以及睡眠模式等,它们会根据客户的使用状态自动调节灯光、空调和热水器等,从而减少能源消耗;节约人工成本:住房、续房、退房客人都可以自助办理,无需前台中转,同时也很好的保护客人的隐私;提升服务、增加客户回头率:智慧的系统可将客人的各种要求及时提供给酒店管理方,让客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服务,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将客人的住店习惯自动记录,二次入住时直接执行,增加用户体验。
但,智慧产品是噱头还是实用?
智慧酒店是从酒店预定开始,到退房之后的一个闭环,包括但不限于预定、自助选房、人脸识别入住、智能门锁、语音客控、离店付款、电子发票等,甚至是酒店一个灯坏了,工程人员可以在手机上知道哪间房有问题,然后去修理。那么当下有这样的智慧型酒店吗?退一步说,某些智慧产品在酒店中的运用流畅吗?
港中旅睿景酒店品牌构建师姜泽阳对旅游刊记者介绍,港中旅“维景国际大酒店”旗舰店——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去年在试营业时便有机器人参与服务,例如迎接客人,简单的问候和对话,给客人送餐等,但也是在基础阶段,并不能取代人工服务,因为现阶段大部分客人还是看重人工的交流和服务。
姜泽阳透露自己在接触智慧型酒店产品时所遇到的情况,“我相信很多酒店集团和公司都在研究智能客房,目前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套完整严密的技术模型和商业理论,但是在实践中,总有我们没法控制的地方。我们拿Siri来举例,Siri已经经历了几代苹果手机全球用户数据库的‘教育’,但目前依然会有不明白用户说什么的情况”。
姜泽阳进一步解释,自己在做睿景酒店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去过很多智慧酒店产品的样板间甚至是公司去拜访研究,这些技术都可以实现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完全没法进行我们设想中的智能互动。但是智慧客房或者人工智能依然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但并不能短期内对人工服务进行取代。
钓鱼台美高梅酒店集团营销总监May也向旅游刊记者表示,自己在智慧型酒店入住时,产品运用起来并不流畅,有时候依然需要人工操作。May认为,智慧型产品“要等成熟后才好用”。
旅游刊认为,相比于基于互联网思维的OTA,酒店行业无论在企业端还是用户端的发展模式一直偏传统,消费习惯十年来没有太多变化。而近两年来,酒店的发展之路并不太平,电子化、数据化和技术变革,是酒店行业改革中经常被提到的关键词。但当下机器人的服务相对人工服务来说仍然显得过于“极简”,智能产品和客房是趋势,毕竟新兴消费群体就是在互联网中成长的,智能产品需要经历无数次落地测验,也要有市场的教育和反馈,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和改良。看来短时间内,酒店人是不会失业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