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福建尤溪:发展全域旅游从不收门票开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福建尤溪:发展全域旅游从不收门票开始

自去年“全域旅游”启动以来,尤溪县15个乡镇全部提出“不收门票”计划,2016年尤溪全县旅游总收入增长达6.2亿元。

“眉毛丘,斗笠丘,青蛙一跳过山丘。”闽中尤溪县联合乡的梯田田埂上,新翻的泥土散发着芬芳。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福建全省地貌的特征,尤溪恰是其缩影。

县域发展,多凭资源:二产本是尤溪支柱,可平地有限、生态受限,空间已是不大;一产也曾是尤溪“招牌”,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等多项技术领先全国,但也已接近极限;三产旅游被寄予厚望,尤溪有好山好水,还是宋代大儒朱熹出生之地。

然而,相比于同样在打“朱子文化旅游牌”的闽北两座城市——武夷山市(朱熹在此生活50年)和建阳市(朱熹讲学的考亭书院在此),尤溪的情况并不乐观。就拿2013年的数据来说,闽北两市游客、旅游收入分别为超过700万人次、110亿元和150万人次、超过10亿元,而尤溪却不到30万人次,旅游收入不足3亿元。

2016年,福建省开展“全域旅游”建设,尤溪成为其中第二批试点单位。一个全新的思路,也在这里慢慢成型。

从卖风景转为卖文化

据介绍,尤溪的“全域旅游”探索是以“不收门票”的方式起步的。

“不是不想收,是真收不到。”尤溪县联合乡党委书记詹明昭一脸无奈。除了朱子故居外,尤溪最出名的景点就当属“联合乡梯田”——荣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号称“世界十大、中国五大魅力梯田之一”。2014年,詹明昭也曾找到过一家旅游公司来帮助开发,结果对方转了一圈后,一句话就把他给问住了:“你这梯田满山满谷都是,我连个设门槛收门票的地方都没有,怎么搞旅游?”

而就在之前一年,尤溪目前唯一的国家4A景区朱子文化园,已完成了总投资7.58亿元当中的5.2亿元,政府却一分门票钱没收过。但这个项目却极大促进了周边商业街区、商业地产等方面的改善和提升。“所以我们就想,发展‘不要门票’的旅游,是不是也可以一样获取效益呢?”詹明昭表示。

从“景点旅游”到“不要门票的旅游”,尤溪开始重新反思究竟何谓“全域”——作为福建省面积第二大县,除了朱子故里外,这里还有152座名山、中国传统古村落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几乎处处是景、步步为观。“既然‘我家在景区’,又何必大拆大建、围墙造景?何不从‘卖风景’转为‘卖文化’呢?”尤溪县委书记杨永生说,由此尤溪提出了“我家在景区”发展目标,全域、全民、全要素、全产业链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

不建围墙不卖门票

于是,联合乡首先启动了梯田复垦。

因为城镇化,梯田抛荒很严重,且联合乡12个村中,拥有梯田的8个村又都是地质灾害点。“过去整理农田是为了种粮吃饭,现在整理农田则是为了恢复农耕文化生态。”因为没搞围墙造景、没有大拆大建,当地群众对这事双手赞同。从2014年到2016年,联合乡财政连续三年补助梯田复垦,全乡共复垦500多亩。

与此同时,当地一方面帮助群众成立种养合作社联系农户,乡财政通过合作社对农户给予每亩不超过410元/年的补助,种植符合绿色标准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乡里还成立了“联合梯田文化有限公司”,负责品牌推广、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联合乡在补助梯田绿色种植和品牌建设方面累计投入60万元。

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不搞门票,但联合乡梯田旅游带动了“联合三宝”的品牌增值。所谓“联合三宝”就是联合乡出产的花生、田埂豆、梯田稻米,由于获得了“国家绿标”,产品打开了市场,价格比以往翻了番。

旅游饭原来还可以这样吃——自去年“全域旅游”启动以来,尤溪15个乡镇个个都提出了自己“不收门票”的计划,“我家在景区,荷锄登云梯”,成了当地最响亮的广告。

2016年,尤溪全县接待游客增加到1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到6.2亿元,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从不到0.5%增加了到2.5%。虽然总量还不大,增长势头却相当强劲。

2016年,尤溪县对全县年终考核进行了重大变革:首次将旅游工作纳入乡镇年终考核体系——总分100分中,旅游一项占了7分。由于旅游工作完成出色,往年从未夺冠的洋中镇第一次在年终考核中名列尤溪15个乡镇榜首。“发展全域旅游,开启了我们干部对经济发展的新认识。”洋中镇镇长郑长洪说。

来源:美丽乡村研究中心

原标题:尤溪:“我的全域旅游体验,从不收门票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福建尤溪:发展全域旅游从不收门票开始

自去年“全域旅游”启动以来,尤溪县15个乡镇全部提出“不收门票”计划,2016年尤溪全县旅游总收入增长达6.2亿元。

“眉毛丘,斗笠丘,青蛙一跳过山丘。”闽中尤溪县联合乡的梯田田埂上,新翻的泥土散发着芬芳。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福建全省地貌的特征,尤溪恰是其缩影。

县域发展,多凭资源:二产本是尤溪支柱,可平地有限、生态受限,空间已是不大;一产也曾是尤溪“招牌”,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等多项技术领先全国,但也已接近极限;三产旅游被寄予厚望,尤溪有好山好水,还是宋代大儒朱熹出生之地。

然而,相比于同样在打“朱子文化旅游牌”的闽北两座城市——武夷山市(朱熹在此生活50年)和建阳市(朱熹讲学的考亭书院在此),尤溪的情况并不乐观。就拿2013年的数据来说,闽北两市游客、旅游收入分别为超过700万人次、110亿元和150万人次、超过10亿元,而尤溪却不到30万人次,旅游收入不足3亿元。

2016年,福建省开展“全域旅游”建设,尤溪成为其中第二批试点单位。一个全新的思路,也在这里慢慢成型。

从卖风景转为卖文化

据介绍,尤溪的“全域旅游”探索是以“不收门票”的方式起步的。

“不是不想收,是真收不到。”尤溪县联合乡党委书记詹明昭一脸无奈。除了朱子故居外,尤溪最出名的景点就当属“联合乡梯田”——荣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号称“世界十大、中国五大魅力梯田之一”。2014年,詹明昭也曾找到过一家旅游公司来帮助开发,结果对方转了一圈后,一句话就把他给问住了:“你这梯田满山满谷都是,我连个设门槛收门票的地方都没有,怎么搞旅游?”

而就在之前一年,尤溪目前唯一的国家4A景区朱子文化园,已完成了总投资7.58亿元当中的5.2亿元,政府却一分门票钱没收过。但这个项目却极大促进了周边商业街区、商业地产等方面的改善和提升。“所以我们就想,发展‘不要门票’的旅游,是不是也可以一样获取效益呢?”詹明昭表示。

从“景点旅游”到“不要门票的旅游”,尤溪开始重新反思究竟何谓“全域”——作为福建省面积第二大县,除了朱子故里外,这里还有152座名山、中国传统古村落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几乎处处是景、步步为观。“既然‘我家在景区’,又何必大拆大建、围墙造景?何不从‘卖风景’转为‘卖文化’呢?”尤溪县委书记杨永生说,由此尤溪提出了“我家在景区”发展目标,全域、全民、全要素、全产业链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

不建围墙不卖门票

于是,联合乡首先启动了梯田复垦。

因为城镇化,梯田抛荒很严重,且联合乡12个村中,拥有梯田的8个村又都是地质灾害点。“过去整理农田是为了种粮吃饭,现在整理农田则是为了恢复农耕文化生态。”因为没搞围墙造景、没有大拆大建,当地群众对这事双手赞同。从2014年到2016年,联合乡财政连续三年补助梯田复垦,全乡共复垦500多亩。

与此同时,当地一方面帮助群众成立种养合作社联系农户,乡财政通过合作社对农户给予每亩不超过410元/年的补助,种植符合绿色标准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乡里还成立了“联合梯田文化有限公司”,负责品牌推广、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联合乡在补助梯田绿色种植和品牌建设方面累计投入60万元。

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不搞门票,但联合乡梯田旅游带动了“联合三宝”的品牌增值。所谓“联合三宝”就是联合乡出产的花生、田埂豆、梯田稻米,由于获得了“国家绿标”,产品打开了市场,价格比以往翻了番。

旅游饭原来还可以这样吃——自去年“全域旅游”启动以来,尤溪15个乡镇个个都提出了自己“不收门票”的计划,“我家在景区,荷锄登云梯”,成了当地最响亮的广告。

2016年,尤溪全县接待游客增加到1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到6.2亿元,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从不到0.5%增加了到2.5%。虽然总量还不大,增长势头却相当强劲。

2016年,尤溪县对全县年终考核进行了重大变革:首次将旅游工作纳入乡镇年终考核体系——总分100分中,旅游一项占了7分。由于旅游工作完成出色,往年从未夺冠的洋中镇第一次在年终考核中名列尤溪15个乡镇榜首。“发展全域旅游,开启了我们干部对经济发展的新认识。”洋中镇镇长郑长洪说。

来源:美丽乡村研究中心

原标题:尤溪:“我的全域旅游体验,从不收门票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