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Uber频遭“水逆”,主帅无限期休假能否挽回危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Uber频遭“水逆”,主帅无限期休假能否挽回危局?

Uber的修复之路还很长,公司文化、员工心态、外部形象以及无人驾驶技术都将面临考验。

作者:木子

当地时间周二,Uber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向员工表示,他将休假一段时间,以缅怀刚过世的母亲和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没有披露休假时间被媒体理解为无限期休假。同时,公司二把手高级副总裁Emil Michael也将离职。

截至目前,Uber已经损失包括总裁、公关总监、财务主管、自动驾驶部门主管、工程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管、地图部门副总裁、全球汽车项目副总裁、亚洲业务总裁和产品及增长副总裁等约10位高管。于是有网友调侃:“Uber不再有COO、CFO和CEO,简直就是一家‘无人驾驶’的公司。”

除了高管一个接一个的离职之外,Uber的负面消息也层出不穷,频频遭遇“水逆”,外界对该公司也越来越失望,在这危机时刻,CEO无限期休假真的能挽救Uber吗?

Uber的危机

Uber总是迎面怼上舆论风口。在美国全国舆论都将矛头都指向特朗普的“禁穆令”,并且纽约市出租车司机在肯尼迪国际机场举行大罢工抗议活动之际,Uber却不知死活的宣布还会继续提供机场接送服务。这一结果就是导致美国民众纷纷卸载Uber,当周的出行量锐减10%。再就是突发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等事件时,附近的人呼叫Uber使订单在短时间内骤增,Uber仍然遵循动态调整价格原则,无法识别具体情况,任由大数据动态涨价,人们嘲笑Uber是想发“灾难财”。

与竞争对手掐架。在无人驾驶的风口下,机密技术是重中之重,Uber却在这个时候被谷歌告上法庭,因为Uber买了一家公司,而这家公司是由谷歌前高管Anthony Levandowski在离职谷歌前窃取了机密技术成立的无人驾驶公司。就是说,Uber使用了从谷歌非法获得的技术资料,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再加上Uber此前有“以合作之名挖走卡内基梅隆大学技术专家”的前科纪录,此次起诉在科技圈引发轩然大波,大部分人站队谷歌。Uber业内名声严重受损。同时,Uber为了竞争,还研发了一些黑科技。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爆料,Uber运营着一个叫Hell(地狱)的顶级秘密项目,直接指向竞争对手Lyft,并且涉嫌违法获取他人信息。Uber 还开发了一个名为“上帝视角(god view)”的工具,能够对每一辆 Uber 汽车进行详细的追踪,本应该被匿名处理的乘客详细信息,包括名称、性别、手机型号等,在这个工具里则是完全明文显示的。

不能容忍的性骚扰事件。今年二月,Uber前工程师苏珊·福勒(Susan Fowler)称她在Uber工作时遭到了男性高管的性骚扰,HR却只是逼迫她调换团队。后来,苏珊发现,发生在她身上的情况并不是个例,Uber公司内部还存在等级划分、勾心斗角和性别歧视等恶劣氛围。之后,又有一位名叫Keala Lusk的Uber前员工站出来声称遭到女上司非礼。卡兰尼克这才紧急救火,邀请董事会成员Arianna Huffington和前司法部长Eric H.Holder Jr.一起彻查上司骚扰下属的问题,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的失职问题,并向外界公布调查进展。

根源在于文化“有毒”

Uber一直崇尚“狼性文化”。卡兰尼克的强硬作风,和Uber“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的企业文化名声在外。

可以说Uber的成功得益于此,危机也起源于此。

Uber此前经历了坐火箭般的高速发展,融资数额屡创新高(融资总额已经达到88.1亿美元)、估值突破天际(700亿美元)、业务量两位数增速(2017第一季度相较2016第四季度增长33.84%),这也暂时压制了其它负面消息的发酵。

但是从去年开始,外部投资断流、盈利模式可行性被质疑、接受美国政府部门调查、和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Waymo打官司、卡兰尼克本人暴躁的脾气以及公司内部士气达到最低点,Uber司机的不满情绪高涨。内忧外患以及众多质疑让Uber此前积攒的“小问题”被摆上台面,原来的“狼性文化”也变成横冲直撞一切以完成业绩目标为导向的文化,变成一切危机的根源。

休假不是离职

最新Uber管理层结构示意图:浅灰色为Uber长期员工,浅粉色为近期可能上位的高管,水红色为目前职务空缺。图片来源/Quartz

和大多数规模较大的知名科技公司一样,Uber的股份采用的是 A/B 股架构,董事会9人中7人拥有超级投票权,包括卡兰尼克、联合创始人盖瑞特·坎普 (Garrett Camp)、著名硅谷风险投资人比尔·格雷 (Bill Gurley) 等。也就是说,如果卡兰尼克的盟友和他行动一致,他便能够继续保持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无论休不休假。不过,可能权力将被约束。而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无限期休假,可能是Uber希望人们看到他们在改变。

最后,Uber的修复之路还很长,公司文化、员工心态、外部形象以及无人驾驶技术都将面临考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Uber

2.4k
  • 优步欧洲竞争对手Bolt计划5年内在法国投资1亿欧元
  • Uber将以9.5亿美元收购Foodpanda台湾业务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Uber频遭“水逆”,主帅无限期休假能否挽回危局?

Uber的修复之路还很长,公司文化、员工心态、外部形象以及无人驾驶技术都将面临考验。

作者:木子

当地时间周二,Uber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向员工表示,他将休假一段时间,以缅怀刚过世的母亲和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没有披露休假时间被媒体理解为无限期休假。同时,公司二把手高级副总裁Emil Michael也将离职。

截至目前,Uber已经损失包括总裁、公关总监、财务主管、自动驾驶部门主管、工程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管、地图部门副总裁、全球汽车项目副总裁、亚洲业务总裁和产品及增长副总裁等约10位高管。于是有网友调侃:“Uber不再有COO、CFO和CEO,简直就是一家‘无人驾驶’的公司。”

除了高管一个接一个的离职之外,Uber的负面消息也层出不穷,频频遭遇“水逆”,外界对该公司也越来越失望,在这危机时刻,CEO无限期休假真的能挽救Uber吗?

Uber的危机

Uber总是迎面怼上舆论风口。在美国全国舆论都将矛头都指向特朗普的“禁穆令”,并且纽约市出租车司机在肯尼迪国际机场举行大罢工抗议活动之际,Uber却不知死活的宣布还会继续提供机场接送服务。这一结果就是导致美国民众纷纷卸载Uber,当周的出行量锐减10%。再就是突发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等事件时,附近的人呼叫Uber使订单在短时间内骤增,Uber仍然遵循动态调整价格原则,无法识别具体情况,任由大数据动态涨价,人们嘲笑Uber是想发“灾难财”。

与竞争对手掐架。在无人驾驶的风口下,机密技术是重中之重,Uber却在这个时候被谷歌告上法庭,因为Uber买了一家公司,而这家公司是由谷歌前高管Anthony Levandowski在离职谷歌前窃取了机密技术成立的无人驾驶公司。就是说,Uber使用了从谷歌非法获得的技术资料,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再加上Uber此前有“以合作之名挖走卡内基梅隆大学技术专家”的前科纪录,此次起诉在科技圈引发轩然大波,大部分人站队谷歌。Uber业内名声严重受损。同时,Uber为了竞争,还研发了一些黑科技。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爆料,Uber运营着一个叫Hell(地狱)的顶级秘密项目,直接指向竞争对手Lyft,并且涉嫌违法获取他人信息。Uber 还开发了一个名为“上帝视角(god view)”的工具,能够对每一辆 Uber 汽车进行详细的追踪,本应该被匿名处理的乘客详细信息,包括名称、性别、手机型号等,在这个工具里则是完全明文显示的。

不能容忍的性骚扰事件。今年二月,Uber前工程师苏珊·福勒(Susan Fowler)称她在Uber工作时遭到了男性高管的性骚扰,HR却只是逼迫她调换团队。后来,苏珊发现,发生在她身上的情况并不是个例,Uber公司内部还存在等级划分、勾心斗角和性别歧视等恶劣氛围。之后,又有一位名叫Keala Lusk的Uber前员工站出来声称遭到女上司非礼。卡兰尼克这才紧急救火,邀请董事会成员Arianna Huffington和前司法部长Eric H.Holder Jr.一起彻查上司骚扰下属的问题,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的失职问题,并向外界公布调查进展。

根源在于文化“有毒”

Uber一直崇尚“狼性文化”。卡兰尼克的强硬作风,和Uber“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的企业文化名声在外。

可以说Uber的成功得益于此,危机也起源于此。

Uber此前经历了坐火箭般的高速发展,融资数额屡创新高(融资总额已经达到88.1亿美元)、估值突破天际(700亿美元)、业务量两位数增速(2017第一季度相较2016第四季度增长33.84%),这也暂时压制了其它负面消息的发酵。

但是从去年开始,外部投资断流、盈利模式可行性被质疑、接受美国政府部门调查、和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Waymo打官司、卡兰尼克本人暴躁的脾气以及公司内部士气达到最低点,Uber司机的不满情绪高涨。内忧外患以及众多质疑让Uber此前积攒的“小问题”被摆上台面,原来的“狼性文化”也变成横冲直撞一切以完成业绩目标为导向的文化,变成一切危机的根源。

休假不是离职

最新Uber管理层结构示意图:浅灰色为Uber长期员工,浅粉色为近期可能上位的高管,水红色为目前职务空缺。图片来源/Quartz

和大多数规模较大的知名科技公司一样,Uber的股份采用的是 A/B 股架构,董事会9人中7人拥有超级投票权,包括卡兰尼克、联合创始人盖瑞特·坎普 (Garrett Camp)、著名硅谷风险投资人比尔·格雷 (Bill Gurley) 等。也就是说,如果卡兰尼克的盟友和他行动一致,他便能够继续保持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无论休不休假。不过,可能权力将被约束。而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无限期休假,可能是Uber希望人们看到他们在改变。

最后,Uber的修复之路还很长,公司文化、员工心态、外部形象以及无人驾驶技术都将面临考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