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水深火热的AI领域里常常会提及图灵测试,来判别对方是机械还是人。图灵之所以有今日的影响力,来自他在二战时期发明了破解德国军方的加密电报:恩尼格玛。
在战争时期,各国之间的沟通都会加密。在电影“风声”或“听风者”的故事里头,也都出现了破解密码的小本子。不过,中国与德国在文化上有很明显的差异。在管理学当中我们把它称为文化的“背景脉络”。
学术研究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它的背景脉络,而它会影响个体对他人说或写的程度,例如中国、日本、韩国与越南都属于“高背景脉络的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当他们彼此在沟通时,相当依靠非语言与复杂情景的提示,“不说”可能比说好要来的重要。
反观“低背景脉络的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的国家,他们主要透过明确的文字与高度法律化的方式来传递意念,肢体语言或正式头衔在谈话书写中只是扮演次要的角色。说什么就是什么。
在管理学当中,被视为最高背景脉络文化是中国,最低背景脉络文化的则是德国。这也难怪德国人需要enigma来加密,因为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德国人简直是“司马昭之心众所皆知”。这当然是个笑话,但忍不住令人好奇,当德国人遇上了中国人,那会是什么的情况?是不是像三体人遇到了罗辑一样?被这个最牛的面壁者給蒙在鼓里,怎么猜都猜不透他的心思?
(注解:三体人直接用意念沟通,所以想到的内容直接等于传递的内容。罗辑是故事中其中一个主角)
中文,4000年历史累积下来的语言,毋庸置疑是全世界最深奥的“发明”,但由于它属于高背景脉络文化的产物,是不是小事大事的沟通成本都高过低背景脉络文化的国家(语言)?如果以经济成长来看,显然我的假设是错误的。因为可以心有灵犀一点通,一个眼神、一个笑容就能替代了千言万语的,大概就只有中国人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