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国梁:“冠军怎么了,我们这最不缺的就是冠军!我们最看重这种精神。”
昨天,对于中国乒乓球来说是一个特殊的一天,在这一天里中国乒乓球队的功勋人物刘国梁正式卸任总教练一职,改任乒协副主席。这位中国乒乓球的传奇主帅也就此离开了教练席的位子。作为给中国乒乓球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在他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为何压力巨大?
在两个多月以前的4月6日,刘国梁发了一条微博,目前这条微博已经获得了两万多转发。内容为“新周期、新班子、再创国胖新王朝。”在这条微博中加上了一条链接,链接里的内容为刘国梁成功竞聘成为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
同样在今年4月份,刘国梁在自己微博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从2002年26岁—2017年41岁,忙忙碌碌15年的主总教练生涯,每一次大赛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背后付出了多少,又承载了多少,只有跟我在奥运赛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才能懂我啊……只要我在球队一天,都要为国而战,也为球队的荣耀而努力……夜深人静了也会在想,把别人的孩子都培养成了大满贯,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又做了多少呢?所以我会格外珍惜陪伴家人的每一天,特别担心错过一赢宝宝(他双胞胎女儿的名字分别叫一一和赢赢)训练长大的每一个过程。感恩国家队和我师父蔡局的培养,感谢每一位跟我出生入死的团队,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个瞬间……”
在当时,就有人觉得这番话好像是一篇离别告白。在昨天,刘国梁真的离开了教练席的位子。
乒乓球被称为国球,球迷们经常形容中国乒乓球为无敌之师。但同时,这种无敌的背后是无穷的压力,因为球迷和观众对中国乒乓的期待是不能输。刘国梁把去年奥运会那段日子形容为“度日如年,度分如年”。
他曾经说:“在这几天时间里,我一次健身都没有,就在房间里呆着,不说话。压力确实太大了,因为当大家一说无敌的时候,一说肯定赢的时候,我的压力就加重一分,因为全国人民开心的时候,都觉得没问题的时候,我必须是最清醒的一个,否则随时都会翻船。”
然而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刘国梁还是挺过来了,中国乒乓球再次包揽了里约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全部金牌。
他如何管理?
在去年的奥运会过后人们发现乒乓球比以前更加火了,这里面有不少刘国梁的功劳。
在重压下前行的刘国梁,他的体重也越来越重。他自己认为这是由于压力大导致生活不规律而形成的。在奥运会期间有不认识他的台湾网友在网上评论道“中国队后面那个胖子是官员吗?看样子整场就他不懂桌球”(台湾人习惯称乒乓球为“桌球”)。
后来,“不懂球的胖子”成为了一句形容刘国梁的网络流行语。在社交媒体上这个称呼呈裂变式传播,成为了很多人观看奥运比赛后谈论的话题。
同样是在奥运会期间,刘国梁的一段训话视频也在网络中传播开来,在视频中他表扬老队员的拼搏精神,同时还敲打了奥运会冠军张继科,让他戒骄戒躁。
看完这段视频后很多都在赞叹刘国梁的管理艺术。在一个满眼都是世界冠军的团队里,既可以保持队内很强的竞争,又可以维持着互帮有爱的氛围。
这两次新媒体的事件传播,让乒乓球在中国更加火热了。张继科,马龙,丁宁,每个人的粉丝数量完全不输一线明星。在刚刚结束的德国杜塞尔多夫世乒赛上,很多中国球迷为了追寻自己的偶像不远万里来到赛场,给他们加油。这让一座在德国的球馆,完全变为了中国的主场。
艾问每日人物(微信ID:iaskmedia)想说:
很多人都在问,中国乒乓球队这么多年来长盛不衰的秘密到底在哪里?这里面除了专业的技战术,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乒乓球队的精神传承。刘国梁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奥运卫冕冠军马琳愿意为了团队的利益放下身段,为其他人买菜做饭,做好后勤保障服务。他认为这种团队至上的荣誉感和牺牲精神,是这个团队最宝贵的财富。他说:“冠军怎么了,我们这最不缺的就是冠军!我们最看重这种精神。”
有一句话叫“一流的管理靠文化,二流的管理靠制度,三流的管理靠人。”技术可以在短时间打磨,精神文化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正是上面所说的这种精神让中国乒乓球一直站在世界乒坛的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