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范式
(一)、什么是IP?
1、基本概念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最重要的核心是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2、升级概念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取义:入口,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入口,也可以称为ID,如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度、淘宝,以及各新媒体平台上的ID(注册账号)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具有独占性。
3、泛IP概念
任何人都通过电脑、手机、各种移动端上网,会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上面有相应的“痕迹”,可谓是人人皆IP。
(二)拥有IP的意义
1、获得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个身份
如:微博上的雷军、龚文祥、韩寒、万能的大熊等,或者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咪蒙、papi酱、韩寒、李叫兽、同道大叔等。
这不同于现实中的身份,很多人现实中很有名,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上找不到痕迹,百度搜不到、微博找不到、微信公众号找不到,那么,你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无业游民”。
2、获得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个入口
依靠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各种新媒体平台,获取粉丝或者用户的持续关注。
3、容易形成移动互联网上的新品牌
或者是个人,或者是企业,通过IP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各个通路传播,会逐步将IP的势力范围渗透出去,并对粉丝进行潜移默化的“洗脑”,让他们对IP产生一种认同感,没有认同,就没有销售,更谈不上有品牌。
(三)、如何打造一个超级IP
1、现在是最好的先机
不少人也知道IP,但是他们想起来的多是影视类的IP,如鬼吹灯、盗墓笔记、琅琊榜等,或者是一大堆的明星或者名人IP,如胡歌、黄晓明、王宝强等,或者是一大堆的游戏IP,如传奇、魔兽世界等,如今也包括在微博上、微信公众号上崛起的大V或者大号。
试问:还有机会吗?
(1)超以亿级的个人在互联网上都没有自己的IP,把互联网当做工具,而没有当做生意去经营;
(2)超以千万级的企业在互联网上没有自己的入口,他们依靠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被“扒皮”;
(3)超以十万级的细分行业领域都缺少有价值的行业IP,他们在疯狂的寻找互联网的入口而不成行。
……
这些都是我们的机会,无论是企业或者个人,都不能错过这次的风口。
2、他们都错了
(1)对IP不理解
简单的把IP理解为知识产权,不能认识到IP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2)对IP生态不懂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IP也不例外,同样需要一套合适的生态系统,否则就会茫然,据我所知,一些微博专业号,上百万粉丝,每天数钱,很赚钱,但是也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
(3)对IP未来不认识
IP是身份、是入口、是品牌,将会逐步引导人的一切行为在移动互联网上,这个,你自己分析,有未来吗?
3、利用金字塔范式打造超级IP
没有自己的商业理论,你的路绝对很难走远,或者很难坚持得远。
所以,IP打造需要一个专业的范式,也就是模型。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我们成功的几率。
为此,我们推出金字塔范式,是经王槄老师多年打磨,从小米、OPPO、苹果、咪蒙等上千个案例研究总结的一套IP商业模型,极具参考性。
(1)故事A:
我通过实践金字塔范式中的一部分,已经将王槄这个IP打造成了艺术互联网领域的行业翘楚。《求是》杂志社《小康》、文化部《艺术市场》、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文汇报》、《北京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四十多家报纸杂志引用或者采访。
(2)故事B:
我和我的伙伴们,通过实践金字塔范式中的一部分,缔造了“艺术互联网大会”这个IP,2014年起至今已经成功召开了三届,拥有11个城市分部和博宝艺术网、华夏收藏网、搜藏网等组建的媒体联盟。
2017年初,我们联合新浪当代艺术频道推出了艺术互联网人气榜,受到业内普遍关注。
此外,我们牢牢占据着“艺术互联网”、“艺术互联网大会”、“艺术互联网人气榜”、“艺术互联网博览会”等行业关键词。
二、应用范式
(一)什么是金字塔范式?
金字塔范式,本质上是模型或模式,专为超级IP模型定制,通过模拟金字塔框架,进行IP的生态布局构建。
1、概述
金字塔范式,所容纳的框架是立体呈现的,可以更清晰、直观的理解、分析或者布局超级IP模型。
如今,很多商业框架理论基本上属于平面的,或者是单向的理论框架。
2、原理
(1)哲学原理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点即一,从无而生,通过线,连接成两个点、三个点,最后形成金字塔范式框架,即“三生万物”。
(2)几何学原理
几何学中,所有空间区域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点、线,最后形成体。
(3)思维学原理
所有动物都有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有了这一套系统也就有了思维,思维在不同的生物之间具有不同的功能。
对人而言,思维意识是主体意识的具体形式,是思维的本质、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思维行为的指挥者和领导者。
一般来说,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的结果不同,所以,思维方式有有效和无效两种情况。
金字塔方式本质上是一种由点、线、体组块的框架思维,是一种有效的主动性思维方式。
(二)金字塔范式详解
1、点
(1)概述
我们准确的说,点,是起点、奇点、爆点的意思。
任何星云都有一个核心点,任何爆炸都有一个爆炸点,任何龙卷风都有一个中心点,包括我们的想法,策划也是一样,不能漫无目的,必须有一个起点。
所以,对于没有开始做IP的而言,点的含义是起点;对于处于某种困境的而言,点的含义是奇点;对于急需盘活企业资源的而言,点的含义的爆点。
无论是一种,点的高度、深度、容量将会直接决定这个IP能够走多远。就好像你在一个没水的地方钻井,即使钻上千百年也难出水。
(2)参数
无论是一种,你必须找到和行业发展时态、所处地理位置、自身优势等相结合的点,还要和时下已存在的做出区分,以此作为突破口。
简而言之,通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参数对点进行定位。
2014年,我开始策划艺术互联网大会时,最初的名字叫“艺术电商论坛”,觉得小气些,11月份看到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时,灵机一动,改为艺术互联网大会,前后仅一个月筹备,12月底正式召开。2015年5月前后,“互联网+”政策发布,某种意义上说,艺术互联网大会是“互联网+”在艺术领域上的应用。所以,天时有了,人和也有,有几个合作伙伴,有一个覆盖艺术品电商圈子的微信群,地利是上海,南北方的中间点,方便参会朋友与会。
所以,起心动念这个初始点很重要,一定要切合某种大的天时,顺风才能而上。另外,也要和自身情况相符合。
如果没有大的天时,行业的大趋势也是可以作为参考系数的。现在是线上的电商往线下走,线下的传统企业或者人士继续线上走,他们都需要传播的渠道,那么中间最缺乏的就是一个用户的通路,所以,超级IP的前景无限,卡住细分行业的节点和区域性的城市节点这两点做IP,可谓事半功倍。
2、线
线,即:用户思维。
(1)用户思维
在任何一个IP生态体系中,用户就像水,起到一种连接和交互的作用,正如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一样,没有用户的生态体系也是无法运转的。
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是核心,要明白你的用户在哪里?他们有什么痛点?不是我们自以为是的“痛点”,那是伪痛点,我们必须要从实践、实际调查中分析或者判断。
没有用户思维,不被用户认同,经营者和其生产的产品就是垃圾和废物。
(2)节点用户思维
其中,从金字塔范式的框架而言,线的连接有各种节点,所以呢,在用户思维之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思维:节点用户思维。
人脉节点用户、社群节点用户、城市节点用户,他们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按照“邓巴数理论”所说,一个人的身边一般能认识150个人。如此一来,这个人就视为“节点”用户,他本身的质量高、能量大、关系强,那么,他能够带来的150个人就会是和他同频次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艺术互联网研究院微信群里,文玩攻略陈子文(200万文玩粉丝),九藏天下王家兴(50万精准用户),博宝艺术网江国生(艺术电商流量第一),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收藏鉴赏家曾惠华(收藏圈子的资源),辽宁日报传媒集团艺术总监张庆钧(国内十几家日报艺术主编资源)等,同时也可以作为社群节点用户,他们辐射的资源更专业和广泛。
2016年里,艺术互联网大会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11个城市落地了城市分部,建立了大会的城市节点。
所以,适时开发节点用户,可以推进整个IP生态体的建立。
3、体
点,必须落地为体,自称一个“体系”,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内容、社群、商业这三个板块,是超级IP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可或缺。
(1)内容
在超级IP中,内容是所有框架的根基,必须牢牢掌握。
我们必须牢记一个观点:内容并不一定能产生销售,但是内容为销售的产生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一,内容传递价值。超级IP 是否有价值,就在于能否持续不断的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如文章、图片、视频等形式,并为大众所熟知。
第二,内容传递信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认同、信任,就不会有成交。“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自己说没有用,必须有人说你好。
第三,内容孵化用户。用户在接受了超级IP所传递的价值、信任之后,逐步对超级IP的信任值高出不少,最后成交也变得容易多了。
所以,我们必须逐步构建起超级IP的内容构架:
第一、主媒体。
从超级IP的点开始,必须落地才能稳住。所以,必须有一个核心内容基地,微信公众号、微博、各种媒体号、独立开发APP等,怎么选择?
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里,还有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微信互联网。为什么说微信互联网更有价值呢?因为每个微信号背后对应着是一个个的人,而不是人之外的其他。这是其他媒体形式所不具备的。另外一点,现在微信用户有8亿多,基于微信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系。
从个人微信号、微信群、到微信公众号,以及小程序,及开放的各种接口,微信这个庞大的牧场已经不容我们拒绝。
所以,个人微信号、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是微信互联网的三驾马车。
现在有人说微信群不行了,或者微信公众号不行了,然而,一些非常优秀的微信群层出不穷,一年来出现的黑马公众号已经占到了年度排行榜的30%。
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要有能力把握机会。
第二、辅助媒体。
主媒体就像是城池,四周也必须有一些护城河或者城堡之类的,不能轻易让人攻进来。
以今日头条、企鹅号、网易号、百家后、一点号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矩阵;
以人民网、环球网、光明网、中国网、新浪网、腾讯网等为代表的网媒矩阵;
以报纸、杂志、电视,以及电梯、机场等各种线下广告形式为代表的线下媒体矩阵。
……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其中的部分媒体形式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其中,新媒体矩阵,各大新媒体平台是提供开发接口的,申请注册就好。
网媒矩阵、线下媒体矩阵实现起来比较麻烦,但是,作为主媒体阵地的补充,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投放一部分还是可以的。
“好酒也怕巷子深”,不知道你的媒体矩阵了吗?
(2)社群
以产品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红利殆尽了,已经向以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进化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样,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社群,俗称:圈子。
请注意,这里仅从移动互联网的角度讲社群。
第一、社群的形式。
社群的主要形式有:社区论坛、QQ群、微信群,以及独立的APP等,这些各有所长,但对进军IP的人士而言:
独立APP开发和运营成本太高了;
社区论坛基本上处于下降期,玩得人越来越少了,网易、搜狐相继关闭了社区论坛版块;
QQ群偏向面对与90后,年轻一代;
微信群,一个群容纳500人,群主可以进行邀人、踢人、限制邀请等基本管理需求,可以无限制建群,最主要的是偏向成人阶层。
还有一点,微信互联网已经逐步向生态化发展,绝对的上升阶段。
第二、社群的核心
从IP运营的角度来讲,我们要求社群的核心是产品型社群,是基于对产品的潜在用户、天使用户、成熟用户等构建的社群。
现在似乎微信群有些泛滥,动不动就几百个群,几万个群,倘若社群活性强还可以,倘若是死水一潭,不发红包不冒头,这个群的价值也不是很大了。
往往是一些人数50-150人之间的社群,经过群主经营,集聚行业专业人士,有着共同的话题,这样的群活性很强,真正把群达成了交流的社区,这样的群才有价值。
第三、社群的四个环节
以往,做生意的方式,都是所有的商家围绕着一盘货在做生意。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围绕着一群人在做生意。这群人可能是粉丝、可能是社群里的人、可能是某种特征的人,信任我,我给他们推荐他们需要的东西。
基于社群的消费在持续增加,消费者在乎的不是价格,在乎的是感觉,在乎是谁给他推荐,是基于信任、是基于关系的。
这种基于人的生理模式开始出现,基于人的零售方式开始形成,这一群人还会不断给你推荐新的人加入这个群体,不断生长、壮大。
所以,纳新、认同、成交、裂变,这四个环节,经过无数人的验证,已经成为了社群运营的四驾马车。
第四、社群的落地
社群的落地运营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从 10到30个节点用户,150个天使用户,1000个铁杆用户,直到最后形成自己的产品型社群。
与此同时,必须定期或者不定期搞一些线下聚会。比如,我们在经营艺术互联网研究院社群时,已经策划搞了三次全国性的艺术互联网大会,这些人经过艺术互联网大会的见面、交谈、相识,直至产生合作等。
(3)商业
任何商业形式的终结归为一点:盈利。超级IP也不例外。
商业的盈利形式大体归为四种:卖产品、卖广告、卖服务、卖模式。其中,给别人打工也可以归结为卖服务的一种,卖产品、卖广告比较好理解,卖模式呢,上升为平台模式,对外将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对外合作,销售、加盟或者参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在构架超级IP时,应仔细考虑具体的赢利点,短期盈利点和长期赢利点。
后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超级IP的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原来预测之外的赢利点,不要意外,可能这个点会更加符合自身的发展。
三、识别范式
按照金字塔范式,重点讲述金字塔范式:超级IP模型的三个分类范式。
(一)个人范式
1、概述
个人范式一般指人格化的超级IP,以人为主,IP名字一般以人名或者笔名为主。
在微博上大量的明星、名人IP,同样属于超级IP,他们通过大量作品或者事件,不间断更新微博,在微博红利期获得了长足发展,积累了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粉丝。
2、机会
经过几年的发展,个人IP的发展机会似乎越来越少,然而,以下三点不容忽视, 可谓是蓝海之地:
(1)针对细分行业的意见领袖、自媒体人,如龚文祥(微电商领域)、金错刀(营销领域)、万能的大熊(微营销)、王槄(艺术品电商领域)等;
(2)细分行业中有一技之长的线下匠人、艺术家、学者等专业人士,如张晨初(微博粉丝51万)、老树画画(微博粉丝144万)、顾爷(微博粉丝100万)、单峰(红珊瑚收藏家,微博粉丝92万);
(3)企业创始人,如雷军(小米)、赵涌(赵涌在线CEO)、张天一(伏牛堂);
(二)行业范式
1、概述
行业范式是指金字塔范式在细分行业领域的应用分析,和个人范式相比,行业范式强调的是其专业性、知识性。
这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机构在移动互联网上打造的超级IP,如天津发布等;第二类是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上打造的超级IP,如人民日报等;第三类是企业或者个人在移动互联网上打造的超级IP,如十点读书等。
2、机会
似乎传统机构、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业范式发展的机会颇多,以其专业性取胜,毕竟现在移动互联网上的鸡汤、水文太多了。
这有一个机会,仅供参考。
细分领域的专业号,如文玩攻略、十点读书、丁香医生、有书等。
我国的细分行业颇多,百分之九十都偏居于线下,没有和移动互联网直接相连,而每个细分行业都有一定的关注者,所以,全国性的细分领域的专业号成功可能性非常大。
(三)产品范式
1、概述
产品范式是指金字塔范式在细分行业领域的应用分析,相比个人范式、行业范式而言,产品类IP和传统的品牌有些类似。
唯一不同的是,传统品牌大多有销量、有用户,不一定有粉丝,产品类的IP从运营之初就开始进行粉丝的运营。
在某种意义上说,品牌未必是IP,最简单的判定方法是:有没有铁杆粉丝。不少品牌创立之初根本没有考虑过粉丝运营,有些品牌运营后无意中有了不少铁杆粉丝,而有些品牌可能用了庞大的销量,但是没有粉丝,只有客户。
然而,IP极可能形成品牌,毕竟新兴的超级IP是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而诞生的,具有天然的互联网基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并通过各大新媒体平台获取用户和流量,并通过社群矩阵进行孵化和传播,最后形成生态化的IP产业链。
品牌一定要IP化,因为有了铁杆粉丝,品牌可以逐步减少对渠道的依赖,非IP品牌需要渠道给予流量才有销量,IP品牌正好相反,却可以反过来为渠道输出流量。
各种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步将传统的商业渠道打乱打散,人将成为未来最终要的传播渠道,因此没有铁杆粉丝的品牌,未来压力将会非常巨大,这也是不少传统品牌转型“互联网+”的动力,让消费者通过IP将品牌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传递给粉丝用户,现在的年轻人追求个性化、追求创新,如果不喜欢企业传递的文化,即使企业的产品再好,也未必会买。
在IP时代来临后,价格作为营销中最犀利的武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对现在的年轻用户而言,买到自己喜欢的,比买到实惠的更加重要。在更多行业里,企业只有生产出和年轻用户内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商品,才会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拥护。
所以,企业的IP化运营趋势将逐步成为主流,每个行业都不可或缺。有IP属性的品牌,通过他们积累的庞大的核心铁杆粉丝,布置了一个以人为传播核心的渠道,而且是免费的,同步与线下的商业渠道相呼应,两个渠道互补互通,以人为核心的线上渠道,进行品牌、IP、信任的传递和塑造,以商业为核心的线下渠道,做好销售和售后服务,将用户服务好,对用户进行裂变。
2、适用
超以千万级的企业在互联网上没有自己的入口,他们依靠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扒皮”,他们继续要拓展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入口,IP势在必行,单独的产品类IP打造难度系数非常大,可以配合着个人IP和行业IP同步进行。
四、输出范式
任何一种应用范式,都必须反复应用、实践。
(一)作业A
请根据金字塔范式,参考相关资料,对罗辑思维、红珊瑚收藏家等超级IP进行框架分析。
(二)作业B
本课程系列参阅书目,请根据实际个人情况参阅。
(1)《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美/加里·凯勒)
(2)《互联网世界观》(李善友)
(3)《用户3.0》(德/安德烈亚斯·布尔)
(4)《首席内容官》(美/帕姆·狄勒)
(5)《社群营销》(秋叶)
(6)《爆品战略》(金错刀)
(7)《金字塔原理》(美/芭芭拉·明托)
(8)《目标》(以/艾利·高德拉特)
(9)《经济学原理》(美/N.格里高利·曼昆)
(10)《失控》(美/凯文·凯利)
(11)《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克劳斯·施瓦布)
(12)《超级版图》(美/帕拉格·康纳)
请注意:
按照每月提供的书目,重点训练自己的思维和应用金字塔范式的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