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八分钟的定格动画 中传毕设《巨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八分钟的定格动画 中传毕设《巨婴》

《巨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三口之家,父亲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母亲对于儿子的任何要求都会极力满足,儿子在母亲无所不至、事无巨细的溺爱下长大。

除了载满我们的奇思妙想以外,动画也经常用来阐述现实社会问题。或者换句话来说,动画创作中不少都会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为灵感的来源。

今天学术趴想向大家介绍的这部作品正是用夸张而讽刺的叙述方式,赤裸裸地去表现“啃老”、“巨婴”等社会现象,发人深思。

——「AniOne线上展」的第NO. 17号作品,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毕设团队的《巨婴》。

《巨婴》海报

‖ 创作团队 ‖

中国传媒大学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葛苾佳 导演 剧本 美术 分镜 故事板 三维动画 道具 场景 人偶 涂装 拍摄 修图

陈昊 剧本 分镜 三维建模、绑定 道具 场景 涂装 拍摄 修图 剪辑 合成

夏天熇 道具 二维 修图 合成

作者照

‖ 故事梗概 ‖

《巨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三口之家,父亲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母亲对于儿子的任何要求都会极力满足,儿子在母亲无所不至、事无巨细的溺爱下长大。父亲的意外去世使得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母亲不再能够满足儿子的一切愿望,只能变卖家产维持生活,儿子却不管不顾,暴躁且自私地继续向母亲索取,最后母亲主动掏出自己的肾脏拿给儿子,让儿子去买想要的东西。儿子沉浸在满足的快乐之中,回过神来肚子饿了才发现母亲倒在一边,一动不动。直到最后没有可索取的东西,他选择钻回母亲的肚子。

‖ 设定草图 ‖

儿子最早的一些形象草图

妈妈设定

人物最终设定&比例

部分道具设定

道具设定

‖ 制作花絮 ‖

3D打印的脸壳

一张图就赢了有木有

道具制作

设定与实物制作

工作照

‖ 团队专访 ‖

学术趴:《巨婴》这部动画很有反思性,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决定做这样一个主题的动画呢?

葛苾佳:最开始在决定剧本的时候有很多选项。有一些搞笑的、一些轻松愉快的、还有亲情的等等。但在聊天中这个主题大家纷纷吐槽。因为大家身边都有这样的案例,也觉得很气愤。

陈昊:因为这样的主题在生活中也不是小问题,又气又无奈,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深思。

学术趴:“巨婴”这个概念我们平常听得很多,但是在动画中如何去表现这个概念可能会很复杂。你们是如何去将这个概念动画化的?

葛苾佳:关于创作过程中巨婴概念的深化,从“巨大婴儿”到长大的现实的生活中的形形色色“巨婴”的真实案例。最初想到这个主题时勾画了一些巨婴的概念图,都是巨大的婴儿,想法也是最终变成一个肥肥大大的婴儿没有自理能力体现的是无助的样子,在寻找各种案例的过程中,把巨婴现象的个体与群体特征分析,并推衍其家庭成因,也结合了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家庭的共性最终形成了清晰的人物关系和家庭状态:爸爸家庭身份的缺失,妈妈的过分溺爱,孩子最终成为“巨婴”的这样的问题家庭。

巨婴最早概念图

最初设想的用抽象的人形泥巴来表现“爱的越深勒的越紧”

最终像树藤一样缠绕包裹进肚子里

包括妈妈掏肾这点,其实也是很悲哀的,母亲从始至终都是爱孩子的,爱到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弃,只是自己不知道这样的爱是有问题的,永远在无理由的付出中,最后没有能给予的了就用自己的命,这是伟大的也是可悲的,这也是整个家庭悲剧的原因之一。

学术趴:那为什么会选择以“掏肾”这种情节去呈现?

葛苾佳:关于掏肾这个问题,最开始想过“掏心”,就好比平时会听到过“疼孩子疼的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他”,掏心是一个备选方案。之所以最终还是选择掏肾,从妈妈的性格来讲,她还希望能照顾孩子,那就先拿一个肾给你~至少我还能活着照顾你。从这个妈妈的角度出发,她对孩子的爱是掏心掏肺的程度,但她给的会是肾。

学术趴:你们希望大家从中能看到作品主题是什么呢?

葛苾佳:这是一个悲剧,虽然看起来有些极端、荒谬,但实际真的存在这样的案例,有些甚至更加令人难以置信。溺爱孩子是一个长久以来存在于很多家庭的问题,大人经常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孩子犯了错误也不会加以责怪,甚至有时对他人造成影响和伤害都不以为然。

家长们总是以孩子还小为由,不好好地指导、教育,认为给孩子好的生活条件就是最重要的,认为满足他的一切需求就是对孩子的爱,却不太注重孩子在品行上的教导,导致孩子在长大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做这部片子希望可以让大家有所反思,溺爱不是爱,溺爱如杀子,多多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与性格塑造,才能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学术趴:作品是采用定格动画的形式制作的,定格动画可是一项大工程,里面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工作,是一开始就选择这种形式的吗?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它对动画主题的表现是否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昊:因为这个主题很现实,定格的话,真实的材质和光影会让人感觉更真实,而且我们本身很喜欢手作。虽然工程量非常大,对体力,财力,场地等等要求都很高。虽然很累,但我们都还挺享受那种从无到有的过程~都乐在其中。

学术趴:我看了你们的花絮照片,感觉很专业(包括服装,脸壳等等),动画的画面也很精致。之前是否有制作定格动画的经历?能否讲讲你们制作定格动画的经验?

葛苾佳:第一次做定格是在定格动画的选修课。觉得太有意思了!大三联合作业的时候也是做的定格动画的,各种尝试。定格课的时候,做的小片子主角是很卡通的小外星人。脸部表情用的换嘴贴片的方式~。

陈昊:当时联合作业的时候在人物表情上尝试的是头部内骨骼,但因为经验尚且不足,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次我们才第一次尝试了3D打印替换脸壳的技术。经验上来讲其实大家都是从做模型的爱好开始,在宿舍里做着自己的小玩意儿,慢慢开始也在把它们和动画结合到一起。因为3D打印的建模很多细节要比三维动画的模型要求更高,所以在很多细节上也反复试验了很久。

葛苾佳:在制作骨架方面,也是参考国外的一些资料。看到那些高级的金属骨架真是两眼发光~可是国内很难买到那样的零件,定制的话对我们来说成本太高了。找了很多材料,比如铝丝、铁丝、漆包线、木头、铝管、亚克力管等等这些都有试过,根据每种材料的优点和特性组成的现在的骨架,很耐用,做起来也比较好操作,材料成本也没那么高。

陈昊:葛聚聚还专门解剖了一个包胶小人儿,哈哈。

学术趴:可能多数读者还不那么了解3D打印这一块,能否跟我们具体讲讲呢?

陈昊:定格脸部采取的表现方式很多,比如刚才提到的贴片,或者头部内骨骼牵引脸皮运动,甚至是逐帧在泥偶上修表情等等。但我们希望表情能够最流畅的呈现,所以采用3d打印,在软件里调好动画,逐帧打印出来,这样更可控也不会崩,现在3d打印的成本也亲民的多,我们就试试看啦。

葛苾佳:其实在接触了3D打印之后,发现如果运用在机械头骨里也非常棒的。当时机械头骨全是手工雕刻翻模做出来的,匹配度和精度都不太高,里面的零件又很多很小。现在想想如果能用3D打印做内结构应该效果不错~。价格还算是可以接受哈哈。

学术趴:是做好3D模型之后,在网上打印的么?

葛苾佳:没错~做好所有的模型、调完表情、改好尺寸和参数、导出逐帧文件,交给3D打印的公司就好了~

陈昊:这过程要和那边反复核对,因为最重要的是和偶的匹配问题。相比之下更苦的是上色,几百张脸壳,每一个手动上色,还不能有偏差。

学术趴:是用什么颜料上的色?

葛苾佳:模型漆为主吧。由于材料问题和效果问题,有些部分选择用的水彩和彩铅。

学术趴:3D打印的材质主要是运用在面部么?因为我看手的质地好像跟面部不一样,手部用的是什么材料呢?

葛苾佳:嗯。只有脸部是打印的。手部是硅胶翻模的~里面是漆包线和铝丝骨架的。

学术趴:太厉害了,真的是一项大工程!这些全都是你们自己做的吗?

陈昊:是的…制作方面全由我们来完成,也感谢抽空来帮忙的学弟学妹们!本身是最需要人手的工程实际上人数少得可怜,哈哈。

学术趴:单材料这一块就需要很复杂的准备工作,那么在拍摄方面,有遇到过哪些问题吗?

葛苾佳:拍摄方面最大的问题就只有一个场景,所以镜头都是推着一个个来的,没有办法同时拍摄不同的镜头。

陈昊:另外尝试了用数控轨道拍摄移动镜头,但因为场地的限制,轨道也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相机电池没电好像才是最大的问题吧,哈哈哈。

葛苾佳:没有一边充电一边连着电脑的线最害怕的就是拍到一半没电了。相机一动,就要重拍,一个好的设备真的太重要了!

陈昊:再换电池,相机就会被碰到,镜头就接不上了。包括周围的灯光,场景里的道具,拍的时候都要供着完全不能碰。

葛苾佳:我们一直也在探讨思考拍摄风格的问题。在灯光、动作等以及很多桥段都克制保持一种隐忍而倾向真实生活中的状态,营造一种阴郁的氛围,这点和老师和组员都经过很久的商榷,在剧本不停修改完善的之后仍在摇摆中,考虑过借助更加喜剧的形式如色彩、灯光、蒙太奇手法来增强叙事的起伏感,以及有点舞台剧那样的表演形式,但最终还是坚持了这种比较平,隐忍而阴郁,动作平静的讲述风格。

学术趴:整个动画的制作周期是怎样的?前中后期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呢?

葛苾佳:哈哈哈好羞愧。在前期用了好多时间剧本改了将近20遍,加上做前期的设定,就差不多用了一个学期。第二学期才最终确定剧本和各种方案的,打印花了1个月左右,制作人偶和场景花了大概两个多月吧~感到不可思议!最后剩下的时间用来拍摄和后期~

陈昊:因为不像二维和三维的片子,我们这边需要在制作上花很久然后才可以进入拍摄,所以每天看着其他组哭哭出镜头我们压力超大,葛聚聚每天都在崩溃。

学术趴:偶动画的前期工作确实费时费力,不过效果也很出色啊,那种质感是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所达不到的!~最后还想再问个问题,就是你们觉得在制作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哪一步?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呢?

葛苾佳:最困难的是时间紧、人手少。故事很沉重,拍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影响,也在期间质疑过自己为什么不拍一个搞笑片。解决的办法就提高战斗力!哈哈哈~

学术趴:整个片子算下来将近一整年的时间,真的很不容易。

葛苾佳:所以真的要谢谢老师,帮了特多忙。一整年来真的辛苦了~还有家人的支持~

学术趴:特别还是这么精致的偶动画,主题也很深刻,真的很棒!

陈昊:然后我们接下来还会制作一个片子的,敬请期待哈哈!

学术趴:也是偶动画么?

陈昊:是的,一个昆虫题材的定格动画,现在正在前期收尾阶段,等之后也许会同时发售玩具。

学术趴:好期待!你们是会继续读研然后做作品这样吗?是否还是原来的团队配置呢?

陈昊:就是作为个人作品,成员是我和葛苾佳~现在只有一些模型、设定、气氛图的展示图,还没什么比较完整的画面。

新作品小剧透

学术趴:谢谢今天《巨婴》小组接受学术趴的采访喔!

《巨婴》的采访就到此结束了,感叹作者努力之余,小趴相信你看完片子也会有不少感触。如果你也有想法想交流,别忘了留言与我们分享!~关注动画学术趴获得更多优秀作品的幕后花絮。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转载请注明出处。动画学术趴是国内动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深度媒体和爱好者社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八分钟的定格动画 中传毕设《巨婴》

《巨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三口之家,父亲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母亲对于儿子的任何要求都会极力满足,儿子在母亲无所不至、事无巨细的溺爱下长大。

除了载满我们的奇思妙想以外,动画也经常用来阐述现实社会问题。或者换句话来说,动画创作中不少都会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为灵感的来源。

今天学术趴想向大家介绍的这部作品正是用夸张而讽刺的叙述方式,赤裸裸地去表现“啃老”、“巨婴”等社会现象,发人深思。

——「AniOne线上展」的第NO. 17号作品,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毕设团队的《巨婴》。

《巨婴》海报

‖ 创作团队 ‖

中国传媒大学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葛苾佳 导演 剧本 美术 分镜 故事板 三维动画 道具 场景 人偶 涂装 拍摄 修图

陈昊 剧本 分镜 三维建模、绑定 道具 场景 涂装 拍摄 修图 剪辑 合成

夏天熇 道具 二维 修图 合成

作者照

‖ 故事梗概 ‖

《巨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三口之家,父亲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母亲对于儿子的任何要求都会极力满足,儿子在母亲无所不至、事无巨细的溺爱下长大。父亲的意外去世使得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母亲不再能够满足儿子的一切愿望,只能变卖家产维持生活,儿子却不管不顾,暴躁且自私地继续向母亲索取,最后母亲主动掏出自己的肾脏拿给儿子,让儿子去买想要的东西。儿子沉浸在满足的快乐之中,回过神来肚子饿了才发现母亲倒在一边,一动不动。直到最后没有可索取的东西,他选择钻回母亲的肚子。

‖ 设定草图 ‖

儿子最早的一些形象草图

妈妈设定

人物最终设定&比例

部分道具设定

道具设定

‖ 制作花絮 ‖

3D打印的脸壳

一张图就赢了有木有

道具制作

设定与实物制作

工作照

‖ 团队专访 ‖

学术趴:《巨婴》这部动画很有反思性,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决定做这样一个主题的动画呢?

葛苾佳:最开始在决定剧本的时候有很多选项。有一些搞笑的、一些轻松愉快的、还有亲情的等等。但在聊天中这个主题大家纷纷吐槽。因为大家身边都有这样的案例,也觉得很气愤。

陈昊:因为这样的主题在生活中也不是小问题,又气又无奈,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深思。

学术趴:“巨婴”这个概念我们平常听得很多,但是在动画中如何去表现这个概念可能会很复杂。你们是如何去将这个概念动画化的?

葛苾佳:关于创作过程中巨婴概念的深化,从“巨大婴儿”到长大的现实的生活中的形形色色“巨婴”的真实案例。最初想到这个主题时勾画了一些巨婴的概念图,都是巨大的婴儿,想法也是最终变成一个肥肥大大的婴儿没有自理能力体现的是无助的样子,在寻找各种案例的过程中,把巨婴现象的个体与群体特征分析,并推衍其家庭成因,也结合了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家庭的共性最终形成了清晰的人物关系和家庭状态:爸爸家庭身份的缺失,妈妈的过分溺爱,孩子最终成为“巨婴”的这样的问题家庭。

巨婴最早概念图

最初设想的用抽象的人形泥巴来表现“爱的越深勒的越紧”

最终像树藤一样缠绕包裹进肚子里

包括妈妈掏肾这点,其实也是很悲哀的,母亲从始至终都是爱孩子的,爱到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弃,只是自己不知道这样的爱是有问题的,永远在无理由的付出中,最后没有能给予的了就用自己的命,这是伟大的也是可悲的,这也是整个家庭悲剧的原因之一。

学术趴:那为什么会选择以“掏肾”这种情节去呈现?

葛苾佳:关于掏肾这个问题,最开始想过“掏心”,就好比平时会听到过“疼孩子疼的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他”,掏心是一个备选方案。之所以最终还是选择掏肾,从妈妈的性格来讲,她还希望能照顾孩子,那就先拿一个肾给你~至少我还能活着照顾你。从这个妈妈的角度出发,她对孩子的爱是掏心掏肺的程度,但她给的会是肾。

学术趴:你们希望大家从中能看到作品主题是什么呢?

葛苾佳:这是一个悲剧,虽然看起来有些极端、荒谬,但实际真的存在这样的案例,有些甚至更加令人难以置信。溺爱孩子是一个长久以来存在于很多家庭的问题,大人经常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孩子犯了错误也不会加以责怪,甚至有时对他人造成影响和伤害都不以为然。

家长们总是以孩子还小为由,不好好地指导、教育,认为给孩子好的生活条件就是最重要的,认为满足他的一切需求就是对孩子的爱,却不太注重孩子在品行上的教导,导致孩子在长大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做这部片子希望可以让大家有所反思,溺爱不是爱,溺爱如杀子,多多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与性格塑造,才能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学术趴:作品是采用定格动画的形式制作的,定格动画可是一项大工程,里面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工作,是一开始就选择这种形式的吗?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它对动画主题的表现是否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昊:因为这个主题很现实,定格的话,真实的材质和光影会让人感觉更真实,而且我们本身很喜欢手作。虽然工程量非常大,对体力,财力,场地等等要求都很高。虽然很累,但我们都还挺享受那种从无到有的过程~都乐在其中。

学术趴:我看了你们的花絮照片,感觉很专业(包括服装,脸壳等等),动画的画面也很精致。之前是否有制作定格动画的经历?能否讲讲你们制作定格动画的经验?

葛苾佳:第一次做定格是在定格动画的选修课。觉得太有意思了!大三联合作业的时候也是做的定格动画的,各种尝试。定格课的时候,做的小片子主角是很卡通的小外星人。脸部表情用的换嘴贴片的方式~。

陈昊:当时联合作业的时候在人物表情上尝试的是头部内骨骼,但因为经验尚且不足,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次我们才第一次尝试了3D打印替换脸壳的技术。经验上来讲其实大家都是从做模型的爱好开始,在宿舍里做着自己的小玩意儿,慢慢开始也在把它们和动画结合到一起。因为3D打印的建模很多细节要比三维动画的模型要求更高,所以在很多细节上也反复试验了很久。

葛苾佳:在制作骨架方面,也是参考国外的一些资料。看到那些高级的金属骨架真是两眼发光~可是国内很难买到那样的零件,定制的话对我们来说成本太高了。找了很多材料,比如铝丝、铁丝、漆包线、木头、铝管、亚克力管等等这些都有试过,根据每种材料的优点和特性组成的现在的骨架,很耐用,做起来也比较好操作,材料成本也没那么高。

陈昊:葛聚聚还专门解剖了一个包胶小人儿,哈哈。

学术趴:可能多数读者还不那么了解3D打印这一块,能否跟我们具体讲讲呢?

陈昊:定格脸部采取的表现方式很多,比如刚才提到的贴片,或者头部内骨骼牵引脸皮运动,甚至是逐帧在泥偶上修表情等等。但我们希望表情能够最流畅的呈现,所以采用3d打印,在软件里调好动画,逐帧打印出来,这样更可控也不会崩,现在3d打印的成本也亲民的多,我们就试试看啦。

葛苾佳:其实在接触了3D打印之后,发现如果运用在机械头骨里也非常棒的。当时机械头骨全是手工雕刻翻模做出来的,匹配度和精度都不太高,里面的零件又很多很小。现在想想如果能用3D打印做内结构应该效果不错~。价格还算是可以接受哈哈。

学术趴:是做好3D模型之后,在网上打印的么?

葛苾佳:没错~做好所有的模型、调完表情、改好尺寸和参数、导出逐帧文件,交给3D打印的公司就好了~

陈昊:这过程要和那边反复核对,因为最重要的是和偶的匹配问题。相比之下更苦的是上色,几百张脸壳,每一个手动上色,还不能有偏差。

学术趴:是用什么颜料上的色?

葛苾佳:模型漆为主吧。由于材料问题和效果问题,有些部分选择用的水彩和彩铅。

学术趴:3D打印的材质主要是运用在面部么?因为我看手的质地好像跟面部不一样,手部用的是什么材料呢?

葛苾佳:嗯。只有脸部是打印的。手部是硅胶翻模的~里面是漆包线和铝丝骨架的。

学术趴:太厉害了,真的是一项大工程!这些全都是你们自己做的吗?

陈昊:是的…制作方面全由我们来完成,也感谢抽空来帮忙的学弟学妹们!本身是最需要人手的工程实际上人数少得可怜,哈哈。

学术趴:单材料这一块就需要很复杂的准备工作,那么在拍摄方面,有遇到过哪些问题吗?

葛苾佳:拍摄方面最大的问题就只有一个场景,所以镜头都是推着一个个来的,没有办法同时拍摄不同的镜头。

陈昊:另外尝试了用数控轨道拍摄移动镜头,但因为场地的限制,轨道也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相机电池没电好像才是最大的问题吧,哈哈哈。

葛苾佳:没有一边充电一边连着电脑的线最害怕的就是拍到一半没电了。相机一动,就要重拍,一个好的设备真的太重要了!

陈昊:再换电池,相机就会被碰到,镜头就接不上了。包括周围的灯光,场景里的道具,拍的时候都要供着完全不能碰。

葛苾佳:我们一直也在探讨思考拍摄风格的问题。在灯光、动作等以及很多桥段都克制保持一种隐忍而倾向真实生活中的状态,营造一种阴郁的氛围,这点和老师和组员都经过很久的商榷,在剧本不停修改完善的之后仍在摇摆中,考虑过借助更加喜剧的形式如色彩、灯光、蒙太奇手法来增强叙事的起伏感,以及有点舞台剧那样的表演形式,但最终还是坚持了这种比较平,隐忍而阴郁,动作平静的讲述风格。

学术趴:整个动画的制作周期是怎样的?前中后期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呢?

葛苾佳:哈哈哈好羞愧。在前期用了好多时间剧本改了将近20遍,加上做前期的设定,就差不多用了一个学期。第二学期才最终确定剧本和各种方案的,打印花了1个月左右,制作人偶和场景花了大概两个多月吧~感到不可思议!最后剩下的时间用来拍摄和后期~

陈昊:因为不像二维和三维的片子,我们这边需要在制作上花很久然后才可以进入拍摄,所以每天看着其他组哭哭出镜头我们压力超大,葛聚聚每天都在崩溃。

学术趴:偶动画的前期工作确实费时费力,不过效果也很出色啊,那种质感是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所达不到的!~最后还想再问个问题,就是你们觉得在制作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哪一步?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呢?

葛苾佳:最困难的是时间紧、人手少。故事很沉重,拍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影响,也在期间质疑过自己为什么不拍一个搞笑片。解决的办法就提高战斗力!哈哈哈~

学术趴:整个片子算下来将近一整年的时间,真的很不容易。

葛苾佳:所以真的要谢谢老师,帮了特多忙。一整年来真的辛苦了~还有家人的支持~

学术趴:特别还是这么精致的偶动画,主题也很深刻,真的很棒!

陈昊:然后我们接下来还会制作一个片子的,敬请期待哈哈!

学术趴:也是偶动画么?

陈昊:是的,一个昆虫题材的定格动画,现在正在前期收尾阶段,等之后也许会同时发售玩具。

学术趴:好期待!你们是会继续读研然后做作品这样吗?是否还是原来的团队配置呢?

陈昊:就是作为个人作品,成员是我和葛苾佳~现在只有一些模型、设定、气氛图的展示图,还没什么比较完整的画面。

新作品小剧透

学术趴:谢谢今天《巨婴》小组接受学术趴的采访喔!

《巨婴》的采访就到此结束了,感叹作者努力之余,小趴相信你看完片子也会有不少感触。如果你也有想法想交流,别忘了留言与我们分享!~关注动画学术趴获得更多优秀作品的幕后花絮。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转载请注明出处。动画学术趴是国内动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深度媒体和爱好者社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