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永远量宽的时代正在结束,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却只增未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永远量宽的时代正在结束,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却只增未减

一个“永远量宽”(Low forever)的时代正在结束,但是,聪明的投资者却仍期望在全球低利率市场环境中获得红利。

作者:安的

当无数人热衷国内房地产投资时,也有人在问:除了房子,我还能投资什么?

在《2016年宜信财富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中提及,目前,中国高净值人群在本国之外的资产配置比例约为5%,相比来讲,全球高净值人群国外资产配置比例约占24%。

可见,中国高净值人群在资产配置方面存在短板,海外资产配置存在较大潜力。

上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准利率从现行的0.75%-1%上调至1%-1.25%区间。美联储同时宣布其资产负债表缩表计划,超出市场预期。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认为,缩表计划意味着美国进入紧缩周期,QE政策逐步回收。

一个“永远量宽”(Low forever)的时代正在结束,但是,聪明的投资者却仍期望在全球低利率市场环境中获得红利。

这是最好的时代。

资金漂洋过海

从2009年开始,美联储共计动用39,000亿美元买入债券,直至2014年10月才开始停止购债行动。

而今,距离美联储推行QE政策已有8年。在全球低利率的环境下,大类资产的长期预期回报水平偏低,投资者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回报比较高、风险比较适度的投资机会,因此,大量资金会转而寻找价值洼地。

基岩资本副总裁黄明麒认为,由于美国是单一的加息经济体,资金将会涌入美国,并会有相当多的资金直接去追逐股票市场,美股仍有可能会被进一步推高。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蓝海智投CEO刘震,他对金融之家表示,美联储加息意味着美国已经走出衰退,进入发展阶段,失业率会进一步降低,消费者信心增强,企业盈利增加,有利于美股,美债收益率会有所提高,价格下跌,短期看空。

同时,他又补充,在强美元和全球贸易增长停滞的环境下,新兴市场会面临增长乏力和资本回流的双重压力。

海外配资的需求与日俱增。一位长期做外贸生意的人士讲到:“在2014年2月、3月,我意识到应该要做一点海外配置了,要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所以,从2014年开始,我就陆续地把手上的一些资产从人民币换成美金。”

理享家CEO朱超对金融之家表示,国内通货膨胀的不断上升,资产方竞争的愈演愈烈,加上本国中产阶级财富的不断累积,很多投资者都把眼光放向海外,寻求更优质的资产配置。

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境内资金寻求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香港保险的热潮

除了进行全球大类资产配置以外,海外保险、不动产投资也是国内投资者追逐的热点,互联网渠道也为此带来诸多便利。

“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是客户推着我们走。”朱超表示。他认为,一方面是受到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整个全球资产的流向决定。

对中国人来说,进行海外资产配置,香港保险是第一站,也是境内投资者最为喜欢的产品,无论是从地区熟悉度,还是民族感情上来讲。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下称“保监处”)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香港地区保险业保费总额为1220亿港元,同比增长20.7%。

其中,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1080亿港元,同比上升22.8%。一般保险业务方面,毛保费同比增长6.6%至139亿港元,净保费则增长7%至95亿港元;整体承保利润由5.74亿港元减少至3.83亿港元。

高速增长的数据充分证明,香港保险具有很大吸引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跨境理财与多币种资产配置渐成主流。

朱超表示,理享家的模式很像滴滴,主要服务理财师群体,业务模式是从海外保险,尤其是把香港保险作为切入点,逐渐扩展到现在的海外房产、海外医疗、海外保险、移民、基金五大产品矩阵,这同时也是该公司整条产品的延伸逻辑。

其中,理享家平台就如同海外资产的维基百科,仅提供线上信息展示,其余所有的交易环节均需要到香港完成。

“香港保险在国内签署的话,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朱超解释到。目前,该公司每月交易额破亿,主要以香港保险产品为主。

朱超还表示,从海外保险切入到海外房产、移民、医疗、养老等领域,这也是一个符合客户需求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消费需求黏性。

合规的要求

在海外医疗、香港保险以及海外房地产投资需求高涨之时,来自监管的压力也不容忽视。2016年伊始,受到资本外流的影响,境内赴港买保险的通道开始收紧。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银联对银联卡持卡人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进行限制。6月16日,保监会发布消息称,对于境内机构非法代理香港保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相关违法行为将坚持查处,绝不姑息。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表示,非法销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产品的行为扰乱了内地的保险市场,它是违法经营的,发生争议处理的话,维权成本是比较高的,为了维护保险市场的稳定,维护金融秩序,所以监管部门要进行打击。

朱超认为,国家想管的主要是两类人,第一类是有目标明确的资产转移规划的人;一类是没有多少钱的人,国家希望这些人不要做盲目性的,或者是恐慌性的资金外逃。而正常的资产配置需求,国家是希望通过严格的监管,完成一个比较顺畅的,合乎情理和法规的有效管理。

“合规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朱超补充到。

然而,尽管国内监管者的态度强硬,赴港投保的内地人却不减反增。前述提及,香港保监处一季度保险市场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香港地区保险业保费总额为1220亿港元,同比增长20.7%。

尽管报告中并没有列出内地访客保单数据,但据业内人士透露,该数据仍在持续增长。据悉,从2010起,香港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增保单保费7年间增长了近10倍。

“大多数人购买香港保险,并非纯粹因为保险原因,很多是投资需求。”朱超表示。他认为,在同样的保额和条件下,香港保险的保费会比国内保险便宜30%-40%。但是,大多数人投资的原因是希望在海外进行资产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之家从保监会获悉,下一步监管将启动对香港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等效评估工作,并出台在等效基础上对香港保险业的优待政策。此外,香港方面消息称,从6月26日起,香港保监局将取代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对香港保险公司进行规管,同日,保监处也将正式解散,香港保监局的职能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国内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加上企业的主动参与,以及监管的规范引导,未来,无论是香港保险,亦或更为广泛的海外投资市场,都将逐步在一个有序的轨道下运行。伴随着中国中产阶级势力的不断崛起,科技的不断进步,最好的时代正在到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永远量宽的时代正在结束,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却只增未减

一个“永远量宽”(Low forever)的时代正在结束,但是,聪明的投资者却仍期望在全球低利率市场环境中获得红利。

作者:安的

当无数人热衷国内房地产投资时,也有人在问:除了房子,我还能投资什么?

在《2016年宜信财富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中提及,目前,中国高净值人群在本国之外的资产配置比例约为5%,相比来讲,全球高净值人群国外资产配置比例约占24%。

可见,中国高净值人群在资产配置方面存在短板,海外资产配置存在较大潜力。

上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准利率从现行的0.75%-1%上调至1%-1.25%区间。美联储同时宣布其资产负债表缩表计划,超出市场预期。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认为,缩表计划意味着美国进入紧缩周期,QE政策逐步回收。

一个“永远量宽”(Low forever)的时代正在结束,但是,聪明的投资者却仍期望在全球低利率市场环境中获得红利。

这是最好的时代。

资金漂洋过海

从2009年开始,美联储共计动用39,000亿美元买入债券,直至2014年10月才开始停止购债行动。

而今,距离美联储推行QE政策已有8年。在全球低利率的环境下,大类资产的长期预期回报水平偏低,投资者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回报比较高、风险比较适度的投资机会,因此,大量资金会转而寻找价值洼地。

基岩资本副总裁黄明麒认为,由于美国是单一的加息经济体,资金将会涌入美国,并会有相当多的资金直接去追逐股票市场,美股仍有可能会被进一步推高。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蓝海智投CEO刘震,他对金融之家表示,美联储加息意味着美国已经走出衰退,进入发展阶段,失业率会进一步降低,消费者信心增强,企业盈利增加,有利于美股,美债收益率会有所提高,价格下跌,短期看空。

同时,他又补充,在强美元和全球贸易增长停滞的环境下,新兴市场会面临增长乏力和资本回流的双重压力。

海外配资的需求与日俱增。一位长期做外贸生意的人士讲到:“在2014年2月、3月,我意识到应该要做一点海外配置了,要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所以,从2014年开始,我就陆续地把手上的一些资产从人民币换成美金。”

理享家CEO朱超对金融之家表示,国内通货膨胀的不断上升,资产方竞争的愈演愈烈,加上本国中产阶级财富的不断累积,很多投资者都把眼光放向海外,寻求更优质的资产配置。

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境内资金寻求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香港保险的热潮

除了进行全球大类资产配置以外,海外保险、不动产投资也是国内投资者追逐的热点,互联网渠道也为此带来诸多便利。

“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是客户推着我们走。”朱超表示。他认为,一方面是受到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整个全球资产的流向决定。

对中国人来说,进行海外资产配置,香港保险是第一站,也是境内投资者最为喜欢的产品,无论是从地区熟悉度,还是民族感情上来讲。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下称“保监处”)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香港地区保险业保费总额为1220亿港元,同比增长20.7%。

其中,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1080亿港元,同比上升22.8%。一般保险业务方面,毛保费同比增长6.6%至139亿港元,净保费则增长7%至95亿港元;整体承保利润由5.74亿港元减少至3.83亿港元。

高速增长的数据充分证明,香港保险具有很大吸引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跨境理财与多币种资产配置渐成主流。

朱超表示,理享家的模式很像滴滴,主要服务理财师群体,业务模式是从海外保险,尤其是把香港保险作为切入点,逐渐扩展到现在的海外房产、海外医疗、海外保险、移民、基金五大产品矩阵,这同时也是该公司整条产品的延伸逻辑。

其中,理享家平台就如同海外资产的维基百科,仅提供线上信息展示,其余所有的交易环节均需要到香港完成。

“香港保险在国内签署的话,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朱超解释到。目前,该公司每月交易额破亿,主要以香港保险产品为主。

朱超还表示,从海外保险切入到海外房产、移民、医疗、养老等领域,这也是一个符合客户需求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消费需求黏性。

合规的要求

在海外医疗、香港保险以及海外房地产投资需求高涨之时,来自监管的压力也不容忽视。2016年伊始,受到资本外流的影响,境内赴港买保险的通道开始收紧。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银联对银联卡持卡人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进行限制。6月16日,保监会发布消息称,对于境内机构非法代理香港保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相关违法行为将坚持查处,绝不姑息。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表示,非法销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产品的行为扰乱了内地的保险市场,它是违法经营的,发生争议处理的话,维权成本是比较高的,为了维护保险市场的稳定,维护金融秩序,所以监管部门要进行打击。

朱超认为,国家想管的主要是两类人,第一类是有目标明确的资产转移规划的人;一类是没有多少钱的人,国家希望这些人不要做盲目性的,或者是恐慌性的资金外逃。而正常的资产配置需求,国家是希望通过严格的监管,完成一个比较顺畅的,合乎情理和法规的有效管理。

“合规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朱超补充到。

然而,尽管国内监管者的态度强硬,赴港投保的内地人却不减反增。前述提及,香港保监处一季度保险市场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香港地区保险业保费总额为1220亿港元,同比增长20.7%。

尽管报告中并没有列出内地访客保单数据,但据业内人士透露,该数据仍在持续增长。据悉,从2010起,香港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增保单保费7年间增长了近10倍。

“大多数人购买香港保险,并非纯粹因为保险原因,很多是投资需求。”朱超表示。他认为,在同样的保额和条件下,香港保险的保费会比国内保险便宜30%-40%。但是,大多数人投资的原因是希望在海外进行资产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之家从保监会获悉,下一步监管将启动对香港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等效评估工作,并出台在等效基础上对香港保险业的优待政策。此外,香港方面消息称,从6月26日起,香港保监局将取代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对香港保险公司进行规管,同日,保监处也将正式解散,香港保监局的职能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国内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加上企业的主动参与,以及监管的规范引导,未来,无论是香港保险,亦或更为广泛的海外投资市场,都将逐步在一个有序的轨道下运行。伴随着中国中产阶级势力的不断崛起,科技的不断进步,最好的时代正在到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