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微信支付离打败支付宝还差关键的一张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微信支付离打败支付宝还差关键的一张牌

中国市场的移动支付格局已经基本明朗。

据易观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8万亿,其中支付宝占比53.7%,财付通(微信支付+QQ钱包)为39.51%,两者吞下了移动支付市场近九成的蛋糕,第三方支付双寡头局面稳定。

此前,有消息称腾讯CEO马化腾曾对内宣称微信支付在线下已经全面超越支付宝,对于这一说法,虽然没有第三方数据支撑,但从实际体验来看,大部分的线下商户都会同时开放微信和支付宝两种付款方式,用户的手机里也是同时留存有两款APP,只用其一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因此可以判明:在线下支付市场,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不相上下,两者间差距不大。但是在线上支付中,微信支付的表现则远不及有电商基因的支付宝。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看法,新加坡大华银行的分析报告称,腾讯移动支付平台财付通去年12月的交易笔数已超过6亿笔,预计在2018年超越支付宝。报告虽没有具体分析腾讯将会如何超越支付宝,不过以目前的情况,二者在线下的场景争夺战看似激烈,但线下市场已趋近饱和,双方用户基础基本稳定,短时间内都很难和对手拉大差距。

无法从优势上发力,则唯有在自身弱势上补足,金融场景的匮乏恰是腾讯系支付产品的短板,微信支付如若想再来一次“微信红包”般的跳跃,金融上的发力必不可少。

红包“偷袭珍珠港”

微信红包成就了微信支付,这一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微信支付能从支付宝手里抢下半壁江山,确实少不了微信红包的帮助。

微信支付的起步要晚于支付宝近十年,在此之前,得益于阿里旗下电商平台多年积累下来的庞大商户和消费群体,支付宝曾稳坐互联网支付第一把交椅,毫不费力就拥揽高份额的市场占有率。

但也就在三年前,微信以红包的方式切入支付领域,打得支付宝措手不及,让马云感慨此举是“偷袭珍珠港”。占据社交高频入口的微信,其支付场景几乎无孔不入。短短一年时间内,支付宝高达80%的市场占有率骤降到55%(2015年上半年数据),减少的部分基本是被微信支付吞噬掉的。

微信支付当年能够凭借微信红包后发制胜、赶超支付宝的原因,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微信社交场景的高粘性,这是微信的优势。红包本身就是社交属性很强的产品,收发红包的行为本质就是情感的交流,支付能力反而是次要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以社交著称的微信能够从以支付为傲的支付宝手里抢食。

二次飞跃?

凭借红包完成飞跃后,现在微信支付面临的问题是下一个爆发点在哪里?这个问题曾经也困扰着支付宝。

社交、支付场景、金融,这三点是支付平台普遍的发力点。支付宝拥有天然的商业基因,但却不擅长社交,另一个则正相反。当遇到瓶颈的支付宝看见微信支付靠着社交的优势一点点蚕食自己的蛋糕,自然会条件反射,想到要在社交领域中堵住漏洞,思路是对的,只是具体到现实,或许是相关社交产品与支付功能结合得不够紧密,进而引起了用户情绪的反弹。

用户会反感金融产品增加社交功能,但对于社交产品添加支付、金融功能却很宽容,所以微信支付进化的过程会比支付宝顺利得多。

社交,已经是微信的优势,保持住目前的势头就好;支付场景,目前双方拼搏的主战场,但短时间内难以一决胜负;金融,微信一直以来的的弱势,但却无法忽略,毕竟支付的背后,是金融服务的支持。

从长远发展来看,如果微信支付能够从社交场景转入商业场景,利用支付数据等提供多元金融服务,逐步构建起理财、借贷、信用等综合体,充分满足用户、商户支付之外的多元化需求,未尝不可能迎来二次飞跃。

本文由虎啸商业评论(ID:managerclub)原创,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微信支付离打败支付宝还差关键的一张牌

中国市场的移动支付格局已经基本明朗。

据易观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8万亿,其中支付宝占比53.7%,财付通(微信支付+QQ钱包)为39.51%,两者吞下了移动支付市场近九成的蛋糕,第三方支付双寡头局面稳定。

此前,有消息称腾讯CEO马化腾曾对内宣称微信支付在线下已经全面超越支付宝,对于这一说法,虽然没有第三方数据支撑,但从实际体验来看,大部分的线下商户都会同时开放微信和支付宝两种付款方式,用户的手机里也是同时留存有两款APP,只用其一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因此可以判明:在线下支付市场,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不相上下,两者间差距不大。但是在线上支付中,微信支付的表现则远不及有电商基因的支付宝。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看法,新加坡大华银行的分析报告称,腾讯移动支付平台财付通去年12月的交易笔数已超过6亿笔,预计在2018年超越支付宝。报告虽没有具体分析腾讯将会如何超越支付宝,不过以目前的情况,二者在线下的场景争夺战看似激烈,但线下市场已趋近饱和,双方用户基础基本稳定,短时间内都很难和对手拉大差距。

无法从优势上发力,则唯有在自身弱势上补足,金融场景的匮乏恰是腾讯系支付产品的短板,微信支付如若想再来一次“微信红包”般的跳跃,金融上的发力必不可少。

红包“偷袭珍珠港”

微信红包成就了微信支付,这一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微信支付能从支付宝手里抢下半壁江山,确实少不了微信红包的帮助。

微信支付的起步要晚于支付宝近十年,在此之前,得益于阿里旗下电商平台多年积累下来的庞大商户和消费群体,支付宝曾稳坐互联网支付第一把交椅,毫不费力就拥揽高份额的市场占有率。

但也就在三年前,微信以红包的方式切入支付领域,打得支付宝措手不及,让马云感慨此举是“偷袭珍珠港”。占据社交高频入口的微信,其支付场景几乎无孔不入。短短一年时间内,支付宝高达80%的市场占有率骤降到55%(2015年上半年数据),减少的部分基本是被微信支付吞噬掉的。

微信支付当年能够凭借微信红包后发制胜、赶超支付宝的原因,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微信社交场景的高粘性,这是微信的优势。红包本身就是社交属性很强的产品,收发红包的行为本质就是情感的交流,支付能力反而是次要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以社交著称的微信能够从以支付为傲的支付宝手里抢食。

二次飞跃?

凭借红包完成飞跃后,现在微信支付面临的问题是下一个爆发点在哪里?这个问题曾经也困扰着支付宝。

社交、支付场景、金融,这三点是支付平台普遍的发力点。支付宝拥有天然的商业基因,但却不擅长社交,另一个则正相反。当遇到瓶颈的支付宝看见微信支付靠着社交的优势一点点蚕食自己的蛋糕,自然会条件反射,想到要在社交领域中堵住漏洞,思路是对的,只是具体到现实,或许是相关社交产品与支付功能结合得不够紧密,进而引起了用户情绪的反弹。

用户会反感金融产品增加社交功能,但对于社交产品添加支付、金融功能却很宽容,所以微信支付进化的过程会比支付宝顺利得多。

社交,已经是微信的优势,保持住目前的势头就好;支付场景,目前双方拼搏的主战场,但短时间内难以一决胜负;金融,微信一直以来的的弱势,但却无法忽略,毕竟支付的背后,是金融服务的支持。

从长远发展来看,如果微信支付能够从社交场景转入商业场景,利用支付数据等提供多元金融服务,逐步构建起理财、借贷、信用等综合体,充分满足用户、商户支付之外的多元化需求,未尝不可能迎来二次飞跃。

本文由虎啸商业评论(ID:managerclub)原创,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