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OP HER 专栏作者 米雪
在生活中我称张燕为“张大大”。一方面是因为她身居高位,管理着一家地产大数据公司,近千人的团队;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在选择艺术藏品时非一般的果断与敏感,让人佩服。
我与张大大间的缘分要从2013年说起,那时候新晋界艺术空间还没有创立,与我们在北方成熟的发展模式不同,家父在南方市场举办的个展大多是分享性质。当时我在KEE Club为我父亲做了一场鉴赏会,张大大是朋友推荐的嘉宾。
那时,她已经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爱艺术”和“好品味”,不相识的人很难把她跟她身处的行业联系在一起,但她就是这样一位将“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藏家。在她身上,弥漫着一种沉静而优雅的气质。那天的分享会,她坐在角落里的沙发上,话不多,内敛而认真。
张大大是新晋界第一批藏家之一,家中拥有父亲近乎全系列的作品,从荷花到玉兰、柿子、石榴。她深谙“喜欢是收藏第一要务”,所以每次收藏都遵从内心第一感觉。在绘画之外,她还喜欢读书与交响乐,她果断而肯定的收藏态度来自于其优异的教育背景和艺术修养,以及她对不断汲取新艺术养分的热情。
藏品《玉洁图》,徐晋平
张燕的家,新中式风格的排篇布局,安静而不失张力。看到她用心经营的家居装饰与收藏,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善意。她在工作时需要面对庞杂的数据,理性思维一刻都不能少;但回到家中,她是女主人,是母亲,是给孩子讲解艺术绘本的老师,是给藏品们配上合适的灯光的设计师,是位感性的生活家。这种转换让她放松自在,也让我们感到幸运。
张燕女士与徐晋平作品《石榴系列》
访谈
关于生活
别人看来,你如此年轻,做地产、做艺术、做投资,人生轨迹多元。你对自己的定义又是怎么样的?
我的工作和地产大数据相关,相对理性。但个人爱好偏感性,对绘画、音乐很喜欢。个性中多少也兼具两者,倒也不矛盾。我希望自己是个平衡的个体,包括心态、包括做事。而最大的平衡应该是工作和生活,只能尽力而为。
作为成功女性,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自己属于成功范畴,这个年龄考虑成功与否不是核心,反而应该想清楚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人在每个人生阶段的诉求不一样,每个阶段都有那个阶段的中心内容,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作为女性需要额外承担很多,比如生儿育女,但即便撇开女性这个标签,仍然会有取舍之间的选择,无非贴上性别标签,变得更为显性而已。
地产、投资与艺术,它们之间是否有某种共性?
平衡,还是平衡。工作不是一味的理性,生活也非只是感性。当你面对一幅画,听一场音乐,看一个舞蹈,能让你从工作完全抽离,在这里体会到的东西是那里所不能给你的,这反而是一种完整,否则会有缺失。
张燕与徐晋平作品《荷香》
关于收藏
你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契机下开始收藏艺术品的?
六七年前吧,一切顺理成章。一直喜欢看画展,突然有一天发现已经有能力把它买回家,就这样开始了。
记得是在北京798闲逛,走进一个画廊,名字现在都记得,叫“桥”。正好是央美几个青年老师的作品展,其中一幅俄罗斯风景油画,极为沉静,俄罗斯风格元素很明显,但看得出来有突破;还有一幅央美女老师的画,综合材料画,丙烯用得很多,但画的是一尊佛像,衣服褶皱都是用丙烯来做凹凸感,光线强的时候你能看见佛像的脸,光线弱就没有一样,若隐若现,画面的诉说感很强,一来有共鸣,二来价格在承受范围之内,没太犹豫就买了。
所以这两幅作品就是你的最初收藏了。
对,之后就开始陆续收藏一些画作。我觉得这是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一个契机让你就觉得可以买一些画放在家里,然后就去做了。刚开始注意力只在画作本身,到后来,只要看到一幅画,总是会想和家里的环境,包括家具、色调甚至风格气氛融合在一起。
像周国富的《康提湖的晨曦》,为了这幅画还专门去挑了一盏灯,希望色调上有所辉映。还有进门那幅玉兰,因为徐老师(徐晋平)画玉兰,叶子颜色是他比较专属的一个符号,所以而这个色彩也体现在沙发的选择上,从某一个角度看过去,会看到画、灯、沙发在同一空间的“和谐相处”。
再后来,收画的时候又回到了画的本身。还是徐老师的画——《荷香》,这幅水墨看得出来是有油画功底的,一些油画的表现方式让徐老师的水墨更活泼、有层次。风吹、池皱、鱼游、叶卷,于是有荷香。一幅画,有时看着看着,心情就愉悦起来。
在购置艺术品时,你更倾向于大师作品还是热衷于发现青年艺术家?
大师的肯定都喜欢,如果培养对艺术的爱好,最好从大师级的开始,从根儿上就要正,大师级、馆藏级作品看多了,自然会形成尺度,一旦看到不好,明显能够感觉出来他们之间的差别,大师作品可以拿来养眼。但如果限于经济条件,一般人收藏作品,还是遵循喜好,有眼缘,就收下了。当然,如果和一幅画“相识于微”,突然有一天,发现你喜欢的变成了大家都欣赏的,这种感觉会更美好。
2016年你最满意的藏品是什么?
2016年,我其实有一幅作品没有收到,晚了,孙家珮老师的一幅风景。清晨英国乡村的河堤,我一直喜欢印象派,孙老师的画面,光影处理的极有特色,可惜被人捷足先登。
2017年的收藏计划是怎样的?
没有什么计划,这个又没有KPI的,还是随缘。还是喜欢看到熟悉的画家能时时出些新东西,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画家,到一定时候总是希望有所变化,收藏的人看到这种突破时,应该和画家一样感觉欣喜。
关于艺术及艺术教育
艺术给你生活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我觉得,刚开始可以称为“影响”,到后来它其实已经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你愿意花时间去探究后面的一些东西,可能与工作毫不相关,却能够让你在另外一个场景当中完全出离当下,我觉得挺好的,有爱好总是一件好事情。
你会特别关注孩子的艺术教育吗?
会有引导,但是看他自己,对于画他现在其实是没有太多感觉的,这个阶段的小孩都喜欢涂来涂去,那就让他涂吧。稍微大一点了会带他去看一些画展,不用说什么,也没法儿强迫他,他要喜欢就喜欢,如果有(学画)倾向可以进一步引导,但如果仅仅当个爱好也挺好的。因为对我自己来说,这就是个爱好,我并需要会画。
我希望他能够把它当成一个一生的爱好或者寄托,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个接受基础美学教育的过程,看到这些艺术品,你的内心会非常平静。现在的世界很喧嚣,能让人安静下,我觉得就很好了。美育对小孩子很重要,他不见得一定要从事这个行业,但审美,是可以一生受用的。
采访后记
本篇是新晋界艺术空间针对藏家朋友开展的采访计划“A Home + ”的第一篇。
做这个系列,是想探究这样一个话题:家与艺术品相加,会得出怎样让人惊喜的等式?我们想问问藏家,艺术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记忆,什么样的能量,什么样的对未来的想象。我们会走进他们的家中,看看艺术品在这个独特的处所中,是如何被美好地呈现的。
其实没有人在一生中必须拥有一件艺术品。毕竟比起吃穿用度,艺术品是最“无用”的东西。但是没有人不爱美,没有人不追求美。优质的艺术品是心灵与行动的结合,是美的表达,是爱的传递。让艺术品走进生活,不单单是一种生活质量的象征,更表达一种态度,一种追求“无用之美”的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珍贵而奢侈的。
做个收藏者,做个理想家,希望这个系列能让你对艺术和生活有不一样的感悟。
关于作者
作者徐鵾,在艺术和奢侈品圈儿中,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米雪。当代知名花鸟画家徐晋平先生的女儿。
毕业于欧洲传播与艺术领域最负盛名Goldsmiths college。之后进入全球最大传播集团WPP伦敦总部,从事品牌推广与公关工作。在公关界打拼近6年后,米雪决定延续与发展家族艺术事业,在上海南京西路创办新晋界艺术空间,传播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并积极推广有潜力的当代中青年艺术家和公共艺术项目,整合商业品牌资源,将艺术与商业市场资源对接,在沪上新兴画廊中独树一帜。
新晋界艺术空间同时拥有沪上最高端油画悦享荟与水墨艺苑,并开设了艺术衍生品商店“Jin小店”,聚集高品质社交人群,为都市新贵打造以艺术为核心的高端生活方式圈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