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对大型民营电信供应商鹏博士而言,很可能是其“宽带王朝”落幕的节点。
当日鹏博士发布公告称,公司对部分高管进行职务调整,一位常务副总经理、四位副总经理不再担任原有岗位。其中三位外派美国、一位调职到香港子公司,还有一位另行任命。职位空缺,由从中国联通挖来的一位高管担任其常务副总经理、从内部人员里提拔三位中高层担任副总经理来填补。
上市公司的某高管变动,对该司战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对二级市场而言,则更是广大投资者所密切关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一日之间变动了九位高管呢?这家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会出现这种地震式的变化?
加之同一天,有两位副总经理、一位董事兼副总经理提交书面辞呈——一日之间,鹏博士高管出现十二人次的岗位变动。
鹏博士到底要搞什么“大新闻”?
行业上升空间缩小,鹏博士需开辟“新战场”
据中信建投相关分析显示,此次鹏博士提交辞呈、被免职的八位副总经理,均负责该公司的宽带业务;而新上位的四个高管,则来自于运营商和自有业务中的视频内容领域。鹏博士高层大患血,可能代表了该司的变革决心;鹏博士新业务的发展,有望加快速度。
鹏博士为何如此坚决地要进行业务转型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宽带行业发展现状中推断一二。
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7年4月底,三大运营商固网宽带用户总数达到3.15亿户。不计算民营运营商,渗透率已达到73.3%。在固网宽带渗透率非常高的情况下,未来整个行业用户增速相比之前的三年将大大放缓。而作为民营运营商,鹏博士不仅要面对行业市场空间大大缩小的现实,还要面对三大运营商对其业务空间的挤压。
虽然我们看到鹏博士的营收同比增长,远远超越了三大运营商中的任何一个。但鹏博士的量级相比三大运营商,还只是个“孩子”。三大运营商于鹏博士而言,无异是压在头顶的“三座大山”;甚至是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而这“三座大山”,同样面临着行业上升空间无限缩小的现实。三大运营商营收同比增速2015年皆有明显下跌,联通甚至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一定意义上证明宽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而这个有些残酷的现实,在鹏博士2014~2016年年报中已被证明。
如果说柱形图对于鹏博士最近三年营收、净利润以及总资产的变化趋势显示得不够明显,那么通过折线图则可看出变化趋势相当不理想。
2014~2016年,鹏博士的营收以及总资产增幅逐年降低;净利润增幅虽然在2015年有小幅上涨,但于2016年出现暴跌。就营收数据分析可得鹏博士最近三年主营业务的业绩上升空间逐步缩小;就净利润则可得该司综合成本在逐年提高;而就总资产数据而言,鹏博士未来想要进一步扩大其业务体量,难度日益增加。
蓝鲸教育近日与联通大连分公司某位一线的产品经理有过沟通,其表示长城宽带(鹏博士旗下品牌)在全国部分地区经营业务时,存在通过租用三大运营商(联通、电信)线路少量带宽后通过内网缓存数据,开展自身宽带业务的情况。“说白了技术上还是不够过硬,联通可以做到‘宽带到户’,即每户宽带皆独立架设;而长城说得是‘宽带到户’,实际则主要是‘宽带到楼’。”而鹏博士在北京主营的品牌“宽带通”,据群众反映也存在网速缓慢,高峰期不定时断网等类似问题。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鹏博士想要在主营的宽带业务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好,其难度还是相当之大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按照国内宽带市场空间缩小的速度来看,留给鹏博士宽带业务发展壮大的时间,怕是不多了。
教育领域,鹏博士与三大运营商相比更具先天不足
如今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拥有海量用户数据的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入教育赛道。或是通过教育平台、或是与其他公司开展教育业务合作,通信+教育的形式看起来一片大好。
中国移动旗下有直属的教学培训机构中国移动管理学院。此外,中国移动还布局了“和教育”云平台;中国联通也开设了中国联通学院,还与北京九龙蓝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幼儿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互动宝宝”。
中国电信则直接与教育部合作,利用其宽带优势进行“三通两平台”建设。并基于PC门户、翼校通手机终端和电子书包,面向教师提供备课及授课、面向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及测评、面向家长提供同步辅学及学习反馈的信息化应用。
但据一位在教育领域从业多年的资深一线工作者所透露,三大运营商在教育领域的布局,其实最初都有一个雏形基地。例如移动在2009年开始启动的咪咕,联通的基地时间也不短,电信更是在甘肃万维有一个1998年就成立的公司。虽然具备了教育从业者所艳羡的用户、渠道、平台和资源,但三大运营商在教育领域的努力,都堪称久入深山不得其门。
从结果上看,以运营商的DNA想要在自己的盘子下面做出教育,对他们来说难度要远超过像音乐这种较为成熟、做好需求满足即成功大半的行业。毕竟三大运营商在娱乐行业成功变现都有较为典型的操盘。但在教育行业,三大运营商做得十分一般。
即使三大运营商占据了最优势的资源、最强势的平台,也消耗了以十年计的时间在教育行业中摸索;但实际上他们提供的产品和采取的策略,还是较为低级的。在某种角度上,他们消耗了自己和社会的资源,使得资源在行业发展中出现了错配。但是他们试错的时间与那些民营电信运营商相比,要充裕得多。因此三大运营商的教育产品,短期来看还是民营企业无法匹敌的。
因此鹏博士不仅在宽带业务上、更是在教育业务上存在先天性的劣势,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而且从鹏博士自身教育业务发展轨迹来看,其在该领域的推进也是相当缓慢的。
虽然在6月13日鹏博士高管调整公告中,明确提出“聘任周柳青先生为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公司全球 OTT、鹏云视讯、鹏云教育以及内容增值等相关业务工作”。但是鹏博士的教育业务,在其2014年年报中无任何提及;直到2015年,其年报中才首次出现“鹏云课堂”;而2016年,“鹏云教育”才首次于年报中出现。换句话说,从年度报告中蓝鲸教育发现,鹏博士的教育板块布局,直到2016年才从“产品”升级为“业务”。
虽然鹏博士在2014年,即与巨人教育、启迪控股联合推出“智慧教育云平台&万人空中云课堂”,以网络直播、录播推进其在线教育业务;更在2015年开放线下门店、与慕华教育合作,推出爱学堂电视课程。其在教育领域的布局还是具有一定看点的。
但结合鹏博士2015、2016年年报蓝鲸教育发现,鹏云课堂在鹏博士的战略规划中仅仅是一个“通过整合全球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搭建起来的“O2O教育平台”;而鹏云教育,也只是一项“增值业务”。与三大运营商在教育领域多点布局的手段相比,鹏博士在起跑线上就逊色许多。
毕竟2016年1月1日才正式上线的鹏云课堂,已经慢了远不止半拍。而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半拍”的时间就足以决定鹏博士到底是“通信+教育”公司里的“大鱼”,还是“虾米”。
而且“三通两平台”的存在,本身就让民营身份的鹏博士发展教育信息化业务举步维艰。如今在行业中,普遍认为做C端业务的成本要高于B端业务,相应利润也较低。而目前鹏博士的教育主打产品“鹏云课堂”,走的就是C端路线。而其与清华系的合作,试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布局教育业务;更是显得“水土不服”,与其在宽带主业上的优势渐行渐远。这种荆棘遍布的前行之路,令鹏博士的教育布局困难重重。
做教育,鹏博士缺的是“人才”
从本质上来看,鹏博士在教育领域目前最抓人眼球的“鹏云课堂”,只是一个整合信息的平台。其在教育领域的布局空有技术——在与教育公司合作时其更多时候是扮演“内容搬运工”的角色,而非“内容生产者”。而在如今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这一举动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死穴。
而作为鹏博士业务竞品公司之一的华数传媒,其体量虽小于鹏博士,但其在教育领域的布局却毫不逊色于鹏博士。例如华数传媒同样打造了互动电视家庭端在线教育平台,形成自有的华数教育品牌;更代理着大名鼎鼎的“华图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在这种前有狼、后有虎的行业格局中,鹏博士的教育业务想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核心内容的支撑。
毕竟鹏博士目前所做的“大麦盒子”,其立意和社会反响还是值得一提的。针对C端的大麦盒子于家庭场景中也有其与早幼教十分契合的特性,二者捆绑营销在行业中有可取之处;甚至如果内容与运营做得好、能集结到优秀的人才及资源,那么针对年轻用户的职业教育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对此,鹏博士却又要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如果想要产出自有优秀教育内容、集结优质教育资源,则需要自身拥有一个优秀的教育业务团队,更要有一个懂教育的板块管理者。而已成为管理教育板块业务的副总经理周柳青,之前近12年的工龄中,只有2个月的教育行业从业经验。这样的一个管理者,将如何决策鹏博士教育板块业务未来走向,十分有待观察。
教育这个大舞台,不是上台就能演出一场好剧
蓝鲸教育近期曾就鹏博士高层变动一事与百家讲坛发起人马永纪沟通,他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其独到的观点。
其认为教育行业就像一个大舞台,舞台下面的人都看得到上面表演的一幕幕精彩的戏剧。但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在台下看戏,到登台演戏,这个过程很困难。跨界而来、转型教育的公司,以及试水教育业务的公司,与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的工作者相比;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地头蛇”的挑战,而是自身的调整。
公司登上教育行业这个大舞台,从业务人员、产品、战略发展等多个方面来看,如何与原有业务进行损耗最小的衔接,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如果做得好,在登台后就有很多机会;做得不好,没有务实的战略、靠谱的人才积累,对于这些公司而言就只能是一次“雾里看花的试错”。想要自己踏踏实实、挺直腰板地站在这个舞台上,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尤其对于像鹏博士这样在主营业务所在领域深耕多年的公司,“在旧有业务所在行业中扎得越深,转型或者试水教育行业时的不适感就越发深刻”。在教育行业中的投入相比从前丝毫没有减少,但营收和利润却以十倍的速度降低——因为教育行业的盈利周期很长。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跨界来做教育。
总结
鹏博士此次高层调整,展示了其业务转型的决心。但想要在教育领域做好,光有决心是不够的。其想要搭建教育板块,综合其教育业务发展水平来看,主要缺乏两样东西:一是一个懂教育、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决策者;二是一个专业技能优秀的教育业务团队。总而言之,就是“缺少人才”。
但既然教育板块逐渐被公司所重视,那么教育市场对于鹏博士而言,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至于能不能在教育这个大舞台上站住脚,就要看其在教育行业中能不能“慧眼识珠”、肯不肯“千金买马骨”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