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历时两年的动荡
2015年下半年,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拉开序幕,政策的转向,让众筹行业从风口一下子进入了被监管关注的重点领域,这时,京东、淘宝、苏宁等巨头们的众筹业务已经进场。却也不得不面对从高调试水众筹创新到谨慎拓展的业务发展步伐和心态的转型。
2016年,是众筹行业蛰伏的一年。政策的黑天鹅降临众筹行业,加上资本寒冬袭来,众筹行业本身商业模式探索的步伐又极为缓慢,所有不利信号一齐闪烁预警。行业里,有人退出,更多人在坚守。
2017年,众筹行业大洗牌的预言最终还是兑现。开年,78家众筹平台在一个月内集体下线,这种惨烈史无前例。而紧接而来的2月,行业余震不断,众筹行业各项重要指标数据都惨遭腰斩,逼近崩盘边缘。
在政策尚未明晰,资本谨慎入场的时候,众筹行业一度沉寂。这是2016年至今的行业状态。众筹家率先提出冷静期的概念,并被行业广泛认同与采纳。冷静期成为行业阶段性标签,并伴随着一系列特点,包括融资项目少,投资者人数(次)增速放缓甚至开始出现投资者退潮、社会热度降低等。
但是跳出悲观论调,将众筹行业的发展历程放到更长的时间线上看,众筹家发现,冷静期更是一个过渡期和沉淀期,优质的、商业模式能够跑通的众筹平台不会因为社会热度的降低而失去了机会,反而能够扎实构建优质的项目筛选体系和创投生态,并因此沉淀忠实的投资者。
以寡头平台为代表的众筹第一梯队形成
2016年全年全国众筹行业有近300家的众筹平台出现了倒闭、转型及跑路以及众筹板块下架等现象。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发展,从群雄逐鹿到一骑绝尘,众筹行业的行业格局已经显现。
一些平台规模小,资源上无法与几家巨头平台竞争,又没有清晰商业模式的或者未及时调整细分方向,导致经营难。这些平台,连同一些企图赚快钱的众筹平台已经陆续退出。
另一边,以京东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构建的众筹平台,则在冷静期内仍旧持续交出振奋众筹行业的答卷。实属行业之幸。
以京东众筹为例,自2014年7月1日诞生以来,京东众筹在三年的发展中,8000多家创新创业企业通过京东众筹,成功呈现了10000多个创新众筹项目,累计筹资金额超过44亿元,千万级项目80多个,百万级项目近800个,众筹项目成功率超过90%。
第一梯队不止体现在数据上,还体现在平台生存发展所需的完善的产业布局上。
目前,京东众筹已经升级成为包含产品众筹、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众创生态、京东金融众创基金、暖东公益五大业务线组成的一个完整众筹众创生态体系,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了从0到1再到100的孵化及加速服务。
众筹平台生存路径开始明晰
随着众筹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玩法不断升级,众筹在“双创”时代的价值与活力日渐凸显,成为“双创”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如何将助推器的价值落地,一直是众筹行业最大的痛点。在探索价值落地的路上,众筹行业经历了从创业投融资项目一拥而上,然后项目雷声隆隆,接着平台声誉受损,随后行业谨小慎微放慢脚步等发展历程,过程中,已经尸横遍野。
几年来,众筹行业大浪淘沙,留下来的众筹平台其模式已经证明,众筹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附于某一个平台,而是应该实现生态化。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互联网巨头构建的众筹平台能够碾压大部分中小平台的根源。
只有实现众筹的生态化,才能够提升与资本市场的联结性和紧密性、充分了解创新创业的痛点、消费市场的现实需求。由此,能够将众筹平台的效用彰显和发挥出来。
作为众筹生态的先行者,京东众筹已经构建起产品众筹、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众创生态和京东金融众创基金、暖东公益组成的完善的众筹众创生态体系。
京东产品众筹的商品早期生产或迭代研发阶段就可以获得有效的市场反馈及启动资金,同时对于创新创业企业的品牌塑造、营销效率都有着深度的影响。
京东众创生态已形成包含京东众创SaaS服务平台、物联网金融、众创渠道及运营平台三大服务体系在内的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支持。
京东众筹还创建了以实战派创始人社群为宗旨的京东大学众创学院,为创新创业企业创始人提供与成功企业家交流的平台。
另外,作为京东金融旗下唯一一支专注于中国市场消费升级主题的创业项目投资基金,京东金融众创基金一直引导被投企业为中产阶级及新兴消费群体,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产品及服务。
京东众筹可以凭借京东金融和京东本身的资源去搭建众筹众创生态圈,这种先天优势对于更多中小平台来说并不可复制,但是生态圈的模式是大势所趋。
那么,从中小平台的现状出发,生态圈的构建可以选择更加小而美、更轻、更垂直的方式去搭建,但是这是一条必须走的转型之路,改变过去众筹仅仅只是不设门槛的筹钱,而没有将筹措各类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资源的痼疾,避免优质项目不愿意登门,合格投资者冷眼旁观的情况持续。
洗尽铅华 产品众筹“历久弥坚”
近日,众筹家人创咨询发布了《2017年6月中国众筹行业月报》。数据显示,月报选取的10家产品众筹样本平台,在6月共成功1005个项目,成功项目总融资额约6.62亿元,总支持人次约223.26万人次。与5月相比,成功项目数、成功项目融资额和支持人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产品众筹是国内诞生最早,政策风险、投资风险最小,也是各互联网巨头公司均涉足布局的众筹类型。在众筹行业整体遇冷,股权众筹发展停滞、物权众筹密集爆雷之时,产品众筹却“不悲不喜”的稳步发展。这个在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众筹类型,反而最坚挺。
但是产品众筹也经历过发展的困境。国内第一家权益性众筹平台点名时间历经爆发、转型硬件预售、转回产品众筹、最终被91金融收购,实际上凸显出权益型众筹在国内的最大困境,即一开始就没有清晰的发展路径,导致众筹离电商很近,但离众创很远。
根据权益性众筹的现实情况来看,权益性众筹问题的表现形式颇多:刷单、回报难兑现、电商巨头旗下众筹平台抢占市场、小平台灭亡等等。但众筹家认为背后的根本原因直接指向产品众筹模式创新的乏力。
当然,越来越多平台意识到了这类问题,京东众筹、苏宁众筹等大平台力图将产品众筹纳入众创生态环节之中,并向消费金融靠拢;而轻松筹、点筹网、开始众筹等也开始在农产品、民宿旅游等垂直细分领域发力,力图找到权益性众筹生存的新路径。
在产品众筹领域走在最前面的京东众筹,无疑又可以提供很多经验。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多领域、广覆盖的京东众筹尝试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对于支持众筹项目的用户来说,他们不再只是单纯的购买产品,也参与到了整个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等全流程中。
京东产品众筹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商品早期生产或迭代研发阶段就可以获得有效的市场反馈及启动资金,另一方面对于创新创业企业的品牌塑造、营销效率都有着深度的影响。在三年的发展过程中,8000多个创新创业企业不仅通过京东众筹获得发展急需的资金和用户,也获得了最直接的消费行为反馈,为后续产品变为商品、找准市场痛点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中国的产品众筹还是存在浓厚的电商气质,改掉一些“历史性”的问题仍需要时间。
本文由众筹家(zhongchoujia.com)原创,如需转载请留言。未经许可转载,侵权必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