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思想家居伊·德波:消费社会用景观欺骗和麻痹我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思想家居伊·德波:消费社会用景观欺骗和麻痹我们

德波的批判矛头指向一整个新的时代:社会生活显示为巨大的景观积累,呈现为拜物教式的表象,掩盖了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编者按:作于 1967 年的《景观社会》,是法国思想家、实验主义电影艺术家居伊·德波的代表作。

德波出生于 1931 年,他的童年在二战战火中渡过。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社会上下对持续上百年的资本主义国家模式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结合 20 世纪初的种种思潮,欧洲的一群艺术家在 1949 年发起了“字母主义运动”(Lettrist Movement),这一运动的主旨,是以先锋艺术的形式去对抗僵化、异化的资本主义生活。年仅 19 岁的德波彼时迷恋电影,也投身这一运动之中。

进入 1950 年代,冷战铁幕下的欧洲经济逐渐复兴。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德波和朋友们,开始分析、批判新出现在欧洲的社会形态。他们发现,以马克思主义分析大工业生产的方式批判战后的资本主义欧洲,似乎并不起作用。在这个新崛起的西欧社会中,人们沉浸于形形色色的消费中,以往那些饥饿、贫困的社会压迫,尽管仍然存在,但是越来越边缘,越来越不可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空间对人的支配——商场、住宅。德波等人和建筑师、城市空间研究者合作,组建了“情境主义国际”(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主张用艺术行动打碎这些使人沉浸其中的景观世界,重新组织起改变世界的力量。

《景观社会》是德波在情境主义国际时代的代表作。这本书在短短 221 条格言式的文字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向社会景观的过渡过程。德波的批判矛头指向一整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中社会生活显示为巨大的景观积累,呈现为拜物教式的表象,掩盖了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抹杀了社会革命的潜能。德波的思想对法国 1968 年爆发的“五月风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了 1970 年代,当年轻人改变世界的热潮消退,消费主义和景观世界随着电视娱乐以更汹涌的姿态席卷而来的时候,德波逐渐退出了运动。情境主义国际也分散为了各种先锋艺术运动。

相比德波所处的时代,今天世界中的消费与景观力量更加不可动摇。我们还有能力在资本营造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吗?  德波半个世纪前的这本著作,也许能帮助人们思考今天的处境。

《景观社会》的中文版出版于 2006 年。南京大学出版社于 2017 年再版了这本著作。界面文化(公众号ID:Booksandfun)经出版社授权刊载这本书的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居伊·德波

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各个社会中,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聚,直接经历过的一切都已经离我们而去,进入了一种表现。

从生活的每个方面脱离出来的图像,正在融合到一个共同的进程中。而在这个进程中,这种生活的统一性不再能够得到恢复。部分地看到的现实展开在其自身的普通统一性中,成为边缘的伪世界,成为仅被凝视的客体。世界图像的专业化已经完成,进入一个自主化的图像世界。在那里,虚假物已经在自欺人。而普通意义上的景观,作为生活的具体反转,成了非生者的自主运动。            

景观既显示为社会本身,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时也可充当统一的工具。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它蓄意成为集中任何目光和任何意识的那个区域。由于这个区域被分离了,它便成为滥用的目光和虚假的意识的场所;它所实现的统一无非就是一种普及化分离的官方语言。                    

景观的这个主要运动,旨在重新抓住存在于人类活动中处于流动状态的所有事物,以便以凝固状态的方式去拥有这些事物。而这些事物通过对其所经历价值的负面表达,已经变成独有的价值。从这个运动中,我们能够辨认出一个宿敌。第一眼看去,它很善于展示某种粗俗的东西,并且似乎不言自明,然而它却非常复杂,充满形而上学的玄机,这就是商品。

这就是商品的拜物教原理,即通过“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而进行的社会统治。这种统治绝对只能在景观中实现,在景观中,感性世界已经被人们选择的凌驾于世界之上的图像所代替。与此同时,这些图像又迫使人们承认它们是极佳的感性。

景观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既在场又不在场的世界,这是一个商品的世界,它统治着所有被经历的东西。而商品世界就这般展示为它所存在的样子,因为它的运动等同于人们之间以及人们与其总体产品之间的远离运动。

异轨是引用的反面,是时刻做假的理论权威的反面。其唯一原因就是它变成了引用;它是从其语境和运动中抽取的碎片,最终是从作为总体参照的时代中,从引用在参照内部的准确选择中抽取的碎片,而这个参照又是被精确认可的或错误的参照。异轨是反意识形态的畅通语言。它出现在交际中,而交际又知道自己不能指望拥有任何的保证,它自身的保证和最终的保证。它在最高点上是任何前期和超级批判的参照所不能确认的语言。相反只有它自身的协调,它与自己、与可实践的事实的协调,能够确认它所带来的真理的古老核心。异轨不在任何其他外在事物之上建立自己的事业,而只在作为当今批判的自身真理中。       

在理论表达式中,公开表现为被异轨的事物,通过否认所表达的理论性领域的所有可持续自主,通过暴力介入去扰乱和消除任何现有秩序的行动,提醒人们注意,这种理论性的存在在其本身中什么都不是,只有通过历史的行动和历史的校正才能被人们认识,而历史的校正才是它真正的忠诚。

对文化的真正否定是唯一能保留文化意义的否定。它是再文化不过的否定。结果是它以某种方式成了文化层面上的剩余之物,尽管对它的接受很不相同。

在矛盾的语言中,文化的批判表现为统一的文化:因为它统治着文化的一切——文化知识和它的诗歌——还因为它与社会总体的批判不再分离。正是这个统一的理论批判,它独自前去与统一的社会实践相遇。

《景观社会》,居伊·德波 著,张新木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思想家居伊·德波:消费社会用景观欺骗和麻痹我们

德波的批判矛头指向一整个新的时代:社会生活显示为巨大的景观积累,呈现为拜物教式的表象,掩盖了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编者按:作于 1967 年的《景观社会》,是法国思想家、实验主义电影艺术家居伊·德波的代表作。

德波出生于 1931 年,他的童年在二战战火中渡过。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社会上下对持续上百年的资本主义国家模式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结合 20 世纪初的种种思潮,欧洲的一群艺术家在 1949 年发起了“字母主义运动”(Lettrist Movement),这一运动的主旨,是以先锋艺术的形式去对抗僵化、异化的资本主义生活。年仅 19 岁的德波彼时迷恋电影,也投身这一运动之中。

进入 1950 年代,冷战铁幕下的欧洲经济逐渐复兴。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德波和朋友们,开始分析、批判新出现在欧洲的社会形态。他们发现,以马克思主义分析大工业生产的方式批判战后的资本主义欧洲,似乎并不起作用。在这个新崛起的西欧社会中,人们沉浸于形形色色的消费中,以往那些饥饿、贫困的社会压迫,尽管仍然存在,但是越来越边缘,越来越不可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空间对人的支配——商场、住宅。德波等人和建筑师、城市空间研究者合作,组建了“情境主义国际”(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主张用艺术行动打碎这些使人沉浸其中的景观世界,重新组织起改变世界的力量。

《景观社会》是德波在情境主义国际时代的代表作。这本书在短短 221 条格言式的文字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向社会景观的过渡过程。德波的批判矛头指向一整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中社会生活显示为巨大的景观积累,呈现为拜物教式的表象,掩盖了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抹杀了社会革命的潜能。德波的思想对法国 1968 年爆发的“五月风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了 1970 年代,当年轻人改变世界的热潮消退,消费主义和景观世界随着电视娱乐以更汹涌的姿态席卷而来的时候,德波逐渐退出了运动。情境主义国际也分散为了各种先锋艺术运动。

相比德波所处的时代,今天世界中的消费与景观力量更加不可动摇。我们还有能力在资本营造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吗?  德波半个世纪前的这本著作,也许能帮助人们思考今天的处境。

《景观社会》的中文版出版于 2006 年。南京大学出版社于 2017 年再版了这本著作。界面文化(公众号ID:Booksandfun)经出版社授权刊载这本书的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居伊·德波

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各个社会中,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聚,直接经历过的一切都已经离我们而去,进入了一种表现。

从生活的每个方面脱离出来的图像,正在融合到一个共同的进程中。而在这个进程中,这种生活的统一性不再能够得到恢复。部分地看到的现实展开在其自身的普通统一性中,成为边缘的伪世界,成为仅被凝视的客体。世界图像的专业化已经完成,进入一个自主化的图像世界。在那里,虚假物已经在自欺人。而普通意义上的景观,作为生活的具体反转,成了非生者的自主运动。            

景观既显示为社会本身,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时也可充当统一的工具。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它蓄意成为集中任何目光和任何意识的那个区域。由于这个区域被分离了,它便成为滥用的目光和虚假的意识的场所;它所实现的统一无非就是一种普及化分离的官方语言。                    

景观的这个主要运动,旨在重新抓住存在于人类活动中处于流动状态的所有事物,以便以凝固状态的方式去拥有这些事物。而这些事物通过对其所经历价值的负面表达,已经变成独有的价值。从这个运动中,我们能够辨认出一个宿敌。第一眼看去,它很善于展示某种粗俗的东西,并且似乎不言自明,然而它却非常复杂,充满形而上学的玄机,这就是商品。

这就是商品的拜物教原理,即通过“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而进行的社会统治。这种统治绝对只能在景观中实现,在景观中,感性世界已经被人们选择的凌驾于世界之上的图像所代替。与此同时,这些图像又迫使人们承认它们是极佳的感性。

景观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既在场又不在场的世界,这是一个商品的世界,它统治着所有被经历的东西。而商品世界就这般展示为它所存在的样子,因为它的运动等同于人们之间以及人们与其总体产品之间的远离运动。

异轨是引用的反面,是时刻做假的理论权威的反面。其唯一原因就是它变成了引用;它是从其语境和运动中抽取的碎片,最终是从作为总体参照的时代中,从引用在参照内部的准确选择中抽取的碎片,而这个参照又是被精确认可的或错误的参照。异轨是反意识形态的畅通语言。它出现在交际中,而交际又知道自己不能指望拥有任何的保证,它自身的保证和最终的保证。它在最高点上是任何前期和超级批判的参照所不能确认的语言。相反只有它自身的协调,它与自己、与可实践的事实的协调,能够确认它所带来的真理的古老核心。异轨不在任何其他外在事物之上建立自己的事业,而只在作为当今批判的自身真理中。       

在理论表达式中,公开表现为被异轨的事物,通过否认所表达的理论性领域的所有可持续自主,通过暴力介入去扰乱和消除任何现有秩序的行动,提醒人们注意,这种理论性的存在在其本身中什么都不是,只有通过历史的行动和历史的校正才能被人们认识,而历史的校正才是它真正的忠诚。

对文化的真正否定是唯一能保留文化意义的否定。它是再文化不过的否定。结果是它以某种方式成了文化层面上的剩余之物,尽管对它的接受很不相同。

在矛盾的语言中,文化的批判表现为统一的文化:因为它统治着文化的一切——文化知识和它的诗歌——还因为它与社会总体的批判不再分离。正是这个统一的理论批判,它独自前去与统一的社会实践相遇。

《景观社会》,居伊·德波 著,张新木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