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菲华六大班”之吴奕辉(中):家永远是第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菲华六大班”之吴奕辉(中):家永远是第一

在吴奕辉眼里,他旗下庞大财团的3.5万多名员工,和自己是“一家人”。

1

出生鼓浪屿别墅的商界巨子

一波说“菲华六大班”系列文章,此前分享了施至成、陈永栽、郑少坚三个菲律宾华商巨子的商业传奇,大家既能从中了解海外华人经济发展的趋势,也可以从社团角度看海外乡亲与祖籍地的联系,更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一起剖析海外华商经营模式与家业传承。

今年三月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富有人物排行榜中,共有14位菲律宾富豪上榜,其中有8位是华人。SM创始人施至成,再次荣登榜首,成为“菲律宾首富”;而 JG顶峰集团董事长吴奕辉,则以58亿美元净资产,位列全球第94位,在菲律宾富豪排行名列第二,超过另一个商界“老司机”陈永栽(37亿美元)。

“菲华六大班”,皆祖籍福建泉州。现年91岁的大班吴奕辉,1926年出生在厦门鼓浪屿,刚满周岁的他,随父母移民到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父亲吴老先生祖籍石狮,当时经营菲律宾宿务市最大的电影院。家境非常优渥的小吴奕辉,可以说是一个阔少爷。

就出生地而言,吴奕辉算是一个厦门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吴奕辉的太太杨菀薇,也是一个厦门人。

吴太太杨菀薇,是菲律宾二战前著名的“瑞隆兴铁业”家族——杨知母、杨忠权系的后裔。

杨家是厦门鼓浪屿上的名门望族,与著名的林尔嘉家族、李清泉家族、金瓜楼黄赐敏家族、病毒学家黄祯德家族都有姻亲关系。2013年,杨菀薇和杨忠权后人,将祖父位列“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的“忠权楼”等四幢洋楼(又称“杨家园”), 捐献给国家,作为历史文化展示场所。

鼓浪屿杨家园

当被问及杨家为何要将鼓浪屿这座黄金地皮捐出,吴奕辉夫人杨菀薇说:“如果我们卖掉房子,钱会被花光,但将它捐给博物馆,它会永远被保存来纪念我们的先祖。”

写“菲华六大班”吴奕辉,为何要先提及吴太太?

“财富不是无源之水”,尤其是海外华商,他们作为移民及其后裔,在主流社会的缝隙中求生存,努力寻找发展空间,首先就离不开人脉关系。

海外人际关系圈中最容易发挥的,是家族血缘和熟人关系。尤其是以祖籍地血缘与地缘为纽带,诸如姻亲、亲友、同族、同乡间,一起相帮共谋生计,宽泛的弹性联系,是华人华侨社会最有效的粘合剂,并往往成为海外华商日后经济活动的便利舞台。

早期的菲律宾华人社会,杨知母家族是享誉一时的大富商,号称南洋“五金大王”,还是著名的菲华慈善家。

杨知母是乳名,大名叫“杨在田”,当时在首都马尼拉开设了家族企业“兄弟五金公司”,由于侄儿杨忠权经营出众,推举为“财富”(即今天的“董事长”)。1915年,杨知母回福建老家退休后,两个儿子杨忠懿、杨忠信,又与杨忠权组建了“瑞隆兴铁业公司”。上世纪四十年代,“瑞隆兴铁业”和世界最大的汽车组装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合作,后来成为了通用汽车全球唯一一个非美国生产的汽车及卡车制造厂。

吴奕辉(左)与夫人杨菀薇(右)出席华裔作家新书揭幕

当年,杨菀薇已故父亲的表叔,中兴银行(China Bank)的创办人及战前“木材大王”李清泉,1926年在鼓浪屿朝海的地皮上,兴建了当时岛上最漂亮别墅时,杨菀薇的丈夫,菲律宾未来的工业先锋吴奕辉,同一年在鼓浪屿出生。

吴奕辉是家中长子,13岁丧父后,家道中落,他发迹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他早年艰辛创业历程中,也离不开其夫人背后杨氏家族的支持。

即使在今天,鼓浪屿“杨家园”的繁华已成旧梦,杨氏家族在菲律宾商界、社团、文化、传媒等领域,还是具有一定影响力。从某种角度来看,姻亲关系助力了吴奕辉日后的顶峰事业。顺便一提,“六大班”的陈永栽与郑少坚,两人也是亲家。

一个好的血缘关系网,为许多海外华商、港澳台富豪提供了联系密切的生意圈,为自身发展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条件。

“上天对我十分关照,我要把这份福气回馈给菲律宾社会!”11年前的8月11日,菲华五大班之一的吴奕辉在庆祝80岁大寿时,宣布引退幕后,并捐出价值约103亿披索,作为推动教育及其他慈善事业之用。这笔金额,相当于当年他在旗下上市公司JG顶峰控股公司 (JG SUMMIT)中的所有私人股份,约占该公司股份的1/4。

在此之前,他一直通过“吴奕辉兄弟基金会”向菲律宾数个教育机构捐出善款。拳拳赤子心,悠悠游子情;远隔重洋,吴奕辉也心系中国。从1996年开始,他除了回到中国大规模投资外,其家族的“吴奕辉兄弟基金会”,设置了“中国奖学金”等慈善及公益项目。

2

家永远是第一

2016年8月,是大班吴奕辉的九十华诞,他在菲律宾巴石市自己旗下的皇冠广场大酒店,开设“家宴”款待自己的亲人及公司的“家人”。

在吴奕辉眼里,他旗下庞大财团的3.5万多名员工,和自己是“一家人”。因此,庆祝九十大寿时,他特意从员工队伍中选出500名代表,作为“家人”代表,与公司董事和高管一起参加宴会。

用餐后,二个儿子哥哥吴诗侬和弟弟詹姆斯 吴,与母亲杨菀薇上台,给来宾分享过去一些有趣的轶事。吴诗侬用男中音领唱,吴奕辉五位女儿(Robina、Liza、Hope、Faith及Marcia)合唱的舞蹈及歌唱节目,一下子抢了风头,博得阵阵掌声。

这首歌曲,从一些流行歌曲改编而来,里面的歌词,插入了吴奕辉过去一些有趣的事情,加上精心编排的舞蹈,真是妙趣横生!而这一切创意,都是外甥,也就是他大女儿Robina 21岁的长子杰森 白精心编排的。

吴奕辉退休后,吴诗侬和詹姆斯 吴,目前是吴奕辉商业帝国的掌舵人,比如罗宾森集团董事长,就改为吴诗侬担任。

在菲律宾,吴奕辉先生及其家族支持的吴奕辉兄弟基金会(GBF,Gokongwei Brothers Foundation),以支持菲律宾教育闻名。吴奕辉75岁生日的时候,捐出2亿披索给马尼拉亚典耀大学,建造了吴奕辉管理学院。十年后,在他85岁生日的时候,又捐出2.5亿披索给菲律宾国内排名第一的私立院校——德拉萨大学,用于成立吴奕辉工程学院。

位于菲律宾马尼拉的德拉萨大学,目前在菲律宾大学排名第二,仅次于菲律宾国立大学

而在吴奕辉90岁生日的时候,除了之前给儿子吴诗侬曾经就读的光启学校捐款外,还慷慨捐款自己女儿曾经上学的义德中心,并特意捐了一笔款给圣心学校,纪念自己唯一一个妹妹吴莉莉。

在90岁生日那个值得纪念的夜晚,所有宾客都收到了一本书《Lessons from Dad》(爸爸的教导),这是儿子吴诗侬与人合著。这本书里,有很多吴大班经商的经历,分享他的成功与失败,书中写的更多的,还是儿子眼中的大班爸爸:家永远是第一!

吴奕辉虽为亿万富豪,却生活简朴,省吃俭用。吴诗侬说:“真正有钱的,不需要炫富。爸爸从来就不用去证明自己有钱。他认为没必要开豪华名车或穿着高大上的西装。”

罗宾森是菲律宾第二大零售公司,由华商吴奕辉1997年创立。目前,国内厦门、上海等地皆有布局

一直以来,吴奕辉和子女们,家与公司两边,都要分得清清楚楚。公是公,私是私;个人开销,不能拿到公司报销。菲律宾第二大航空公司——宿务太平洋航空,是JG顶峰控股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可家族中每一个人,要坐飞机,就得自己花钱买机票。同样,要住上家族管理的Go酒店,或到罗宾逊百货商场购物,也是自己掏腰包支付。一句话,家族生意,不是给自己家庭个人服务的。

90大寿,为何要请来公司500位“家人”?在自由竞争中经商致富的吴奕辉,思想开放,他觉得要放弃“老板思维”,一直要求自己儿子:要雇用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有能力的人,这样我们的生意才能进步!找到了最好的人才,重金聘请,大家要像一家人一样,让他们能留下来。

吴奕辉与儿子吴诗侬

在菲律宾,譬如农历新年,以及一些小吃如烧麦、烧包、肉面等,已经被主流社会广泛接受,SM、罗宾森等华商连锁商场,也成了很多菲律宾人引以自豪的地方,可不少人长得像华人,却说一口流利的菲律宾话或英语,很多华裔处于一个困境:“我到底是不是菲律宾人?”

施安琪是菲律宾研究华裔文化的权威,她在研究中发现,华裔菲律宾人在文化上,比较接近菲律宾人,而非来自香港或者从中国大陆来的华人。因为菲律宾人喜欢习惯于用自己的“差异”和“特点”,与别的族群区分开来。

吴奕辉出生在厦门鼓浪屿别墅,刚满一周岁去了菲律宾,回忆起童年往事,吴奕辉自称人生有一个遗憾,就是无法读写普通话。

事实上,与吴奕辉一样,许多华裔出生在菲律宾,或者幼年在菲律宾长大,传统的中国年和中国红依旧是抹不去的印记,却在语言方面,不像大马华人那样可以用华语普通话开展听说读写,他们大多数只通晓闽南语,同当地混血的华裔交流,往往是用英语或者菲律宾语。此外,很多人也像吴奕辉,皈依了天主教,甚至把姓名也改为西班牙的风格。

吴奕辉13岁时丧父,自己留在菲律宾做买卖,但他总是将自己微博的收入寄回家乡,用来负责照顾母亲和兄弟姊妹。家,对于吴奕辉来说,是一个倍加珍惜的字眼。每逢春节、中秋,都会把叔叔婶婶及堂亲们召集在一块庆祝。

很多亲人在吴奕辉的企业做事,吴奕辉根据他们的能力支付工资,但有一条,不能“脚踏两只船”,外面不能再有自己的生意。

家庭第一,是许多大富豪的人生守则,像台积电张忠谋,还有六大班的施至成、陈永栽等,也是如此。吴奕辉是一名工作狂,但他每天晚上除特殊招待外,必须回家吃饭。跟一家人围坐在一方餐桌上,说说话,可以更好地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创业期间,吴奕辉也经常会抽空带着太太及子女去观光,一起看节目表演,对吴诗侬这些子女们来说,这是最开心的时刻。

吴奕辉虽不懂普通话,可他的太太杨菀薇和子女都会说汉语。吴奕辉很好学,身为6名子女的父亲,还自己报读德拉萨大学。当参加1977年毕业典礼时,当时已是51岁的吴奕辉,深感“这是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 吴奕辉非常注重教育,把它排在家庭之后。他的子女们,都是大学毕业,大儿子吴诗侬,还取得沃顿商学院应用科学及金融学双学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菲华六大班”之吴奕辉(中):家永远是第一

在吴奕辉眼里,他旗下庞大财团的3.5万多名员工,和自己是“一家人”。

1

出生鼓浪屿别墅的商界巨子

一波说“菲华六大班”系列文章,此前分享了施至成、陈永栽、郑少坚三个菲律宾华商巨子的商业传奇,大家既能从中了解海外华人经济发展的趋势,也可以从社团角度看海外乡亲与祖籍地的联系,更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一起剖析海外华商经营模式与家业传承。

今年三月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富有人物排行榜中,共有14位菲律宾富豪上榜,其中有8位是华人。SM创始人施至成,再次荣登榜首,成为“菲律宾首富”;而 JG顶峰集团董事长吴奕辉,则以58亿美元净资产,位列全球第94位,在菲律宾富豪排行名列第二,超过另一个商界“老司机”陈永栽(37亿美元)。

“菲华六大班”,皆祖籍福建泉州。现年91岁的大班吴奕辉,1926年出生在厦门鼓浪屿,刚满周岁的他,随父母移民到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父亲吴老先生祖籍石狮,当时经营菲律宾宿务市最大的电影院。家境非常优渥的小吴奕辉,可以说是一个阔少爷。

就出生地而言,吴奕辉算是一个厦门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吴奕辉的太太杨菀薇,也是一个厦门人。

吴太太杨菀薇,是菲律宾二战前著名的“瑞隆兴铁业”家族——杨知母、杨忠权系的后裔。

杨家是厦门鼓浪屿上的名门望族,与著名的林尔嘉家族、李清泉家族、金瓜楼黄赐敏家族、病毒学家黄祯德家族都有姻亲关系。2013年,杨菀薇和杨忠权后人,将祖父位列“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的“忠权楼”等四幢洋楼(又称“杨家园”), 捐献给国家,作为历史文化展示场所。

鼓浪屿杨家园

当被问及杨家为何要将鼓浪屿这座黄金地皮捐出,吴奕辉夫人杨菀薇说:“如果我们卖掉房子,钱会被花光,但将它捐给博物馆,它会永远被保存来纪念我们的先祖。”

写“菲华六大班”吴奕辉,为何要先提及吴太太?

“财富不是无源之水”,尤其是海外华商,他们作为移民及其后裔,在主流社会的缝隙中求生存,努力寻找发展空间,首先就离不开人脉关系。

海外人际关系圈中最容易发挥的,是家族血缘和熟人关系。尤其是以祖籍地血缘与地缘为纽带,诸如姻亲、亲友、同族、同乡间,一起相帮共谋生计,宽泛的弹性联系,是华人华侨社会最有效的粘合剂,并往往成为海外华商日后经济活动的便利舞台。

早期的菲律宾华人社会,杨知母家族是享誉一时的大富商,号称南洋“五金大王”,还是著名的菲华慈善家。

杨知母是乳名,大名叫“杨在田”,当时在首都马尼拉开设了家族企业“兄弟五金公司”,由于侄儿杨忠权经营出众,推举为“财富”(即今天的“董事长”)。1915年,杨知母回福建老家退休后,两个儿子杨忠懿、杨忠信,又与杨忠权组建了“瑞隆兴铁业公司”。上世纪四十年代,“瑞隆兴铁业”和世界最大的汽车组装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合作,后来成为了通用汽车全球唯一一个非美国生产的汽车及卡车制造厂。

吴奕辉(左)与夫人杨菀薇(右)出席华裔作家新书揭幕

当年,杨菀薇已故父亲的表叔,中兴银行(China Bank)的创办人及战前“木材大王”李清泉,1926年在鼓浪屿朝海的地皮上,兴建了当时岛上最漂亮别墅时,杨菀薇的丈夫,菲律宾未来的工业先锋吴奕辉,同一年在鼓浪屿出生。

吴奕辉是家中长子,13岁丧父后,家道中落,他发迹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他早年艰辛创业历程中,也离不开其夫人背后杨氏家族的支持。

即使在今天,鼓浪屿“杨家园”的繁华已成旧梦,杨氏家族在菲律宾商界、社团、文化、传媒等领域,还是具有一定影响力。从某种角度来看,姻亲关系助力了吴奕辉日后的顶峰事业。顺便一提,“六大班”的陈永栽与郑少坚,两人也是亲家。

一个好的血缘关系网,为许多海外华商、港澳台富豪提供了联系密切的生意圈,为自身发展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条件。

“上天对我十分关照,我要把这份福气回馈给菲律宾社会!”11年前的8月11日,菲华五大班之一的吴奕辉在庆祝80岁大寿时,宣布引退幕后,并捐出价值约103亿披索,作为推动教育及其他慈善事业之用。这笔金额,相当于当年他在旗下上市公司JG顶峰控股公司 (JG SUMMIT)中的所有私人股份,约占该公司股份的1/4。

在此之前,他一直通过“吴奕辉兄弟基金会”向菲律宾数个教育机构捐出善款。拳拳赤子心,悠悠游子情;远隔重洋,吴奕辉也心系中国。从1996年开始,他除了回到中国大规模投资外,其家族的“吴奕辉兄弟基金会”,设置了“中国奖学金”等慈善及公益项目。

2

家永远是第一

2016年8月,是大班吴奕辉的九十华诞,他在菲律宾巴石市自己旗下的皇冠广场大酒店,开设“家宴”款待自己的亲人及公司的“家人”。

在吴奕辉眼里,他旗下庞大财团的3.5万多名员工,和自己是“一家人”。因此,庆祝九十大寿时,他特意从员工队伍中选出500名代表,作为“家人”代表,与公司董事和高管一起参加宴会。

用餐后,二个儿子哥哥吴诗侬和弟弟詹姆斯 吴,与母亲杨菀薇上台,给来宾分享过去一些有趣的轶事。吴诗侬用男中音领唱,吴奕辉五位女儿(Robina、Liza、Hope、Faith及Marcia)合唱的舞蹈及歌唱节目,一下子抢了风头,博得阵阵掌声。

这首歌曲,从一些流行歌曲改编而来,里面的歌词,插入了吴奕辉过去一些有趣的事情,加上精心编排的舞蹈,真是妙趣横生!而这一切创意,都是外甥,也就是他大女儿Robina 21岁的长子杰森 白精心编排的。

吴奕辉退休后,吴诗侬和詹姆斯 吴,目前是吴奕辉商业帝国的掌舵人,比如罗宾森集团董事长,就改为吴诗侬担任。

在菲律宾,吴奕辉先生及其家族支持的吴奕辉兄弟基金会(GBF,Gokongwei Brothers Foundation),以支持菲律宾教育闻名。吴奕辉75岁生日的时候,捐出2亿披索给马尼拉亚典耀大学,建造了吴奕辉管理学院。十年后,在他85岁生日的时候,又捐出2.5亿披索给菲律宾国内排名第一的私立院校——德拉萨大学,用于成立吴奕辉工程学院。

位于菲律宾马尼拉的德拉萨大学,目前在菲律宾大学排名第二,仅次于菲律宾国立大学

而在吴奕辉90岁生日的时候,除了之前给儿子吴诗侬曾经就读的光启学校捐款外,还慷慨捐款自己女儿曾经上学的义德中心,并特意捐了一笔款给圣心学校,纪念自己唯一一个妹妹吴莉莉。

在90岁生日那个值得纪念的夜晚,所有宾客都收到了一本书《Lessons from Dad》(爸爸的教导),这是儿子吴诗侬与人合著。这本书里,有很多吴大班经商的经历,分享他的成功与失败,书中写的更多的,还是儿子眼中的大班爸爸:家永远是第一!

吴奕辉虽为亿万富豪,却生活简朴,省吃俭用。吴诗侬说:“真正有钱的,不需要炫富。爸爸从来就不用去证明自己有钱。他认为没必要开豪华名车或穿着高大上的西装。”

罗宾森是菲律宾第二大零售公司,由华商吴奕辉1997年创立。目前,国内厦门、上海等地皆有布局

一直以来,吴奕辉和子女们,家与公司两边,都要分得清清楚楚。公是公,私是私;个人开销,不能拿到公司报销。菲律宾第二大航空公司——宿务太平洋航空,是JG顶峰控股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可家族中每一个人,要坐飞机,就得自己花钱买机票。同样,要住上家族管理的Go酒店,或到罗宾逊百货商场购物,也是自己掏腰包支付。一句话,家族生意,不是给自己家庭个人服务的。

90大寿,为何要请来公司500位“家人”?在自由竞争中经商致富的吴奕辉,思想开放,他觉得要放弃“老板思维”,一直要求自己儿子:要雇用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有能力的人,这样我们的生意才能进步!找到了最好的人才,重金聘请,大家要像一家人一样,让他们能留下来。

吴奕辉与儿子吴诗侬

在菲律宾,譬如农历新年,以及一些小吃如烧麦、烧包、肉面等,已经被主流社会广泛接受,SM、罗宾森等华商连锁商场,也成了很多菲律宾人引以自豪的地方,可不少人长得像华人,却说一口流利的菲律宾话或英语,很多华裔处于一个困境:“我到底是不是菲律宾人?”

施安琪是菲律宾研究华裔文化的权威,她在研究中发现,华裔菲律宾人在文化上,比较接近菲律宾人,而非来自香港或者从中国大陆来的华人。因为菲律宾人喜欢习惯于用自己的“差异”和“特点”,与别的族群区分开来。

吴奕辉出生在厦门鼓浪屿别墅,刚满一周岁去了菲律宾,回忆起童年往事,吴奕辉自称人生有一个遗憾,就是无法读写普通话。

事实上,与吴奕辉一样,许多华裔出生在菲律宾,或者幼年在菲律宾长大,传统的中国年和中国红依旧是抹不去的印记,却在语言方面,不像大马华人那样可以用华语普通话开展听说读写,他们大多数只通晓闽南语,同当地混血的华裔交流,往往是用英语或者菲律宾语。此外,很多人也像吴奕辉,皈依了天主教,甚至把姓名也改为西班牙的风格。

吴奕辉13岁时丧父,自己留在菲律宾做买卖,但他总是将自己微博的收入寄回家乡,用来负责照顾母亲和兄弟姊妹。家,对于吴奕辉来说,是一个倍加珍惜的字眼。每逢春节、中秋,都会把叔叔婶婶及堂亲们召集在一块庆祝。

很多亲人在吴奕辉的企业做事,吴奕辉根据他们的能力支付工资,但有一条,不能“脚踏两只船”,外面不能再有自己的生意。

家庭第一,是许多大富豪的人生守则,像台积电张忠谋,还有六大班的施至成、陈永栽等,也是如此。吴奕辉是一名工作狂,但他每天晚上除特殊招待外,必须回家吃饭。跟一家人围坐在一方餐桌上,说说话,可以更好地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创业期间,吴奕辉也经常会抽空带着太太及子女去观光,一起看节目表演,对吴诗侬这些子女们来说,这是最开心的时刻。

吴奕辉虽不懂普通话,可他的太太杨菀薇和子女都会说汉语。吴奕辉很好学,身为6名子女的父亲,还自己报读德拉萨大学。当参加1977年毕业典礼时,当时已是51岁的吴奕辉,深感“这是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 吴奕辉非常注重教育,把它排在家庭之后。他的子女们,都是大学毕业,大儿子吴诗侬,还取得沃顿商学院应用科学及金融学双学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