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小学科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至此“部教材”横空出世,各种版本教材将陆续退出舞台。
近日,国家教材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出席会议时强调,“教材建设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材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及。
教材虽直指内容,在教育产业链中居于顶端;但教科书用量近年来一直在减少。据相关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出版中学课本15.4亿册,降低8.2%;小学课本13.3亿册,降低1.4%。
在经济下行、传统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宏观环境下;更兼之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对教材市场产生了一定冲击。时代出版、读者传媒、凤凰传媒等出版类公司应如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让公司经营重焕生机?
教材产业受传统行业痼疾所限,正行走在下坡路上
截止到2017年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年报已披露完毕。大部分A股出版类公司其相关业务普遍业绩平平;尤其教材业务占比较大的公司,其财报数据大多不甚理想。蓝鲸教育选取年营收过亿、乃至百亿的六家大型出版传媒类公司,结合年报对其教材业务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这六家公司的净利润占总营收的比重仅在5~14%之间。由此显示出版传媒类公司作为传统行业的一份子,其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高昂成本是无法回避的硬伤。
教材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在四成以上的公司共有两家,而这两家公司净利润占总营收的比重皆不足10%,在这六家公司中处于下游水平。从侧面反映了出版传媒类公司若以教材出版为重要业务之一,则其盈利空间更加逼仄。
结合教材教辅业务毛利率值及增减情况,可以看到:这六家公司教材教辅业务的毛利率基本在20~30%之间徘徊,而且其中有四家还处于毛利率同比降低的状态,证明教材产业的利润空间正不断缩小,行业发展有很大可能正逼近天花板。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材出版类业务未来发展将较为艰难。而拥有该业务、甚至以该业务为经营重心之一的出版传媒类公司,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近期,蓝鲸教育曾就教材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南方传媒某大区教材销售经理有过交流。这位大区经理表示:教材在教育体系中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使得互联网对行业造成的冲击没有外界所认为的那么大。尤其目前,大部分公司的教材业务主要是与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门合作。由教育部门统一下达订单进行印刷,已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间商赚取上下游差价的行为,让出版公司的盈利情况有所改善。
“但教材产业毕竟是传统行业的一份子,避免不了成本高、盈利空间有限的情况”,此人表示。教材业务的利润率的确很难做到互联网公司那么高,这也是传统行业的共性所在。单纯依靠教材出版业务,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将逐渐被逼入死角。
振兴出版传媒类公司,可向左开源或向右节流
既然教材产业成本高昂不可避免,那么经营教材教辅业务的出版传媒类公司,该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蓝鲸教育整理相关公司年报发现,拥有教材业务的出版传媒类公司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时,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为开源,二为节流。
较为典型的“开源”案例即为凤凰传媒近年来从教育、出版业务延伸至文化领域的战略布局。
其打造的南通凤凰广场于5月6日正式开业,在国内进一步推动“文化Mall”概念落地。加之苏州、姜堰凤凰广场皆有不错表现,凤凰传媒所选择的“文化+地产”开源路线如今看来拥有不错的反响;另外凤凰传媒还进军影视文化领域,其投资拍摄的《人民的名义》大热,该板块也正良性发展。
较为典型的“节流”案例则为读者传媒的战略重组。
6月16日读者传媒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读者出版集团将与飞天出版传媒集团进行战略重组。读者集团现在的主要业务只有产业链上游的出版环节,而甘肃省内产业链下游的印刷、发行资源主要为飞天集团所持有。二者若重组成功,则减少内耗、降低成本,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冗余结构,在成本节流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而皖新传媒,则在开源和节流两方面都有相当突出的运作。
节流方面,皖新传媒在自身技术基因有限的情况下,并没有选择投入大量精力与金钱自主研发,而更多地是与教育巨头进行战略合作,大大降低其成本:包括2015年8月间接投资设立新科数媒,由战略合作方新东方在线为其提供平台级支撑;以及投资1亿元成为沪江D轮投资方之一,让旗下的新华书店渠道资源和沪江平台资源强强联合。
开源方面,皖新传媒2015年收购蓝狮子文化,拓展数字出版业务;2016年设立安徽中以数字教育产业投资基金等,探索教育投资领域;2017年拟收购成都七中、与英国德比郡莱普顿国际学校签订合作备忘录,试水民办教育和国际学校。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皖新传媒都打出了一套稳健的“组合拳”。
总结
拥有教材教辅业务的出版传媒类公司与教育行业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但其受到成本高、盈利空间有限的困扰。对此和君幼儿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安征认为:拥有教材业务的出版传媒类公司若要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需从“卖教材”向“卖服务”转变。
“教材的质量很难衡量,毕竟内容优劣的判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但服务质量很容易衡量,多数用户对服务是否满意就是唯一的天平”。安征表示。
因此这类公司未来如果想拥有新的利润增长点,就要从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开始。无论是向在线教育延伸,还是更进一步搭建智慧教育体系;甚至收购教育标的、完善自有的教育生态,归根结底都是在尝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