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1898.11.20-1989.12.6),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
草书
释文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谈笔法
1、功夫须在用笔,点画之中间要下功夫,不看两头看中间,笔要能留。
2、握笔不可太紧,要虚灵。
3、右军有四句话:平腕竖锋,虚左实右,意在笔先,字居心后。
4、东坡讲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王右军讲执笔之法,虚左实右,意在笔先,字居心后。
5、包世臣的反扭手筋不行,做作。
6、执笔要用力。不用力还行吗?要虚中有力,宽处亦见力。颜鲁公笔力雄厚,力透纸背,无力如何成字?王大令下笔千钧。力要活用,不要死的;死力不能成字。
草书李白诗
释文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7、写字要用劲,但不是死劲,是活的。力量要用在笔尖上……
8、执笔要松紧活用,重按轻提。
写字要运肘,运臂,力量集中。光运腕,能把字写坏了。腕动而臂不动,此是大病。千万不能单运腕。
9、腕动而臂不动,千古无有此法。
10、拙从工整出。要每一笔不放松,尽全力写之。要能收停,不宜尖,宜拙。
11、笔要勒出刚劲,不能软而无力。
12、笔要写出刚劲来,笔乱动就无此劲了。
13、不要故意抖。偶而因用力量大而涨墨出来,是可以的。中间一竖要有力,圆满,不让劲。……写得光润,碑上字的毛,是剥蚀的缘故,不能学它的样子。
草书陆游诗
释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4、笔要振迅。规行矩步是写不好字的。写字要在有力无力之间。……
15、太快!要能留得住。快要杀得住。米字也是骏快,也是要处处能停。16、笔笔要留。
17、写字快了会滑,要滞涩些好。滞涩不能象清道人那样抖。可谓之俗。字宜古秀,要有刚劲才能秀。秀,恐近于滑,故宜以缓救滑。字宜刚而能柔,乃为名手。最怕俗。
18、现代人有四病:尖、扁、轻、滑。古人也有尖笔的,但力量到。
19、枯、润、肥、瘦都要圆。用笔要有停留,宜重,宜留,要有刚劲。
20、平,不光是像尺一样直。曲的也平,是指运笔平,无菱角。
草书七言对联
名花未落如相待,佳客能来不费招。
21、断,不能太明显,要连着,要有意无意中接得住。要在不能尖。
22、要能从笔法追刀法。字像刻的那样有力。
21、要回锋,回锋气要圆。回锋要清楚,多写就熟了。
22、屋漏痕不光是弯弯曲曲,而且要圆。墙是不光的,所以雨漏下来有停留。握笔不可太紧太死,力要到笔尖上。
23、用笔千古不易,结体因时而变,要能理解此中道理。
24、字硬、直,无味。
25、字,不看两头看中间,每一笔不放松,尽力写之。
26、写字,一定要讲究笔法和墨法,要讲究执笔,讲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写字时要做到指实掌虚,先悬腕而后悬肘。
草书唐诗
释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7、古人书法嫉尖,宜秃、宜拙,忌巧、忌纤。
28、古人论笔,用笔需毛,毛则气古神清。
29、古人千言万语,不外“笔墨”二字。能从笔墨上有心得,则书画思过半矣。
30、写寸楷即可悬肘。先大字,后渐小,每日坚持20分钟,逐渐延长。
31、运笔直来横下,看字要着重笔画中间,逐步养成中锋习惯,终生受惠。
32、无基本功悬腕则一笔拖不动。
33、东坡论书,握笔要掌虚、指实。
草书五言对联
天开新岁月,人改旧山河
34、圆而无方,必滑。
35、方笔方而不方,难写。
36、可以内圆外方,不方不圆,亦方亦圆;过圆也不好,柔媚无棱角。正是: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觉更方。此语我曾不自吝,搅翻池水便钟王。
37、书家要懂刀法。印人要懂书法。行隔理不隔。
38、笔笔涩,笔笔留,何绍基善变,字出于颜,有北碑根基,正善于留,所以耐看。
39、古人作书,笔为我所用,愈写愈活,笔笔自然有力,作画也一样。
40、悬肘是基本功之一,犹如学拳的要“蹲裆”,蹬得直冒汗,水到渠成,便能举重若轻。
行书王昌龄诗一首
释文
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1、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力量凝蓄于温润之中,比如京剧净角,扯起嗓子拼命喊,声嘶力竭,无美可言,谁还爱听?
42、看不出用力,力涵其中,方能回味。
43、有笔方有墨。见墨方见笔。
44、不善用笔而墨韵横流者,古无此例。
45、写大字要用臂力,不能光用腕力。用臂力才能力透纸背,这是真力。
46、写字时手不能抬得太高,也不能拖在下面,要上到下一样平,这叫平肘。还要虚腕,虚腕才能使手中的笔自由转动,随心所欲。
行书王杰日记
释文
弄虚作假,欺骗领导,这样得到的表扬是不光荣的。
我们训练是为了打仗,为了练过硬本领,
平时不注意训练,战时就拉不出去,就不能消灭敌人。
谈墨法
47、写字要有墨法。浓墨、淡墨、枯墨都要有,字“枯”不是墨浓墨少的问题。多搞墨是死的,要惜墨如金。
48、怀素能于无墨中求笔,在枯墨中写出润来,筋骨血肉就在其中了。
49、王铎用干笔蘸重墨写,一笔写十一个字,别人这样就没有办法写了,所谓入木三分就是指此。
50、把墨放上去,极浓与极干的放在一起就好看,没得墨,里面起丝丝,枯笔感到润。墨深了,反而枯。枯不是墨浓墨淡。
51、笪重光论用墨:磨墨欲浓,破水写之方润。
52、厚纸用墨要带水,薄纸、皮纸要用焦墨写。
53、用墨要能深透,用力深厚,拙中巧。
行书五言联对联
不俗即仙骨,多情延佛心。
54、会用墨就圆,笔画很细也是圆的,是中锋。
55、用墨要能润而黑。用墨用得熟不容易。
56、笪重光:“磨墨欲熟,破水写之则活。”熟,就是磨得很浓。然后蘸水写,就活了。光用浓墨,把笔裹住了,甩不开。
57、早年闻张栗庵师说:“字之黑大方圆者为枯,而干瘦遒挺者为润。”误以为是说反话,七十岁后,我才领悟看字着重精神,墨重笔圆而乏神气,得不谓之枯耶?墨淡而笔干,神旺气足,一片浑茫,能不谓之润乎? “润含春雨,干裂秋风。”不可仅从形式上去判断。
58、墨有焦墨、浓墨、淡墨、渴墨、积墨、宿墨、破墨之分,加上渍水,深浅干润,变化无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59、墨要熟,熟中生。磨墨欲熟,破之用水则润,惜墨如金,泼墨如渖,路子要正,切勿邪途。
60、有笔方有墨。见墨方见笔。笔是骨,墨是肉,水是血。——《林散之序跋文集》
行书昔游一首
释文
八月我归来,诗稿携满袖。
口口阿弥陀,佛光照大地。
--- END ---
私享出品
主 编:王成业
微信合作邮箱:sixiangart@126.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