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后主 · 鹅梨帐中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后主 · 鹅梨帐中香

李后主宫中所用的帐中香制法流传了下来,是用鹅梨与沉香一起在火上蒸,让梨汁之甜香浸润沉香料,以此这种帐中香又叫“鹅梨帐中香”。

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

本文摘自拾文化旗下香道平台

香道风物

花蕊夫人《宫词》有云:“窗窗户户院相当,总有珠帘玳瑁床。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牙香”。言之床帐中所燃的香是特制的,称为帐中香。

据说,李后主宫中所用的帐中香制法流传了下来,是用鹅梨与沉香一起在火上蒸,让梨汁之甜香浸润沉香料,以此这种帐中香又叫“鹅梨帐中香”。

在唐宋时代,不同的时辰,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情境,都要配焚不同的合香制品。李商隐《促漏》也有道:“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

到了夜晚,就要换“夕熏”——专门在床帐中焚熏的香品,就是“帐中香”。

黄庭坚也曾作《有惠江南帐中香戏答六言》二首:

百炼香螺沉水,宝薰近出江南;

一穟黄云绕几,深禅相对同参。

螺甲割昆仑耳,香材屑鹧鸪斑;

欲雨鸣鸠日永,下帷睡鸭春闲。

第一首的意思表明,朋友送的这种“帐中香”,是江南的名产,利用昂贵的原料精心炮制而成。如此的“宝薰”,在书斋、禅室里焚上一炷,好友们一起品香、参禅,是人生美事一件。

第二首则写白日午睡,使用专门的“帐中香”,这在那个时代的人看来,是很自然的事。并且,上好的帐中香质量很高,佳味可珍,所以也不一定只限于在床帐内焚熏,完全可以转而为文人生活服务。

苏轼的《与欧阳知晦四首》中提到用鹅梨合药:“合药须鹅梨,岭外固无有,但得凡梨梢佳者,亦可用”。

香类书籍中记载的小龙涎香、江南李主煎沉香、笑梅香、小宗香、仙茰(萸)香等,都使用了鹅梨。

仙茰(萸)香:甘菊蕊一两、檀香一两、零陵香一两、白芷一两、脑、麝各少许乳钵研,右为末,以梨汁和剂捻作饼子曝干。

小龙涎香:沉香一两 龙脑半钱。右为细末,以鹅梨汁作饼子爇之。

清人王訢在《青烟录》中有对小龙涎香的评价:“此小品之最清厚者。以唐时宋清三匀煎较之。减麝脐而济以梨汁,煞有思意。”

三匀煎,是唐代京城长安药商所调制的合香,以龙脑、麝香、沉香调和制作香丸名为“三匀煎”,焚此丸香有富贵清妙之意。

常被古人用来合香的鹅梨,很有可能属于现今河北一带的鸭梨品种,宋代无鸭梨之称,而以鹅梨著名。

宋人董弅的《闲燕常谈》中记载“河朔十分清气,为鹅梨占了八分。”可见鹅梨在河北的地位之重要和名气之大。

如今,在河北一些地方也将鸭梨的一类品种称为“鹅头梨”。

鹅梨在宋代备受宋人推崇,宋代周紫芝《太仓稊米集》有:“自从北郡无人到,不见鹅梨今几年”,描写对这种佳果的怀念;而另一著名官僚洪适也有诗:“新鹅借颜色,甘蜜添滋味”。

在《香谱》中有“江南李王帐中香法”:用沉香一两细锉,加以鹅梨十枚,研取汁,于银器内盛却,蒸三次,梨汁干,即用之。

鹅梨是一种香味强烈的梨,把十只鹅梨研成梨汁,与一两沉香末混合在一起。然后,把这混合原料放在银容器里,再将容器放入甑内,坐在水锅上,在火上反复蒸,直蒸到梨汁收干为止。

显然的,这是让沉香“借”梨汁的果香,让梨汁清而且甜的芳香融入沉香中。在《陈氏香谱》中,同样的合香法被列为“江南李主帐中香”之第二方,然后记载云:

沉香末一两,檀香末一钱,鹅梨十枚。右以鹅梨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久窨,可爇。

既把鹅梨挖去内核,装入按比例配好的沉香末、檀香末,密封,然后上火蒸——这是把原料之一的香梨直接发展为盛香料的容器了。蒸过之后,把梨皮去掉,梨肉连同其中的香末一起研碎、和匀,做成饼儿、丸儿,经过“窨”的程序之后,就可以焚烧。

而在晚唐、五代词中谈到夜帐的光景,往往爱提到“沉烟”,也就是沉香经焚熏发出的烟缕,“晓来闲处想君怜,红罗帐、金鸭冷沉烟。”

试想一下,在暧昧的暗夜中,在罗帐深处,常常有沉香的气息氤氲低回,而且沉香已经被融入了蔷薇水、鲜花露乃至梨汁的芳香,掺有花香或果香的妙韵,那夜帐便在沉香的贵重芬芳里,始终有一丝花香或果香在徘徊,何等的旖旎动人。

- END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后主 · 鹅梨帐中香

李后主宫中所用的帐中香制法流传了下来,是用鹅梨与沉香一起在火上蒸,让梨汁之甜香浸润沉香料,以此这种帐中香又叫“鹅梨帐中香”。

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

本文摘自拾文化旗下香道平台

香道风物

花蕊夫人《宫词》有云:“窗窗户户院相当,总有珠帘玳瑁床。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牙香”。言之床帐中所燃的香是特制的,称为帐中香。

据说,李后主宫中所用的帐中香制法流传了下来,是用鹅梨与沉香一起在火上蒸,让梨汁之甜香浸润沉香料,以此这种帐中香又叫“鹅梨帐中香”。

在唐宋时代,不同的时辰,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情境,都要配焚不同的合香制品。李商隐《促漏》也有道:“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

到了夜晚,就要换“夕熏”——专门在床帐中焚熏的香品,就是“帐中香”。

黄庭坚也曾作《有惠江南帐中香戏答六言》二首:

百炼香螺沉水,宝薰近出江南;

一穟黄云绕几,深禅相对同参。

螺甲割昆仑耳,香材屑鹧鸪斑;

欲雨鸣鸠日永,下帷睡鸭春闲。

第一首的意思表明,朋友送的这种“帐中香”,是江南的名产,利用昂贵的原料精心炮制而成。如此的“宝薰”,在书斋、禅室里焚上一炷,好友们一起品香、参禅,是人生美事一件。

第二首则写白日午睡,使用专门的“帐中香”,这在那个时代的人看来,是很自然的事。并且,上好的帐中香质量很高,佳味可珍,所以也不一定只限于在床帐内焚熏,完全可以转而为文人生活服务。

苏轼的《与欧阳知晦四首》中提到用鹅梨合药:“合药须鹅梨,岭外固无有,但得凡梨梢佳者,亦可用”。

香类书籍中记载的小龙涎香、江南李主煎沉香、笑梅香、小宗香、仙茰(萸)香等,都使用了鹅梨。

仙茰(萸)香:甘菊蕊一两、檀香一两、零陵香一两、白芷一两、脑、麝各少许乳钵研,右为末,以梨汁和剂捻作饼子曝干。

小龙涎香:沉香一两 龙脑半钱。右为细末,以鹅梨汁作饼子爇之。

清人王訢在《青烟录》中有对小龙涎香的评价:“此小品之最清厚者。以唐时宋清三匀煎较之。减麝脐而济以梨汁,煞有思意。”

三匀煎,是唐代京城长安药商所调制的合香,以龙脑、麝香、沉香调和制作香丸名为“三匀煎”,焚此丸香有富贵清妙之意。

常被古人用来合香的鹅梨,很有可能属于现今河北一带的鸭梨品种,宋代无鸭梨之称,而以鹅梨著名。

宋人董弅的《闲燕常谈》中记载“河朔十分清气,为鹅梨占了八分。”可见鹅梨在河北的地位之重要和名气之大。

如今,在河北一些地方也将鸭梨的一类品种称为“鹅头梨”。

鹅梨在宋代备受宋人推崇,宋代周紫芝《太仓稊米集》有:“自从北郡无人到,不见鹅梨今几年”,描写对这种佳果的怀念;而另一著名官僚洪适也有诗:“新鹅借颜色,甘蜜添滋味”。

在《香谱》中有“江南李王帐中香法”:用沉香一两细锉,加以鹅梨十枚,研取汁,于银器内盛却,蒸三次,梨汁干,即用之。

鹅梨是一种香味强烈的梨,把十只鹅梨研成梨汁,与一两沉香末混合在一起。然后,把这混合原料放在银容器里,再将容器放入甑内,坐在水锅上,在火上反复蒸,直蒸到梨汁收干为止。

显然的,这是让沉香“借”梨汁的果香,让梨汁清而且甜的芳香融入沉香中。在《陈氏香谱》中,同样的合香法被列为“江南李主帐中香”之第二方,然后记载云:

沉香末一两,檀香末一钱,鹅梨十枚。右以鹅梨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久窨,可爇。

既把鹅梨挖去内核,装入按比例配好的沉香末、檀香末,密封,然后上火蒸——这是把原料之一的香梨直接发展为盛香料的容器了。蒸过之后,把梨皮去掉,梨肉连同其中的香末一起研碎、和匀,做成饼儿、丸儿,经过“窨”的程序之后,就可以焚烧。

而在晚唐、五代词中谈到夜帐的光景,往往爱提到“沉烟”,也就是沉香经焚熏发出的烟缕,“晓来闲处想君怜,红罗帐、金鸭冷沉烟。”

试想一下,在暧昧的暗夜中,在罗帐深处,常常有沉香的气息氤氲低回,而且沉香已经被融入了蔷薇水、鲜花露乃至梨汁的芳香,掺有花香或果香的妙韵,那夜帐便在沉香的贵重芬芳里,始终有一丝花香或果香在徘徊,何等的旖旎动人。

- END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