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银河路16号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1969年的7月20日,是人类跨出探寻宇宙的第一步,阿波罗成功登陆月球,于是每年的这一天,都被定为世界登月纪念日。
48年后,越过所有纪念文和阴谋论,人类已经熟知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宇宙会是什么样,然而,有一种奇怪的内心体验,每当阿姆斯特朗谈起它,仍会历久弥新地击中我们所有人。
假如是你,登上月球,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你会感慨自己的渺小和无知吗?你会恐惧吗?恐惧因何而来?
宇航员:我瞬间渺小
在用一根拇指遮住地球后,阿姆斯特朗曾说到一种“神秘产生的惊奇”。同样登过月的Shepard为此哭过,他说:“你知道了,所有人都在那儿,他们和你一样……你认识到,你只是那芸芸众生的一小块。”
事实上,这种“宇宙太浩渺→人类如尘埃→开悟了→无烦恼”的心路历程,不仅是宇航员的普遍体验,其实很多人都有。
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这些玩意抱有撕心裂肺的恐惧,自称“宇宙、无限、巨大恐惧症”患者。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种面对浩瀚宇宙所产生的恐惧,实质上,是一种“敬畏”。心理学家对它做过十多年的研究。
从理论上他们研究通过什么刺激会引起敬畏,敬畏会引起什么心理和行为,敬畏会伴随哪些生理现象等,界定敬畏的概念,并辨析它与其它情绪的关系。
而从实验上,他们则通过研究得到数据,对敬畏理论进行确证。
那么,人们面对宇宙,为什么会产生“敬畏”呢?或者,为什么会产生人们自称的“宇宙恐惧症”呢?
NO1:浩大!大!大大!
这个回答似乎很明显——我们被天体震撼,不就因为它们个头最大吗?
不过,浩大并不只限于物理体积的大,严格说,是指大幅度超出认知主体的日常经验参照系的信息量。
最直观的是知觉性的刺激:大漠逐日、蓝海逢鲸、危楼巨树、长城珠峰、500米口径球面望远镜、克虏伯多斗轮挖掘机、“一万匹脱缰的马”……地球上壮丽的自然和人造景观虽比不了马头星云,但同样会导致敬畏。
再抽象些,是社会性的刺激:强权下的平民看到领袖、内分泌澎湃的脑残粉看到爱豆、灰姑娘玛丽苏看到禁欲系霸道总裁……
更抽象的,还有审美性的刺激:欣赏到文艺作品的旷世绝美时(尤其是音乐和诗)、理解到数学与科学理论的博大精深时(如电磁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这是啥?妈妈,我都看不懂!”
NO2:顺应的需要
顺应(accommodation)由发展心理学的祖师爷皮亚杰提出,是指当我们遇到不足以应对的刺激时,对自己心理结构做出调整。与之相对的同化(assimilation),这是指我们可以把刺激纳入已有的心理结构,不用做出调整。
超出日常参考系的浩大,自然属于不足以应对的刺激,没法同化,需要顺应。
敬畏的起因是浩大与顺应的需要,这也就因此区别于一系列相似的情绪:
注意:顺应的需要并不等于顺应。
换句话说,顺应可能成功,此时敬畏就是积极情绪,后果是一串正能量;而顺应也可能失败,此时敬畏涉及消极情绪,后果也就一片负面波了。目前的敬畏理论,多以前者为主。
以下简化图列出了敬畏理论的整条来龙去脉:
(一)顺应成功:小自我、利他与亲社会行为
顺应成功,意味着我们把心理结构调整到可以接受浩大。一个自然的后果就是:我们对自我的感觉变小了。
小自我(the small self)是比喻性的,除了不再过分自我聚焦、自赏自怜,还包括对个人利弊不再患得患失、对世俗考量不再斤斤计较、更紧密地与周遭世界相连、更强调个人属于整体的一部分,甚至还包括感觉时间流淌得更慢、幸福感提升。
一句话,您超凡脱俗了。
由此出发,很多人变成了雷锋。实验表明,敬畏正是通过小自我发挥作用,让被试者做出了更多利他和亲社会行为。对于从太空看过地球的宇航员,这叫作“纵观效应(overview effect)”。
(二)顺应失败:自我崩塌、自我泯灭、宇宙恐惧症……
对很多人,敬畏是迷人、上瘾、欲罢不能的,和毒品类似。所以他们历历万乡翻山渡海,或者死宅在家听贝多芬,就为那一点限时赠送但甜到炸裂的糖。
实验表明,容易感到敬畏的人,大多对调整心理结构感到舒适,对陌生新奇的体验心态开放,对认知闭合感(cognitive closure)没太大需要。换句话说,他们不怕模糊、纷繁、规则不清、答案不明……
然而,对另外的少数人,自我是固执或脆弱的,顺应多难啊,面临浩大,我们宁可崩人设,也无法调整心理结构。
心理学家James Averill说:“当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受到濒于崩溃的威胁,他可以逃避,可以在绝望中放弃,又或者欣然接受自我消融,把消融当作与无所不包的实体和解的一种标志。被不同的倾向控制,最终结果可能是焦虑,是抑郁,也可能精神的升华。”
最后,模仿一种风评极佳的诊治深海恐惧症的手段,隆重奉上我们的宇宙恐惧症脱敏疗法:直面并渐渐习惯你的恐惧吧!
下面我们将向患者展示最可怕的宇宙天体图,请务必咬紧牙关,坚持看完:
----------前方高能预警--------
请吃星球巧克力糖:
你可以吃十二颗星的,也可以想吃几个星系就吃几个:
怕它,就吃了它吧!
未知在星云上、在黑洞中,也在微生物里、在原子核中,都是珍贵的,但大多数普通人对宇宙着迷,显然不只因为未知,而是因为天体在常识中最浩大。
我们用登月日来纪念首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宇宙的浩瀚,使我们敬畏,使我们有了顺应的需要,更使我们有了不断探索的动力!来吧,一起上天吧?别管什么宇宙恐惧症了!
本文由科普中国移动端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