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实访安溪茶庄园:这是他们关于安溪铁观音的理想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实访安溪茶庄园:这是他们关于安溪铁观音的理想国

冠和茶庄园、举源茶庄园、八马茶庄园,我们采访了这些茶庄庄主,看看他们的梦想与情怀。

或许是受红酒庄园成功的影响,或许是对自身的更深层次探索。不管怎么样,如果现在的你再来到安溪,这个铁观音的故乡,你会发现众多的“茶庄园”林立于你所能见到的每一个知名或不知名的山头。

铁观音茶庄园,这股浪潮伴随着的是关于“产业升级”、“融合经济”、“体验经济”等诸多耀眼的名词。茶庄园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形态,也是产业变革的奏鸣曲。但是,撇除这些炫目的外衣,更真实地走进各型各色的茶庄园,触碰每个“茶庄园主”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会发现更多。

这一次,我们走进这些茶庄园,走近这些庄主,才发现,在茶庄园看似千篇一律的外表下,其实承载了茶庄园主人不一样的情怀和梦想,

冠和茶庄园:“我希望把这里打造成了解真实安溪铁观音的一个客厅”

走进冠和茶庄园纯属偶然。在2016年安溪铁观音的秋茶季,当我们一行人原本为了了解作为内安溪的核心产地——祥华的茶季状况而来,却因为祥华偏处安溪一隅,难以当日返回县城,在安溪茶都朋友的介绍下,偶然间住进了这个尚未对外开放,位处云山深处的秀美茶庄园。

庄园主吴总是个热心人,特意把我们从安溪县城“捎带”到了祥华乡。在我们走访完祥华乡的既定行程之后,在乡政府接上我们一行,就前往距离乡政府十数里外的茶庄园落脚。

虽然仅仅只是十数里的路程,却全是弯转曲折,且逼仄险峻的盘山道,基本上几十米就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吴总以彪悍的车速在贴近山崖狭窄的山道上狂奔,不一会,我就已经经不起颠簸而开始头晕目眩起来,只好瘫在座位上闭目养神,感觉着身体随着车子不断地向上攀爬,攀爬……

车子终于停了下来,一出车门,我们就看到了庄园的全貌,也立刻被庄园的美景所惊呆。

冠和庄园处在一座极高的山峰顶下数十米的一处较空旷的平地上。站在庄园门外,即可放眼远处的群山在脚下连绵起伏奔向远方;山色翠绿,掩映着数不清的茶园和村落,星星点点布局在眼前辽阔的大地上,如诗如画;

山间的气候就是多变。不一会,刚刚还碧空万里的天气,却突然间风起云涌,一阵一阵的烟云,像海浪般不停地冲击着高耸的山峦,此刻,世界仿佛一下子成为了空蒙迷离的仙境。

吃完吴总亲自下厨料理的一餐美食后,我们在客厅边泡茶边闲聊。由于没有了调研任务,话题更是海阔天空随性而为,对于安溪铁观音的现状,对于老铁的话题,聊了很多。而聊到茶庄园,吴总更是心声毕露。为了这个茶庄园,吴总先后投入了好几百万,对于目前铁观音行情不算特别好的时候,个人投入几百万做这样一种事情,不得不说是一种魄力。

对于茶庄园的打造,吴总告诉我们,在茶园的整体模式时,吴总希望他的茶庄园能够打造的是一个真正的生态茶园,从前期的茶树管理,到后期的采摘,制作,都希望能够做到最好。

比如说在茶树管理方面,他就花重金,聘请了附近村子的村民,以人工除草等方式进行管理,成本高是不言而喻的。

而茶园的经营模式,吴总告诉我们:投入这个茶庄园,直到现在(2016年10月前),并没有对外营业,只是作为一些朋友接待和重要客户的接待使用。未来可能会对外开放,但是也并不一定会以收费的形式进行,或许可能会不定期免费邀请一些茶友来体验。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盈利本身,而是为了让不了解安溪铁观音真实情况的人来切身感受。

而对于单纯茶庄园投资的回收,吴总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和期限。但是从这个茶庄园,目前已经发挥出来的价值来说,吴总对茶庄园抱着更多更大的期许。

虽然这个茶庄园并没有对外营业,但是通过一些朋友推荐,到过茶庄园的客人,都会对庄园的生态管理,和茶叶品质有足够的信心保证。这样也为吴总拉来了一批稳定的高价值客户群体。许多社会名人和知名企业,每年都会从吴总这里订购大量的高品质铁观音。正是已经有了这样的市场效果,吴总认为,不仅仅是为自己的企业,或许对于整体的安溪铁观音的正名,他的茶庄园都能够提供一份助力。

安溪铁观音整体的发展好坏,实际上是关乎每一个安溪人,安溪茶商最切身利益的事情,没有哪个安溪人可以置身事外,他自己也一样不例外。而安溪铁观音这艘大船的推动,也需要千千万万茶商的一起努力。

所以,吴总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希望把自己的茶庄园打造成安溪铁观音的一个客厅,让大家能真实看到安溪铁观音好的一面,不管是茶园环境、茶园种植,以及制作技艺,让冠和茶庄园成为展示安溪铁观音的一面镜子。

最后,我们问了吴总一个敏感的话题:目前很多安溪茶商为了市场的需求,除了铁观音之外也经营其他多种茶类的现象如何看。对于这个问题,吴总略作沉默,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他无法对这种现象做评价,但是作为他自己,作为一个安溪人,铁观音给予了他很多很多,对于铁观音,更重要的是感恩,他会一直坚持在安溪铁观音这条路上。

人生自是有情痴,痴于茶,痴于铁观音,这或许是许多安溪茶人、茶商心中不可割舍的一种情愫。

举源茶庄园:他把自己的茶园,搞成了安溪铁观音的科研试验田

拜访举源的刘金龙老师,是因为他在安溪铁观音茶制作领域的专家地位。但是通过两天的接触,我们最终了解更多的,却是关于他的茶庄园——我们想通过话题带着他走,结果却被他牵了鼻子。一个傍晚时分,我们从安溪县城搭车一起前往龙涓茶厂,想全程了解刘金龙老师制作铁观音的技艺。一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也聊了一两个小时。

刘金龙是个很能聊天,也很会聊天的人。一说到茶,就滔滔不绝,语速仿佛也提挡了几级,火急火燎地像在奔跑追逐着什么。或许他就像他自己说的,是在跟时间赛跑。

刘金龙告诉我们,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了,没有接棒过他的铁观音事业,所以,他必须自己来完成一些事情。“我年纪也不小了,辛苦一辈子赚的这些钱也够我衣食无忧了,但是人不能够只顾着自己活着,特别是一个安溪做茶人,如果安溪铁观音在我们这辈人手里做毁了,那我们就是最大的罪过。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我更希望做的,是为安溪铁观音的发展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铁观音传统技艺的回归是所有安溪人关注的问题,但是对于刘金龙来说,茶园种植管理的全面改造和提升,才是他眼中的安溪铁观音,乃至整个茶行业最根本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他的看法,或多或少地会引起别人的质疑和反对。

刘金龙告诉我们,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安溪铁观音的栽培条件和办法,他先后与国内许许多多的知名研究院合作,向许多的专家学者请教,有些正在试验过程中,有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而一路上刘金龙给我们讲到的关于他对茶园的改造和试验,在第二天我们走进茶山的时候,得到了更直观的体验。

上千亩的企业茶庄园,他把它搞成了一个实验基地

在茶厂通宵跟踪完完整的安溪铁观音的制茶过程后,休息了一个上午,第二天下午,我们就跟随刘金龙来到他的“试验田”参观。

他的“茶庄园”很大,上千亩的面积,但是与别的茶庄园最大的不同是“生活设施的不完善”,没有住宿的地方,没有许多便利的生活设施——刘金龙说,这个后期会完善,但是不是他目前的重点,他目前更关注的是如何真正找到好的茶园管理和培育的方法。

在茶园的好几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大片一大片成人一样高的稀疏的茶树。刘金龙告诉我们,这些就是他在做的 “植疏,培高”的试验地——就是把原来种植十棵茶树的位置,只种植三四棵,给予每棵茶树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而且多年不采摘,放任它自由生长到足够的高度。

对于这样做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土地成本,是否会影响到生产的收益时,刘金龙表示:如果真的证明这样对茶叶品质有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品质提升促进价格提升,是可以得到一些收益的,另外,更重要的是,安溪铁观音不能只赚短钱,需要考虑更长线的发展。

茶园灭虫是一向头疼的问题,这方面又有什么特别的好办法呢?刘金龙指引我们到了一块就近的茶地,扒开茶树,让我们观察茶树周边的土地,我们惊异地发现,茶树周边竟然生长着胡豆,花生等农作物。

这也是刘金龙一项实验的内容,通过多次的混合栽培,刘老师发现某些农作物与茶树相生的效果更好,农作物的一些气味,不仅可以达到驱逐害虫的效果,而且可作为茶树的养料。当然,这个还只是在实验的阶段,或许未来还会有更好的混合种植的作物发现。

此外,对于茶林的混搭种植、生态种植等,他都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为了这些实验,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资金成本。或许就如他自己所说,他现在已经不会单纯只为了赚钱而做事,而是为了为安溪铁观音找到更好的发展办法。

虽然很多刘金龙的观点和做法还没得到完全的认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走,去一次次论证,但是他就是乐此不疲。或许这是一个安溪茶人的时代使命感的驱动,也是安溪铁观音对安溪人的独特情感号召力使然。

八马茶庄园:要把安溪茶庄园打造成接轨世界的茶庄园标准模板

提到安溪铁观音,就不能不提到八马,而安溪铁观音茶庄园的建设,也一样绕不过。为了呈现更完整的安溪茶庄园的发展状态,我们最后走访了八马茶庄园——这也是特意拜访的一次。

带我们走进八马茶庄园的是八马茶庄园负责人。他告诉我们,与其他的茶庄园建设不同,八马作为安溪铁观音产业的领头羊企业,茶庄园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发挥模范样板作用,为安溪铁观音茶庄园的全面开发,做好铺垫和示范。所以,一开始,八马的茶庄园就朝着接轨世界,打造茶庄园标准模板的方向在走。

八马的茶庄园故事起源于2010年的初夏,在泉州市和安溪县政府先后提出倡议茶庄园建设之后,八马就快速启动了相关的工作。

在国内各地茶乡都纷纷提出茶庄园建设的概念之时,实际上,对于茶庄园该如何建设,该如何运营管理等都没有规范化的模板。

为此,八马为了了解欧洲成熟的葡萄酒庄园模式,不惜耗费巨资,踏上了欧洲的取经之路。连续四五年,先后寻找了法国和意大利的多个庄园,“茶酒对话”不断。最终八马也成为了安溪茶庄园建设的模范实践者。

截至目前,八马在安溪先后创建了西坪红星茶场、龙门茶庄园、桃舟有机茶庄园等多个庄园,已经成为安溪这场茶庄园建设运动中的主力军,而八马的一些经验和模式,也对蓬勃兴起的大大小小茶庄园,有着直接而有效的示范效果。

八马茶庄园模式,更是一套完善科学的茶园管理、茶叶生产的标准模型

八马有好几个茶庄园,而我们跟随走访的是位于龙门镇的龙门生态茶庄园。

龙门生态茶庄园更像一座“茶文化大观园”,融合茶叶生产、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更像是当前国内主流的茶特色小镇的建设。

500多亩的“百茶园”是青少年夏令营的体验基地,和观光旅游、体验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区域,每一丘都种植不同的茶树,涵盖六大茶类的近百种茶。步行游走在茶山间,可观赏,了解它们的生长喜好、茶树特征。游玩累了,还能品尝到以茶叶入菜的美味茶餐。

八马还在茶庄园,建设了观光工厂,拥有全球最先进的乌龙茶初精制生产线,全程机械自动化的流程:模拟光照、滚筒匀推机、静电吸附、自动下料、自动包装机等精细流畅的系统,让人叹为观止。

负责人告诉我们:八马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的经营模式,以及结合中国茶文化的资深特点,已经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茶庄园经营的模式,并示范带动了数万亩茶园生态化的实现。

在茶庄园管理方面,八马提出了“森林中的茶园”的种植理念。在茶山上留下大部分的林木和植被,并种植大量的花草,以保持茶园的原生态链条,维护茶园的多样化生态性,并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原料的高品质。

在产品生产标准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八马的当家花旦——赛珍珠产品。负责人告诉我们,八马铁观音的生产,借鉴法国葡萄酒有AOC(原产地命名保护)标志的做法,消费者一看便知是否来自特级产区。八马茶庄园出产的 “赛珍珠”,每一个栽培措施和制作工序都严格按照《地理标志产品  安溪铁观音》GB19598-2006等国家标准的要求,可说是中国茶行业版本的AOC。

后记

“安溪铁观音”是每个安溪人心中厚重的五个大字。曾经的辉煌、失落、再次崛起,安溪铁观音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的路。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茶行业无可争议的最勇于开拓创新的先锋军,安溪铁观音,以及安溪茶人,一直都在整个茶行业扮演着重要的探路者的角色。而茶庄园建设风潮的兴起,给了安溪一次新的机会——不仅仅只是一种新形式的演变和发生,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形式下面,每一个践行者,隐藏在心灵背后对安溪铁观音朴质的情怀和使命感,让人感动。

更重要的是,这种探索引起的对安溪铁观音发展的反思和改善,必然对于安溪铁观音的发展,乃至于中国茶行业的发展,都可能会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实访安溪茶庄园:这是他们关于安溪铁观音的理想国

冠和茶庄园、举源茶庄园、八马茶庄园,我们采访了这些茶庄庄主,看看他们的梦想与情怀。

或许是受红酒庄园成功的影响,或许是对自身的更深层次探索。不管怎么样,如果现在的你再来到安溪,这个铁观音的故乡,你会发现众多的“茶庄园”林立于你所能见到的每一个知名或不知名的山头。

铁观音茶庄园,这股浪潮伴随着的是关于“产业升级”、“融合经济”、“体验经济”等诸多耀眼的名词。茶庄园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形态,也是产业变革的奏鸣曲。但是,撇除这些炫目的外衣,更真实地走进各型各色的茶庄园,触碰每个“茶庄园主”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会发现更多。

这一次,我们走进这些茶庄园,走近这些庄主,才发现,在茶庄园看似千篇一律的外表下,其实承载了茶庄园主人不一样的情怀和梦想,

冠和茶庄园:“我希望把这里打造成了解真实安溪铁观音的一个客厅”

走进冠和茶庄园纯属偶然。在2016年安溪铁观音的秋茶季,当我们一行人原本为了了解作为内安溪的核心产地——祥华的茶季状况而来,却因为祥华偏处安溪一隅,难以当日返回县城,在安溪茶都朋友的介绍下,偶然间住进了这个尚未对外开放,位处云山深处的秀美茶庄园。

庄园主吴总是个热心人,特意把我们从安溪县城“捎带”到了祥华乡。在我们走访完祥华乡的既定行程之后,在乡政府接上我们一行,就前往距离乡政府十数里外的茶庄园落脚。

虽然仅仅只是十数里的路程,却全是弯转曲折,且逼仄险峻的盘山道,基本上几十米就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吴总以彪悍的车速在贴近山崖狭窄的山道上狂奔,不一会,我就已经经不起颠簸而开始头晕目眩起来,只好瘫在座位上闭目养神,感觉着身体随着车子不断地向上攀爬,攀爬……

车子终于停了下来,一出车门,我们就看到了庄园的全貌,也立刻被庄园的美景所惊呆。

冠和庄园处在一座极高的山峰顶下数十米的一处较空旷的平地上。站在庄园门外,即可放眼远处的群山在脚下连绵起伏奔向远方;山色翠绿,掩映着数不清的茶园和村落,星星点点布局在眼前辽阔的大地上,如诗如画;

山间的气候就是多变。不一会,刚刚还碧空万里的天气,却突然间风起云涌,一阵一阵的烟云,像海浪般不停地冲击着高耸的山峦,此刻,世界仿佛一下子成为了空蒙迷离的仙境。

吃完吴总亲自下厨料理的一餐美食后,我们在客厅边泡茶边闲聊。由于没有了调研任务,话题更是海阔天空随性而为,对于安溪铁观音的现状,对于老铁的话题,聊了很多。而聊到茶庄园,吴总更是心声毕露。为了这个茶庄园,吴总先后投入了好几百万,对于目前铁观音行情不算特别好的时候,个人投入几百万做这样一种事情,不得不说是一种魄力。

对于茶庄园的打造,吴总告诉我们,在茶园的整体模式时,吴总希望他的茶庄园能够打造的是一个真正的生态茶园,从前期的茶树管理,到后期的采摘,制作,都希望能够做到最好。

比如说在茶树管理方面,他就花重金,聘请了附近村子的村民,以人工除草等方式进行管理,成本高是不言而喻的。

而茶园的经营模式,吴总告诉我们:投入这个茶庄园,直到现在(2016年10月前),并没有对外营业,只是作为一些朋友接待和重要客户的接待使用。未来可能会对外开放,但是也并不一定会以收费的形式进行,或许可能会不定期免费邀请一些茶友来体验。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盈利本身,而是为了让不了解安溪铁观音真实情况的人来切身感受。

而对于单纯茶庄园投资的回收,吴总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和期限。但是从这个茶庄园,目前已经发挥出来的价值来说,吴总对茶庄园抱着更多更大的期许。

虽然这个茶庄园并没有对外营业,但是通过一些朋友推荐,到过茶庄园的客人,都会对庄园的生态管理,和茶叶品质有足够的信心保证。这样也为吴总拉来了一批稳定的高价值客户群体。许多社会名人和知名企业,每年都会从吴总这里订购大量的高品质铁观音。正是已经有了这样的市场效果,吴总认为,不仅仅是为自己的企业,或许对于整体的安溪铁观音的正名,他的茶庄园都能够提供一份助力。

安溪铁观音整体的发展好坏,实际上是关乎每一个安溪人,安溪茶商最切身利益的事情,没有哪个安溪人可以置身事外,他自己也一样不例外。而安溪铁观音这艘大船的推动,也需要千千万万茶商的一起努力。

所以,吴总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希望把自己的茶庄园打造成安溪铁观音的一个客厅,让大家能真实看到安溪铁观音好的一面,不管是茶园环境、茶园种植,以及制作技艺,让冠和茶庄园成为展示安溪铁观音的一面镜子。

最后,我们问了吴总一个敏感的话题:目前很多安溪茶商为了市场的需求,除了铁观音之外也经营其他多种茶类的现象如何看。对于这个问题,吴总略作沉默,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他无法对这种现象做评价,但是作为他自己,作为一个安溪人,铁观音给予了他很多很多,对于铁观音,更重要的是感恩,他会一直坚持在安溪铁观音这条路上。

人生自是有情痴,痴于茶,痴于铁观音,这或许是许多安溪茶人、茶商心中不可割舍的一种情愫。

举源茶庄园:他把自己的茶园,搞成了安溪铁观音的科研试验田

拜访举源的刘金龙老师,是因为他在安溪铁观音茶制作领域的专家地位。但是通过两天的接触,我们最终了解更多的,却是关于他的茶庄园——我们想通过话题带着他走,结果却被他牵了鼻子。一个傍晚时分,我们从安溪县城搭车一起前往龙涓茶厂,想全程了解刘金龙老师制作铁观音的技艺。一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也聊了一两个小时。

刘金龙是个很能聊天,也很会聊天的人。一说到茶,就滔滔不绝,语速仿佛也提挡了几级,火急火燎地像在奔跑追逐着什么。或许他就像他自己说的,是在跟时间赛跑。

刘金龙告诉我们,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了,没有接棒过他的铁观音事业,所以,他必须自己来完成一些事情。“我年纪也不小了,辛苦一辈子赚的这些钱也够我衣食无忧了,但是人不能够只顾着自己活着,特别是一个安溪做茶人,如果安溪铁观音在我们这辈人手里做毁了,那我们就是最大的罪过。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我更希望做的,是为安溪铁观音的发展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铁观音传统技艺的回归是所有安溪人关注的问题,但是对于刘金龙来说,茶园种植管理的全面改造和提升,才是他眼中的安溪铁观音,乃至整个茶行业最根本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他的看法,或多或少地会引起别人的质疑和反对。

刘金龙告诉我们,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安溪铁观音的栽培条件和办法,他先后与国内许许多多的知名研究院合作,向许多的专家学者请教,有些正在试验过程中,有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而一路上刘金龙给我们讲到的关于他对茶园的改造和试验,在第二天我们走进茶山的时候,得到了更直观的体验。

上千亩的企业茶庄园,他把它搞成了一个实验基地

在茶厂通宵跟踪完完整的安溪铁观音的制茶过程后,休息了一个上午,第二天下午,我们就跟随刘金龙来到他的“试验田”参观。

他的“茶庄园”很大,上千亩的面积,但是与别的茶庄园最大的不同是“生活设施的不完善”,没有住宿的地方,没有许多便利的生活设施——刘金龙说,这个后期会完善,但是不是他目前的重点,他目前更关注的是如何真正找到好的茶园管理和培育的方法。

在茶园的好几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大片一大片成人一样高的稀疏的茶树。刘金龙告诉我们,这些就是他在做的 “植疏,培高”的试验地——就是把原来种植十棵茶树的位置,只种植三四棵,给予每棵茶树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而且多年不采摘,放任它自由生长到足够的高度。

对于这样做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土地成本,是否会影响到生产的收益时,刘金龙表示:如果真的证明这样对茶叶品质有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品质提升促进价格提升,是可以得到一些收益的,另外,更重要的是,安溪铁观音不能只赚短钱,需要考虑更长线的发展。

茶园灭虫是一向头疼的问题,这方面又有什么特别的好办法呢?刘金龙指引我们到了一块就近的茶地,扒开茶树,让我们观察茶树周边的土地,我们惊异地发现,茶树周边竟然生长着胡豆,花生等农作物。

这也是刘金龙一项实验的内容,通过多次的混合栽培,刘老师发现某些农作物与茶树相生的效果更好,农作物的一些气味,不仅可以达到驱逐害虫的效果,而且可作为茶树的养料。当然,这个还只是在实验的阶段,或许未来还会有更好的混合种植的作物发现。

此外,对于茶林的混搭种植、生态种植等,他都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为了这些实验,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资金成本。或许就如他自己所说,他现在已经不会单纯只为了赚钱而做事,而是为了为安溪铁观音找到更好的发展办法。

虽然很多刘金龙的观点和做法还没得到完全的认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走,去一次次论证,但是他就是乐此不疲。或许这是一个安溪茶人的时代使命感的驱动,也是安溪铁观音对安溪人的独特情感号召力使然。

八马茶庄园:要把安溪茶庄园打造成接轨世界的茶庄园标准模板

提到安溪铁观音,就不能不提到八马,而安溪铁观音茶庄园的建设,也一样绕不过。为了呈现更完整的安溪茶庄园的发展状态,我们最后走访了八马茶庄园——这也是特意拜访的一次。

带我们走进八马茶庄园的是八马茶庄园负责人。他告诉我们,与其他的茶庄园建设不同,八马作为安溪铁观音产业的领头羊企业,茶庄园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发挥模范样板作用,为安溪铁观音茶庄园的全面开发,做好铺垫和示范。所以,一开始,八马的茶庄园就朝着接轨世界,打造茶庄园标准模板的方向在走。

八马的茶庄园故事起源于2010年的初夏,在泉州市和安溪县政府先后提出倡议茶庄园建设之后,八马就快速启动了相关的工作。

在国内各地茶乡都纷纷提出茶庄园建设的概念之时,实际上,对于茶庄园该如何建设,该如何运营管理等都没有规范化的模板。

为此,八马为了了解欧洲成熟的葡萄酒庄园模式,不惜耗费巨资,踏上了欧洲的取经之路。连续四五年,先后寻找了法国和意大利的多个庄园,“茶酒对话”不断。最终八马也成为了安溪茶庄园建设的模范实践者。

截至目前,八马在安溪先后创建了西坪红星茶场、龙门茶庄园、桃舟有机茶庄园等多个庄园,已经成为安溪这场茶庄园建设运动中的主力军,而八马的一些经验和模式,也对蓬勃兴起的大大小小茶庄园,有着直接而有效的示范效果。

八马茶庄园模式,更是一套完善科学的茶园管理、茶叶生产的标准模型

八马有好几个茶庄园,而我们跟随走访的是位于龙门镇的龙门生态茶庄园。

龙门生态茶庄园更像一座“茶文化大观园”,融合茶叶生产、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更像是当前国内主流的茶特色小镇的建设。

500多亩的“百茶园”是青少年夏令营的体验基地,和观光旅游、体验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区域,每一丘都种植不同的茶树,涵盖六大茶类的近百种茶。步行游走在茶山间,可观赏,了解它们的生长喜好、茶树特征。游玩累了,还能品尝到以茶叶入菜的美味茶餐。

八马还在茶庄园,建设了观光工厂,拥有全球最先进的乌龙茶初精制生产线,全程机械自动化的流程:模拟光照、滚筒匀推机、静电吸附、自动下料、自动包装机等精细流畅的系统,让人叹为观止。

负责人告诉我们:八马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的经营模式,以及结合中国茶文化的资深特点,已经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茶庄园经营的模式,并示范带动了数万亩茶园生态化的实现。

在茶庄园管理方面,八马提出了“森林中的茶园”的种植理念。在茶山上留下大部分的林木和植被,并种植大量的花草,以保持茶园的原生态链条,维护茶园的多样化生态性,并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原料的高品质。

在产品生产标准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八马的当家花旦——赛珍珠产品。负责人告诉我们,八马铁观音的生产,借鉴法国葡萄酒有AOC(原产地命名保护)标志的做法,消费者一看便知是否来自特级产区。八马茶庄园出产的 “赛珍珠”,每一个栽培措施和制作工序都严格按照《地理标志产品  安溪铁观音》GB19598-2006等国家标准的要求,可说是中国茶行业版本的AOC。

后记

“安溪铁观音”是每个安溪人心中厚重的五个大字。曾经的辉煌、失落、再次崛起,安溪铁观音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的路。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茶行业无可争议的最勇于开拓创新的先锋军,安溪铁观音,以及安溪茶人,一直都在整个茶行业扮演着重要的探路者的角色。而茶庄园建设风潮的兴起,给了安溪一次新的机会——不仅仅只是一种新形式的演变和发生,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形式下面,每一个践行者,隐藏在心灵背后对安溪铁观音朴质的情怀和使命感,让人感动。

更重要的是,这种探索引起的对安溪铁观音发展的反思和改善,必然对于安溪铁观音的发展,乃至于中国茶行业的发展,都可能会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