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云酒团队
2011年,黄铁鹰的《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出版,当时引起的轰动效果堪称“洛阳纸贵”,一个从四川简阳走出来的火锅店,凭什么成为中国餐饮业的新生力量代表,几乎人人都想发现其中的秘密。
那一年,是周志刚在金徽酒任董事长的第五个年头,公司年销售额从最初的8000万,增长到5个亿。其实,周志刚早已对海底捞做过认真研究,从管理机制到企业文化,从团队建设到人才培养,他都把金徽酒与海底捞进行反复对比,逐渐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海底捞”体系。为了把海底捞摸透学尽,他甚至让自己的儿子去海底捞打工。
因此,周志刚看到“海底捞你学不会”这个题目时,心里的想法跟大多数人都不一样:学海底捞已不是问题,但对于金徽酒业,面对白酒市场的具体情况,能否做得更好呢?
六年后,当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见到周志刚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比海底捞多一个字,把人当“人才”对待
在海底捞的企业哲学中,很著名的一条是“把人当人对待”,而金徽酒则加多了一个字:把人当“人才”对待。
2006年,金徽酒由亚特集团投资收购之后,周志刚出任董事长,当时企业留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荒废。“工人四个月没拿到工资,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厂区里长满杂草,还有不少野兔,全厂一共就两台电脑,”周志刚回忆,在全面了解企业情况之后,他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挖人。
于是,金徽酒从五粮液挖来了技术精英张志刚,并把他的整个技术团队“一锅端”挖到了金徽。张志刚出任总工后,为金徽酒品质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提升效果,当地消费者纷纷反映,金徽酒更好喝了。
而在营销人才方面,除了从外部吸引搜罗,金徽酒还很注重内部的人才挖掘,周志刚笃信一点:每个金徽人都有成才潜质,都应被作为人才对待。
来到企业的第二年,周志刚通过一段时间对团队的观察,注意到一个27岁的年轻人,虽然年轻,却有能力敢担当,正是金徽酒开拓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于是周志刚果断把他提拔至销售公司总经理。这个年轻人名叫王栋,现在已是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金徽酒省内销售公司总经理。
周志刚似乎有一种发现人才的“慧眼”,总能找准金徽酒最需要的人才,而他一旦看准,就绝不错过,必得之而后快。
廖结兵今年38岁,在金徽工作了七年多,现在的身份是金徽酒业副总经理、金徽酒销售西安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进入金徽酒的过程堪称曲折。
2009年,廖结兵已在酒类运营企业和咨询机构工作多年,理论积累深厚,实战经验丰富。那段时间,他正打算回安徽老家自己创业,连老家的房子都已经买好了。与廖结兵有业务合作关系的周志刚得知此事后,连忙给廖结兵做起了“思想工作”,动员他加入金徽酒。
看到廖结兵回家的意愿很强,周志刚急了,索性动身赶赴廖结兵的老家安徽安庆,对其家人一一做起说服工作。面对这样的老板,廖结兵已无法说出“不”字,由此成为金徽酒一员,也是周志刚的重要战将。
“对于金徽酒这样的酒企,除了人才,还有什么优势牌可打呢?”周志刚说,论品质,谈不上比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名酒企业更好,只是各具特色各有所长,论品牌,金徽酒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甘肃和西北地区,并没有名酒的光环背书,“我们能通过后天努力建立起来的优势,只有人才,而人才也是最重要的竞争力,解决了人才问题,其他问题都能解决。”
把人当“人才”对待,这使金徽酒核心团队具有非常健康的梯次结构,“公司高管的70%都不是本地人,里面已经有两个80后了,其中柔和事业部总经理王宁,他是85后,大学毕业招聘到金徽酒的,现在他们这个事业部的单品年销售额一个多亿。”周志刚谈及企业人才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似乎从中预见了金徽酒的未来,语气中满是自豪感。
“经常有人问我金徽酒发展有什么秘密,我觉得并不复杂,企业发展水平是由人才水平决定的,企业人才的增加和成长,自然就导致了企业的发展结果。”
周志刚说,从某种程度看,金徽酒的十年发展经历,本质上就是一个集聚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的过程。
员工要“富养”,生活质量决定发展质量
海底捞“厚待”员工是出了名的,员工宿舍全都位于所在店周边20分钟的步行半径内,空调暖气、电视电脑,还有专人负责员工宿舍的卫生,为员工洗衣服、做夜宵。让员工在生活中“变懒”,是为了工作中更有精力。
周志刚对此不仅学会了,还做了进一步提升,“海底捞的这一点,应该说我们还是学得不错,基本上把员工的生活问题都解决到位了,只要员工进入金徽酒,就不太需要为衣食住行的事情担心了,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周志刚所说的“学得不错”,之于金徽酒员工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金徽酒生产厂区里有两个食堂,两家紧挨着,每周一,两家食堂就会“发布”本周食谱,从主食到菜品,介绍得非常详细,简直有点“PK”的味道。事实也的确如此,公司会根据员工就餐的刷卡统计,定期对这两家食堂进行评比奖惩,员工就餐人次多的一家,就会拿到相应奖励。
“所以我们在厂里吃得很好,两家食堂的菜品口味和营养搭配都很好,”不止一位金徽酒员工这样说,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上的“小制度”,却体现出金徽酒为员工生活品质下足了心思和力气。
金徽酒员工在食堂就餐,一日三餐全部免费,厂区的员工宿舍楼也是整洁气派,宽带WIFI一应俱全。“公司也鼓励员工买车,给员工发油贴,正常上下班和生活的情况下,油贴额度每个月是用不完的。”在金徽酒办公室工作的刘明说,包括一年四季的服装发放,员工家里凡逢婚丧嫁娶,公司都会发放礼金,除此之外,每年给员工父母发放“长者慰问金”和慰问信,每人2000元。
如果觉得还不够,员工家属可以接受参观公司的邀请,到自己的父母、子女所工作、生活的环境中亲身体验,这同样是金徽酒长期执行的一种固定制度。
有了吃、穿、行、用的种种福利,以及“给力”的薪酬递增机制,金徽酒员工的生活质量在当地乃至西北地区都属于较高水平。但与这些相比,住房才是金徽酒真正的福利“大杀器”。
金徽关爱员工公寓一共包括12栋楼宇,合计2000多套,为精装修的开放式高档住宅小区。金徽酒员工购买这些公寓的“福利价”为1000多元/平米,十年之后可获得房屋产权。这个小区的最大特色,莫过于“免费”了。
物业,免费;暖气,免费;停车,免费;天然气入户,免费。小区内还有为180多个金徽酒员工子女修建的配套幼儿园,占地3600多平米,园舍面积3000平米,绘画区、舞蹈区、陶艺区等功能板块一应俱全,入园费用?当然还是免费,包括服装、书本、寝具、学习用品全部免费。小区周边,还有当地顶好的学校、医院,金徽员工养老院正在建设之中。
及至看到金徽关爱员工公寓在其公共卫生间所用的洁具都是TOTO品牌,让人不由感慨,如果说海底捞对员工是“厚待”,那金徽酒则是“富养”。海底捞对员工做到的,金徽酒几乎都加倍给予,于是周志刚才有底气说“我们学得不错”。
“富养”员工,以员工的生活质量决定企业的发展质量,在金徽酒厂区参观,无论酿酒车间、灌装线还是检验室,很容易被员工脸上的微笑所感染,他们还会大方、惬意地与来访者聊上几句,语气和表情中带着不经意的骄傲,这种骄傲或许就是金徽酒强大的源泉。
海底捞服务员有“免单权”,金徽酒大区经理连“赚钱”都不用考虑
海底捞对服务员是高度“授权”的,到什么程度呢?海底捞的服务员有权给任何一桌客人免单,对了,是服务员不是经理,是整桌免单而不是免一两个菜品,至于送菜、送礼品就更不在话下了。
“授权”已经成为海底捞的一种企业文化。当年海底捞走出简阳的第一站是西安,店长就是今天的海底捞总经理杨小丽,有一天她兴奋地告诉“老板”张勇:“我们有车了,一辆小面包车,刚买的。”刚刚在异地开出第一家店的小火锅店,店长买车就不需要向老板请示,海底捞的“授权”文化就是这么“大尺度”。
那么金徽酒呢?
与大多数酒企不同,金徽酒的经销商大会是两年开一次,“其实就算两年开一次会,会议主要内容也是给经销商发奖,至于市场上的问题,大区经理和销售人员日常已经处理得很好了。”周志刚说,能够把市场问题处理得很好很及时,关键就是充分的“授权”。
“我跟大区经理和营销人员说,你们不用考虑金徽酒赚不赚钱,那是我考虑的事情,你就考虑怎么让经销商和门店多赚钱,考虑怎么把市场服务好,”周志刚对市场的观点是,厂家使用经销商的网络和人力资源,已经占了很大“便宜”,所以金徽酒对市场经营人员给予充分“授权”,其握有极大的市场决策权,核心职责就是帮经销商多赚钱,“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经销商赚钱多了,金徽酒肯定也发展得好。”
包括对于经销商,金徽酒也提倡“授权”,授予其长期和主动经营市场的权利,而这需要厂商之间有着非常熟悉、信任的关系。“金徽酒排名前一百位的经销商,我全都认识,因为都是合作十年以上的伙伴,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诺千金,承诺的事情就没有变化余地。”周志刚说,“经销商是帮厂家挣钱的人,你有什么理由不善待他们?”
2015年底,金徽酒公司高层在一起开会,讨论员工涨工资的事情,建议方案是涨20%,一些高层不同意,认为这笔薪酬支出太大,还是周志刚说服了他们:“节流是公司中层应该考虑的问题,作为高层,你只需要考虑开源就行了,其他不需要多想。”
这就是金徽酒特色的“授权”,在职责范围之内,往往“不用多想”、“不用考虑其他”,甚至连“赚钱”都不用考虑,为了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每一位员工都拥有决策权和处置权。
当然,这种比海底捞尺度更大的“授权”,离不开严谨的机制保障。周志刚甚至将企业机制的改造建设,视作十年来的最大成就之一,“从业外资本进入白酒,能做到现在这样,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有了可靠的、良好的机制,才能向团队放权,让员工们人尽其才,让他们成为我的依靠。”
在外人眼中,金徽酒很厉害,能够在十年内从8000多万销售额增长到12亿以上,能够从一个衰落艰难的企业成长为主板上市公司,而同时它也很神秘,摸不透金徽酒做市场的招数,也看不懂金徽酒持续增长背后的道理。
其实金徽酒没那么神秘,也不存在什么特别的绝招,金徽酒的增长逻辑,就存在于那些最基础的企业文化中。如周志刚所言,能够沉淀下来,能够传承下去的,才称得上文化。在金徽酒,重视人才是文化、大胆授权是文化,让员工免费吃饭,给员工发放生日礼金,这些也是文化,“因为它们沉淀了下来,并且还会传承下去。”
这些就是金徽的道理,多年前“师从”海底捞,今天已成为金徽的独门秘籍,或许那句话应改成“金徽酒,你学不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