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篇名为《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文章戳中了很多人内心最脆弱的部分。大城市讨生活不易,每天腰酸背痛腿抽筋,这种情况下,你是不是经常感觉到精神不济、容易犯困?
伴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睡眠问题已经成为了众多健康领域中最为困扰人们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全世界约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1/3的人长期遭受睡眠问题的困扰。
为了解决很多人的睡眠问题,傍上共享经济概念的“共享睡眠仓”也出现了,2017年,睡眠产业已发展成一个覆盖全民的新兴产业,成为中国健康消费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生活的压力、工作的辛劳,人们愿意为自己的睡眠买单,对睡眠质量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睡眠经济蕴含巨大商机。萌叔来为你解读睡眠背后的经济大趋势。
1、企业埋单“出勤主义”背后632亿的“睡眠债”
中国现在有一个新称号,被称作是“睡不着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也呈现出了区域差异,据数据显示,中国东部地区超六成(62.9%)居民的睡眠受到了工作压力的影响,比中部城市高出7.5个百分点,比西部城市更是高出23.6个百分点。而东部居民的生活压力同样不小,61.8%的公众睡眠状况遭受生活压力干扰,而在中部和西部城市,这一比例分别为55.4%和39.3%。
别以为睡不着觉仅仅是对个人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与企业运行没有关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13岁至64岁的美国人中,有43%的人表示他们很少或从未在工作日的晚上睡过好觉。”在《华尔街日报》对美国劳动者的睡眠状况调查中发现:4060万美国劳动者──即全美就业人数的30%──每晚睡眠少于六小时(即“睡眠不足”)。23.2%的美国劳动者正承受着失眠的痛苦和没患失眠症的人相比,患有失眠症的人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缺勤率,失眠症每年令美国公司损失632亿美元。
不要觉得这一信息是耸人听闻,据悉由于“打卡签到”要求下衍生出的“出勤主义”(以较低效率工作)使患有失眠症的劳动者平均每年浪费掉了7.8个工作日。就全美就业总人数而言,失眠症每年令美国公司损失632亿美元。令人痛心的是,这一情况正在很多的中国企业内上演。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公司推出了的弹性工作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上来说,除了让很多劳动者减少高效办公时间外,并未为公司获得更多收益。
萌叔想说如果想要提高公司自有运转效率,比起依靠劳动者自身自觉能力,不如提高劳动者时间管理能力,将工作任务分解、划块,每天完成既定工作任务项目,使劳动者每日入眠以前不用过多考虑后面的事情完成期限,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其单位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让企业减少加班人员出现,口碑更好,更易招到工作能力强的劳动者。
2、睡眠问题低龄化趋势
在第15个世界睡眠日这一天,乌鲁木齐多家医院,举行“健康心理,良好睡眠”主题义诊活动。在就诊的人群中,中老年人虽还占了大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睡眠障碍逐渐“找上”了低龄人群。“低龄人群”睡眠问题就诊量目前在门诊量的比重中占到十分之一,甚至还有年仅七岁的儿童前来,因失眠问题就诊。
在坊间有这样说法,白天吃个猪,不抵晚上一觉呼。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都会感到睡不好觉,次日上班无精打采,倍感发力,但由于发生频次过多,都认为这是司空见惯了的,并未发现其背后隐含的健康危机。甚至部分孩子在模仿父母行为的同时,也渐渐埋下了睡眠隐患。分析指出,小患者睡眠有障碍主要有两大方面原因,一是因为缺乏家庭的关心,精神压力大、情绪焦躁,第二是大量青少年沉湎于电子游戏中,不能按时作息,常常熬了一个通宵之后,白天呼呼大睡,影响正常作息。
睡眠的重要性相信不用萌叔说,各位看官也都了解。对于每天要睡12个小时以上的婴儿来说,睡眠直接关乎大脑发育情况。尿不湿一开始能热销于市场的原因就是因为抓住了“减少宝宝惊醒次数,让宝宝沉浸香甜睡眠,大脑更好发育”这一营销点,快速夺得市场好感。每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睡眠延伸问题,抓住延伸问题点,并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法,是各行从业者想要在“睡眠经济”这一市场新蓝海中最好的切入点。
3、精致生活下的睡眠消费升级
根据美国商业周刊估计,目前美国睡眠经济年产值已经达到数百亿美元,做出贡献的除了床垫和床上用品,还包括1000多家经过认证的睡眠诊所、无数促进睡眠的处方药物、书籍和小器具等。睡眠经济在国内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就拿床上用品来说,据悉,目前国内床上用品生产企业有几千家,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加上周边带来的睡前经济,比如内容产业、休闲放松、智能硬件等等,这个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一张让人倍感舒适的床,一个紧贴颈部让人放松的枕头,一个舒缓神经的香薰……只要能和促进睡眠搭上关系,都成了热门产品。压力、噪音、焦虑……各种因素干扰着都市人的夜晚,睡眠危机悄悄缠上越来越多的市民,大家都渴望安睡,对高质量睡眠的渴求已经在催生“钱景”惊人的睡眠经济。
为迎合市场需求,曾经传统的只追求“经济实用”的床垫、枕头等睡眠产品,近几年,从面料、设计、功能、人体工学层面不断创新,向“功能性、装饰性、保健性、环保性”多元化方向转化,甚至加入高科技、智能元素,比如,除螨除菌技术,释放负氧离子功能,可调试的床具排骨架,还有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床垫等。有趣的是,一些乍看上去和睡眠没多大关系的产品,也打出了助眠口号。有以“消除噪音,促进睡眠”为卖点的空调,有说自己加了安神的中药、有磁疗功效的枕头等等。
在2015年知萌举办的“精众营销奖”上,有一个品牌引人瞩目,那就是“慕思床垫”。他对自己的定位不是一个床垫,而是“筑梦者”,对睡眠文化进行倡导,推动睡眠日发展,甚至与网易合作推出睡眠歌单等等,在睡眠这个点上,“慕思”就进行了概念扩充,用需求引出产品,用产品引出文化,用文化推进需求产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闭合需求链。
在萌叔看来,睡眠经济蛋糕不小,应该向“慕思”学习,将一个“睡眠”产业延伸为睡眠家居产业、睡眠健康产业、睡眠医疗产业、睡眠服务产业、睡眠科技产业等多方面产业。在此转化升级过程中,商家应以解决睡眠问题为诉求点,从自身擅长的行业领域入手,牢牢地抓住顾客需求。不过要注意的是,睡眠经济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目前还没有哪个部门可以认证哪些睡眠产品能达到良好的睡眠效果,夸大其词的宣传终将伤害自身。
4、定制睡眠新趋势
“睡得多≠睡得好”、“睡得多≠精力充沛”。据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显示,24.6%的居民在睡觉这件事上“不及格”,高达94.1%的人睡眠与良好水平存在差距,而九成人在睡前离不开电子产品,有四成人存在睡眠拖延症,导致睡觉时间越来越晚。被调查者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睡个好觉”是种奢望,只有两成左右的人认为“自己可以经常拥有好的睡眠”。能“一觉睡到天明”的人占比不到11.2%,33.7%的人会因为压力而半夜醒来。来自学业、工作、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成为影响睡眠的首要因素,因此引发的熬夜、情绪低落是造成睡眠质量低的重要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在日本,民众的失眠发生率为20%,他们研发出可以感知和记录心跳、体温、血压等睡眠状况的便携仪器,以便据此来设计个性化的助眠产品。根据亚马逊中国第三次“全国睡眠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为了提高自身睡眠质量,近8成受访者表示倾向于通过选购合适的居室寝具来改善睡眠,紧随其后的是通过布置卧室以营造更好的睡眠环境,以及选购辅助睡眠的保健品、食品和智能家居电器产品。
近两年来大行其道的定制概念也深深影响了床具行业,床垫定制也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从原有简单内部结构的单次元定制到分区定制,如今的床垫甚至可以进行内部组织结构的随时变化组合。比如,慕思床品就在定制上加大投入,床品定制服务越来越精细,从床垫到排骨架,从枕头到床品,都可以定制,甚至可以运用互联网的技术,采用智能调节方式。
在萌叔看来,床品定制服务的推出,充分揭示了不同人群对于不同床品的差异性需求。老人、孕产妇以及青少年,由于身体状况的不同,对于软体承重的要求将会产生差异,为保障身体健康,对床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严苛,远不止是一个普通床垫所能解决的。在市场竞争日趋严峻的今天,如何占有细分市场领域,是企业要更加关注的地方。
5、黑科技引领产品转型
像是有助睡眠的枕头、床品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说到很多次了。但你曾想过眼镜也可为你的睡眠助力吗?在最近推出的一个上线产品中,就有一款通过控制光来将信息传递到人体视交叉上核从而调节人体生物钟的一款眼镜。
通过人体生理变化来完成自身对睡眠能力的调节,减少了药物对人身体的伤害,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也是泛睡眠领域的又一次大胆创新。
专利“基于睡眠延迟的调整警报”
无独有偶,对于睡眠经济这块大蛋糕,苹果公司也是虎视眈眈。苹果5月份收购了 Beddit,6月28号又公布新专利“基于睡眠延迟的调整警报”。在调查中苹果发现现在大多数警报应用程序的问题是,他们无法理解一夜不眠,或者长时间的睡眠延迟期。苹果新专利便是针对这一种情况,它主要是让传感器来确定使用者的睡眠习惯,当设备检测到用户刷牙,洗澡,或任何其他能产生可辨认或独特声音的活动时,睡眠跟踪系统可以开始为当晚的睡眠积累数据,因为它知道你将要休息。
简单来说,这项专利的基本理念就是在第二天早上增加睡眠时间,比如如果系统追踪到你在前一日比预计时间延迟了45分钟入睡,但你设定的闹钟在早上7点,它会在7点45分叫醒你。当然,系统会识别日历数据,所以如果你在早上7:30有一个约会,你的闹钟不会调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睡眠时长带来的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主体扩展,需求人群变广,二是产品种类扩展,从单一床上用品到多品类产品全面覆盖生活,从普适性产品到定制型产品出现,三是聚焦领域扩展,从单一的睡眠到睡眠前后行为分析、协助……各行各业都需在睡眠经济领域加强自身优势,结合消费者需求,进一步完善企业产品链,服务更广大的用户群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