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旧金山湾区发展启示:从淘金胜地到科技硅谷的涅槃之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旧金山湾区发展启示:从淘金胜地到科技硅谷的涅槃之路

我们剖析旧金山湾区发展路径和驱动要素,希望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以有所借鉴。

世界顶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全球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口主要集中在湾区,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如今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又有哪个湾区将立于浪潮之巅?把目标瞄准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席位的粤港澳大湾区,又将如何在世界竞争新格局中展现中国力量?世界级湾区的萌芽和发展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为科技创新主导型湾区,旧金山湾区之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借鉴意义更多,本文中我们将回顾旧金山湾区的发展路径和驱动要素,以寻找启示之路。

图:湾区发展路径和驱动要素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纵观湾区的发展历史,湾区的形成依赖于自身的资源和港口群,入海口的区位优势是湾区萌芽的先天便利条件。在湾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湾区抓住了三次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引导各种要素资源加快向湾区集聚,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和跨海交通的通达,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周边腹地为支撑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三大世界级湾区的发展无不是如此,如旧金山湾区把握住了第三次世界科技浪潮的趋势,形成了以硅谷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粤港澳总量规模大,人均水平低

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世界三大湾区已经分别形成各自特色,纽约湾区拥有“金融湾区”的名号,东京湾区被称为“产业湾区”,旧金山湾区也有“科研湾区”的美誉。湾区实力对比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在GDP、人口等总量指标上绝对值较大,但人均水平较低。

表: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级湾区的比较(2015年)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旧金山湾区:世界三大湾区之一

美国西海岸重要的都会区

旧金山湾区作为著名的“科研湾区”,对我们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先来了解下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是加州第二大都会区(人口及面积)、仅次于洛杉矶地区。旧金山湾区由9县101个建制市构成,目前,发展形成了旧金山市、半岛、南湾、东湾、北湾等五大区域的格局,其中,硅谷所在的南湾、西部金融中心旧金山市及坐拥奥克兰港的东湾是人口产业的聚集区,发展较为亮眼。

图:旧金山湾区格局

图:旧金山湾区/加利福尼亚州 (2016年)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注:旧金山湾区数据为九县数据加总,其中面积仅指陆地面积

美国人口最集中

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旧金山湾区GDP及人口总量均在美国排名靠前,且经济增速领先。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292个大都会区的实际GDP平均增长了2.5%,旧金山湾区处在GDP增速较快的区域。而从人口数量来看,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普查数据,圣何塞-旧金山-奥克兰都会区是美国人口第五大地区,成为美国西部仅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人口集聚区。

图:2015年美国大都会区GDP及人口TOP10

资料来源:U.S. Census Bureau,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注:美国官方GDP和人口统计口径并不一致,为方便对比,本文统一按人口普查局口径整理数据

图:2015年美国大都会区的实际GDP增长率

资料来源: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作为世界三大湾区之一,在全美GDP仅增长2.4%的情况下,旧金山湾区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旺盛的经济活力,并成为美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将回顾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历程,探寻其在不同阶段驱动湾区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我国的湾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萌芽期:港口+资源(1848 - 19世纪70年代)

图:淘金时期人口变化及产业类型

资料来源:《旧金山湾区—大都市视角》

这一阶段,旧金山湾区在淘金移民热潮的带动下,城市化开始起步,但由于地处美国政治经济边缘地带,城市发展并不均衡,呈现点状开发,旧金山利用区位优势,成为首位城市。

人口激增,淘金兴起带来移民浪潮。1848年,马歇尔在旧金山附近发现了黄金,开始了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城市化也随之开启。金矿被发现后,各行各业的人们涌向金矿发源地,导致旧金山人口激增,1850-1870的两个十年间,人口分别增长97%和133%。淘金热期间,旧金山成为移民和货物集散中心,商业逐渐发展起来。

重工业、轻工业并举,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在这个时期,旧金山的工业化也开始起步,为了满足移民的生活需求,旧金山市采用轻工业和重工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工厂的出现为旧金山在湾区内奠定了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在淘金热时期,大部分的生活物资来源于海上,贸易的发展使部分金融机构开始兴起,此阶段旧金山经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初期的交通方式以海运为主,但贸易需求催生内陆交通网络发展加快。交通主要以水上运输为主,湾区内部仅有少量公路和几条铁路运输线。19世纪60年代末期,一方面由于轮船航运速度提高,缩短航行时间,另一方面农牧业和林业逐渐重新开发,对外出口货物品种增多,旧金山在西部海域的贸易日渐明显,贸易需求也催生了内陆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旧金山1861-1864年间修建了通往圣何塞的铁路,这也是加州第一条运营铁路,但由于筹措资金较为困难,铁路修建难度较大,此阶段的交通网络线密集程度较低。

发展期:产业+交通(19世纪80年代 - 二战)

图:1890-1940年旧金山湾区人口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这一阶段是旧金山湾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增速渐趋平稳,中心城市集聚发展,跨海大桥增强了城市间联系,旧金山率先实现产业转型,成为西部商业贸易和金融中心,奥克兰依托铁路带动,工业化加速,成为中心城市之一。

跨海大桥密切了城市间的联系。20世纪20年代,旧金山湾区的高速公路网修建完成,20-30年代先后建成的7座跨海大桥,是湾区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跨海大桥的建立不仅消除了城市的孤立性,形成了湾区城市网络雏形,更拉近了湾区内部城市的商业贸易的发展,湾区在协同化发展上迈了一大步。

表:20世纪20-30年代旧金山湾区建成的跨海大桥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旧金山制造业外迁,贸易发展迅猛,金融机构市场细分开始。19世纪后期,随着湾区的发展,旧金山中心城市逐渐凸显,地价和劳动成本的上升使得部分低成本制造业,如钢铁和冶炼业逐渐从旧金山外迁,1906年的地震更是加剧这一趋势,带动旧金山周边城市制造业发展。与此同时,旧金山海上贸易发展迅猛,80年代初基本上已经垄断了太平洋海岸与内陆的海上贸易,涵盖了99%的太平洋沿岸进口货物和83%出口货物。商业贸易的发展也促使了金融行业服务细分,金融机构更加细化,分工更加明显,产生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股票交易等三种主要形式,多家大型机构开始建立分支机构,旧金山金融中心地位加强。

奥克兰依托铁路带动,工业化开始加速,成为中心城市之一。19世纪后期,以奥克兰为中心,先后修建了通往海沃德、伯克利、圣兰德诺、阿拉梅达等城市的铁路,形成章鱼触角似的陆路交通网。铁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奥克兰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一部分为旧金山分流来的企业,另一部分奥克兰东部资本建立,这些企业以滨水区铁路线为轴线,在湾区东部逐渐形成了一个工业地带,并且逐步扩大到西奥克兰地区,带动当时奥克兰经济发展,1880年到1890年之间,奥克兰制造业产值增加了3倍多,成为“铁路城镇的典型”。

成熟期:科技+创新(二战 - 今)

图:1950-2016年旧金山湾区人口及增速

资料来源:U.S. Census Bureau,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硅谷的迅猛崛起,无疑是这一阶段旧金山湾区发展的最大推力,可以说,硅谷把旧金山湾区送上了世界三大湾区之一的宝座,也为旧金山湾区贴上了“科研湾区”的显著标签。

硅谷的崛起和长盛不衰的因素很多,诸如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的工程师文化、高成本的正向淘汰机制、扁平式的企业管理制度、包容且多元的移民文化汇集全球精英人才、鼓励创业的“车库文化”等等,但硅谷独特的创新体系和风险投资是其取得成功的最核心要素。

大学与企业的创新驱动循环。斯坦福大学早期创立的科技园,促成了硅谷的萌芽,一个客观因素是,斯坦福大学地处美国经济边缘的西部地区,可获得的政府科研经费较少,迫使其与企业共同进行创新。大学和硅谷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大学为硅谷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这些高科技企业为大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研资金、设备。总之,产学研的无缝对接,推动了湾区科技创新与研发。

风险投资的保驾护航。在硅谷的发展过程中,除科技的推动以外,资本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在硅谷作用最大的是各种规模的风险投资。但与传统投资的明显区别在于,硅谷的风险投资不仅为科技公司提供早期的起步资金,还帮助公司建立自己的团队。也就是说硅谷风险投资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孵化器的作用,其好处在于保证了公司创始人可以专注于技术创新。一些巨头公司,如苹果、Google、甲骨文等都在风险投资的保驾护航下发展起来的。

交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轨道交通对湾区发展起到的极大的促进作用。从1972年第一条城际轨道通车以来,45年间,BART(Bay Area Rapid Transit)不断改变着湾区各城市的职住关系。截止2017年3月,湾区轨道交通已通车线路达10条,2016年平均每周客运量44.34万人次。尤其是2017年3月硅谷沃姆斯普林斯延伸线建成,硅谷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度进一步提升。

图:旧金山湾区轨道交通线路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在这一阶段,湾区中心城市定位更加明确并发展成型,旧金山的西部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商贸和零售业也快速发展;奥克兰历经曲折发展,港口和新兴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圣何塞则依托硅谷,逐渐成为湾区的科技创新中心。

旧金山:金融之城的大放异彩

旧金山在湾区城市中率先向后工业城市转型,服务业进一步发展,零售业和金融业保持了湾区的中心地位。与此相反,一些传统产业和部门,如制造业和港口,却趋于衰落。从2016年就业人口结构来看,服务、商业金融、批发零售已经成为主导行业,占据了近三成的就业人口,制造业实现了向周边其他低成本的城市转移,就业人口占比仅2.5%。

图:2016年旧金山分行业就业人口(万人)

资料来源: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金融业:随着二战后西部地区移民和经济机会的增加,美国与太平洋地区之间贸易的增长(尤其是旧金山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在60年代快速增长),使得旧金山对国内外金融市场需求都有了进一步扩张。以美洲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服务改革,也促使银行业实力不断增长。尤其是在硅谷崛起之后,以硅谷为产业链带动的科技金融业成为其显著标志,旧金山金融中心成为风险投资的沃土。

零售业:受二战后联邦政府的“城市更新”影响,旧金山中心城区出现曼哈顿化的趋势,这为办公、零售业等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1990年以后,随着加州经济的复兴,旧金山的零售购买力进一步提升,旧金山逐渐成为美国零售业的重要地区。

奥克兰:工业城市的曲折转型

二战后,奥克兰作为战时“兵工厂”的时代已经过去,邻近城市凭借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制造业转移,使得奥克兰制造业由盛转衰。与此同时,奥克兰港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奥克兰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方面源于奥克兰港优越的天然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奥克兰港口管理部门的大力改造。1969年,奥克兰港就超越旧金山港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纽约的集装箱货运第二大港。

80年代后,奥克兰港受到洛杉矶、长滩港的巨大冲击,在西海岸的地位明显下降。90年代,奥克兰政府采取了积极吸引高新技术公司的政策,同时,奥克兰远低于旧金山和圣何塞的房价也是其能够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总之,随着硅谷的外溢,奥克兰成本优势逐渐显现,新兴产业也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圣何塞:科技城市的异军突起

二战后,圣何塞从一个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小城市,迅速成长为一个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大城市。圣何塞的崛起,一是得益于移民的增加,一是得益于硅谷迅猛发展。

人口快速增加:婴儿潮和移民涌入使得城市人口爆发式增长。圣何塞是湾区三个核心城市中唯一没有人口负增长的城市,且增速明显高于旧金山和奥克兰,1950-1970年,圣何塞总人口翻了两番。根据研究,约2/3新增人口是移民,移民人口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部分移民有较高素质,包括电子工程师、数学家、电子技术人员等;二是移民的年龄构成较轻,1970年的数据显示,77%为44岁以下人口。这些高素质的年轻人涌入,为圣何塞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图:1950-2016年圣何塞人口及三个城市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美国十年人口普查,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硅谷首府”地位确立:硅谷的不断发展为圣何塞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7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浪潮的不断出现,硅谷地理范围不断扩大,但北部可用土地日益减少,中心不断向南迁移。同时圣何塞大力进行工业园区建设和市中心区改造,先后建造了北部的林孔区和南部的艾登维尔区,以吸引和发展高科技产业。90年代,圣何塞逐渐成为“硅谷首府”,城市经济开启快速发展通道。

总体来看,旧金山湾区从萌芽期到发展成熟,虽历经160多年,但其核心发展阶段主要集中于二战以后,尤其是硅谷崛起后。纵观其发展史,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产业互补、交通一体化是旧金山湾区最核心的驱动因素。目前,旧金山湾区已经成为依靠科研创新为源动力,以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三大城市为核心的世界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路在何方

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应借鉴旧金山湾区在科技创新、金融协同、城市产业定位和交通一体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重点突破,从而打造世界一流湾区。

科技创新:构建湾区科技创新带,提升科研转化能力

根据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公布的全球创新活动群落TOP100,深圳-香港地区PCT申请数量4.1万件,夺得了第二位,而圣何塞-旧金山以3.4万件位列第三;广州排名第63名。这表明粤港澳湾区在全球创新领域已经占据一席之地。

但对比旧金山湾区专利质量,粤港澳仍有不小的差距,近五年两大湾区专利施引数量对比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平均仅为旧金山湾区的33%。

图:2012-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施引专利数量对比

资料来源:科睿唯安专利数据库,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纵观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已充分验证了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大学对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应构建“港深广”为主轴的湾区科技创新带,积极吸引人才,加大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业企业方面的教育和科研投入力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

金融协同:金融服务向科技服务企业倾斜,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粤港澳大湾区本身金融实力较强,拥有香港和深圳两大金融中心,以及港交所和深交所两大证券交易所,汇聚全球众多的银行、保险、证券、风投基金等跨国金融巨头。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方向应向科技企业倾斜,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为湾区创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产业定位协同:发挥各自优势,城市产业差异化定位

旧金山湾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心城市及其他城市的错位协同发展。反观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仍面临制造业同质化严重和国际竞争压力加剧的问题,产业错位发展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未来城市产业角色应依托各自优势,差异化定位,如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广州的信息技术和制造业、东莞和佛山等周边城市的先进制造业,香港的金融和高端服务业,澳门的商务服务业。

交通一体化:建设一体化交通网,形成湾区发展圈

交通一体化是湾区协同发展的基础,在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历程中,交通的加速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1930年左右的跨海大桥和1972年开始通车的BART都有效的促进了湾区的一体化发展。目前,珠三角区域的交通网已经较为密集,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应以实现珠三角城市和港澳的联动为重点,铺展大湾区交通网。

结语

目前,一系列紧锣密鼓的信号和行程都表明了国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决心,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均产值、创新水平都较世界级湾区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剖析旧金山湾区发展路径和驱动要素,希望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以有所借鉴。但时代背景不同,我们并不能把两个湾区的发展阶段进行简单比对,更何况湾区的发展也不能完全的复制,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必须走出自己的独特之路,才能成功跻身世界级湾区之列。

更多内容请查看房天下产业网http://fdc.fang.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旧金山湾区发展启示:从淘金胜地到科技硅谷的涅槃之路

我们剖析旧金山湾区发展路径和驱动要素,希望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以有所借鉴。

世界顶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全球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口主要集中在湾区,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如今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又有哪个湾区将立于浪潮之巅?把目标瞄准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席位的粤港澳大湾区,又将如何在世界竞争新格局中展现中国力量?世界级湾区的萌芽和发展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为科技创新主导型湾区,旧金山湾区之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借鉴意义更多,本文中我们将回顾旧金山湾区的发展路径和驱动要素,以寻找启示之路。

图:湾区发展路径和驱动要素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纵观湾区的发展历史,湾区的形成依赖于自身的资源和港口群,入海口的区位优势是湾区萌芽的先天便利条件。在湾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湾区抓住了三次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引导各种要素资源加快向湾区集聚,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和跨海交通的通达,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周边腹地为支撑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三大世界级湾区的发展无不是如此,如旧金山湾区把握住了第三次世界科技浪潮的趋势,形成了以硅谷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粤港澳总量规模大,人均水平低

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世界三大湾区已经分别形成各自特色,纽约湾区拥有“金融湾区”的名号,东京湾区被称为“产业湾区”,旧金山湾区也有“科研湾区”的美誉。湾区实力对比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在GDP、人口等总量指标上绝对值较大,但人均水平较低。

表: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级湾区的比较(2015年)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旧金山湾区:世界三大湾区之一

美国西海岸重要的都会区

旧金山湾区作为著名的“科研湾区”,对我们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先来了解下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是加州第二大都会区(人口及面积)、仅次于洛杉矶地区。旧金山湾区由9县101个建制市构成,目前,发展形成了旧金山市、半岛、南湾、东湾、北湾等五大区域的格局,其中,硅谷所在的南湾、西部金融中心旧金山市及坐拥奥克兰港的东湾是人口产业的聚集区,发展较为亮眼。

图:旧金山湾区格局

图:旧金山湾区/加利福尼亚州 (2016年)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注:旧金山湾区数据为九县数据加总,其中面积仅指陆地面积

美国人口最集中

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旧金山湾区GDP及人口总量均在美国排名靠前,且经济增速领先。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292个大都会区的实际GDP平均增长了2.5%,旧金山湾区处在GDP增速较快的区域。而从人口数量来看,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普查数据,圣何塞-旧金山-奥克兰都会区是美国人口第五大地区,成为美国西部仅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人口集聚区。

图:2015年美国大都会区GDP及人口TOP10

资料来源:U.S. Census Bureau,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注:美国官方GDP和人口统计口径并不一致,为方便对比,本文统一按人口普查局口径整理数据

图:2015年美国大都会区的实际GDP增长率

资料来源: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作为世界三大湾区之一,在全美GDP仅增长2.4%的情况下,旧金山湾区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旺盛的经济活力,并成为美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将回顾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历程,探寻其在不同阶段驱动湾区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我国的湾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萌芽期:港口+资源(1848 - 19世纪70年代)

图:淘金时期人口变化及产业类型

资料来源:《旧金山湾区—大都市视角》

这一阶段,旧金山湾区在淘金移民热潮的带动下,城市化开始起步,但由于地处美国政治经济边缘地带,城市发展并不均衡,呈现点状开发,旧金山利用区位优势,成为首位城市。

人口激增,淘金兴起带来移民浪潮。1848年,马歇尔在旧金山附近发现了黄金,开始了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城市化也随之开启。金矿被发现后,各行各业的人们涌向金矿发源地,导致旧金山人口激增,1850-1870的两个十年间,人口分别增长97%和133%。淘金热期间,旧金山成为移民和货物集散中心,商业逐渐发展起来。

重工业、轻工业并举,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在这个时期,旧金山的工业化也开始起步,为了满足移民的生活需求,旧金山市采用轻工业和重工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工厂的出现为旧金山在湾区内奠定了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在淘金热时期,大部分的生活物资来源于海上,贸易的发展使部分金融机构开始兴起,此阶段旧金山经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初期的交通方式以海运为主,但贸易需求催生内陆交通网络发展加快。交通主要以水上运输为主,湾区内部仅有少量公路和几条铁路运输线。19世纪60年代末期,一方面由于轮船航运速度提高,缩短航行时间,另一方面农牧业和林业逐渐重新开发,对外出口货物品种增多,旧金山在西部海域的贸易日渐明显,贸易需求也催生了内陆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旧金山1861-1864年间修建了通往圣何塞的铁路,这也是加州第一条运营铁路,但由于筹措资金较为困难,铁路修建难度较大,此阶段的交通网络线密集程度较低。

发展期:产业+交通(19世纪80年代 - 二战)

图:1890-1940年旧金山湾区人口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这一阶段是旧金山湾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增速渐趋平稳,中心城市集聚发展,跨海大桥增强了城市间联系,旧金山率先实现产业转型,成为西部商业贸易和金融中心,奥克兰依托铁路带动,工业化加速,成为中心城市之一。

跨海大桥密切了城市间的联系。20世纪20年代,旧金山湾区的高速公路网修建完成,20-30年代先后建成的7座跨海大桥,是湾区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跨海大桥的建立不仅消除了城市的孤立性,形成了湾区城市网络雏形,更拉近了湾区内部城市的商业贸易的发展,湾区在协同化发展上迈了一大步。

表:20世纪20-30年代旧金山湾区建成的跨海大桥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旧金山制造业外迁,贸易发展迅猛,金融机构市场细分开始。19世纪后期,随着湾区的发展,旧金山中心城市逐渐凸显,地价和劳动成本的上升使得部分低成本制造业,如钢铁和冶炼业逐渐从旧金山外迁,1906年的地震更是加剧这一趋势,带动旧金山周边城市制造业发展。与此同时,旧金山海上贸易发展迅猛,80年代初基本上已经垄断了太平洋海岸与内陆的海上贸易,涵盖了99%的太平洋沿岸进口货物和83%出口货物。商业贸易的发展也促使了金融行业服务细分,金融机构更加细化,分工更加明显,产生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股票交易等三种主要形式,多家大型机构开始建立分支机构,旧金山金融中心地位加强。

奥克兰依托铁路带动,工业化开始加速,成为中心城市之一。19世纪后期,以奥克兰为中心,先后修建了通往海沃德、伯克利、圣兰德诺、阿拉梅达等城市的铁路,形成章鱼触角似的陆路交通网。铁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奥克兰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一部分为旧金山分流来的企业,另一部分奥克兰东部资本建立,这些企业以滨水区铁路线为轴线,在湾区东部逐渐形成了一个工业地带,并且逐步扩大到西奥克兰地区,带动当时奥克兰经济发展,1880年到1890年之间,奥克兰制造业产值增加了3倍多,成为“铁路城镇的典型”。

成熟期:科技+创新(二战 - 今)

图:1950-2016年旧金山湾区人口及增速

资料来源:U.S. Census Bureau,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硅谷的迅猛崛起,无疑是这一阶段旧金山湾区发展的最大推力,可以说,硅谷把旧金山湾区送上了世界三大湾区之一的宝座,也为旧金山湾区贴上了“科研湾区”的显著标签。

硅谷的崛起和长盛不衰的因素很多,诸如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的工程师文化、高成本的正向淘汰机制、扁平式的企业管理制度、包容且多元的移民文化汇集全球精英人才、鼓励创业的“车库文化”等等,但硅谷独特的创新体系和风险投资是其取得成功的最核心要素。

大学与企业的创新驱动循环。斯坦福大学早期创立的科技园,促成了硅谷的萌芽,一个客观因素是,斯坦福大学地处美国经济边缘的西部地区,可获得的政府科研经费较少,迫使其与企业共同进行创新。大学和硅谷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大学为硅谷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这些高科技企业为大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研资金、设备。总之,产学研的无缝对接,推动了湾区科技创新与研发。

风险投资的保驾护航。在硅谷的发展过程中,除科技的推动以外,资本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在硅谷作用最大的是各种规模的风险投资。但与传统投资的明显区别在于,硅谷的风险投资不仅为科技公司提供早期的起步资金,还帮助公司建立自己的团队。也就是说硅谷风险投资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孵化器的作用,其好处在于保证了公司创始人可以专注于技术创新。一些巨头公司,如苹果、Google、甲骨文等都在风险投资的保驾护航下发展起来的。

交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轨道交通对湾区发展起到的极大的促进作用。从1972年第一条城际轨道通车以来,45年间,BART(Bay Area Rapid Transit)不断改变着湾区各城市的职住关系。截止2017年3月,湾区轨道交通已通车线路达10条,2016年平均每周客运量44.34万人次。尤其是2017年3月硅谷沃姆斯普林斯延伸线建成,硅谷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度进一步提升。

图:旧金山湾区轨道交通线路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在这一阶段,湾区中心城市定位更加明确并发展成型,旧金山的西部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商贸和零售业也快速发展;奥克兰历经曲折发展,港口和新兴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圣何塞则依托硅谷,逐渐成为湾区的科技创新中心。

旧金山:金融之城的大放异彩

旧金山在湾区城市中率先向后工业城市转型,服务业进一步发展,零售业和金融业保持了湾区的中心地位。与此相反,一些传统产业和部门,如制造业和港口,却趋于衰落。从2016年就业人口结构来看,服务、商业金融、批发零售已经成为主导行业,占据了近三成的就业人口,制造业实现了向周边其他低成本的城市转移,就业人口占比仅2.5%。

图:2016年旧金山分行业就业人口(万人)

资料来源: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金融业:随着二战后西部地区移民和经济机会的增加,美国与太平洋地区之间贸易的增长(尤其是旧金山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在60年代快速增长),使得旧金山对国内外金融市场需求都有了进一步扩张。以美洲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服务改革,也促使银行业实力不断增长。尤其是在硅谷崛起之后,以硅谷为产业链带动的科技金融业成为其显著标志,旧金山金融中心成为风险投资的沃土。

零售业:受二战后联邦政府的“城市更新”影响,旧金山中心城区出现曼哈顿化的趋势,这为办公、零售业等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1990年以后,随着加州经济的复兴,旧金山的零售购买力进一步提升,旧金山逐渐成为美国零售业的重要地区。

奥克兰:工业城市的曲折转型

二战后,奥克兰作为战时“兵工厂”的时代已经过去,邻近城市凭借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制造业转移,使得奥克兰制造业由盛转衰。与此同时,奥克兰港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奥克兰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方面源于奥克兰港优越的天然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奥克兰港口管理部门的大力改造。1969年,奥克兰港就超越旧金山港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纽约的集装箱货运第二大港。

80年代后,奥克兰港受到洛杉矶、长滩港的巨大冲击,在西海岸的地位明显下降。90年代,奥克兰政府采取了积极吸引高新技术公司的政策,同时,奥克兰远低于旧金山和圣何塞的房价也是其能够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总之,随着硅谷的外溢,奥克兰成本优势逐渐显现,新兴产业也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圣何塞:科技城市的异军突起

二战后,圣何塞从一个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小城市,迅速成长为一个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大城市。圣何塞的崛起,一是得益于移民的增加,一是得益于硅谷迅猛发展。

人口快速增加:婴儿潮和移民涌入使得城市人口爆发式增长。圣何塞是湾区三个核心城市中唯一没有人口负增长的城市,且增速明显高于旧金山和奥克兰,1950-1970年,圣何塞总人口翻了两番。根据研究,约2/3新增人口是移民,移民人口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部分移民有较高素质,包括电子工程师、数学家、电子技术人员等;二是移民的年龄构成较轻,1970年的数据显示,77%为44岁以下人口。这些高素质的年轻人涌入,为圣何塞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图:1950-2016年圣何塞人口及三个城市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美国十年人口普查,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硅谷首府”地位确立:硅谷的不断发展为圣何塞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7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浪潮的不断出现,硅谷地理范围不断扩大,但北部可用土地日益减少,中心不断向南迁移。同时圣何塞大力进行工业园区建设和市中心区改造,先后建造了北部的林孔区和南部的艾登维尔区,以吸引和发展高科技产业。90年代,圣何塞逐渐成为“硅谷首府”,城市经济开启快速发展通道。

总体来看,旧金山湾区从萌芽期到发展成熟,虽历经160多年,但其核心发展阶段主要集中于二战以后,尤其是硅谷崛起后。纵观其发展史,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产业互补、交通一体化是旧金山湾区最核心的驱动因素。目前,旧金山湾区已经成为依靠科研创新为源动力,以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三大城市为核心的世界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路在何方

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应借鉴旧金山湾区在科技创新、金融协同、城市产业定位和交通一体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重点突破,从而打造世界一流湾区。

科技创新:构建湾区科技创新带,提升科研转化能力

根据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公布的全球创新活动群落TOP100,深圳-香港地区PCT申请数量4.1万件,夺得了第二位,而圣何塞-旧金山以3.4万件位列第三;广州排名第63名。这表明粤港澳湾区在全球创新领域已经占据一席之地。

但对比旧金山湾区专利质量,粤港澳仍有不小的差距,近五年两大湾区专利施引数量对比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平均仅为旧金山湾区的33%。

图:2012-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施引专利数量对比

资料来源:科睿唯安专利数据库,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

纵观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已充分验证了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大学对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应构建“港深广”为主轴的湾区科技创新带,积极吸引人才,加大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业企业方面的教育和科研投入力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

金融协同:金融服务向科技服务企业倾斜,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粤港澳大湾区本身金融实力较强,拥有香港和深圳两大金融中心,以及港交所和深交所两大证券交易所,汇聚全球众多的银行、保险、证券、风投基金等跨国金融巨头。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方向应向科技企业倾斜,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为湾区创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产业定位协同:发挥各自优势,城市产业差异化定位

旧金山湾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心城市及其他城市的错位协同发展。反观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仍面临制造业同质化严重和国际竞争压力加剧的问题,产业错位发展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未来城市产业角色应依托各自优势,差异化定位,如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广州的信息技术和制造业、东莞和佛山等周边城市的先进制造业,香港的金融和高端服务业,澳门的商务服务业。

交通一体化:建设一体化交通网,形成湾区发展圈

交通一体化是湾区协同发展的基础,在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历程中,交通的加速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1930年左右的跨海大桥和1972年开始通车的BART都有效的促进了湾区的一体化发展。目前,珠三角区域的交通网已经较为密集,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应以实现珠三角城市和港澳的联动为重点,铺展大湾区交通网。

结语

目前,一系列紧锣密鼓的信号和行程都表明了国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决心,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均产值、创新水平都较世界级湾区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剖析旧金山湾区发展路径和驱动要素,希望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以有所借鉴。但时代背景不同,我们并不能把两个湾区的发展阶段进行简单比对,更何况湾区的发展也不能完全的复制,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必须走出自己的独特之路,才能成功跻身世界级湾区之列。

更多内容请查看房天下产业网http://fdc.fang.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