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创业8年估值3亿,这家公司发展不算顺利,但他做对了两件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创业8年估值3亿,这家公司发展不算顺利,但他做对了两件事

一是从台湾搬到大陆,二是仔细地玩儿微信。

作者:南岛

提前说了吧,一是从台湾搬到大陆,二是仔细地玩儿微信。

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这条20年前被盗版光盘和电脑零件启动的商业街,如今已是中国创业者的方舟,数以万计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在同一个甲板上追逐着他们的梦想与财富。

谢耀辉的公司在中关村一座大厦的地下二层,3年前这里还是车库,稀稀拉拉停放着楼上练摊儿卖硬件的店主们的私家车。联合办公兴起,这个4000平方米的车库被玻璃墙隔成了几十间办公室,大厅里摆着用于私密谈话的移动缆车,用于练习小脑的高尔夫球道,和活动大脑的下沉会议区。

采访约在下午4点,电梯门打开,门口的年轻人长着一张文气十足的脸,笑的阳光灿烂:「你好,我是谢耀辉。」问他采访可以到什么时候,台湾腔的普通话回答说:「12点没问题,我是创业者。」

一个月以前,谢耀辉的公司刚刚完成了一笔「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估值超过3亿。数字模糊且不那么大,三家投资方的名头却一个比一个大:优客工场、腾讯、Recruit。

谢耀辉是最典型的裸辞创业者,苹果刚刚推出appstore,他就搭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班列车,只是前进并不顺利。

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的半导体、精密电子制造等产业正如一具强大的经济引擎,快速驱动着台湾,谢耀辉在那个时代出生。到1990年代,台湾地区的GDP仍几乎与整个大陆持平。

大学毕业以后,谢耀辉就来到大陆工作,公司是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台企富士康,岗位与他在台科大所学匹配:软件工程师。这是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他说:「当时每个月的薪水有三四万块,可是那个工作很无聊。」

「你一年在工厂是什么都不要想的,所做的工作只要确保这个系统维持运转,数字都正确,别人要什么东西就给他什么功能,画面好不好看使用者体验好不好这是不重要的,他要这个东西稳,而不是这个东西漂不漂亮或跑得快。在里面做一年第二年就已经周而复始,第三年就已经有点疲了。」

2009年,「不想平凡老去」的谢耀辉辞去了富士康工作,带着攒下的百万薪水创业去了。此时App Store发布刚刚不到一年,上面只有1万多个应用,那将是谢耀辉的新战场。

中关村已拥有全国80%的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40%以上

制造业时代的亚洲小龙,在互联网时代变成了资本的荒漠,一兴一衰,谢耀辉是最直接的见证者。

「台湾还在做硬件代工,还在缅怀华硕、宏碁、HTC 的光环。这些大企业已经由平稳走向下坡路逐渐衰退的情况,必须由下一拨人来做,可是环顾四周,台湾除了文创产业、设计产业、还有什么产业能够接电子产业的棒?没有。」回顾起当时创业的初衷,谢耀辉说。

回到台湾新竹,谢耀辉找到了与他一样「不想平凡」的大学同学罗子文。最初的办公场所在新竹清华大学的一个孵化器里,员工只有罗子文和谢耀辉两人。

两位合伙人在仔细挑选了所有的创意之后,最终把项目定在点餐系统。

不到两年的时间,谢、罗二人凑的300万台币眼看见底,产品终于上线,推广成了巨大的困难。早已习惯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台湾人,对于移动端的新产品并没有表现出浓厚兴趣。

谢耀辉说:「那时候就有iphone,所以我们一开始的版本是在移动wap上,店家有一个pos机,必须写一个wapPOS,我还去深圳搬了一台山寨机自己写,自己改了一下里面系统,但是后来发现很难,因为我们对餐饮业不懂,没有BD,没有市场,甚至不知道怎么谈,所以一直推不出去。」

相比用户的漠视,更让创业者失望的是投资人的冷眼。

2010年年底,眼看创业项目要搁浅,谢耀辉和罗子文二人放弃了点餐,「死马当活马医」,稍加改编,把原来的点餐程序改成了预定和发布活动的程序,Accupass活动通上线。那就是活动行最初的样子。

2011年,谢耀辉拿着这款新产品参加了台湾地区一家电视台举办的创业大赛,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可尴尬的是,没有一个投资人愿意给这个创业冠军提供投资。

好在这档电视创业节目与大陆合办。同年8月,谢耀辉凭借台湾岛内的成绩来到了浙江杭州参加了「创新中国」的创业比赛的第三名,并结识了让他至今都心存感恩的贵人——《创业邦》创始人南立新。

在后者的引荐下,谢耀辉和「活动通」的名字在大陆的投资圈有了口碑,有投资人找来,但提出的条件是,项目必须到大陆运营,因为台湾地区的天花板太低。

「跟大陆的VC相比,台湾的投资人在这一轮的移动互联网创业中显得迟钝、后知后觉」,谢耀辉说:「他们不关心新产业,仍然专注于早已走下坡路的制造业。」

转移并不那么简单。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文化与商业逻辑的差别,已经让很多摩拳擦掌的创业者成为先烈。只拿台湾的互联网企业的大陆开拓史来说,街旁和爱情公寓都是值得警惕的先烈。前者捆绑于HTC手机仍然一败涂地,后者花重金推广之后只被人记住了电视剧。

虽然自称是没有BD能力的理工男,但是谢耀辉很早就看到了本土化的问题:「很多跨境互联网公司在国内的团队是直接从海外调过来做推广和运营的,但是这类公司通常会有严重的水土不服,因为他们并不是依照本土的方法和思维建立团队,在做业务推广。在台湾服务2300万的用户,和在大陆服务6个亿用户,是不同的概念。」

与Uber和Airbnb相似,「活动通」的大陆版「活动行」启用了本地的团队,北京的市场和运营团队、深圳的技术研发团队、台北、台中、高雄的地推小组,都由本地人所组建而成,充分发挥了地域性文化差异的优势。除此外在其他的目标市场城市里,谢耀辉借鉴了Uber的轻化运营模式:3-4个人来自由掌控这个城市里「活动行」的推广和运营。

也正由于此,2012年6月上线的「活动行」也直接区别于之前在台湾岛内通用的「活动通」:将岛内与文艺和社会性话题沾边的活动内容,替换成更多与商业、科技和互联网相关的活动内容,同时在付费意愿上,也作出了适当的妥协。

2012年,在上线之前,就已经获得了高通资本和DCM数百万美元的Pre-A投资,2013年加入了微软创投云加速器,2014年拿到软银赛富领投的数亿新台币A轮投资,高通资本和DCM仍然跟投。

图为活动行所在的联合办公空间

在那之后,「活动行」的发展开始趋于缓慢。在2015年初,「活动行」进行了一轮公关,彼时公布的口径是,「下一轮融资很快落地」。然而时隔两年之后,才迎来了「数千万」这个数字模糊的A+轮融资。

「活动行」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活动管理及推广的SaaS平台,很多企业都经常使用他们提供的服务,但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究竟有什么硬实力,很多人都表示质疑,到底是什么拖慢了这家公司的发展脚步,他们现在又具备了什么新的吸引力,融资之后他们会做什么?

以下,我们节选了一部分对话内容,以便更直观的展示:

对话

我有嘉宾:在台湾和大陆,做互联网感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谢耀辉:你在台湾如果能够赚钱,你的天花板很快,2300万的居民,其实真正网民不到一千万,台湾网民大概七八百万。我们做了一两百万该已经接近天花板了。

还有就是融资,那个时候台湾有另外一家是报名网站,在我们之后也仿着我们做了。但后来我们又融了钱,把他甩了几条街了。后来证明什么时候还得靠资本。这就像降维攻击,大陆资本在高维,拿到大陆的钱再去台湾竞争就很容易。

我有嘉宾:谈起融资,为什么会是「数千万元」?

谢耀辉:因为害怕友商啊,他们会用我们的融资金额去找投资人对标。其实根据比例,很多人也能猜出来,不过具体金额我们不能说。

我有嘉宾:我注意到你们2015年的时候就说过要融资,可是为什么是现在?

谢耀辉:那个时候互联网投资突然冷了,我们在那两年开始做变现。很快也就实现盈利了。

我有嘉宾:我看到网络上,现在仍然有人质疑你们的盈利能力。

谢耀辉:我们去年有大约一个亿的票款收入,抽成总体来讲,国内2.5%+1元,海外5%+多少,如果你是通过国内收海外的钱是10%,另外还有一些票务是分润,总体来看,只票款这一块的平均利润有接近10%。除此以外,我们还有广告和一些工具的收入。我们的盈利能力是被投资人认可的。而且我们还有一些金融和数据开发能力。

我有嘉宾:你们的月活用户有多少?

谢耀辉:2015年的时候大约是200万左右,到2016年年末的时候有800万左右。

我有嘉宾:一年增长了4倍,你是怎么做到的?

谢耀辉:我是2015年接手CEO的,那个时候我就决定要用好微信,我们仔细开发了微信的功能,现在现在我们90%的用户都来自微信。可能我是做技术出身的,所以我会经常从销售和技术两个方面去想问题。或者从销售角度反推技术,让双向能够打通。

我有嘉宾:能说的更具体吗?

谢耀辉:具体来说,我接手公司以后开始看财务报表,然后开始从商业模式回推我要做什么功能模块,因为可能我是做技术的,所以我比较喜欢从一些小的点去撬动,举个例子,我们活动原本的取票信息是通过短信,现在很多同行都这么做。但是我去年发现一个功能,就是微信开放的一个接口,可以带参数。所以我报名完了以后,我不发短信了,直接让客户在公众号上取票,就这一个链条直接做起来,1个月就涨了10万多的粉。

我有嘉宾:你们从这一轮的融资中获得了什么?

谢耀辉:我们基本上拿融资是想要做海外,优客工厂跟腾讯主要可以帮助我们在国内开拓市场。包括线上线下整合,独家,然后社交跟广告业务,腾讯那边主要就是会给我们入口跟流量。Recruit是日本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他会帮助我们开拓日本市场。

我有嘉宾:所以你们确定会借助这个资源去日本了,对吗,大概会是什么时候?

谢耀辉:这个基本已经确定了,时间我想会是明年。我们在台湾有总部和员工,我想通过那边的人力去开拓日本市场,加上Recruit的资源会比较容易。

* 版权声明:本文系我有嘉宾原创,转载请务必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举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创业8年估值3亿,这家公司发展不算顺利,但他做对了两件事

一是从台湾搬到大陆,二是仔细地玩儿微信。

作者:南岛

提前说了吧,一是从台湾搬到大陆,二是仔细地玩儿微信。

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这条20年前被盗版光盘和电脑零件启动的商业街,如今已是中国创业者的方舟,数以万计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在同一个甲板上追逐着他们的梦想与财富。

谢耀辉的公司在中关村一座大厦的地下二层,3年前这里还是车库,稀稀拉拉停放着楼上练摊儿卖硬件的店主们的私家车。联合办公兴起,这个4000平方米的车库被玻璃墙隔成了几十间办公室,大厅里摆着用于私密谈话的移动缆车,用于练习小脑的高尔夫球道,和活动大脑的下沉会议区。

采访约在下午4点,电梯门打开,门口的年轻人长着一张文气十足的脸,笑的阳光灿烂:「你好,我是谢耀辉。」问他采访可以到什么时候,台湾腔的普通话回答说:「12点没问题,我是创业者。」

一个月以前,谢耀辉的公司刚刚完成了一笔「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估值超过3亿。数字模糊且不那么大,三家投资方的名头却一个比一个大:优客工场、腾讯、Recruit。

谢耀辉是最典型的裸辞创业者,苹果刚刚推出appstore,他就搭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班列车,只是前进并不顺利。

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的半导体、精密电子制造等产业正如一具强大的经济引擎,快速驱动着台湾,谢耀辉在那个时代出生。到1990年代,台湾地区的GDP仍几乎与整个大陆持平。

大学毕业以后,谢耀辉就来到大陆工作,公司是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台企富士康,岗位与他在台科大所学匹配:软件工程师。这是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他说:「当时每个月的薪水有三四万块,可是那个工作很无聊。」

「你一年在工厂是什么都不要想的,所做的工作只要确保这个系统维持运转,数字都正确,别人要什么东西就给他什么功能,画面好不好看使用者体验好不好这是不重要的,他要这个东西稳,而不是这个东西漂不漂亮或跑得快。在里面做一年第二年就已经周而复始,第三年就已经有点疲了。」

2009年,「不想平凡老去」的谢耀辉辞去了富士康工作,带着攒下的百万薪水创业去了。此时App Store发布刚刚不到一年,上面只有1万多个应用,那将是谢耀辉的新战场。

中关村已拥有全国80%的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40%以上

制造业时代的亚洲小龙,在互联网时代变成了资本的荒漠,一兴一衰,谢耀辉是最直接的见证者。

「台湾还在做硬件代工,还在缅怀华硕、宏碁、HTC 的光环。这些大企业已经由平稳走向下坡路逐渐衰退的情况,必须由下一拨人来做,可是环顾四周,台湾除了文创产业、设计产业、还有什么产业能够接电子产业的棒?没有。」回顾起当时创业的初衷,谢耀辉说。

回到台湾新竹,谢耀辉找到了与他一样「不想平凡」的大学同学罗子文。最初的办公场所在新竹清华大学的一个孵化器里,员工只有罗子文和谢耀辉两人。

两位合伙人在仔细挑选了所有的创意之后,最终把项目定在点餐系统。

不到两年的时间,谢、罗二人凑的300万台币眼看见底,产品终于上线,推广成了巨大的困难。早已习惯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台湾人,对于移动端的新产品并没有表现出浓厚兴趣。

谢耀辉说:「那时候就有iphone,所以我们一开始的版本是在移动wap上,店家有一个pos机,必须写一个wapPOS,我还去深圳搬了一台山寨机自己写,自己改了一下里面系统,但是后来发现很难,因为我们对餐饮业不懂,没有BD,没有市场,甚至不知道怎么谈,所以一直推不出去。」

相比用户的漠视,更让创业者失望的是投资人的冷眼。

2010年年底,眼看创业项目要搁浅,谢耀辉和罗子文二人放弃了点餐,「死马当活马医」,稍加改编,把原来的点餐程序改成了预定和发布活动的程序,Accupass活动通上线。那就是活动行最初的样子。

2011年,谢耀辉拿着这款新产品参加了台湾地区一家电视台举办的创业大赛,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可尴尬的是,没有一个投资人愿意给这个创业冠军提供投资。

好在这档电视创业节目与大陆合办。同年8月,谢耀辉凭借台湾岛内的成绩来到了浙江杭州参加了「创新中国」的创业比赛的第三名,并结识了让他至今都心存感恩的贵人——《创业邦》创始人南立新。

在后者的引荐下,谢耀辉和「活动通」的名字在大陆的投资圈有了口碑,有投资人找来,但提出的条件是,项目必须到大陆运营,因为台湾地区的天花板太低。

「跟大陆的VC相比,台湾的投资人在这一轮的移动互联网创业中显得迟钝、后知后觉」,谢耀辉说:「他们不关心新产业,仍然专注于早已走下坡路的制造业。」

转移并不那么简单。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文化与商业逻辑的差别,已经让很多摩拳擦掌的创业者成为先烈。只拿台湾的互联网企业的大陆开拓史来说,街旁和爱情公寓都是值得警惕的先烈。前者捆绑于HTC手机仍然一败涂地,后者花重金推广之后只被人记住了电视剧。

虽然自称是没有BD能力的理工男,但是谢耀辉很早就看到了本土化的问题:「很多跨境互联网公司在国内的团队是直接从海外调过来做推广和运营的,但是这类公司通常会有严重的水土不服,因为他们并不是依照本土的方法和思维建立团队,在做业务推广。在台湾服务2300万的用户,和在大陆服务6个亿用户,是不同的概念。」

与Uber和Airbnb相似,「活动通」的大陆版「活动行」启用了本地的团队,北京的市场和运营团队、深圳的技术研发团队、台北、台中、高雄的地推小组,都由本地人所组建而成,充分发挥了地域性文化差异的优势。除此外在其他的目标市场城市里,谢耀辉借鉴了Uber的轻化运营模式:3-4个人来自由掌控这个城市里「活动行」的推广和运营。

也正由于此,2012年6月上线的「活动行」也直接区别于之前在台湾岛内通用的「活动通」:将岛内与文艺和社会性话题沾边的活动内容,替换成更多与商业、科技和互联网相关的活动内容,同时在付费意愿上,也作出了适当的妥协。

2012年,在上线之前,就已经获得了高通资本和DCM数百万美元的Pre-A投资,2013年加入了微软创投云加速器,2014年拿到软银赛富领投的数亿新台币A轮投资,高通资本和DCM仍然跟投。

图为活动行所在的联合办公空间

在那之后,「活动行」的发展开始趋于缓慢。在2015年初,「活动行」进行了一轮公关,彼时公布的口径是,「下一轮融资很快落地」。然而时隔两年之后,才迎来了「数千万」这个数字模糊的A+轮融资。

「活动行」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活动管理及推广的SaaS平台,很多企业都经常使用他们提供的服务,但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究竟有什么硬实力,很多人都表示质疑,到底是什么拖慢了这家公司的发展脚步,他们现在又具备了什么新的吸引力,融资之后他们会做什么?

以下,我们节选了一部分对话内容,以便更直观的展示:

对话

我有嘉宾:在台湾和大陆,做互联网感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谢耀辉:你在台湾如果能够赚钱,你的天花板很快,2300万的居民,其实真正网民不到一千万,台湾网民大概七八百万。我们做了一两百万该已经接近天花板了。

还有就是融资,那个时候台湾有另外一家是报名网站,在我们之后也仿着我们做了。但后来我们又融了钱,把他甩了几条街了。后来证明什么时候还得靠资本。这就像降维攻击,大陆资本在高维,拿到大陆的钱再去台湾竞争就很容易。

我有嘉宾:谈起融资,为什么会是「数千万元」?

谢耀辉:因为害怕友商啊,他们会用我们的融资金额去找投资人对标。其实根据比例,很多人也能猜出来,不过具体金额我们不能说。

我有嘉宾:我注意到你们2015年的时候就说过要融资,可是为什么是现在?

谢耀辉:那个时候互联网投资突然冷了,我们在那两年开始做变现。很快也就实现盈利了。

我有嘉宾:我看到网络上,现在仍然有人质疑你们的盈利能力。

谢耀辉:我们去年有大约一个亿的票款收入,抽成总体来讲,国内2.5%+1元,海外5%+多少,如果你是通过国内收海外的钱是10%,另外还有一些票务是分润,总体来看,只票款这一块的平均利润有接近10%。除此以外,我们还有广告和一些工具的收入。我们的盈利能力是被投资人认可的。而且我们还有一些金融和数据开发能力。

我有嘉宾:你们的月活用户有多少?

谢耀辉:2015年的时候大约是200万左右,到2016年年末的时候有800万左右。

我有嘉宾:一年增长了4倍,你是怎么做到的?

谢耀辉:我是2015年接手CEO的,那个时候我就决定要用好微信,我们仔细开发了微信的功能,现在现在我们90%的用户都来自微信。可能我是做技术出身的,所以我会经常从销售和技术两个方面去想问题。或者从销售角度反推技术,让双向能够打通。

我有嘉宾:能说的更具体吗?

谢耀辉:具体来说,我接手公司以后开始看财务报表,然后开始从商业模式回推我要做什么功能模块,因为可能我是做技术的,所以我比较喜欢从一些小的点去撬动,举个例子,我们活动原本的取票信息是通过短信,现在很多同行都这么做。但是我去年发现一个功能,就是微信开放的一个接口,可以带参数。所以我报名完了以后,我不发短信了,直接让客户在公众号上取票,就这一个链条直接做起来,1个月就涨了10万多的粉。

我有嘉宾:你们从这一轮的融资中获得了什么?

谢耀辉:我们基本上拿融资是想要做海外,优客工厂跟腾讯主要可以帮助我们在国内开拓市场。包括线上线下整合,独家,然后社交跟广告业务,腾讯那边主要就是会给我们入口跟流量。Recruit是日本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他会帮助我们开拓日本市场。

我有嘉宾:所以你们确定会借助这个资源去日本了,对吗,大概会是什么时候?

谢耀辉:这个基本已经确定了,时间我想会是明年。我们在台湾有总部和员工,我想通过那边的人力去开拓日本市场,加上Recruit的资源会比较容易。

* 版权声明:本文系我有嘉宾原创,转载请务必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举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