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产能和取缔地条钢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钢铁行业去杠杆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7月28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召开五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骆铁军在会上称,2016年全年中国钢铁行业平均负债率下降1%左右。
中钢协秘书长刘振江在会上介绍,针对行业去杠杆问题,中钢协半年来积极与银监会等部门和钢铁企业沟通座谈,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今年3月中钢协与银监会召开的“去杠杆、防风险、增效益”座谈研讨会上提出,要在3-5年内将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负债率降到60%以下。
中钢协披露的数据显示,其会员钢铁企业去年的资产负债率为69.6%,远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8%的平均水平。2001年,会员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仅为48.92%,这一数字在2008年突破60%后逐年上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0%以下为比较合理水平。
在上述3月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刘振江指出,“高杠杆”是影响钢铁企业效益的主要原因。“效益越差,杠杆率会越高,甚至变成了恶性循环的双胞胎。连利息也还不起时,欠息又转为负债,就成了驴打滚债务。”他说。
这位中钢协秘书长还指出,位列国内钢铁行业亏损前十位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率都处于高位,盈利前十名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则普遍较低。
来自中钢协的统计显示,2016年,会员钢铁企业的财务费用(主要指银行利息等)为891亿元,远高于2001年的69亿元。刘振江称,“高杠杆”带来的财务压力,使部分企业处于高风险境地,一旦引起破产倒闭,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很大。在最近两年,中钢集团、渤海钢铁以及东北特钢都相继被曝光严重的债务违约事件。
刘振江认为,近些年银行利润丰厚,而钢厂则微利甚至亏损,这种情况不可再持续下去,钢铁企业“去杠杆”银行应该助力。
去年末,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建立了由发改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去杠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刘振江提出,希望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将钢铁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降到60%以下。
在他看来,债转股(即债权转为股权)是企业“去杠杆”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不过,钢企则集中反映称,在债转股的过程中,遇到了“名股实债”、债务处置、信贷规模和贷款结构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刘振江表示,中钢协已形成专题报告,向去产部际联席会及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委进行了汇报,现已得到有关部门重视,目前正在收集典型案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