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这阵东风劲头愈演愈猛,用不同的载体把大江南北吹了个遍。“节省社会资源,提高资产利用率”——高举这面大旗的共享经济,正风卷残云地收割着各类用户。脱掉“共享”这层看起来时下正流行的外衣,不难看出共享经济的本质其实是弱化“拥有权”,强调“使用权”。
是不是听起来和一直以来我们生活中的某个方式很相近?对,就是租赁。松禾远望基金合伙人田鸿飞说,共享经济最起码应该是去盘活闲置资源,有偿与他人分享,从而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反观共享充电宝等项目却都是在人为制造新的资产和新的需求。其收取押金和使用费的方式,与我们去景点游园时,租个电动车逛逛本质上并无区别。
“还是互联网人有文化,把文字概念玩儿的很溜,混淆了很多人对共享和租赁的认识。但从我们投资机构的角度,通过商业价值本质,两者还是有着一目了然的区别。”
那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共享经济和租赁的定义。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租赁是一种以一定费用借贷实物的经济行为,出租人将自己所拥有的某种物品交与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由此获得在一段时期内使用该物品的权利,但物品的所有权仍保留在出租人手中。承租人为其所获得的使用权需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费用,即租金。相比之下,共享经济和租赁的区别呼之欲出。
第一、共享经济是用户自运营。什么叫用户自运营,就是不需要刻意地管理,从始至终都是客户自助式服务,上一个客户使用结束后通过很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为下一个客户提供使用。
第二、共享经济使用成本低。这里的成本指的是客户的成本,客户不需要为租赁使用过程中的过失损耗付出较大代价,用完即走的服务模式。只要产品能够抓住客户,那么根本不需要担心盈利的问题,用户即财富。
第三、共享经济简单可靠。在当今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环境中,从注册到使用,从使用到归还,时间成本极低,从租赁合同的订立到灭失,极度高效快速。无需传统租赁市场各种签字画押,规定严格。
由此看来,共享经济的长处自不必多说,也怪不得各个行业都带着各自的BP,想赶快搭上这趟“共享号”列车。然而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兴起,从不缺模仿跟进者,缺的是有思考的探索者。下面是松禾远望基金合伙人田鸿飞从从平台、业务模型、资产、网络效应和市场趋势这5个维度,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之间有着泾渭分明的差异:
1. 平台
首先共享经济需要一个链接两端,为双方提供撮合、交易服务的平台。正像Uber链接了私家车主和乘客,Airbnb链接了个人房东和有住宿需求的旅行者。平台赚取的是服务费、中介费,以及流量带来的广告收入。
共享单车和充电宝这样的租赁业务是不能称为平台的。因为他们都是由单一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出租业务,商家本身就是物品的所有者,不存在撮合交易的过程。商家是直接通过工具型的APP或其他流量入口,出租物品的使用权,赚取租金和押金的利息。
2. 业务模型
得益于平台链接起了两端的用户群体,共享经济的业务流程一定是C2C的,由用户对用户,这才符合共享的精神;而租赁业务大多是B2C模式,直接由商家提供服务或出让物品的使用权给用户。这是由公司主导参与,应归类于商业行为,谈不上共享。
3. 资产
在共享经济的C2C中,平台只是起撮合交易的作用,并不占有物品、服务的所有权,是非常轻资产的模式。所以不论是Uber还是Airbnb,因为不占有汽车、房屋这些物品,因此也不需承担后期的维护费用,这些成本都是由私家车主和房东自己去承担。如果不考虑补贴大战,只说商业本质的话,Uber和Airbnb简直一本万利,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4. 网络效应
对于轻资产的共享经济,C2C的双边网络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不论Airbnb的房东和房客,还是Uber的司机和乘客,都是越多的“供给端”使得“需求端”的体验更好,越多的“需求端”又刺激了“供给端”的销售。两个C端的相互促进,会促进平台像滚雪球一样的成长。
5. 市场趋势
没有网络效应,就难以形成垄断优势,市场趋势一定是各自割据一方,多个平台并存的局面。那你又凭啥自称为独角兽企业呢?所以共享单车是有价值,但我认为估值不应该这么高。因为资金的乘数效应,网络效应并没有这么大。
在希鸥网和仙桃数据谷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领袖峰会“看见未来”共享经济圆桌论坛上,有这样一群探索者——共享停车CEO冯志东、悟空租车CEO胡显河、小蓝单车资深副总裁胡宇沸、来电科技CMO任牧,在塞纳春天CEO刘荣的主持下,就本行业情况,对共享经济发表了各自看法。
共享停车CEO冯志东首先发言。共享停车,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共享经济的理念,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整合闲置停车位的资源来搭建一个互联网停车服务的平台。共享停车用C2B2C的商业模式,将大C端的公司的闲暇时间分享出来,小C端的车主通过平台预约停车,中间B端的公司提供线下服务。而共享停车平台,负责信息发布、撮合交易。共享停车和滴滴的区别是:滴滴是C2C,有私家车,有乘客的需求,从而达成交易,而共享停车多了一个B端,有物业公司,B端把闲置的车位分享出来。
2015年7月10号成立的共享停车,刚刚过了两周岁的生日,在业务上已进军全国10个城市,下半年会超过40个;在平台上签约的项目超过1000个,拥有的车位数量超过40万,未来这种增幅会更加厉害,因为合作方都是很大型的物业公司。在资本上,共享停车成立两年,刚好完成两轮融资,去年6月份是天使轮,一家香港上市地产公司投的千万级;刚刚过去的6月份,赛富资本的投了Pro A轮数千万人民币。
分享这样一组数字:互联网停车这块的市场容量是停车费的基本收入,超过了6000亿,工信部的预计是在2020年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部,但是今年已经超过2亿部了。而在广州,最贵一个停车位已经卖到了128万,比一般的汽车还要贵好几倍。这说明什么?供求关系紧张,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
共享停车的愿景就是盘活闲置资源,全国互联网停车这个行业比较大,全国现在有几百家竞争对手,但是细分领域不一样,所以这个行业的市场容量很大。
悟空租车CEO胡显河介绍说,悟空租车做的是一个全国的互联网共享租车平台。共享的车源主要是全国2万多家中小平台的公司,不是P2P的租车模式,也不是分时租售。在胡显河来看,所有的租赁都是共享。他认为,悟空租车其实是把全国的租赁公司共享到一个平台,做了一个共享的租车。
目前,悟空租车已经覆盖到近200个城市的服务,所有省都有,网点和车的规模上已经是TOP3了。同时,悟空租车把租车和旅游进行了结合,在租车平台之上还做了一个自驾游的平台,现在主要在云南,就是悟空自驾游。目前,悟空租车已经公开公布了第五轮5个亿的融资,这轮投资是云南省最大一个国企来投资的。股权投资是2.15亿,还有担保和授信,授信这部分钱用来买车,主要是在云南买了非常棒的车,像吉普、奥迪。
关于怎么打动投资人,胡显河坦言,一方面有运气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在对的时间点找到对的投资人,因为这其实是供需两方面的事情。云南省政府正在找合作伙伴,悟空租车作为一个租车性的平台,最主要的能力就是租车的能力,所以双方比较契合,再加上团队各方面都觉得非常不错,所以云南省政府就投了悟空租车。
因为全国租车已经布局完成,但是还要夯实基础,尤其是在品牌形象方面要去投入,所以这次融资后,悟空租车一方面要推进全国租车的服务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对自驾游这块加大投入。
接下来发言的是小蓝单车资深副总裁胡宇沸。共享单车的火爆不必多说,现在全国已经有100多家。目前小蓝单车在中国进入了6个城市,做到全国前三,从3月份进入北京开始,在北京这边发展得比较好,海外有一个城市,去的是旧金山。现在共享单车逐渐进入到中场。
小蓝的优点是好骑,缺点是车少,小蓝在北京,一辆车每天大概能用8单。现在小蓝在做一些对车辆的改进,接下来很快投放第二批改动的车辆。3月份的时候小蓝有一个发布会,接下来会推进某一个产品迭代,因为小蓝毕竟是一个产品公司,还是希望把产品做好,而不是希望在整个城市里都铺遍车。
关于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胡宇沸讲到,共享单车这种新生事物,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类比当年的淘宝、手机支付,在出来的时候都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信用危机、文明使用等。共享单车同样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在早期的时候,政府都说欢迎你们来,有很多省会没有共享单车的时候就说小蓝可不可以来我们城市,我们跟你做一些战略合作,到现在就变成车这么多怎么处理,城管给你全收了。
这些问题怎么处理?有两个方面的处理方式,一个是线上的,一个是线下的。在线下,各个企业不要去做这样的无限制投放,这样没有意义,你的车投这么多,某些单车品牌都坏了,坏的车辆这么多,你最后还要回收,还要加重城管的任务。车不用投那么多,车好骑,把车最大化地利用起来就好了。在线上,通过电子围栏等技术方面,政府推进的同时共享单车紧密对接,将来这个新生事物肯定会有很好的改进方法。
胡宇沸提到,共享单车这个行业跟滴滴、Uber不太一样,滴滴合并Uber,是因为那时候大家都烧钱烧得不可开交,投资人就很着急,因为他们只是有平台,车和司机都不是自己的。然而共享单车要合并的话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你合并之后这么多颜色的车怎么办?但是未来也不是没有合并的可能,在披露之前,还是持保留态度。
来电科技CMO任牧最后一个发言。来电科技是全场景移动电能共享网络,充电宝只是电能的载体。大家真正需要的不是充电宝本身,需要的是充电。再进一步去细分,共享充电解决的什么问题?一个叫应急充电,一个叫移动充电。在这个角度而言,充电宝不过是提供应急充电和移动充电目前来看比较常见的,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
2013年年底,来电科技就已经开始定义共享充电这件事,那时候还没有其他的玩家,连共享单车都还没有开始。2014年组建团队去研发产品,2015年一代设备投入到市场上,所以说,来电科技是完全从0到1定义了共享充电这件事。到现在为止,来电科技也是这个市场上唯一一个可以提供全场景覆盖的,包括大柜机、小柜机,以及单体的充电宝。就目前而言,不管是从技术上、专利上、场景的覆盖上,来电都是共享充电的领跑者。
截止到今天为止,来电科技在全国143个城市有布局,基本上已经覆盖了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包括一些重要的2、3线城市。来电科技的机柜数量现在还没有到达万的级别,还在千的级别,但是很快就会到达,因为硬件的量产是需要时间的。目前小柜机刚刚量产,已经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开始进行测试性投放,很快就会达到10万级的规模。当铺设密布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只要人在外面,其实可以不带充电宝,手机充电完成后,可以在另外一个机柜上把充电宝还回去。
很多人质疑,2、3年之后会不会没有充电宝这个东西,在任牧看来,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充电技术会不会对这个行业产生摧毁性的影响。任牧认为,电池容量技术,或者电池本身的材质,会对这个行业产生一个颠覆性的革命。因为石墨烯的技术对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确实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但是,石墨烯技术真正应用到商用甚至民用,至少是15到20年以后的事情,目前看到的充电方式,持续10年以上没有一点问题。包括特斯拉,里面用的电池组仍然是大家常见的1860的电池组,不会有质的飞跃。
那充电宝是不是可以支持快充?是不是可以加载无线?任牧回答,完全可以。听完四位不同行业的共享创业者的分享,主持人刘荣风趣地说:“跟大家总结一下,这组圆桌论坛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从悟空租车胡总那儿租个车,找个地方在共享停车冯总那儿停下来,再从小蓝单车胡总这儿找个小蓝把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掉,后来发现手机没电了,OK,来电科技任总帮你搞定它。”
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自是一览无遗,但是也不是毫无缺点可言。
共享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消灭信息不对称、让大量闲置资源涌进平台提供服务时,服务的质量无法保证,服务质量实质是基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流水线式生产方式产生的品质标准,这种生产方式下产生的是无差别的标准品,追求的是规模,这恰恰是共享经济需要颠覆和革命掉的东西,共享经济满足大量长尾和不规则的细碎需求,必然是和标准化量产相矛盾的。
当然,依然有很多产业卯足了劲儿想成为下一个共享的风口,比如电动车充电桩共享、地下室空间共享、培训机构的会员卡共享、3D打印机共享、某项技能共享...反观社会发展,其实共享的形式早已出现,之所以现在才成为风口,是因为社会形态的改变——“信任”正在将我们导向基于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社会,也就是互联网的社会实体化。
创业者不要盲目追风口,在过去三五年里,团购、O2O、共享经济都曾是风口,大浪淘沙,活下来的都是那些拥有强大运营能力、销售能力且能在关键时刻调整姿势的团队。这是构成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而“风口”和那些听上去高大上的名词本身不是竞争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