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个世纪前 这位日本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何为纯粹之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个世纪前 这位日本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何为纯粹之爱

在评论家张定浩看来,《智惠子抄》展现的是纯粹的、对等的和完整的爱。

“许多现代艺术家和现代诗人已经习惯于谈论恶之花、谈论黑暗、谈论深渊、复杂性和碎片,而面对爱、美好和崇高,现代艺术家们将它们视作遥远和不再重要的古典情怀。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总是羞于谈论这些美好纯粹的事情。”日前,文学评论家在主题为“爱的编年史”的讲座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认为,人们把爱情转化为自我保全的爱或是一种现代性婚姻契约的算计。“我们已经羞于谈论琼瑶,却能接受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当爱情被实用主义占据,一个人对爱的追求仅在于使自己变得更好或是实现财务独立时,纯粹的爱被我们放在了最不重要的地方。”

之所以会做出此番概况,是因为张定浩阅读了诗集《智惠子抄》。远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日本,诗人高村光太郎和妻子长沼智惠子选择了不顾家人的阻拦和世俗的考量算计,一同奔向纯粹的爱,并将这份三十余年的相守和别离凝练成这本诗集《智惠子抄》。在贫穷却执着于艺术的日子里,他们的爱情成为二人“新奇的无尽宝藏”和“拂去所有枝叶的百分百现实”。他们之间炽热纯粹的爱情故事在日本是家喻户晓,被改编成多部影视剧作品。如今,这部诗集被引介到了中国。

智惠子抄
[日] 高村光太郎 著 安素 译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7年6月 

高村光太郎出生于艺术世家,父亲是老一代雕刻家高村光云,年少时的光太郎醉心于雕刻和文学。看到罗丹的《思考者》照片后他深受震动,远赴纽约、伦敦、巴黎等地留学,受到了欧洲近代自由主义思潮影响。26岁回到日本后,因对日本社会的陈旧价值观和美术界的权威主义深深反感,他拒绝了东京美术学校的教职,参加“潘之会”等先锋艺术团体,1910年发表了评论《绿色宣言》,呼吁艺术的自由。1912年,日本进入民主自由的大正时代,一批在思想上倾向民主,在情感上同情大众的诗人活跃起来。高村光太郎以人道主义、理想主义为基调,怀着对人生、艺术、社会和自然的积极态度热情地抒发内心情感,讴歌生活,与喜欢朦胧灰色写作风格的艺术派诗人形成鲜明对照。而长沼智惠子则是当时兴起的女性解放运动代表刊物《青鞜》的创刊封面画家。相近的艺术追求让两人经朋友引荐认识走到了一起。

对于高村光太郎而言,智惠子是他“精神上长久以来寻找的女性”。在《智惠子抄》中文译者安素眼中,他们之间的爱是“解放了的人与人在爱情与互敬的基础上构筑起的小世界,是因信赖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在热恋的头几年间高村光太郎所写的《我们》正体现了他们之间的这种爱恋:

差异于我们之间已失去意义

对我们来说 一切都是绝对

这里没有世上所谓的男女之战

这里有的是信仰 虔诚 恋爱和自由

还有巨大的力量与权威

人的一极和另一极融合

……

我意识到

我的疼痛 就是你的疼痛

我意识到

我的快乐 就是你的快乐

我倚仗自己 就像倚仗你

我的生长 就是你的生长

我相信 我坚信

不管我走多快 都不会弃你于不顾

你青春闪耀

就像我充满活力你是火

越熟悉你 我越觉得新鲜

你是我新奇的无尽宝藏

是拂去所有枝叶的百分百现实

高村光太郎与智惠子

光太郎与智惠子的恋爱,一开始并不为两家家长认同;他在艺术上对传统的反叛,也使他和父亲关系紧张,在世俗利益中难以谋得一席之地。两人的新婚生活充满了艺术的激情,但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贫困中挣扎。但两人并不为此灰心,反而以贫穷为乐。这一时期,光太郎写下了一系列温馨美妙的诗歌。

婚后的光太郎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智惠子却因为忙于家事,未能在艺术创作上更进一步,这加深了她精神上的苦闷。1931年左右,智惠子娘家破产,她受到打击,曾经试图服用安眠药自杀。自杀未遂后,她开始出现精神失常的症状,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1938年,在与病魔苦斗七年之后,52岁的智惠子死于肺结核。

在遇到智惠子以前,光太郎的诗歌“尽是现代的自我对这个不容许人存在的国家的反抗”,充满了对社会和艺术的愤怒、迷茫与苦恼。遇到智惠子后,他的诗歌被一种和平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笼罩。光太郎自述:“在这世上,我遇见了智惠子,她纯净的爱将我洗净,将我从以前的颓废生活中拯救出来,因为这些经历,我的情感全部倾注在智惠子身上。”

在太平洋战争前夕,高村光太郎怀着整理半生留下的艺术的心情挑选整理了三十年间创作的与智惠子有关的诗歌汇编成集并取名《智惠子抄》。从初识的忐忑,相爱的欢喜,到目送爱人远去的煎熬和生离死别的悲哀,安素将这部诗集视为一部“罕见的私人感情记录史”,一份“爱的编年史”。

《智惠子抄》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部完整的爱情编年史。每首写下的诗,有日期,有细节,在当下已经不复存在的片段,通过诗歌永远留存于纸面,让后人可以穿越时光,重温光太郎和智惠子的情爱之路。在中文版《智惠子抄》中,第一部分就是当年龙星阁出版的《智惠子抄》全本,第二部分《<智惠子抄>补遗》收录了龙星阁版《智惠子抄》中高村光太郎自己未予录用的诗歌、短歌和散文,第三部分则是《智惠子抄》出版后,光太郎所写的与智惠子相关的诗文。

在张定浩看来,《智惠子抄》展现的是纯粹的、对等的和完整的爱。所谓“纯粹”是因为它谈论的是爱本身,而不是将爱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或者逃避家庭,或者获得自由,或者为了争取女性独立,而达到某种目的,二人的结合,不是出于功利的需要,而是源于纯粹的爱。其次,《智惠子抄》谈论的是对等的爱。很多文学作品中的爱往往是不对等的,往往是单相思,或者爱情中只有一个强大的人,另外一个并不重要,比如但丁的《神曲》和《新生》是诞生于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爱,而贝雅特丽齐并不知道但丁的存在。而在高村光太郎和智惠子之间,他们有相近的艺术才华和艺术事业,达到了至少是精神层面的对等。男女之间的爱转化成了友谊,而不是出于利益的需要。这和简·奥斯汀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很像,因为彼此的友谊结为夫妻。而这样的爱情非常罕见,尽管像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达到了这样契合,但他们之间的爱无法走向婚姻,依旧停留在某个阶段。

此外,在《智惠子抄》中,张定浩也看到了一种完整的爱,从初识相恋到婚姻,再到其中一人死去另一个人在伴侣死后如何度过独自一人的爱情生活。高村光太郎用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一份纵观一生相偎相依的爱情。所以张定浩认为,从这本书所描写爱情的纯粹性、对等性和完整性而言,《智惠子抄》的书写和译介带给了当代中国一种十分稀缺的爱情典范。

“而仅仅只是将这本书当作一个爱的范本去讨论又是令人不满足的,因为这样的爱可能会只是我们对爱的理想的投射。”张定浩也提到,情感的特殊性每个人都有,但如何将情感的特殊性转化成普遍的文学形式则关系到爱情诗歌能否带给人的共鸣。正如光太郎在文中也谈到罗丹的雕塑《沉思者》的杰出之处正在于它表现的是沉思者的典范而不只是某个人的沉思;米勒的《播种者》表现的不仅是那几个农妇在播种,而是人类在播种。“当一个情感上升到一种普遍性时,我们才会觉得它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意义的。而作品和现实中的爱情并不是镜子式的对应,作品中呈现的爱是出于诗人的创造。”

高村光太郎与智惠子合照

而安素作为译者,也回忆起了十多年前自己与《智惠子抄》相遇的经过。当时还在读硕士研究生的她,无意中翻起了日文版《智惠子抄》,便闯入了日本近代诗歌的世界。当“一个些许厌世的年轻人”遇到“智惠子已不愿为人/美得可怕的黎明天空/是智慧子最好的散步场/智惠子飞起来了”这样空灵的诗句时,正如遭遇了“一场刚刚好的迷梦。” “《智惠子抄》从此成为我念念不忘的一本诗集。”

附《智惠子抄》部分诗作

你越来越美丽

在渐渐抛掉附属品后

女人为何会变得如此美丽

岁月洗刷过你的身体

是飞向无垠苍穹的金属。

外表看来无从下口

内心却清冽如水

你活着,行动着,热情满满。

女人要重新成为女人

需要世纪的修炼。

你默默站立时

就是神的造物。

不时让我大吃一惊

你变得越来越美丽。

柠檬哀歌

死亡的洁白之床

悲伤又明亮

床上的你

一直在等待一颗柠檬

你美丽的牙齿细细啃噬

我递来的这颗果实

托帕石颜色的香气飘散

几滴天上降下的甘霖

让你的意识倏忽转明

你湛蓝的眼睛漾起微笑

握住我的手又充满健康的力气

你喉头起了一场暴风雨

在这命运的紧要关头

智惠子变回了原来的智惠子

刹那间,一生的爱倾倒而空

接着

像过去在山巅上一样,深深吸一口气

你的机关从此停转

供于遗照前的樱花影中

一颗清凉闪光的柠檬

今天我依旧奉上

随风而去的智惠子

发狂的智惠子不再开口

只与蓝鹊和千鸟暗暗相商

山坡上防风林起伏连绵

松林里嫩黄花粉流动

随五月晴风,弥漫九十九里沙滩

智惠子的浴衣在松林间忽隐忽现

白沙里埋着松露

我一边捡拾松露

一边远远追随智惠子的脚步

蓝鹊和千鸟才是智惠子的伙伴

智惠子已不愿为人

美得可怕的黎明天空,是智惠子最好的散步场

智惠子飞起来了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个世纪前 这位日本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何为纯粹之爱

在评论家张定浩看来,《智惠子抄》展现的是纯粹的、对等的和完整的爱。

“许多现代艺术家和现代诗人已经习惯于谈论恶之花、谈论黑暗、谈论深渊、复杂性和碎片,而面对爱、美好和崇高,现代艺术家们将它们视作遥远和不再重要的古典情怀。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总是羞于谈论这些美好纯粹的事情。”日前,文学评论家在主题为“爱的编年史”的讲座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认为,人们把爱情转化为自我保全的爱或是一种现代性婚姻契约的算计。“我们已经羞于谈论琼瑶,却能接受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当爱情被实用主义占据,一个人对爱的追求仅在于使自己变得更好或是实现财务独立时,纯粹的爱被我们放在了最不重要的地方。”

之所以会做出此番概况,是因为张定浩阅读了诗集《智惠子抄》。远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日本,诗人高村光太郎和妻子长沼智惠子选择了不顾家人的阻拦和世俗的考量算计,一同奔向纯粹的爱,并将这份三十余年的相守和别离凝练成这本诗集《智惠子抄》。在贫穷却执着于艺术的日子里,他们的爱情成为二人“新奇的无尽宝藏”和“拂去所有枝叶的百分百现实”。他们之间炽热纯粹的爱情故事在日本是家喻户晓,被改编成多部影视剧作品。如今,这部诗集被引介到了中国。

智惠子抄
[日] 高村光太郎 著 安素 译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7年6月 

高村光太郎出生于艺术世家,父亲是老一代雕刻家高村光云,年少时的光太郎醉心于雕刻和文学。看到罗丹的《思考者》照片后他深受震动,远赴纽约、伦敦、巴黎等地留学,受到了欧洲近代自由主义思潮影响。26岁回到日本后,因对日本社会的陈旧价值观和美术界的权威主义深深反感,他拒绝了东京美术学校的教职,参加“潘之会”等先锋艺术团体,1910年发表了评论《绿色宣言》,呼吁艺术的自由。1912年,日本进入民主自由的大正时代,一批在思想上倾向民主,在情感上同情大众的诗人活跃起来。高村光太郎以人道主义、理想主义为基调,怀着对人生、艺术、社会和自然的积极态度热情地抒发内心情感,讴歌生活,与喜欢朦胧灰色写作风格的艺术派诗人形成鲜明对照。而长沼智惠子则是当时兴起的女性解放运动代表刊物《青鞜》的创刊封面画家。相近的艺术追求让两人经朋友引荐认识走到了一起。

对于高村光太郎而言,智惠子是他“精神上长久以来寻找的女性”。在《智惠子抄》中文译者安素眼中,他们之间的爱是“解放了的人与人在爱情与互敬的基础上构筑起的小世界,是因信赖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在热恋的头几年间高村光太郎所写的《我们》正体现了他们之间的这种爱恋:

差异于我们之间已失去意义

对我们来说 一切都是绝对

这里没有世上所谓的男女之战

这里有的是信仰 虔诚 恋爱和自由

还有巨大的力量与权威

人的一极和另一极融合

……

我意识到

我的疼痛 就是你的疼痛

我意识到

我的快乐 就是你的快乐

我倚仗自己 就像倚仗你

我的生长 就是你的生长

我相信 我坚信

不管我走多快 都不会弃你于不顾

你青春闪耀

就像我充满活力你是火

越熟悉你 我越觉得新鲜

你是我新奇的无尽宝藏

是拂去所有枝叶的百分百现实

高村光太郎与智惠子

光太郎与智惠子的恋爱,一开始并不为两家家长认同;他在艺术上对传统的反叛,也使他和父亲关系紧张,在世俗利益中难以谋得一席之地。两人的新婚生活充满了艺术的激情,但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贫困中挣扎。但两人并不为此灰心,反而以贫穷为乐。这一时期,光太郎写下了一系列温馨美妙的诗歌。

婚后的光太郎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智惠子却因为忙于家事,未能在艺术创作上更进一步,这加深了她精神上的苦闷。1931年左右,智惠子娘家破产,她受到打击,曾经试图服用安眠药自杀。自杀未遂后,她开始出现精神失常的症状,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1938年,在与病魔苦斗七年之后,52岁的智惠子死于肺结核。

在遇到智惠子以前,光太郎的诗歌“尽是现代的自我对这个不容许人存在的国家的反抗”,充满了对社会和艺术的愤怒、迷茫与苦恼。遇到智惠子后,他的诗歌被一种和平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笼罩。光太郎自述:“在这世上,我遇见了智惠子,她纯净的爱将我洗净,将我从以前的颓废生活中拯救出来,因为这些经历,我的情感全部倾注在智惠子身上。”

在太平洋战争前夕,高村光太郎怀着整理半生留下的艺术的心情挑选整理了三十年间创作的与智惠子有关的诗歌汇编成集并取名《智惠子抄》。从初识的忐忑,相爱的欢喜,到目送爱人远去的煎熬和生离死别的悲哀,安素将这部诗集视为一部“罕见的私人感情记录史”,一份“爱的编年史”。

《智惠子抄》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部完整的爱情编年史。每首写下的诗,有日期,有细节,在当下已经不复存在的片段,通过诗歌永远留存于纸面,让后人可以穿越时光,重温光太郎和智惠子的情爱之路。在中文版《智惠子抄》中,第一部分就是当年龙星阁出版的《智惠子抄》全本,第二部分《<智惠子抄>补遗》收录了龙星阁版《智惠子抄》中高村光太郎自己未予录用的诗歌、短歌和散文,第三部分则是《智惠子抄》出版后,光太郎所写的与智惠子相关的诗文。

在张定浩看来,《智惠子抄》展现的是纯粹的、对等的和完整的爱。所谓“纯粹”是因为它谈论的是爱本身,而不是将爱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或者逃避家庭,或者获得自由,或者为了争取女性独立,而达到某种目的,二人的结合,不是出于功利的需要,而是源于纯粹的爱。其次,《智惠子抄》谈论的是对等的爱。很多文学作品中的爱往往是不对等的,往往是单相思,或者爱情中只有一个强大的人,另外一个并不重要,比如但丁的《神曲》和《新生》是诞生于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爱,而贝雅特丽齐并不知道但丁的存在。而在高村光太郎和智惠子之间,他们有相近的艺术才华和艺术事业,达到了至少是精神层面的对等。男女之间的爱转化成了友谊,而不是出于利益的需要。这和简·奥斯汀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很像,因为彼此的友谊结为夫妻。而这样的爱情非常罕见,尽管像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达到了这样契合,但他们之间的爱无法走向婚姻,依旧停留在某个阶段。

此外,在《智惠子抄》中,张定浩也看到了一种完整的爱,从初识相恋到婚姻,再到其中一人死去另一个人在伴侣死后如何度过独自一人的爱情生活。高村光太郎用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一份纵观一生相偎相依的爱情。所以张定浩认为,从这本书所描写爱情的纯粹性、对等性和完整性而言,《智惠子抄》的书写和译介带给了当代中国一种十分稀缺的爱情典范。

“而仅仅只是将这本书当作一个爱的范本去讨论又是令人不满足的,因为这样的爱可能会只是我们对爱的理想的投射。”张定浩也提到,情感的特殊性每个人都有,但如何将情感的特殊性转化成普遍的文学形式则关系到爱情诗歌能否带给人的共鸣。正如光太郎在文中也谈到罗丹的雕塑《沉思者》的杰出之处正在于它表现的是沉思者的典范而不只是某个人的沉思;米勒的《播种者》表现的不仅是那几个农妇在播种,而是人类在播种。“当一个情感上升到一种普遍性时,我们才会觉得它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意义的。而作品和现实中的爱情并不是镜子式的对应,作品中呈现的爱是出于诗人的创造。”

高村光太郎与智惠子合照

而安素作为译者,也回忆起了十多年前自己与《智惠子抄》相遇的经过。当时还在读硕士研究生的她,无意中翻起了日文版《智惠子抄》,便闯入了日本近代诗歌的世界。当“一个些许厌世的年轻人”遇到“智惠子已不愿为人/美得可怕的黎明天空/是智慧子最好的散步场/智惠子飞起来了”这样空灵的诗句时,正如遭遇了“一场刚刚好的迷梦。” “《智惠子抄》从此成为我念念不忘的一本诗集。”

附《智惠子抄》部分诗作

你越来越美丽

在渐渐抛掉附属品后

女人为何会变得如此美丽

岁月洗刷过你的身体

是飞向无垠苍穹的金属。

外表看来无从下口

内心却清冽如水

你活着,行动着,热情满满。

女人要重新成为女人

需要世纪的修炼。

你默默站立时

就是神的造物。

不时让我大吃一惊

你变得越来越美丽。

柠檬哀歌

死亡的洁白之床

悲伤又明亮

床上的你

一直在等待一颗柠檬

你美丽的牙齿细细啃噬

我递来的这颗果实

托帕石颜色的香气飘散

几滴天上降下的甘霖

让你的意识倏忽转明

你湛蓝的眼睛漾起微笑

握住我的手又充满健康的力气

你喉头起了一场暴风雨

在这命运的紧要关头

智惠子变回了原来的智惠子

刹那间,一生的爱倾倒而空

接着

像过去在山巅上一样,深深吸一口气

你的机关从此停转

供于遗照前的樱花影中

一颗清凉闪光的柠檬

今天我依旧奉上

随风而去的智惠子

发狂的智惠子不再开口

只与蓝鹊和千鸟暗暗相商

山坡上防风林起伏连绵

松林里嫩黄花粉流动

随五月晴风,弥漫九十九里沙滩

智惠子的浴衣在松林间忽隐忽现

白沙里埋着松露

我一边捡拾松露

一边远远追随智惠子的脚步

蓝鹊和千鸟才是智惠子的伙伴

智惠子已不愿为人

美得可怕的黎明天空,是智惠子最好的散步场

智惠子飞起来了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