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红杉资本沈南鹏:我的32条创业投资经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红杉资本沈南鹏:我的32条创业投资经验

本文涉及他的投资理念、投资心得、给创业者的建议、个人成长心得。希望能对你有启发。

题图: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沈南鹏先生

 

有人曾评价,沈南鹏先生是那种「平衡木」走得很好的人,他在投资中游刃有余,同时又尽量使事物处在可控的安全感中。海派文化在他的身上笔沉墨实,他在契机与时代中投资明天。业界流传着「你可能不认识沈南鹏,但一定在用他投资的公司的服务。」马化腾先生也曾在一个公开演讲中说,沈南鹏先生是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最成功的投资人。

这一期,捕Sir就从过去沈南鹏先生的公开分享中,精编了32条他多年来的创业投资心得,希望能找到他成功背后的第一因。本文涉及他的投资理念、投资心得、给创业者的建议、个人成长心得。希望能对你有启发。

投资理念

1、在「创业者能力」和「创业者精神」的选择上,我优先选择创业者精神,只有创业者有真正的品质和美德,他的能力才能够得以发挥,否则可能会被滥用。

2、过去几十年我做对了一个很重要的判断「Long China」(做多中国),以前很多人真的不那么看好中国,有各种担忧,但如今来看,凡是做出很大事业的中国企业家,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Long China」。

3、我们的投资周期很长,我们会和一家企业一起走很长很长的时间,如果公司仍在高速成长,为什么不和他们走下去?

4、我们没有选择,只能逼着自己不断思考两年、三年、五年以后的行业发展会怎样。有时候,我们可能做不出一个特别完美的判断,那就尝试做一个判断,然后在这个行业里做出一步到两步的布局,这是作为风险投资人必须有的判断,哪怕当时给你的数据并不充分。

5、有些创业者仅仅为了上市、赚钱而创业,但我们更欣赏的创业动机是希望创造一种产品和服务满足某种需求,解决某个问题,其动力源自好奇心和使命感。判断一个创业者不仅要看能力,还要看他(她)是否具备正能量。

投资感悟

6、我曾经是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今天也还是一个创业者,是投资领域的创业者。

7、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永远充满遗憾,有太多让人反思的理由,每年都会发现自己做了不少错误的判断,这也是这个行业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你只要愿意学习,愿意在成功和失败案例中去总结归纳,每个人都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

8、有时候在你理性的思考之外,必须要有那么一点冲动,一点激情,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时的判断标准就来自于你的「第六感」。

9、不管在什么行业里,要想成为成功人士,都不可能只是靠高智商,必须要是高情商和高智商的结合。只有这样,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人才,投资行业也好,旅游业也好,任何一个行业的成功人士在这方面都是一样的。

10、我不知道投资还能不能做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但至少希望未来的十年能比过去十年做得更好。

11、大量的创业公司最后没能长大,没能成为预想中伟大的公司,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企业没有很强的执行力和团队文化。

12、一家企业能够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我们显然需要Entrepreneurship(创业家精神),创业家精神是过去一段时间里国内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还有一个词也非常重要,那就是Professionalism(职业精神),而它常常被大家忽视。我认为职业精神包含:专业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观。

13、管理互联网公司和红杉资本,虽然两种公司的形态很不一样,前者的管理核心是CEO,加上高管团队。但在创投行业和PE行业,很重要的理念是合伙人文化,靠一批有共同理念的人走在一起,靠共同的智慧做出更接近准确的判断。两者间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怎么能够以人为本、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时给每个人很好的激励机制。

从物理定律来看创业

14、摩擦力越大,增长越困难(牛顿第一定律)。运动中的物体有维持运动的趋势。静止中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趋势。除非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人的天性是厌恶改变的,倾向于仰仗既有经验,下意识地抵抗自己所不适应的。然而追求创新与变革,就需要克制这些与生俱来的弱点,需要每一位企业家去鼓励企业的风险文化、激励员工勇于快速试错、勇于丢弃停滞的工作流程、逐步建立去中心化的团队、善于授权建立自下而上的创新。

15、始于精简,保持精简(牛顿第二定律,F=MA)。规模往往是增长和创新的敌人。小而美常常是发展之道。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谨记始终保持一个轻盈的体态。道理很简单,因为一个作用力对于一个质量大的物体几乎起不到作用,但却能轻易推动质量小的物体,并让它加速前进。优秀的企业家务必随时警惕企业的规模陷阱。

16、在压力下发展(理想气体定律,PV=nrT)。理想气体在处于平衡态时,压力、体积、和温度之间,永远存在一个平衡。这就好比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资金成本、发展速度极限、市场规模、单位效益之间也存在一个最佳平衡点。企业发展中一定要保持阶段性的产品的专注和领域的专注,不要盲目扩张。

17、充分利用你的灵活性(机械杠杆定律,M1 x a = M2 x b)。初创企业需要善于把握机会,借势借力,与大象共舞。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它很可能认为其最主要的对手就是别的大公司。

但实则并不尽然,通过借助杠杆效益,初创公司也能以小博大,它们可能才是大公司真正的对手。初创公司的优势非常鲜明,简称「5S优势」包括:Stealth(隐蔽)、Speed(速度)、Smarts(才智)、Svelteness(精简),以及Simplicity(简单)。这些灵活性不容小觑,具有颠覆产业巨头的巨大潜力。

18、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无序指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以Google为例,其员工「无序时间」的产物包括Gmail、News、Google Now等优秀产品。另外一个关于无序增加的实例是,现在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无序化特征越发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企业的任何一则正面或负面的消息内容都会在社会化媒体下达到指数级的扩散速度。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也随之越来越紧密,特别是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企业,客户决定了企业品牌的成败。

给CEO的建议

19、CEO要是会算账的人,不能拍着脑袋决策。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数字是大部分公司都必须关注的。第一个是毛利率,决定了一家公司有没有真正的议价能力或定价实力,这是CEO需要关注和保持敏感的一个数字。第二个数字是单位经济。

比如说, 互联网OTA(在线旅行商)一个客户的综合收益是多少?首先你要获取客户,这个需要成本;其次有转化率和流失率;再接着,服务客户时运营需要成本,应该具体分析到每一个环节。考虑能不能降低收购成本,做好用户体验提高转化率,用技术手段减少运营成本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量化。

20、空降高管的失败率是不低的。我建议CEO找年轻人培养,他们可能没那么多经验,不一定非得是顶级MBA或投行或咨询出身,但要有想法和好的商业感觉,与团队的核心创新理念吻合,再让他们和公司一起成长。

21、CEO肯定也是产品经理,团队负责执行,但CEO应该深度介入并参与,帮助团队打磨产品。

22、创业是容不得你去重新学习的,竞争的环境可能让你没有机会学习,因此基础科学知识结构对CEO的个人成长很关键。培养逻辑思维和建立模型的能力,对创业和企业管理都至关重要。

23、世界上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长跑型的,是人文科学和基础科学等集合成一体的人,而不仅仅只懂计算机科学。

24、对于一个CEO来说,我感觉还是应该把心态放得更加平和一些,千万不要因为竞争,而乱了自己的阵脚。

25、CEO需要懂得和关注真正重要的指标,包括客户、订单量、营收、毛利、流失率、盈利能力、现金流,让真实的数字说话。而不是强调物理条件和设施、注重形式而非内容、强调不可量化的事物。因为,投资方对创业项目的考量,在A轮之后不可逃避的就是数据:订单量、客单价、用户数、周留存率等等都是考核指标的重点,无数据难以服众。

26、在企业初创期,CEO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木桶理论说的是不能有短板,但我更认可反木桶理论,初创期企业往往是反木桶理论在起作用。不管CEO还是团队,不可能什么都强。与其全才,不如专才。每个早期企业都需要独门的杀手锏才能脱颖而出。哪怕团队成员能力都不错,但没有巨大亮点,作为初创期企业也可能没有机会。CEO要有独门武功,这独门武功因行业而异。

27、作为一名优秀的CEO,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来不断修正自己的商业计划,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向,尤其在公司早期,这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创业公司的CEO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人,那么他的创业很难成功。

个人心得

28、我会尝试去寻找好的机会,但通常我不是第一个尝试的人。我会观察一下,看自己是否适合。

29、我是一个乐观的人,加上喜欢承担一定的风险,也看重长期的职业发展,不期待短期利益。自己回国头两年做投资银行,未必会比在美国有更好经济收益。离开投行去创业时,刚开始也不太考虑有多少经济回报。做选择要看长期,而且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0、我常常是一个需要「说服」别人的角色,要做一个好的「销售员」。

31、人们说交际圈很重要,因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某个生意,但在我看来交际圈更多是给自己带来启发。我能在与别人的交流当中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愿意和很多不同行业的人交流。这种交流是学习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可能比你读几本书还要有益,同样我也希望别人能从和我的交流中获得启发。

32、我总是怀有一颗好奇心。不管当初进华尔街还是后来去创业、做投资,我都保持着好奇心,觉得做这些事本身很有意思:我会想为什么这么多公司能成功?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很Enjoy。

本文内容来源:红杉汇、秦朔朋友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沈南鹏

  • 界面新闻2024中国顶级风险投资人榜单发布,沈南鹏、刘芹、倪泽望、张颖、徐新分列前五
  • 全球金融领袖聚沙特议未来 沈南鹏:每位知识工作者都该配备AI代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红杉资本沈南鹏:我的32条创业投资经验

本文涉及他的投资理念、投资心得、给创业者的建议、个人成长心得。希望能对你有启发。

题图: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沈南鹏先生

 

有人曾评价,沈南鹏先生是那种「平衡木」走得很好的人,他在投资中游刃有余,同时又尽量使事物处在可控的安全感中。海派文化在他的身上笔沉墨实,他在契机与时代中投资明天。业界流传着「你可能不认识沈南鹏,但一定在用他投资的公司的服务。」马化腾先生也曾在一个公开演讲中说,沈南鹏先生是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最成功的投资人。

这一期,捕Sir就从过去沈南鹏先生的公开分享中,精编了32条他多年来的创业投资心得,希望能找到他成功背后的第一因。本文涉及他的投资理念、投资心得、给创业者的建议、个人成长心得。希望能对你有启发。

投资理念

1、在「创业者能力」和「创业者精神」的选择上,我优先选择创业者精神,只有创业者有真正的品质和美德,他的能力才能够得以发挥,否则可能会被滥用。

2、过去几十年我做对了一个很重要的判断「Long China」(做多中国),以前很多人真的不那么看好中国,有各种担忧,但如今来看,凡是做出很大事业的中国企业家,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Long China」。

3、我们的投资周期很长,我们会和一家企业一起走很长很长的时间,如果公司仍在高速成长,为什么不和他们走下去?

4、我们没有选择,只能逼着自己不断思考两年、三年、五年以后的行业发展会怎样。有时候,我们可能做不出一个特别完美的判断,那就尝试做一个判断,然后在这个行业里做出一步到两步的布局,这是作为风险投资人必须有的判断,哪怕当时给你的数据并不充分。

5、有些创业者仅仅为了上市、赚钱而创业,但我们更欣赏的创业动机是希望创造一种产品和服务满足某种需求,解决某个问题,其动力源自好奇心和使命感。判断一个创业者不仅要看能力,还要看他(她)是否具备正能量。

投资感悟

6、我曾经是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今天也还是一个创业者,是投资领域的创业者。

7、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永远充满遗憾,有太多让人反思的理由,每年都会发现自己做了不少错误的判断,这也是这个行业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你只要愿意学习,愿意在成功和失败案例中去总结归纳,每个人都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

8、有时候在你理性的思考之外,必须要有那么一点冲动,一点激情,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时的判断标准就来自于你的「第六感」。

9、不管在什么行业里,要想成为成功人士,都不可能只是靠高智商,必须要是高情商和高智商的结合。只有这样,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人才,投资行业也好,旅游业也好,任何一个行业的成功人士在这方面都是一样的。

10、我不知道投资还能不能做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但至少希望未来的十年能比过去十年做得更好。

11、大量的创业公司最后没能长大,没能成为预想中伟大的公司,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企业没有很强的执行力和团队文化。

12、一家企业能够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我们显然需要Entrepreneurship(创业家精神),创业家精神是过去一段时间里国内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还有一个词也非常重要,那就是Professionalism(职业精神),而它常常被大家忽视。我认为职业精神包含:专业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观。

13、管理互联网公司和红杉资本,虽然两种公司的形态很不一样,前者的管理核心是CEO,加上高管团队。但在创投行业和PE行业,很重要的理念是合伙人文化,靠一批有共同理念的人走在一起,靠共同的智慧做出更接近准确的判断。两者间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怎么能够以人为本、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时给每个人很好的激励机制。

从物理定律来看创业

14、摩擦力越大,增长越困难(牛顿第一定律)。运动中的物体有维持运动的趋势。静止中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趋势。除非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人的天性是厌恶改变的,倾向于仰仗既有经验,下意识地抵抗自己所不适应的。然而追求创新与变革,就需要克制这些与生俱来的弱点,需要每一位企业家去鼓励企业的风险文化、激励员工勇于快速试错、勇于丢弃停滞的工作流程、逐步建立去中心化的团队、善于授权建立自下而上的创新。

15、始于精简,保持精简(牛顿第二定律,F=MA)。规模往往是增长和创新的敌人。小而美常常是发展之道。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谨记始终保持一个轻盈的体态。道理很简单,因为一个作用力对于一个质量大的物体几乎起不到作用,但却能轻易推动质量小的物体,并让它加速前进。优秀的企业家务必随时警惕企业的规模陷阱。

16、在压力下发展(理想气体定律,PV=nrT)。理想气体在处于平衡态时,压力、体积、和温度之间,永远存在一个平衡。这就好比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资金成本、发展速度极限、市场规模、单位效益之间也存在一个最佳平衡点。企业发展中一定要保持阶段性的产品的专注和领域的专注,不要盲目扩张。

17、充分利用你的灵活性(机械杠杆定律,M1 x a = M2 x b)。初创企业需要善于把握机会,借势借力,与大象共舞。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它很可能认为其最主要的对手就是别的大公司。

但实则并不尽然,通过借助杠杆效益,初创公司也能以小博大,它们可能才是大公司真正的对手。初创公司的优势非常鲜明,简称「5S优势」包括:Stealth(隐蔽)、Speed(速度)、Smarts(才智)、Svelteness(精简),以及Simplicity(简单)。这些灵活性不容小觑,具有颠覆产业巨头的巨大潜力。

18、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无序指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以Google为例,其员工「无序时间」的产物包括Gmail、News、Google Now等优秀产品。另外一个关于无序增加的实例是,现在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无序化特征越发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企业的任何一则正面或负面的消息内容都会在社会化媒体下达到指数级的扩散速度。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也随之越来越紧密,特别是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企业,客户决定了企业品牌的成败。

给CEO的建议

19、CEO要是会算账的人,不能拍着脑袋决策。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数字是大部分公司都必须关注的。第一个是毛利率,决定了一家公司有没有真正的议价能力或定价实力,这是CEO需要关注和保持敏感的一个数字。第二个数字是单位经济。

比如说, 互联网OTA(在线旅行商)一个客户的综合收益是多少?首先你要获取客户,这个需要成本;其次有转化率和流失率;再接着,服务客户时运营需要成本,应该具体分析到每一个环节。考虑能不能降低收购成本,做好用户体验提高转化率,用技术手段减少运营成本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量化。

20、空降高管的失败率是不低的。我建议CEO找年轻人培养,他们可能没那么多经验,不一定非得是顶级MBA或投行或咨询出身,但要有想法和好的商业感觉,与团队的核心创新理念吻合,再让他们和公司一起成长。

21、CEO肯定也是产品经理,团队负责执行,但CEO应该深度介入并参与,帮助团队打磨产品。

22、创业是容不得你去重新学习的,竞争的环境可能让你没有机会学习,因此基础科学知识结构对CEO的个人成长很关键。培养逻辑思维和建立模型的能力,对创业和企业管理都至关重要。

23、世界上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长跑型的,是人文科学和基础科学等集合成一体的人,而不仅仅只懂计算机科学。

24、对于一个CEO来说,我感觉还是应该把心态放得更加平和一些,千万不要因为竞争,而乱了自己的阵脚。

25、CEO需要懂得和关注真正重要的指标,包括客户、订单量、营收、毛利、流失率、盈利能力、现金流,让真实的数字说话。而不是强调物理条件和设施、注重形式而非内容、强调不可量化的事物。因为,投资方对创业项目的考量,在A轮之后不可逃避的就是数据:订单量、客单价、用户数、周留存率等等都是考核指标的重点,无数据难以服众。

26、在企业初创期,CEO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木桶理论说的是不能有短板,但我更认可反木桶理论,初创期企业往往是反木桶理论在起作用。不管CEO还是团队,不可能什么都强。与其全才,不如专才。每个早期企业都需要独门的杀手锏才能脱颖而出。哪怕团队成员能力都不错,但没有巨大亮点,作为初创期企业也可能没有机会。CEO要有独门武功,这独门武功因行业而异。

27、作为一名优秀的CEO,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来不断修正自己的商业计划,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向,尤其在公司早期,这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创业公司的CEO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人,那么他的创业很难成功。

个人心得

28、我会尝试去寻找好的机会,但通常我不是第一个尝试的人。我会观察一下,看自己是否适合。

29、我是一个乐观的人,加上喜欢承担一定的风险,也看重长期的职业发展,不期待短期利益。自己回国头两年做投资银行,未必会比在美国有更好经济收益。离开投行去创业时,刚开始也不太考虑有多少经济回报。做选择要看长期,而且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0、我常常是一个需要「说服」别人的角色,要做一个好的「销售员」。

31、人们说交际圈很重要,因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某个生意,但在我看来交际圈更多是给自己带来启发。我能在与别人的交流当中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愿意和很多不同行业的人交流。这种交流是学习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可能比你读几本书还要有益,同样我也希望别人能从和我的交流中获得启发。

32、我总是怀有一颗好奇心。不管当初进华尔街还是后来去创业、做投资,我都保持着好奇心,觉得做这些事本身很有意思:我会想为什么这么多公司能成功?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很Enjoy。

本文内容来源:红杉汇、秦朔朋友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