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今日世界闻名的大导演,曾是六年“软饭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日世界闻名的大导演,曾是六年“软饭王”

“李安真正懂电影。”

“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的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这是奥斯卡金奖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一句台词,也是它的传奇导演李安人生的完美写照。

李安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潮州镇一位普通的师专校长家庭,虽说出身并不富贵,但受父亲身份的影响,家中自有一套规矩。他从小在传统儒式环境里长大,父亲对他的要求很严,期望也很高。

少年时的李安,内心却无拘无束,年纪轻轻便展现出了惊人的艺术天赋,唱歌跳舞样样擅长,尤其喜欢和母亲一起看电影。然而,文化课的学习却使他感到吃力。从小学到中学,他成绩平平,既不擅长理科,对文科也没有兴趣,为此他没少挨打,也曾遭受过家人的冷眼,但背负着整个家庭的期望,他还是硬着头皮拼了力气读书。

高考时他落榜了,但他不死心,复读一年再次参加高考,又一次名落孙山。李安绝望了,沮丧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和许多人一样,这时的李安,也不过是个被命运捉弄、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小人物罢了。

考不上大学,李安只好读了台湾国立艺专,学习戏剧。

一开始他对于戏剧这个专业充满疑虑,不知道前景会如何,但随着几次在学校的演出,他发现自己对于表演得心应手。然而回到家里,等待他的却是父亲的冷眼。

一年不见,儿子不但变得又黑又瘦,还四处给人跑腿演出,这让望子成龙的父亲心中很不悦,父子俩再一次出现分歧。父亲希望他能拿到学位、成为教授,因此一再提出送他出国留学的建议,李安同意了。

最开始的时候,他在伊利诺伊大学学习戏剧,这里虽然不是成就他的地方,却使他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在一次留学生的聚会上,他遇到了台大毕业、在伊大攻读生物学博士的林惠嘉,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恋爱。

后来,李安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从伊利诺伊辗转到了纽约大学,学习的专业也从戏剧转向电影。

据他讲,在伊大读书时内心总有一种自卑感,不但语言听不太懂,而且周围的台湾人大多是理、工、医、农的高材生,只有他一个人读戏剧,自己就把自己放在了很低的位置,认为在这个领域闯出名堂很难。

但一到电影系就不一样了,在这里,他真正感受到了拍电影的乐趣,不拘泥于书本而是更热衷于实践。在校时,他接连拍摄了五部电影,其中的《分界线》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受到好评如潮。

然而,命运又对他开了个玩笑,在最初的惊艳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沉寂,没有公司肯接受他的剧本,他一等就是六年。

这六年里,李安毕业了,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过着相当拮据的生活。平时他在家煮饭、接送孩子、做家务,妻子林惠嘉不太干涉他,但看到丈夫整天无所事事地消极度日,她还是忍无可忍。

“他不拍片像个死人,我不需要一个死人丈夫!”有时候,她也会板起脸孔训斥他:“你到底在干吗?无聊的话找个事做,不一定要是挣钱的事。”妻子的话振聋发聩,李安自己也明白在家里自怨自艾、虚度青春终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沉下心继续写剧本,一面在剧组做一些杂事。

妻子懂得丈夫的痛苦,也心疼他日渐消瘦,虽然无法替他分担工作中的困难,却给予了他精神上的鼓励和慰藉。她会经常带他出去吃饭,那时候,以他们的经济状况,能吃一顿肯德基就是家里最大的奢侈。

家庭的温暖多年来一直萦绕在李安的心头,成为他走出困境的动力之源,许多年后,成为国际名导的李安依然会亲自下厨给家人做饭吃。

有一次李安和妻子到华人区买菜,一位台湾来的女人对林惠嘉说:“你命真好,先生现在还有空陪你买菜!”不料林惠嘉却反驳道: “你有没有搞错呀,是我今天特意抽空陪他来买菜的。”

挨过这艰难的六年时光,转眼,李安已经快到了不惑的年纪。万幸的是,所有的付出并不是没有回报。

1990年底的这天,他忽然被告知自己的剧本《推手》、《喜宴》在台湾获了奖,心中激动不已,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剧本获奖之后便受到了“中影”的赏识,李安也由此遇见了开启他职业生涯的贵人——时任“中影”副总兼制片部经理的徐立功。

徐立功喜欢拍片,又着重培养新锐导演,他答应给李安一千二百万的预算,李安负责递交成品。李安把这部片看得很重,电影赔不赔钱是次要,关键是要做出成效,给自己的事业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了拍好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他找来美国的“好机器”公司帮忙制作,得到了可靠的助力,然而筹备期依然辛苦万分。

此时,妻子林惠嘉刚产下第二个孩子,又患上了甲状腺机能亢进,他需要公私兼顾,整日忙得焦头烂额,幸好母亲远赴重洋接过了照顾儿媳的重任,才使李安能够专心于手中的工作。

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经费问题,为了在有限的经费内完成道具布置的要求,他不惜将自己家的家具搬来充公,结果家具在一场戏中被毁,以至于后期时徐立功来纽约看毛片到他家里吃饭,还奇怪他家为什么穷得连张餐桌都没有。

为了能找到符合要求的演员,他还找来自己六岁的儿子义务出演,导致儿子厌倦了拍电影不规律的作息,至今与电影绝缘。

不过,经过这次拍戏的锻炼,李安本人的能力却是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于这一行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推手》一晃眼便完成了,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台湾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李安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来,品尝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1992年,他的另一部佳作《喜宴》也开始上映,同样一举囊获了多项大奖。拍完了《喜宴》,李安又赶着离家飞到台湾,去拍摄《饮食男女》,这部电影标志着“家庭三部曲”的最终完成。

此后,李安佳作不断,成就最高的要数2000年的《卧虎藏龙》,不但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艺术指导奖以及金马奖等众多奖项,更使一批出色的青年演员在国际中崭露头角:在戏中饰演“玉娇龙”的章子怡被冠以“国际章”的称号,主演周润发也因此拿到了第二樽亚美影视奖最佳男主角奖座和法国杜维尔电影节的特别成就奖,同时登上《时代周刊》和《娱乐周刊》封面,这是他进军荷里活多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承认。

李安的名声越来越大,几乎成为了影坛上家喻户晓的人物。

然而,2003年《绿巨人浩克》上映,却让李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成了他最大的心结。

在这部电影里,李安试图跳出超级英雄的框架,没有按传统方式将绿巨人作为一个英雄来塑造,而是抓住了他性格中的弱点与矛盾,展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他耗费了很多心血,期望能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进一步,却不料自己的想法并不被观众接受。

据统计,《绿巨人》的票房比分析家的期望值低了2000万美元,观众给该片的平均评分只是B-,公映的第二周,票房就收缩了70%,对于一部万众期待、被疯狂炒作的电影,这一成绩低到令人不可思议。“《绿巨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观众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诸如此类的恶评也不绝于耳,这无异于一个滔天巨浪,将已经站在高处的李安再一次打落谷底。

失落和挫败不言而喻,然而多年后回忆起来,李安只是淡淡一笑:“常常会有软弱的时候,不过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好汉一条,再往下拼嘛。”“《绿巨人》我是真的做烈士了,跟它拼了,而且我现在也不年轻了,比《绿巨人》也年长了十几岁了,年长也该放聪明一点。”

对于《绿巨人》的失败,李安感觉到身心俱疲,甚至一度产生了息影的念头,却又不甘心退休。为了安抚精神上的沮丧,他决定拍一部真正感动他的片子,这就是《断背山》。

据该片的编剧戴安娜·欧莎纳称,她是1997年从《纽约客》杂志看到的原著短篇小说,深受故事情节的感动,决意将它改编为剧本搬上大银幕。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李安在《卧虎藏龙》里描绘含蓄恋情的手法 ,确信他正是他们千方百计寻找的对象,经过几番交换意见后终于敲定合作关系。

李安说:“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哭了,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么感动。”“就因为这种神秘的理念,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拍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作为史上第一部讲述同性恋恋情的主流影片,一上映便引起轰动,在全球狂揽1.78亿美元的票房,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同性之爱的讨论 ,其片名也被用作男同性恋的代名词。在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部传世的经典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当代文化的一部分。

2007年,李安又推出了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色,戒》,里面的争议性画面使他再次成了舆论的焦点。

李安坦诚地表示,在拍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压力,但家人的鼓励支持他继续前行。电影最终还是获得了成功,这与李安的坚守是分不开的。

男主角梁朝伟评价道:“《色,戒》有我从影以来最好的团队,每一个岗位都是最顶尖的。”“跟李安合作是很难得的经验,他跟演员沟通得很好,是我遇过要求最高的导演。”

女主角汤唯更因此一炮而红,凭借该角色获得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孩一跃成为足以与巩俐、章子怡相提并论的一线明星。

2012年,李安的首部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这部电影不仅独自囊获了第85届奥斯卡四项大奖、七项提名,票房成绩也十分理想,在中国上映32天后,全球票房已接近6亿美元,跻身世界历来票房排行榜前一百名,收获了来自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许多观众表示:“《少年派》充分的表现出了李安成熟高超的艺术功力,是今年最值得观看的影片之一。”李安也由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站在了电影行业的顶峰。

获奖后的他很快沉下心来,依旧兢兢业业,为筹备自己的电影奔走忙碌。

2016年,李安完成了他的最新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这部电影里,他突破常规,放弃了传统电影默认的24帧,而是运用清楚到头发丝的120帧技术。

讲到自己的创新之处,李安自信地表示,不敢说自己正掀起一场视觉革命,但至少会给观众带来一场奇观。

“李安真正懂电影。”这是英国导演休·赫德森对李安的评价。

丹麦著名导演比利·奥古特斯则评价道:“他的电影里充满全世界共性,能看到赤裸裸的人性。”

在国际舞台上,李安以其出众的能力和兼容并包的风格,如同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我觉得我拍电影,从来不愿意把它当工作一样。所以,我常常是挑战自己,找我不熟悉的题材、我心里底层最害怕、最不敢面对的一个题材,然后,我像剥洋葱一样又剥了一层皮。这层皮剥下,连我自己都不晓得有哪些内容。把它剖析出来,对观众是一种交代,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探索;对人生、对这个世界,我也是在学习跟了解;这是我对拍电影的一种态度。”

或许正是这种虚心求索的态度使他能够在电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资料

1.   《十年一觉电影梦》 李安,张靓蓓著

2.   李安:当所有的路都行不通,剩下一条绝路就是路

3.   失败者李安:做电影如写字 有回锋才完整

4.   奥斯卡名导揭秘好莱坞怪现状 赞李安为中西全才

5.   李安与他的妻子 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缘

6.   《绿巨人》 李安的票房滑铁卢

7.   李安忆断背山:是它选了我,给我很多爱的感觉

8.   梁朝伟谈《色戒》

9.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李安高超艺术功力的成果

10. 李安:每个人心中卧虎藏龙

- END -

作者|Lemo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李安

  • 李安Aaron Lee从先锋投资者到金融科技领军者的成长之路
  • 东融科技集团举办首期媒体交流日,共话金融科技未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日世界闻名的大导演,曾是六年“软饭王”

“李安真正懂电影。”

“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的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这是奥斯卡金奖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一句台词,也是它的传奇导演李安人生的完美写照。

李安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潮州镇一位普通的师专校长家庭,虽说出身并不富贵,但受父亲身份的影响,家中自有一套规矩。他从小在传统儒式环境里长大,父亲对他的要求很严,期望也很高。

少年时的李安,内心却无拘无束,年纪轻轻便展现出了惊人的艺术天赋,唱歌跳舞样样擅长,尤其喜欢和母亲一起看电影。然而,文化课的学习却使他感到吃力。从小学到中学,他成绩平平,既不擅长理科,对文科也没有兴趣,为此他没少挨打,也曾遭受过家人的冷眼,但背负着整个家庭的期望,他还是硬着头皮拼了力气读书。

高考时他落榜了,但他不死心,复读一年再次参加高考,又一次名落孙山。李安绝望了,沮丧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和许多人一样,这时的李安,也不过是个被命运捉弄、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小人物罢了。

考不上大学,李安只好读了台湾国立艺专,学习戏剧。

一开始他对于戏剧这个专业充满疑虑,不知道前景会如何,但随着几次在学校的演出,他发现自己对于表演得心应手。然而回到家里,等待他的却是父亲的冷眼。

一年不见,儿子不但变得又黑又瘦,还四处给人跑腿演出,这让望子成龙的父亲心中很不悦,父子俩再一次出现分歧。父亲希望他能拿到学位、成为教授,因此一再提出送他出国留学的建议,李安同意了。

最开始的时候,他在伊利诺伊大学学习戏剧,这里虽然不是成就他的地方,却使他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在一次留学生的聚会上,他遇到了台大毕业、在伊大攻读生物学博士的林惠嘉,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恋爱。

后来,李安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从伊利诺伊辗转到了纽约大学,学习的专业也从戏剧转向电影。

据他讲,在伊大读书时内心总有一种自卑感,不但语言听不太懂,而且周围的台湾人大多是理、工、医、农的高材生,只有他一个人读戏剧,自己就把自己放在了很低的位置,认为在这个领域闯出名堂很难。

但一到电影系就不一样了,在这里,他真正感受到了拍电影的乐趣,不拘泥于书本而是更热衷于实践。在校时,他接连拍摄了五部电影,其中的《分界线》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受到好评如潮。

然而,命运又对他开了个玩笑,在最初的惊艳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沉寂,没有公司肯接受他的剧本,他一等就是六年。

这六年里,李安毕业了,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过着相当拮据的生活。平时他在家煮饭、接送孩子、做家务,妻子林惠嘉不太干涉他,但看到丈夫整天无所事事地消极度日,她还是忍无可忍。

“他不拍片像个死人,我不需要一个死人丈夫!”有时候,她也会板起脸孔训斥他:“你到底在干吗?无聊的话找个事做,不一定要是挣钱的事。”妻子的话振聋发聩,李安自己也明白在家里自怨自艾、虚度青春终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沉下心继续写剧本,一面在剧组做一些杂事。

妻子懂得丈夫的痛苦,也心疼他日渐消瘦,虽然无法替他分担工作中的困难,却给予了他精神上的鼓励和慰藉。她会经常带他出去吃饭,那时候,以他们的经济状况,能吃一顿肯德基就是家里最大的奢侈。

家庭的温暖多年来一直萦绕在李安的心头,成为他走出困境的动力之源,许多年后,成为国际名导的李安依然会亲自下厨给家人做饭吃。

有一次李安和妻子到华人区买菜,一位台湾来的女人对林惠嘉说:“你命真好,先生现在还有空陪你买菜!”不料林惠嘉却反驳道: “你有没有搞错呀,是我今天特意抽空陪他来买菜的。”

挨过这艰难的六年时光,转眼,李安已经快到了不惑的年纪。万幸的是,所有的付出并不是没有回报。

1990年底的这天,他忽然被告知自己的剧本《推手》、《喜宴》在台湾获了奖,心中激动不已,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剧本获奖之后便受到了“中影”的赏识,李安也由此遇见了开启他职业生涯的贵人——时任“中影”副总兼制片部经理的徐立功。

徐立功喜欢拍片,又着重培养新锐导演,他答应给李安一千二百万的预算,李安负责递交成品。李安把这部片看得很重,电影赔不赔钱是次要,关键是要做出成效,给自己的事业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了拍好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他找来美国的“好机器”公司帮忙制作,得到了可靠的助力,然而筹备期依然辛苦万分。

此时,妻子林惠嘉刚产下第二个孩子,又患上了甲状腺机能亢进,他需要公私兼顾,整日忙得焦头烂额,幸好母亲远赴重洋接过了照顾儿媳的重任,才使李安能够专心于手中的工作。

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经费问题,为了在有限的经费内完成道具布置的要求,他不惜将自己家的家具搬来充公,结果家具在一场戏中被毁,以至于后期时徐立功来纽约看毛片到他家里吃饭,还奇怪他家为什么穷得连张餐桌都没有。

为了能找到符合要求的演员,他还找来自己六岁的儿子义务出演,导致儿子厌倦了拍电影不规律的作息,至今与电影绝缘。

不过,经过这次拍戏的锻炼,李安本人的能力却是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于这一行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推手》一晃眼便完成了,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台湾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李安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来,品尝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1992年,他的另一部佳作《喜宴》也开始上映,同样一举囊获了多项大奖。拍完了《喜宴》,李安又赶着离家飞到台湾,去拍摄《饮食男女》,这部电影标志着“家庭三部曲”的最终完成。

此后,李安佳作不断,成就最高的要数2000年的《卧虎藏龙》,不但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艺术指导奖以及金马奖等众多奖项,更使一批出色的青年演员在国际中崭露头角:在戏中饰演“玉娇龙”的章子怡被冠以“国际章”的称号,主演周润发也因此拿到了第二樽亚美影视奖最佳男主角奖座和法国杜维尔电影节的特别成就奖,同时登上《时代周刊》和《娱乐周刊》封面,这是他进军荷里活多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承认。

李安的名声越来越大,几乎成为了影坛上家喻户晓的人物。

然而,2003年《绿巨人浩克》上映,却让李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成了他最大的心结。

在这部电影里,李安试图跳出超级英雄的框架,没有按传统方式将绿巨人作为一个英雄来塑造,而是抓住了他性格中的弱点与矛盾,展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他耗费了很多心血,期望能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进一步,却不料自己的想法并不被观众接受。

据统计,《绿巨人》的票房比分析家的期望值低了2000万美元,观众给该片的平均评分只是B-,公映的第二周,票房就收缩了70%,对于一部万众期待、被疯狂炒作的电影,这一成绩低到令人不可思议。“《绿巨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观众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诸如此类的恶评也不绝于耳,这无异于一个滔天巨浪,将已经站在高处的李安再一次打落谷底。

失落和挫败不言而喻,然而多年后回忆起来,李安只是淡淡一笑:“常常会有软弱的时候,不过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好汉一条,再往下拼嘛。”“《绿巨人》我是真的做烈士了,跟它拼了,而且我现在也不年轻了,比《绿巨人》也年长了十几岁了,年长也该放聪明一点。”

对于《绿巨人》的失败,李安感觉到身心俱疲,甚至一度产生了息影的念头,却又不甘心退休。为了安抚精神上的沮丧,他决定拍一部真正感动他的片子,这就是《断背山》。

据该片的编剧戴安娜·欧莎纳称,她是1997年从《纽约客》杂志看到的原著短篇小说,深受故事情节的感动,决意将它改编为剧本搬上大银幕。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李安在《卧虎藏龙》里描绘含蓄恋情的手法 ,确信他正是他们千方百计寻找的对象,经过几番交换意见后终于敲定合作关系。

李安说:“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哭了,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么感动。”“就因为这种神秘的理念,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拍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作为史上第一部讲述同性恋恋情的主流影片,一上映便引起轰动,在全球狂揽1.78亿美元的票房,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同性之爱的讨论 ,其片名也被用作男同性恋的代名词。在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部传世的经典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当代文化的一部分。

2007年,李安又推出了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色,戒》,里面的争议性画面使他再次成了舆论的焦点。

李安坦诚地表示,在拍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压力,但家人的鼓励支持他继续前行。电影最终还是获得了成功,这与李安的坚守是分不开的。

男主角梁朝伟评价道:“《色,戒》有我从影以来最好的团队,每一个岗位都是最顶尖的。”“跟李安合作是很难得的经验,他跟演员沟通得很好,是我遇过要求最高的导演。”

女主角汤唯更因此一炮而红,凭借该角色获得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孩一跃成为足以与巩俐、章子怡相提并论的一线明星。

2012年,李安的首部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这部电影不仅独自囊获了第85届奥斯卡四项大奖、七项提名,票房成绩也十分理想,在中国上映32天后,全球票房已接近6亿美元,跻身世界历来票房排行榜前一百名,收获了来自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许多观众表示:“《少年派》充分的表现出了李安成熟高超的艺术功力,是今年最值得观看的影片之一。”李安也由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站在了电影行业的顶峰。

获奖后的他很快沉下心来,依旧兢兢业业,为筹备自己的电影奔走忙碌。

2016年,李安完成了他的最新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这部电影里,他突破常规,放弃了传统电影默认的24帧,而是运用清楚到头发丝的120帧技术。

讲到自己的创新之处,李安自信地表示,不敢说自己正掀起一场视觉革命,但至少会给观众带来一场奇观。

“李安真正懂电影。”这是英国导演休·赫德森对李安的评价。

丹麦著名导演比利·奥古特斯则评价道:“他的电影里充满全世界共性,能看到赤裸裸的人性。”

在国际舞台上,李安以其出众的能力和兼容并包的风格,如同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我觉得我拍电影,从来不愿意把它当工作一样。所以,我常常是挑战自己,找我不熟悉的题材、我心里底层最害怕、最不敢面对的一个题材,然后,我像剥洋葱一样又剥了一层皮。这层皮剥下,连我自己都不晓得有哪些内容。把它剖析出来,对观众是一种交代,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探索;对人生、对这个世界,我也是在学习跟了解;这是我对拍电影的一种态度。”

或许正是这种虚心求索的态度使他能够在电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资料

1.   《十年一觉电影梦》 李安,张靓蓓著

2.   李安:当所有的路都行不通,剩下一条绝路就是路

3.   失败者李安:做电影如写字 有回锋才完整

4.   奥斯卡名导揭秘好莱坞怪现状 赞李安为中西全才

5.   李安与他的妻子 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缘

6.   《绿巨人》 李安的票房滑铁卢

7.   李安忆断背山:是它选了我,给我很多爱的感觉

8.   梁朝伟谈《色戒》

9.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李安高超艺术功力的成果

10. 李安:每个人心中卧虎藏龙

- END -

作者|Lemo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