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尚秀终于凑够了他的
“出轨三部曲”
从2015年[这时对那时错]因戏生情
到2017年初柏林电影节[独自在海边的夜晚]
让金敏喜出镜做自我辩护
直至今年5月底亮相戛纳的这部黑白片
[之后]
洪尚秀用三部作品彻底完成了
中年文艺男情感困境的自我剖白
▼
[之后]作为一部生活流的文艺片,与你我的生活近在咫尺。我们常流连于各种手撕小三的八卦花边,洪尚秀就直接拍给你看,还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真人真事改编”。
前段时间[我的前半生]大火,让不少“正义感爆棚”的观众跑到饰演小三演员的微博下痛骂。如果没骂爽,不妨来看看这部[之后],大房怒扇小三的戏码比电视剧要精彩得多。
▲洪尚秀为金敏喜减肥暴瘦
由王朔原著短篇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顽主]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写作有什么窍门儿吗?”
“舍得自己。”
抛去道德评判,你不得不佩服洪尚秀的勇气和坦诚。纵观世界影坛,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如洪尚秀般“舍得自己”的创作者。他回避了媒体,甚至逃离了韩国,但他的摄影机却从不撒谎,他将全部内心摆在观众面前,与所有人分享他的痛苦与挣扎。
▲减肥前的洪尚秀
所以照例,这次我们不聊八卦、不谈三观,只看电影。
[之后]是洪尚秀第22部作品,也是他继2011年的[北村方向]后,时隔六年再次使用黑白摄影。
▲[北村方向]
为什么采用黑白拍摄?导演一言以蔽之:感觉对了。
[之后]又是一次极简主义表达:黑白画面、四个演员、几个场景来回切换,一个简单的故事小品,却留下无穷意蕴。
洪尚秀班底总是那几个老面孔,除了金敏喜,男主权海骁也是第四次与导演合作。这种即兴性质很强的表演也确实没几个人能胜任,何况洪尚秀拍对话经常一个固定机位长镜头了事,这十分考验演员对情绪连贯性的掌控,以及对情感细微处的拿捏。
▲[在异国]:权海骁、文素丽
▼
饮食男女,缺一不可
果然,[之后]一上来就是吃饭
正看男主嘎吱嘎吱吃得香,一个拉镜头(没错,招牌的洪氏推拉摇移),男主老婆入画,然后质问:“你怎么这么早出门?”
别小看这万年不变的推拉摇移,这是洪尚秀独特电影感和作者印记的重要体现。以这个拉镜头为例,它打破画面中的人物关系,让本是单独吃饭的场景突然跳至二人对质的状态,这种故意设计的突兀感,正是洪氏“尴尬美学”的来源之一。
没聊两句,老婆就单刀直入:“亲爱的,看着我,你最近,有女人了吧?”
有趣的是,饰演老婆的赵允熙,是饰演男主奉完的权海骁真实生活中的妻子,夫妻档上阵,更有与现实互文的意趣。
奉完当然佯装不知,连续逼问下,他只能看着老婆,一言不发,场面相当尴尬。
接着,奉完出门,几个闪回镜头,交待了他的婚外恋情。他们曾在角落拥抱,在地铁缠绵,但现在已经分开。
奉完是一家小出版社社长,情人原是他的助理,现在位置空缺,金敏喜饰演的雅凛应聘成功前来补位。
奉完大致了解了雅凛的家庭情况后,二人就到中国餐馆开始思想争论,探讨些虚头巴脑的哲学问题,比如,人为什么活着。
不要觉得突兀,因为洪尚秀电影里常常前脚还在男欢女爱,后脚就开始坐而论道,这与他镜头下的人物设定紧密相连。男性知识分子和女文青,在一块儿除了啪啪啪,可能就剩下思考人生了。
▲从奉完办公室后景的摆设来看,他是个颇有品味的小知识分子,听巴赫与柴可夫斯基(存疑)的古典音乐,玩高档发烧级的Hi-Fi音响器材
奉完从语言学角度否认了获知人生真相的可能性,所谓“道可道,非常道”,真相用语言说出来就不真了,又何必相信呢?
结果奉完的理论体系遭到了雅凛的迎头痛击:没有信仰,你怎么活?
洪尚秀电影中常出现的这些看似与主线剧情无关的形而上对话,其实往往点出了主角精神困境的实质,也是影片隐含的主题立意。当然,不排除有时导演将个人思想中的灵光一闪加入其中,而这常常是洪氏电影的精华所在。
正是因奉完不相信能用语言表达的人生真相,所以才导致了他在感情上的浑浑噩噩,这是对家庭和情人的双重不负责。
所以,门口抽烟的工夫,场景直接过渡到奉完和情人的酒桌,同样的中国餐馆,同样的几瓶烧酒,同样的关于卑鄙的争论:
奉完极力否认:“要我现在打电话回家吗?你以为我不敢吗?”然后又悻悻地放下手机。没毛病,洪尚秀镜头下典型的男性知识分子虚伪嘴脸终于暴露。
▲奉完的辩驳是多么无力,拿着手机不敢打,只敢在嘴上逞能
摇镜头划出的优美三角形像一把利刃,直接刺破了奉完的丑恶。可情人就是爱他:“你卑鄙,跟爱你没有关系。”
男女情感的无解就在此处吧!正如小钢炮所言:你就是一文盲也有人爱你。
两场酒桌戏,第一场蓄力,第二场这巴掌才终于扇到男主脸上,也挑明了男女情欲这层死结。
然而,最精彩的在后面。老婆亲自找到奉完的小出版社,看到新来的雅凛抬手便打。没错,把她认成小三了(难道不是小三么?)。
洪导演真舍得啊!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在镜头前被怒扇耳光,与现实互文后简直神来之笔。
奉完归来,三人开始围桌尬聊。老婆始终在“是真的吗”、“我可以相信你吗”和“我才不会相信你的鬼话”这个死胡同里意识模糊地来回乱窜,如同男主对人生真相的不确定把握。
雅凛无来由地受气,有离职念头,奉完劝她留下。没想到真正的情人归来,他为了与情人鸳梦重温,只得转头要求雅凛离职。
接着又是一男二女之间的尬聊,雅凛莫名做出牺牲,当然要戳破奉完嘴脸,奉完使出必杀技——哭。
此前奉完已经在镜头前哭过一次,在他一人深夜运动之时。两次痛哭都是对自己所处无解困境的无奈。
若要一个字概括洪尚秀镜头下的男人,就是“怂”。既是怂男,哭这一必杀技一定要会,不管真哭假哭。
[北村方向]里,刘俊相饰演的男主上来就哭,还是对着女人不敢露脸跪着痛哭。为啥不敢露脸?怕被戳穿自己在假哭,怕暴露自己是装怂骗炮。
▲[北村方向]
同是黑白摄影,[北村方向]传递的是旁观者的冷漠视角,[之后]传递的是奉完视角下人生的灰暗无望。
对奉完来说,出轨只是破解他中年危机的一个手段,情人只是这个手段的工具,至于工具是谁,重要吗?
所以,逼走雅凛,他和情人才想出了移花接木的“妙(损)招”掩人耳目:
雅凛走后,还遐想如果她没走还能在工作中对其“言语调戏”:
时过境迁,当雅凛这个只在出版社上过一天班的女人再次出现的时候,奉完竟没能认出,两人还将“查户口”的对话又进行了一遍,恍若平行时空。
▲既是工具,也就记不太清了
雅凛这才了解到,在老婆带着女儿的逼宫下,奉完回归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人生。
注意,是放弃人生不是放弃情人,他的中年危机仍在,只是内心不再有波澜。
▲新女职员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表明奉完已彻底回归家庭,完全封闭内心不再有可能性
影片结尾
悲戚的主题音乐再次响起
与片头形成应和
▲片头片尾两次音乐响起时的画面,都显得孤寂萧索
▼
[这时对那时错]里,男主对金敏喜表达“恨不相逢未娶时”的浓烈情感令人动容,毕竟那时洪金二人尚未踏入道德禁区,些许人生遗憾的感慨不足以让舆论对其“定罪量刑”。
▲[这时对那时错]:金敏喜、郑在咏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面世,两人已经被贴上“渣男”与“小三”的恶名标签,洪尚秀在片中猜想,如果他们二人因种种阻碍没能走到一起,“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语出鲁迅《伤逝》)。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文成根饰演的导演简直就是洪尚秀翻版,连衣着装束都走的一个路子
这部[之后],洪大导演干脆开始幻想,如果自己囿于家庭,并因女儿“放弃自己的人生”,他的生活将是何等地凄凉与灰暗。
这意淫功力,我服。
金敏喜这次在影片中不仅由“真小三”化身“假小三”,还“无辜”被打,这不免让观众产生“洗白”的联想。而且,金敏喜简直是片中精灵一般的存在:有信仰、有坚守、超离于凡尘俗事之外。
如此白莲花般圣洁的完美人设,无疑饱含了导演对金敏喜赤诚热烈的爱。
更何况金敏喜每一次出镜,都俨然构成某种奇妙的间离效果。她像每一双观众的眼睛,时刻注视着处在情感漩涡中的那三个人。
▲这种突兀且跳脱的感觉,也通过构图表现出来
▼
洪尚秀表现婚外恋情
不是遇到金敏喜才开始的
他的第二部作品[江原道之力](那个时候洪还没开始使用标志性的推拉镜头,多为固定机位)就已经有所涉及。那时的洪尚秀,态度是平和的,镜头是诗意的,男主在家庭和情人之间自如切换,出世又厌世,纯情又多情。
▲[江原道之力](1998)
现如今拍出[之后]的洪尚秀,已经毫不掩饰自己对奉完的同情。何为“之后”?观完全片,你会明白“之后”的含义应该不只是“出轨之后”那么简单,还具体指雅凛入职那天发生了一堆事之后,男主的最终结局。
奉完选择回归家庭,而洪尚秀选择遵从内心。因为同情奉完,所以自己不能像他一样活得窝囊。
▲中年文艺男和青年文艺女的幸福生活
问题是,您倒是活得不窝囊了,您让不想离婚的妻子和刚上大学的女儿怎么见人呀?您可以用电影表达痛苦,您的妻女又该如何表达痛苦呢?
有不喜欢洪尚秀的人评论:“艺术不是生活的遮羞布。”这话姜君基本同意,在道德上,我对抛妻弃女的洪大导演同样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但道德水准和艺术造诣也应做一定程度切割。洪尚秀卑鄙,但姜君太爱洪尚秀的才华。如同[之后]里那句台词——
“你卑鄙,跟爱你没有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