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到宋至明清直抵如今,我国茶器的变化很大,可以说完全从一个意识形态到了另一个次元,唯一保持不变的就是美感。
根据陆羽在茶经中记录的品饮方式,光列举的茶具就达28种。唐代主要用陶瓷茶具,以南方的越窑青瓷和北方邢窑白瓷为代表,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
唐代陶瓷茶具
唐代的饮茶方式以“烹煮”为主,把茶饼碾末放入茶釜中煎煮,所以釜在当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茶具。下图的釜,敞口,深腹,口沿有两桥形耳,釉色莹润,器形规整,是典型的越窑青瓷茶具。
茶则:量器的一种,茶末入釜时,需要茶则来量取。
茶瓯:最典型的唐代茶具之一,越窑青瓷中的代表性器型。茶瓯分为两种,一种以玉璧底碗为代表,属于陆羽提到的:“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
另一种常见的茶碗是花口,通常作五瓣花型,腹部压印成五棱,圈足稍外撇。
(越窑青釉碗)
茶托子又叫盏托、茶拓子,是防杯烫手而设计的器型,后因其形似舟,所以叫茶船或者茶舟。
(越窑青瓷茶托)
(越窑青釉茶托 五代)
唐代金银茶具
金银在中国古代一直为众人视作贵重之物。唐代金银茶具不少,其中最具代表性且等级最高的是法门寺地共出土的鎏金银茶具。 下图是注水的壶。
(长流银注壶)
以下是茶托。
(银盏托 唐)
(梅花瓣型银茶托 唐)
唐代盛行煮茶法、煎茶法这两种烹茶方式,茶饼被奉为上品。平时,茶饼要悬挂高处,凉爽通风保持干燥,下图是可以悬在高处,用来放茶饼的容器。整个笼盖、笼身、笼底内外层都鎏了银,笼盖和笼身一共焊贴了三十九只展翅鸿雁,对沿边、四足与鸿雁都鎏了金,在沿边还环錾了精细的海棠花纹与鱼子地纹。
(鎏金飞鸿球路纹笼子 唐)
茶碾,用于将茶饼碾磨碎,在碾轴和槽座刻着僖宗的小名“五哥”。
(鎏金鸿雁纹银茶碾)
筛茶用的茶罗,内部有一层纱网,最下层则是承接茶末的抽屉,茶末筛罗好后直接将抽屉取出即可。罗盒外壁刻有仙鹤流云装饰,表达了饮茶登仙的思想。
(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
唐代时候大家喝茶会放盐,像是加佐料,下图就是搁在茶案边专门盛放食盐的东西。由盖、台盘、三足架三部分组成。通高25厘米,翻卷的荷叶形圆盖,上面刻了摩羯鱼图案,打开荷叶盖之后,可见盐台中心为莲蓬孔洞造形。 该盐台成为唐代饮茶法的有力佐证。
(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
茶匙用来击拂、搅拌汤花。因为唐朝是煮茶末喝,所以勺面故意做得宽平,烹茶时用这个专门拍击汤面,能让茶末能更好的融于汤中。
(鎏金银茶匙 唐)
唐代琉璃茶具
以琉璃制作茶具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起码在唐代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只有皇室或者贵族等上层阶级才能享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茶盏托。这套茶具由唐宗室供奉,表面呈淡黄色,造型简洁大方,素面不带任何纹饰,代表着唐代的琉璃生产水平,堪称珍贵之物。
如此,盛唐的饮茶方式和茶文化已然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这在用具的精细分类和讲究上就可见一斑。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