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盘点那些地震中可以救人救己的产品和产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盘点那些地震中可以救人救己的产品和产业

科技和各类服务行业的发展已经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了诸多在灾害下的保障和选择。

从最近的九寨沟地震,让人们再次意识到中国大量人口聚居区处在地震带上的事实,但同时,科技和各类服务行业的发展,也已经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了诸多在灾害下的保障和选择。

只是需要我们投入精力关注这些行业和服务,也需要关注这些产业的发现空间。

智能家居业:不仅便利生活,而且是安全守护者

智能家居带给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也能带来安全,尤其是当地震发生时,智能家居产品有望成为生命的保护者,在危险中成为生命的第一道屏障。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无线联网,通过电话拨号报警器、烟雾报警器、门磁、人体探测器等一系列智能安防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化的安防解决方案。

当家庭传感器与地震预警关联起来后,地震预警系统(利于本次九寨沟地震后成都的一些机构对震中之外地区的地震提醒)提前几秒到十几秒发出预警信息,或者家居侦测到异常情况,就会自动报警并把警情发送至主人手机或电脑上,以便让用户得到能够救命的几秒钟避险提前量。

除了接收地震报警信息外,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家用地震报警器,利用磁悬浮原理,感知所在位置的无机械摩擦,不仅对强震敏感,对微震也可感知,再通过家庭报警系统及时唤醒熟睡的人尽快离开现场。

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目标,还不止于此,而是能进一步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自动断水断电,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例如,家里的电脑、电视、空调、水龙头、插座等安装有传感器,当感受到强烈的震动时都能自动断开开关,避免电线损坏漏电伤人。这些智能家居功能在地震频发的日本已经有相当多的实现。

而无论是预警功能也好,还是自动断水断电也罢,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是物联网,而实现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传感技术。中国智能家居企业如果把智能家居的安全功能做足,有培育出巨大的市场空间潜力。

医疗卫生业:有待普及的地震应急产品

地震应急产业虽然在全球已经发展多年,但在绝大部分地区尚不普及,在我国也是如此,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空间。

相关成熟产品包括PSK套装——美国“3-Day”避难生存包、日本斯特林地震户外防灾应急包等,上海居委曾经对居民发放的家庭应急包也是一个典型代表。

以“3-Day”避难生存包为例,对于那些有危机意识,但是没有时间或不愿意花时间去打理的人来说,直接买一个放在家中是很好的选择。里面包括带2合1应急灯和充电器、维持基本生命的保障设备和工具:食物、水、保暖设备等,每个工具都能迅速拿取和携带。生存包可以放在双肩背包里,供全家四口人安全保护使用。

日本的应急包产业中, 斯特林地震户外防灾应急包是代表性产品,在日本已经有很多人士将产品置于家里或汽车上随身携带。

典型的应急产品包括3020型多功能防灾报警灯(有照明、收音机(灾害发生时接收外界信息)、手摇发电、报警、手机充电等功能)、防灾头巾(防火、防砸、头部防护)。防灾高频求救哨、急救药包(含应急药品)等等。

上海居委2010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曾经发放了几十万分的家庭应急包,也是这个领域中的优秀典型。例如其中的多功能手电筒,有红外线、强光两种开关调节,带收音机和报警功能,此外还有手动自发电功能、USB接口线,可以由用户在灾害期间手动发电,并给手机充电。

此外家庭应急包还包括阻燃逃生绳、急救分格药盒、止血带、速冷冰袋、钢丝钳、平口十字改锥、医用圆口剪刀、防尘口罩、毛巾、防滑手套等等极其实用的设备。

这些功能不仅在地震或其他灾难来临时刻非常必要,而且平时备用也相当不错。但可惜的是普及度还非常有限,巨大的市场还需要企业大规模的介入和市场教育。

食品业:储备水、储备粮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储备水、储备粮早已是日本人防震家居的常备物品。对于用于防震抗震的储备水源,日本人通常会选择保存期较长的瓶装水。这种为预防地震而储备的瓶装水一般称为“保存水”、“非常用饮料水”或“安全水”,保存期一般长达5—10年,有500毫升、2公升等多种规格。一般情况下,500毫升的规格是比较受日本人欢迎的。

日本家庭一般是按照两人一周的饮水量来准备的,这一点国内地震多发区的居民值得参照准备。瓶装水每5-10年更换一次即可,成本很低,也不用总是考虑水源更换的问题

在储备粮方面,以日本相关产业为例,日本人通常优先选择罐头食品,罐头食品保存时间长,而且种类很多,有罐头面包、速食饭、罐头鱼、罐头肉等等,保存期一般都有2—5年之久。

家具业:防止家具倾倒的家具辅助件

在日本人的防震家居物品中,防止家具倾倒的工具也带来一大产业。常见的产品有:支柱棒(一种有伸缩功能,防止家具转倒的固定棒)、“不动王”(在地震中用以固定家具位置,防止家具移位或倾倒的垫子)、防滑垫(是防止家具滑动击伤家人的垫子,一般垫在家具底部的四个角位)、皮带(用来固定微波炉、电视、显示器、金属架等家具)、防飞夹等等。

保险业:关注地震可能涉及的保险赔付

这方面首先是人身险,让用户在地震可以获得赔偿。首先,国内绝大多数寿险公司都将地震纳入了承保范围。因此需要提醒读者在买人身险时关注自己保险的免责范围等项目,切莫忽视灾害中的承保

目前以人的身体和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寿险等)、个人意外伤害保险、个人意外医疗保险、旅游意外险等,保险责任中一般均包含地震责任,但是否在保障范围之内要根据不同产品的合同约定而定。因此在购买此类保险时,一定要注意保障范围及责任。

其次是家财险。多数财产险不承保地震损失,将地震列为免除责任。对家庭财产而言,一般的家庭财产保险均将地震风险列为除外责任。如,在家庭财产保险条款中明确将“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列为责任免除。不过,部分企业可以与部分保险公司在“特别约定条款”中约定地震损失也赔偿。但这个约定非常严格。

地震险不能单独投保,它是附加在一些财产险险种项下的一个叫附加破坏性地震保险的条款。有专家介绍:“基于地震险属于巨灾风险,一些公司要求,凡是在财产险中附加地震条款的项目,必须向总部申报,获准后方可承保。“

再次,车险。在车险产品中,保险公司大多把地震列为免责条款,但因地陷、地裂造成车辆损坏,保险公司会赔偿,或者由于地震造成高空坠物造成的车辆损坏,如果车主能够出示证明则可以理赔。

第四,个人意外险或旅游意外险。在旅行社责任保险和学校责任保险中,地震普遍被列入免赔范围,因此,无论是游客还是学生,都需要自己购买个人意外险或旅游意外险,学生则有学生平安险在市面上供选择。当然在投保时,依然应密切关注具体的保险公司拟定的条款是否涵盖了地震、海啸等。

除了以上避险产品和服务外,还有应急逃生绳、轻水灭火器、储水器皿等大量选择供人们家用,可以看出灾害相关产业的市场潜力其实是非常大的,只是这一市场还没有得到系统性开发而已。但如果这些产业得到充分发展,无论地震这些自然灾害,还是类似于不久前杭州保姆纵火案之类的人为灾害,受害者在关键时刻都可以多出更多逃生选项。也因此可以看出这一市场开辟的价值和前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盘点那些地震中可以救人救己的产品和产业

科技和各类服务行业的发展已经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了诸多在灾害下的保障和选择。

从最近的九寨沟地震,让人们再次意识到中国大量人口聚居区处在地震带上的事实,但同时,科技和各类服务行业的发展,也已经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了诸多在灾害下的保障和选择。

只是需要我们投入精力关注这些行业和服务,也需要关注这些产业的发现空间。

智能家居业:不仅便利生活,而且是安全守护者

智能家居带给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也能带来安全,尤其是当地震发生时,智能家居产品有望成为生命的保护者,在危险中成为生命的第一道屏障。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无线联网,通过电话拨号报警器、烟雾报警器、门磁、人体探测器等一系列智能安防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化的安防解决方案。

当家庭传感器与地震预警关联起来后,地震预警系统(利于本次九寨沟地震后成都的一些机构对震中之外地区的地震提醒)提前几秒到十几秒发出预警信息,或者家居侦测到异常情况,就会自动报警并把警情发送至主人手机或电脑上,以便让用户得到能够救命的几秒钟避险提前量。

除了接收地震报警信息外,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家用地震报警器,利用磁悬浮原理,感知所在位置的无机械摩擦,不仅对强震敏感,对微震也可感知,再通过家庭报警系统及时唤醒熟睡的人尽快离开现场。

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目标,还不止于此,而是能进一步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自动断水断电,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例如,家里的电脑、电视、空调、水龙头、插座等安装有传感器,当感受到强烈的震动时都能自动断开开关,避免电线损坏漏电伤人。这些智能家居功能在地震频发的日本已经有相当多的实现。

而无论是预警功能也好,还是自动断水断电也罢,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是物联网,而实现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传感技术。中国智能家居企业如果把智能家居的安全功能做足,有培育出巨大的市场空间潜力。

医疗卫生业:有待普及的地震应急产品

地震应急产业虽然在全球已经发展多年,但在绝大部分地区尚不普及,在我国也是如此,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空间。

相关成熟产品包括PSK套装——美国“3-Day”避难生存包、日本斯特林地震户外防灾应急包等,上海居委曾经对居民发放的家庭应急包也是一个典型代表。

以“3-Day”避难生存包为例,对于那些有危机意识,但是没有时间或不愿意花时间去打理的人来说,直接买一个放在家中是很好的选择。里面包括带2合1应急灯和充电器、维持基本生命的保障设备和工具:食物、水、保暖设备等,每个工具都能迅速拿取和携带。生存包可以放在双肩背包里,供全家四口人安全保护使用。

日本的应急包产业中, 斯特林地震户外防灾应急包是代表性产品,在日本已经有很多人士将产品置于家里或汽车上随身携带。

典型的应急产品包括3020型多功能防灾报警灯(有照明、收音机(灾害发生时接收外界信息)、手摇发电、报警、手机充电等功能)、防灾头巾(防火、防砸、头部防护)。防灾高频求救哨、急救药包(含应急药品)等等。

上海居委2010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曾经发放了几十万分的家庭应急包,也是这个领域中的优秀典型。例如其中的多功能手电筒,有红外线、强光两种开关调节,带收音机和报警功能,此外还有手动自发电功能、USB接口线,可以由用户在灾害期间手动发电,并给手机充电。

此外家庭应急包还包括阻燃逃生绳、急救分格药盒、止血带、速冷冰袋、钢丝钳、平口十字改锥、医用圆口剪刀、防尘口罩、毛巾、防滑手套等等极其实用的设备。

这些功能不仅在地震或其他灾难来临时刻非常必要,而且平时备用也相当不错。但可惜的是普及度还非常有限,巨大的市场还需要企业大规模的介入和市场教育。

食品业:储备水、储备粮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储备水、储备粮早已是日本人防震家居的常备物品。对于用于防震抗震的储备水源,日本人通常会选择保存期较长的瓶装水。这种为预防地震而储备的瓶装水一般称为“保存水”、“非常用饮料水”或“安全水”,保存期一般长达5—10年,有500毫升、2公升等多种规格。一般情况下,500毫升的规格是比较受日本人欢迎的。

日本家庭一般是按照两人一周的饮水量来准备的,这一点国内地震多发区的居民值得参照准备。瓶装水每5-10年更换一次即可,成本很低,也不用总是考虑水源更换的问题

在储备粮方面,以日本相关产业为例,日本人通常优先选择罐头食品,罐头食品保存时间长,而且种类很多,有罐头面包、速食饭、罐头鱼、罐头肉等等,保存期一般都有2—5年之久。

家具业:防止家具倾倒的家具辅助件

在日本人的防震家居物品中,防止家具倾倒的工具也带来一大产业。常见的产品有:支柱棒(一种有伸缩功能,防止家具转倒的固定棒)、“不动王”(在地震中用以固定家具位置,防止家具移位或倾倒的垫子)、防滑垫(是防止家具滑动击伤家人的垫子,一般垫在家具底部的四个角位)、皮带(用来固定微波炉、电视、显示器、金属架等家具)、防飞夹等等。

保险业:关注地震可能涉及的保险赔付

这方面首先是人身险,让用户在地震可以获得赔偿。首先,国内绝大多数寿险公司都将地震纳入了承保范围。因此需要提醒读者在买人身险时关注自己保险的免责范围等项目,切莫忽视灾害中的承保

目前以人的身体和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寿险等)、个人意外伤害保险、个人意外医疗保险、旅游意外险等,保险责任中一般均包含地震责任,但是否在保障范围之内要根据不同产品的合同约定而定。因此在购买此类保险时,一定要注意保障范围及责任。

其次是家财险。多数财产险不承保地震损失,将地震列为免除责任。对家庭财产而言,一般的家庭财产保险均将地震风险列为除外责任。如,在家庭财产保险条款中明确将“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列为责任免除。不过,部分企业可以与部分保险公司在“特别约定条款”中约定地震损失也赔偿。但这个约定非常严格。

地震险不能单独投保,它是附加在一些财产险险种项下的一个叫附加破坏性地震保险的条款。有专家介绍:“基于地震险属于巨灾风险,一些公司要求,凡是在财产险中附加地震条款的项目,必须向总部申报,获准后方可承保。“

再次,车险。在车险产品中,保险公司大多把地震列为免责条款,但因地陷、地裂造成车辆损坏,保险公司会赔偿,或者由于地震造成高空坠物造成的车辆损坏,如果车主能够出示证明则可以理赔。

第四,个人意外险或旅游意外险。在旅行社责任保险和学校责任保险中,地震普遍被列入免赔范围,因此,无论是游客还是学生,都需要自己购买个人意外险或旅游意外险,学生则有学生平安险在市面上供选择。当然在投保时,依然应密切关注具体的保险公司拟定的条款是否涵盖了地震、海啸等。

除了以上避险产品和服务外,还有应急逃生绳、轻水灭火器、储水器皿等大量选择供人们家用,可以看出灾害相关产业的市场潜力其实是非常大的,只是这一市场还没有得到系统性开发而已。但如果这些产业得到充分发展,无论地震这些自然灾害,还是类似于不久前杭州保姆纵火案之类的人为灾害,受害者在关键时刻都可以多出更多逃生选项。也因此可以看出这一市场开辟的价值和前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