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发布《关于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决定撤销县级临安市,设立杭州市临安区。原本是浙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临安,如今成为杭州的第十个城区。
而城区扩容,又引发吃瓜群众对杭州跃升一线城市的一阵遐想。
杭州真的会是下一个一线城市吗?
1、作为一个“明星城市”,杭州在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引发的“想象”甚至不会低于G20。为什么?调整后的杭州主城区的面积从原来的4876平方公里增加至8002.8平方公里,这个数据超过了上海全市的6340平方公里,南京全市的6597平方公里,甚至超过了广州,成为江浙沪市区陆域面积最大的城市。
2、扩容之后,最直接的利好是,城区土地供应以及城区人口的增加,而这背后则是城市规格的提升。要知道,在去年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杭州之所以落后于南京一个层级,市区人口数量是个很关键原因。
3、杭州市区扩容,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点还是停留在“一线城市”上。并不是不可以,而是来来回回炒冷饭实际上是一件很没意思的事。今天,如果有哪个城市的举动牵动着北上广深和一众二线城市的敏感神经,那必是杭州无疑。但还是那句话,对于谁会是下一个一线城市的猜测,参考2016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公开数据,无论是整体实力(与天津、重庆、苏州还有很大差距)、还是增速(上半年成都南京、甚至广深都不落下风)或者产业前景(武汉、成都都有机会)多个维度,杭州只是一个可能的选项,一个普通的可能的选项。
4、杭州能否成为下一个一线城市先不论,长期以来在长三角,宁杭之争其实一直没有定论。虽然在GDP上,南京一直被杭州压制。但进入21世纪,南京的经济增速是要高于杭州。据统计,2005-2010南京增幅107.6%,杭州为102%;2010-2016南京增幅109.6%,杭州为85.8%。当然,2016年以来杭州的爆发力更强。但考虑到南京在交通枢纽作用、教育医疗水平、人口等几个指标上优势,宁杭之争其实远没有定论。
5、目前的城市竞争,城区扩容成为迅速提升实力的基本手段。所谓做大做强城市,首先是做大做强城区。强不强的且不说,先做大再说。对比之下,撤县(市)设区成为这几年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取向。去年7月,上海撤销最后一个县崇明改为崇明区。几天之后,天津撤销蓟县设立蓟州区,北上广深津正式告别“县域时代”。而常被拿来与杭州比较的南京,早在2013年就把所辖的最后两个县——高淳和溧水改为区,正式迈入了“无县时代”。
6、撤市设区容易,但急速扩张之后如何消化新设城区其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2014年杭州撤销县级富阳市改为富阳区自不必多说,甚至更早之前的2001年杭州“兼并”萧山区、余杭区,在这两区的消化上(“同城化”)至今都是个问题。所以你会看到,杭州的政策发布都会有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萧山余杭除外”。网上各类论坛萧山、余杭和杭州本地的打嘴仗更是屡见不鲜。
7、真正值得深思的恰恰不是城市地位的问题,要讨论也不是现在。反而是城区扩容背后发展逻辑和思路的转变被人忽略。今天的经济发展,做大做强的诉求往往把焦点投射在核心城市上,比如省会城市或者一二线城市。而做大核心城区是最本能、也是最为快捷的方式,所以城市发展容易盯在城市的规模上。对应的,核心资源——比如产业、教育医疗等也在向核心城市集中。
8、实际上,在此之前如何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一直是中国经济版图中一个重要课题。回想下,浙江是当年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也是最早实行省管县体制的省份。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左右,省管县和强县扩权确实也把浙江的县域经济打出了知名度。现在已经并入杭州市区的余杭、萧山都算是浙江县域经济的代表。从强县到改区,这是地方发展思路和逻辑的转变。当年为县域经济“松绑”的省管县现在又转向了都市圈的发展。
9、很难评估究竟是应该按照县域经济的路径还是扩大核心城区的思路来发展,从现有的实践来看,主流的方式还是以都市圈的发展为基础。特别是对于强县弱市的浙江而言,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如何调动资源确实是个考验。所以有专家提到城西科创大走廊,这个未来一段时间杭州的核心战略,横跨西湖、余杭和临安,如何解决体制分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撤市设区在体制安排上给出了答案。
10、这两年杭州的逆势爆发固然可喜,但从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升格为全国一流城市,中间要走的路比我们想象得要漫长。好在杭州官方的表态传递的态度是低调而务实,这一点尤为值得点赞。
城市新知微信:chengshixinzhi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