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永安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开盘价32.22,相比永安行在昨日公告中宣布的发行价26.85,开盘即涨20%。之后又迅速涨至38.66,目前涨幅达到43.99%。
相比其更早上市的竞争对手中路股份今日22.1的开盘价,永安行成绩相当不错。尤其是中路股份今日表现还在小幅下跌。实际上,从2015年底,中路股份则开始走下坡路了。
显然,投资者目前对永安行表示看好。
永安行从2015年即开启上市申请,第一次申请未被审核通过,2017年3月,永安行再次发起申请,中间又遭遇“发明专利侵权”诉讼,而一度中断路演。
永安行如此受到关注的原因在于共享单车,其被认为是“共享单车第一股”,但这家公司却并非因为新兴的共享单车而上市。与政府合作的有桩公共自行车是永安行目前的主营业务,而且也是其竞争优势所在,在共享单车领域其只能属于第二梯队,而且,其核心业务很有可能会被共享单车取代。
因此对于永安行,其市值判断的关键在于,新兴的无桩共享单车模式是否比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效率更高?是否会取代后者?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作为拥有多年有桩公共自行车成熟运营经验的永安行即是一项优质资产,比大火的共享单车更有价值。
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共享单车对有桩公共自行车构成潜在冲击,最终占据整个市场。而对于共享单车,第一梯队的摩拜、ofo已经将永安行远远落下。从这个意义上,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将沦为夕阳产业,而永安行即便目前在这个领域处于霸主地位,也将会像诺基亚一样被迅速颠覆。
永安行并没有对无桩模式披露可以准确判断的运营数据
根据永安行招股说明书,按照业务模式分类业务收入,共享单车收入占比不到0.05%。为了和其他业务区分,永安行称共享单车为“用户付费共享单车”。不过,实际上,永安行从2016年12月才开始正式试点投放共享单车,所以这个数据还无法说明问题。
在永安行最新的2017上半年财务报表中,永安行却没有披露按照业务模式分类的营收状况,只是表示,
2017 年 1-6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7,445.8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46%;
收入等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凭借我国公共自行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自身 的各项优势保持着业务的快速增长势头,以及本年用户付费共享单车等新业务贡献收入增加。
另根据其招股说明书,共享单车毛利率惊人。
但永安行解释说,这个数据没有加入固定资本折旧,
用户付费共享单车业务毛利率较高,是由于本年 12 月公司才开始正式试点投放无桩共享单车,根据会计政策当月投放的固定资产——共享单车从下月开始折旧, 导致本月折旧成本较低所致。
所以,我们目前还没有严格的数据说明共享单车在永安行业务中的地位,但永安行有回避披露这项业务具体数据的嫌疑。永安行在共享单车领域不占任何优势,因此,即便共享单车业务表现良好,永安行也不愿披露,更不会将其作为讲故事的重点。
只能期待在永安行下一季度财报中看到更精确的数据披露。
在风险因素提示中,永安行不得不提到共享单车模式可能对其未来带来的冲击,虽然再三强调共享单车目前还存在各种弊端。
未来,若导致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目前不成熟的因素得以消除,有关技术出现突破性变化,比如车辆精确定位技术、固定点停放监管技术、 分散车辆的调度管理技术、车辆防盗防损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以及社会整体诚信、市民规范意识的提高,无桩共享单车将可能成为主流模式,届时甚至有可能取代有桩公共自行车;若共享单车进一步下沉至发行人核心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将对发行人现有的有 桩公共自行车业务造成较大的冲击,若发行人不能顺应这种改变,则发行人的业务将受到较大负面影响。
同时,永安行列举了多个理由表示,无桩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不会对其造成太大冲击,也不会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
1,传统的政府投资公共自行车系统模式为一项基础民生服务,面对的是全国各区域、各年龄阶层的广大市场,而新兴的用户付费无桩共享单车模式为一种商业化补充,面对的是特定化、相对较小的个性化需求。
共享单车这一新兴模式出现时间尚很短,行业中多为创业企业,目前处于“早期投资”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
2,传统的政府投资公共自行车系统模式和新兴的用户付费无桩共享单车模式各有优劣、相互补充、各自有适合开展的地点。
3,无论哪种模式下,用户体验、运营管理能力、系统技术、产品质量、地域拓展能力等都是行业中企业保持长远发展、实现盈利所依赖的最关键要素。而发行人在上述方面具有行业中较强的竞争优势。
4,发行人系统销售及系统运营服务业务均仍呈快速增长,5年合同期满的发行人原有客户均选择与发行人续签合同,并未因无桩共享单车的兴起而取消政府投资、作为民生基础设施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这上述理由中的第3点,并没有任何依据,不管有桩模式,只是无桩模式的共享单车,显然摩拜、ofo被认为是更有竞争优势,不论是从融资还是目前的数据。
然而,无论永安行已经签约的城市如何选择,在共享单车的冲击下,其对新城市的开拓恐怕不得不受到挑战。其有桩公共自行车采用的是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需要投入,而且发展多年却推进缓慢。而共享单车模式,政府不需要任何支出,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甚至到达海外,而依赖于政府合作的有桩公共自行车在海外扩张上并无优势。
看起来,有桩公共自行车至少在未来发展规模和想象力上受限。而如果要得到更准确的判断,我们期待在永安行下一季度的财报中,披露其新拓展的城市。
专利权依然是不确定因素之一
在发展前景上,永安行还有一个风险因素值得注意——专利权。
永安行在这一点上表示,
发行人自主研发相关技术,自主拥有其生产经营中所涉知识产权,并已申请或取得相关专利权;
虽然除了在本招股说明书第十五节已披露的诉讼外,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发行人不存在任何第三方向发行人提出的关于发行人扫码开锁的方式侵犯他人在先申请专利的书面主张,不存在针对发行人尚未了结的关于发行人扫码开锁的方式侵犯他人在先申请专利的诉讼、仲裁案件;
但未来由于行业中其他企业也采取相似的扫码租车等方式,不排除可能就相关技术、专利等产生纠纷等,可能耗费发行人一定的时间、精力、成本进行维权或应诉,从而对发行人正常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在招股书的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中,永安行披露了3起专利诉讼,其中最著名的即是顾泰来一案,永安行一度因此中断路演。在这之后,永安行还遭到有格科技诉讼。
根据永安行的招股书,永安行目前拥有的专利基本集中在有桩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对于无桩模式,在专利积累上并不优势。
实际上,在无桩模式上,摩拜有更多专利积累。
摩拜在产品尚未投入市场运营时即开始申请专利,在soopat上以“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为关键词来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其在2015年6月即开始申请专利,涉及到“自行车管理系统及其控制装置”、“防盗锁”、“传动杆传动”等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个类比来申请的12个项目已经成功获得授权,但类似的技术以“发明”来申请,则显示处于实审阶段。可见,摩拜现在的应用技术大多是对于现存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并未获得发明授权。
但未来如果摩拜获得专利授权,市面上所有的无桩共享单车模式运营商恐怕都面临潜在运营风险。不过,摩拜也被多家公司发起诉讼。
目前无桩模式在专利权上还处于模糊状态,尚无定论。
蚂蚁金服可以赚到多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的蚂蚁金服是永安行最大的机构股东,也是此次上市的最大机构受益者,我们也可以算算阿里这次的收益。
下图中的上海云鑫指的是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查看启信宝,上海云鑫背后唯一的股东即是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点在招股书中也有说明。
2014年12月,上海云鑫在永安行第六次增资中投资10,000 万元,其中 800 万元计入注册资本,9,200 万元计入资本公积。而上海云鑫目前持股800万,按照现在38元的股价来算,价值3亿元,得到3倍收益。
相比其晚期进入的时间来说,这个收益回报率已经很高了。当然,上海云鑫还要度过12个月的锁定期才能真正套现。
另外奇怪的是,蚂蚁金服和永安行的其他机构股东还曾经计划单独投资其无桩共享单车,却又莫名终止交易,蚂蚁金服后来转投了ofo。
永安行在招股书中对这一点表示,
2017 年3 月1日,发行人、永安行低碳曾与蚂蚁金服、深创投等 8 家投资机构签订投资协议,约定投资机构向永安行低碳增资,获得永安行低碳少数股权。
而后,公司管理层认为无桩共享单车业务未来发展前景看好,但近日社会上存在部分对无桩共享单车投放和运营管理提出异议的观点,公司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和谨慎投资的原则, 公司与上述投资机构再次协商,终止上述投资合作,并签订《终止协议》。
我们将期待并关注永安行下一季度财报或2017年年报,到时候,我们或许将有机会真正看到共享单车的盈利状况,而共享单车在永安行业务中的地位,以及永安行在行业竞争中所处的地位才会真正明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