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遗落在香港的老上海
上世纪50年代,一些有钱的上海人开始南下香港,多聚集在北角,因此北角也被称为“小上海”。在那个时候,“上海”就是时髦的代名词。现如今,在北角渣华路的街口,依然经营着一家海派传统式理发店——上海侨冠男女理发公司。自1983年开店,其凭借上海情怀曾一度风靡于香港。时过境迁,侨冠理发公司的单次理发费已从1.8港币上涨到现在的约80港币,不仅见证了香港物价的飞跃过程,也亲历了从风光到衰退的时代变化。
评论(0)
这家拥有三十多年历史的理发店,这么多年来依旧保留原貌,店面没变、装修没变、师傅没变、发型、手艺也没变。要说变的就是一些数字,价格从1.8港币涨到80港币一位、租金翻了好多倍、客人比从前少了很多、理发师傅也从四十几个变成十几个。在见证香港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坚持保留了多年以前的手艺,留住了香港的旧时光。
图片来源:东方ic在铺租飙升的港岛,上海侨冠理发公司依然坚守住两层楼的店面,一楼是男宾部,二楼是女宾部,里面的装潢没有花哨的时髦,保留最简单有序的古朴风格。
虽然传统理发日渐式微,但侨冠的生意倒非门庭冷落。师傅们都是随开店起就常驻于此的“老法师”,而客人则来来去去都是周围的老街坊。问来剪发的客人们为何钟情于此,得到的答案离不开旧式人家的念旧情怀。“我们年纪大一点的,觉得比较可靠。年轻的那种店,太多花样,我们反而不喜欢。老师傅们都很好,又很亲切,每次见到他们就觉得很舒服。”
客人来源多是熟客,由二十来岁一直光顾到五十多,已成为了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习惯。有些客人由外婆、妈妈、弟兄、到自己的子女,四代的光顾,建立了一份浓厚的感情。但单凭念旧情怀,难以支撑理发店的生存,现在的客人仅剩当年的四分之一。
侨冠老板高师傅,现今70多岁,原藉江苏,14岁时迁到香港,16岁入行,在这个行业已超过半个世纪,这间理发店也开了30多年。操刀的仍是那些老师傅们,年纪较大的也已经70多岁,多数为80年代由上海或浙江、江苏等地申请来港,靠着一门剪发理发的手艺在香港工作至今。老板说,海派理发店与广式理发店最大的区别在于,海派理发店更为时尚、细致,且服务态度好。剪男士的发型很讲究细节,只有功力够深的老师傅才有资格为男士剪头。
图片来源:东方ic店内设施也处处透露出人性化。一楼男宾部特有的老式躺椅,能够让客人舒服地平躺着刮胡子,脚踏板可以任意提升。
图片来源:东方ic男宾部设有一个热毛巾筒及刮胡子用的润滑膏。师傅在刮胡子前,都会用滚烫的热毛巾敷在客人脸上,扩张毛孔。
图片来源:东方ic侨冠理发公司依然沿用20年前的铁质电吹风,若坏了就送去修理。老板说现代的塑料电吹风热度不够。
图片来源:东方ic二楼女宾部的装修更偏暖调,一楼男宾部则是雪白明亮,这是上海理发厅惯用的装修模式。
女宾部马师傅翻开几本90年代发型造型书,里面的样式早已过时,他认为这些发型才最考究功力:“上世纪80年代,香港最流行的就是上海风格,以前客人很多的,生意很旺,但是现在打着‘上海’招牌的老店,全北角不超过三间。”
图片来源:东方ic现代理发店理发师的客户数大部分用电脑统计,而侨冠理发的男宾部收银处上依然挂着小铁夹子代表每位理发师工作量。
图片来源:东方ic师傅剪完头发后,会拿这一面圆镜子围绕客人头部四周,让客人检查剪好的发型。香港楼市价格居高不下,在旺区闹市,连锁店逼退私人老字号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侨冠面临同样的问题——高昂的铺租随时导致结业的命运。坚持自己的侨冠老板高师傅表示:“或许几年后你就再也看不到这种海派理发店”,令人感到唏嘘,坚持了半个世纪的事业终究要面临时代的淘汰。
图片来源:东方ic
评论(4)